DB3501-T 011-202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_第1页
DB3501-T 011-202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_第2页
DB3501-T 011-202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_第3页
DB3501-T 011-202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_第4页
DB3501-T 011-202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10.01

CCSP01

3501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标准

DB3501/T011—2022

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constructionofwatersupplyintelligentmonitoring

system

2022-12-05发布2023-03-05实施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01/T01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缩略语.............................................................................2

5技术要求...........................................................................3

6系统安全..........................................................................11

附录A(规范性)数据采集信息清单....................................................13

附录B(资料性)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监控信息存储表结构..................................23

附录C(资料性)供水智能监控系统水力模型运行与精度要求..............................25

I

DB3501/T01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晟、杨华、倪则龄、魏忠庆、陈志宏、许兴中、段东滨、李丹、林一庚、

陈晓燕、龚珑聪、李伟英、许喆、林希雨、许益美、翁陶均、施光宇、高文杰、林力立、梁丽、郑源、

李清远。

II

DB3501/T011—2022

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系统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福州市供水单位从水源到供水终端供水全过程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新建、升级和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5750.11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

GB/T15478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1553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17215.701标准电能表

GB/T18806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

GB20815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27993水位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6243水表输入输出协议及电子接口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CJ/T224电子远传水表

CJ/T383电子直读式水表

CJ/T434超声波水表

CJ/T541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HJ/T96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97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98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99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00高锰酸钾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01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02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1

DB3501/T011—2022

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HJ/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

HJ/T377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检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JJG880浊度计检定规程

JJG1030超声流量计检定规程

JJG1033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

DBJ/T13-358福建省城镇供水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厂监控子系统waterplantmonitoringsubsystem

采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和计算机等技术,通过定期或实时监测水厂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实现对水

厂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跟踪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

3.2

管网监控子系统pipenetworkmonitoringsubsystem

采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和计算机等技术,通过定期或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实现对管

网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跟踪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

3.3

二次供水监控子系统secondarywatersupplymonitoringsubsystem

采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和计算机等技术,通过定期或实时监测二次供水运行和维护数据,实现对

二次供水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跟踪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

3.4

终端用户监控子系统remotewatermetermonitoringsubsystem

采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和计算机等技术,通过定期或实时监测终端用户水表运行和维护数据,实

现对终端用户水表运行情况跟踪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

3.5

水力模型hydraulicmodel

对供水管网中的管段流量、节点压力及水池水位等水力参数进行状态模拟和分析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3.6

综合展示功能comprehensivedisplay

通过集合数据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从水源到供水终端供水全过程数据集中显示的智能服务模块。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EL: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EnhancementLevel)

JSON:对象简谱(JavaScriptObjectNotation)

MQTT:消息队列遥感传输(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

2

DB3501/T011—2022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

OPCUA: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技术统架构(ObjectLinkingandEmbeddingforProcess

ControlUnifiedArchitecture)

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

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

WebAPI:网络应用程序接口(Web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5技术要求

5.1总体架构

5.1.1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应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应用平台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供水智能监控系统架构图

5.1.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应基于采集设备进行运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传输设备完成协议转换,利用通

讯网络将数据传输并保存至数据存储内,最终通过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监控、数据分析及智能服务。

5.2数据采集

5.2.1数据采集对象应包括水厂、管网、二次供水和终端用户四类,也可以从外部系统对接相关监测

数据,数据采集的设备编码与数据编码应建立统一规则,宜满足CJ/T541、DBJ/T13-358的规定。

3

DB3501/T011—2022

5.2.2水厂的数据采集应包括水源、制水厂、增压泵站的采集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源、制水厂、增压站的数据采集设备应采用电网供电;

b)水源的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规定,制水厂的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

表A.2的规定,增压站的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表A.3的规定。

5.2.3管网的数据采集设备应进行分类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称尺寸大于等于DN800、重点保供区域的分区边界管网测压、测流点定义为一级监测点,安

装在一级监测点的压力计和流量计宜采用电网供电;

b)公称尺寸大于等于DN500且小于DN800的分区边界管网测压、测流点定义为二级监测点,安

装在二级监测点的压力计和流量计宜采用电池供电;

c)公称尺寸小于DN500且大于等于DN300的管网测压、测流点定义宜为三级监测点,安装在三

级监测点的压力计和流量计宜采用电池供电;

d)公称尺寸小于DN300的管网测压、测流点定义宜为四级监测点,安装在四级监测点的压力计

和流量计宜采用电池供电;

e)管网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宜采用电网供电;

f)智能取水栓宜采用电池供电;

g)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表A.4的规定。

5.2.4二次供水的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表A.5的规定。数据采集设备应采用电网供电,并根

据不同供水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供水数据采集设备分类管理

不同供水方式下对应的供水数据采集设备

直供水二次供水

水池(箱)+水泵

数据采集设备市政直供+高位水池(箱)+水泵管网叠压+高位

管网叠压调速增压+高位

水池(箱)调速增压水池(箱)

水池(箱)

电能表√√√√√

水泵—√√√√

变频器—√√√√

压力计√√√√√

水池(箱)√—√√√

在线水质监测设备√√√√√

环境监控设备√√√√√

消毒设备√—√—√

阀门√√√√√

5.2.5终端用户的数据采集设备宜采用电池供电,数据采集信息宜符合附录A中表A.6的规定。

5.2.6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的主要数据采集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4

DB3501/T011—2022

a)远传水表应符合CJ/T224、GB/T36243、CJ/T383和CJ/T434的规定;

b)流量计应符合JJG1030和JJG1033的规定;

c)压力计应符合GB/T18806和GB/T15478的规定;

d)水位传感器应符合GB/T27993的规定;

e)余氯仪应符合GB/T5750.11的规定;

f)浊度仪应符合JJG880和HJ/T98的规定;

g)电能表应符合GB/T17215.701的规定;

h)摄像头应符合GB20815的有关要求;

i)硬盘录像机应符合GB20815的有关要求;

j)门禁监控应符合GB/T50314、GB50016、GA/T75等有关规定;

k)pH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96的规定;

l)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97的规定;

m)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99的规定;

n)高锰酸钾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100的规定;

o)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101的规定;

p)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102的规定;

q)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应符合HJ/T103的规定;

r)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检测仪应符合HJ/T377的规定;

s)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应符合HJ/T353、HJ/T354和HJ/T355的有关规定。

5.3数据传输

5.3.1数据传输设备应具备网络通信能力,支持有线和无线的通讯方式,实现数据采集信息的回传,

各类型数据采集通讯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厂数据采集信息宜通过专线方式传输;

b)管网数据采集信息宜通过无线方式传输;

c)二次供水数据采集信息宜通过有线方式传输;

d)终端用户数据采集信息宜通过无线方式传输。

5.3.2数据传输的协议适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厂数据传输设备宜支持MODBUSRTU、MODBUSTCP等协议,宜采用OPCUA协议主动上传数

据;

b)管网数据传输设备宜支持JSON、TCP自定义报文、WebAPI等方式,宜采用MQTT协议等符合

物联网传输标准的协议主动上传数据;

c)二次供水数据传输设备宜支持MODBUSRTU、MODBUSTCP等协议,宜采用MQTT协议等符合物

联网传输标准的协议向数据中心主动上传数据;

d)终端用户数据传输设备宜支持JSON、TCP自定义报文、WebAPI等方式,宜采用MQTT协议等

符合物联网传输标准的协议主动上传数据。

5.3.3数据传输设备可采用网关、RTU、DTU、水表集中器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备数据预处理能力,包括数据合规性检查、数据质量检查、数据格式处理等;

b)宜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当数据异常能立即上报数据;

c)应具有通信延时和中断处理功能,配合传输设备进行完整性保护。

5

DB3501/T011—2022

5.4数据存储

5.4.1机房

5.4.1.1机房基础设施应满足下列规定:

a)计算机机房场地应满足GB/T2887的有关规定;

b)计算机机房设计应满足GB50174的有关要求。

5.4.1.2服务器硬件可采用虚拟化设备或独立设备的形式进行部署,并满足下列要求:

a)能够提供支持业务所需的存储量和运行环境;

b)非视频/图像数据的存储时间宜不少于5年,视频/图像数据的存储时间应不少于90天,保留一

定的数据备份能力;

c)性能满足设备及用户对响应速度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d)具备宕机恢复机制,采用集群、冗余及备份技术,发生硬件或系统故障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

恢复正常运行;

e)具备采用虚拟化设备形式部署的服务功能,支持快速部署和定制化配置。

5.4.2数据组件

5.4.2.1应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历史性数据,可用于支撑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与智能服务功能。

5.4.2.2应支持时序型数据库,存储实时性数据,可用于监测、检查采集的实时数据等。

5.4.3数据资源管理

5.4.3.1数据采集设备信息存储表应包括设备编码、设备名称、数据采集对象、设施设备类型、备注

等信息,宜满足下列规定:

a)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应建立统一编码与命名规则,其中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宜满足CJ/T541、

DBJ/T13-358的有关规定;

b)存储表结构宜满足附录B中表B.1的规定。

5.4.3.2数据采集信息存储应包括设备编码、设备标签、数据采集信息、检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

周期、单位、备注等信息,存储表结构宜满足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5.4.3.3数据采集信息明细信息应包括序号、设备标签、监控值、采集时间、上报时间等信息,存储

表结构宜满足附录B中表B.3的规定。

5.5应用平台

5.5.1应用平台应由数据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服务组成。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供水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平台

6

DB3501/T011—2022

5.5.2应用平台性能宜满足下列要求:

a)性能测试应符合GB/T15532的有关规定;

b)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s,在局域网内响应时间小于3s;

c)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200d,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小于2h;

d)在线事务处理业务,平均响应时间小于4s,峰值响应时间小于5s;

e)查询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小于5s,峰值响应时间小于8s;

f)在线分析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s;

g)展示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小于4s,峰值响应时间小于10s。

5.5.3应用平台宜提供数据共享能力,并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共享的数据编码应按照CJ/T541、DBJ/T13-358进行数据交互;

b)应提供对外信息共享服务接口;

c)应支持二次开发接口;

d)应对接口服务进行监控;

e)应支持外部数据接入,实现信息共享;

f)应支持对接其他业务系统数据。

5.5.4数据监控

5.5.4.1水厂监控子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具体功能分布如图3所示。

图3水厂监控子系统模块与功能分布图

b)应对接水厂数据采集信息。

c)运行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支持直接读取所有现场设备、仪表的实时数据,实时工艺参数采集监控;

2)生成实时和历史数据曲线,具备历史数据查询;

3)水厂安防视频对接应符合GB28181的要求;

4)规范化数据展示效果,以字体颜色区分数据质量和报警,能区分故障报警类别。

d)维护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设备信息、故障、保养和维修管理;

2)水厂备品备件、耗材、药剂和应急物资等物料管理;

3)设备巡检管理;

4)生产事件的记录功能和报表的填报与自动生成。

e)应适配多终端用户的使用,桌面终端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全部功能,手持终端应具

备下列功能:

1)基于厂站工艺图的厂站监控数据展示功能;

2)巡检上报功能;

7

DB3501/T011—2022

3)厂区巡检工作实时统计展示功能。

5.5.4.2管网监控子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具体功能分布如图4所示。

图4管网监控子系统模块与功能分布图

b)应对接管网数据采集信息。

c)应对接供水地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

d)运行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基于地图的实时数据和图形展示;

2)基于厂站工艺图的厂站监控数据汇总展示;

3)管网的压力、水质和流量等信息的实时运行监控与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4)人工设置、修改系统运行的各类参数值、报警阈值,能主动报警并区分故障报警类别。

e)维护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监控点基础信息维护;

2)突发事件的归档;

3)调度指令的下发功能;

4)管网运行情况报表和年月日生产情况日统计表的自动生成和填报功能。

f)应适配多终端用户的使用,桌面终端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全部功能,手持终端应

具备下列功能:

1)管网主要采集数据监控功能;

2)基于地图的管网采集数据监控功能;

3)基于厂站工艺图的厂站监控数据展示功能;

4)管网调度监控采集数据的曲线图、柱状图对比展示功能;

5)管网调度监控报表数据展示功能。

5.5.4.3二次供水监控子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具体功能分布如图5所示。

图5二次供水监控子系统模块与功能分布图

8

DB3501/T011—2022

b)应对接二次供水数据采集信息。

c)应对接供水地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

d)运行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泵房信息基于地图服务的展示;

2)泵房的设备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展示及历史数据查询,展开运行数据进行同比、环比分析;

3)泵房安防视频对接应符合GB28181的要求;

4)门禁远程下发指令功能;

5)报警功能,并能区分故障报警类别。

e)维护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巡检任务的执行全流程的办理、跟踪与追溯;

2)水箱清洗任务的执行全流程的办理、跟踪与追溯;

3)巡检养护工单的执行全流程的办理、跟踪与追溯;

4)基于运行监控数据的应急抢修管理;

5)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6)设施的改造计划管理。

f)应适配多终端用户的使用,桌面终端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全部功能,手持终端应具

备下列功能:

1)地图首页展示泵房信息;

2)泵房及设备运行状态列表展示;

3)工单处理、工单管理、工单详情;

4)报警消息的记录、查看和状态查询;

5)能通过短信、消息通知等方式给业务人员推送信息;

6)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调取泵房的实时运行数据与巡检养护数据。

5.5.4.4终端用户监控子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具体功能分布如图6所示。

图6终端用户监控子系统模块与功能分布图

b)应对接终端用户数据采集信息。

c)应对接营业收费系统和表务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

d)运行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各类型水表数量分布的统计;

2)远传水表生命周期的监控;

3)远传水表信号质量的监控;

4)远传水表厂家每日的设备抄表率统计;

9

DB3501/T011—2022

5)远传水表故障水表统计。

e)维护管理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远传水表设备注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供水量统计计算,历史数据查询;

2)远传水表和远传器的对应信息管理;

3)远程指令下发功能。

f)桌面终端应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模块功能。

5.5.5数据分析

5.5.5.1数据分析应由水厂数据分析功能、管网数据分析功能、二次供水数据分析功能和终端用户数

据分析功能组成。

5.5.5.2水厂数据分析功能宜具备下列能力:

a)可通过收集厂站各设备的电耗情况,对单台设备、车间及厂站进行不同维度的能耗分析;

b)可通过对进水水质参数进行大数据收集,实现PAC和PAM的投加策略;

c)可通过收集各工段流量数据,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d)可通过收集各设备运行数据,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e)根据工艺参数,实现次氯酸钠自动投加策略;

f)根据工艺参数,实现深度处理的自动控制策略。

5.5.5.3管网数据分析功能宜具备下列能力:

a)根据水厂数据、增压泵站的压力和流量数据、管网测压测流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利用管网

压力分析功能,对管网供水压力进行全面概化,分析供水设施的水龄;

b)根据气象信息,结合月份和历史用水量等数据,利用水量预测功能,提前预测下一时段、当

日或次日的需水量,自动生成生产方案;

c)提供监控设备数据质量分析。通过利用水力模型计算的模拟值与供水智能监控系统采集值的

比对,辅助人员发现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实现对监控设备可靠性的评估;

d)提供供水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分析。通过模型计算中发现的异常信息,辅助核实地理信息系统

管网拓扑及阀门信息,通过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的对比,找出存在问题的管网节点,辅助业务

部门完善管网拓扑信息,更新阀门信息与状态;

e)提供水质问题分析。利用管网采集数据,通过设置阈值进行水质预警,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利用水力模型计算,还原水质问题产生的问题点,预估后续可能受影响用户数量,为管道放

水、应急冲洗等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5.5.5.4二次供水数据分析功能宜具备下列能力:

a)建立泵房评分标准,实现泵房的自动化评分,为业务部门定制改造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b)通过对水泵运行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水泵运行评估报告,为业务部门提供后续泵房

的设备选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c)根据用水高峰期,通过智能化算法,实现泵房错峰调蓄功能;

d)根据进水量及水箱水位等数据,实现水箱水龄分析,对水龄过长的水箱进行强制排水;

e)根据泵房用电量数据,通过能耗分析功能,实现泵房的用电情况的评估。

5.5.5.5终端用户数据分析功能宜具备下列能力:

a)利用用户用水量数据,通过对用户用水历史习惯的分析,提供不同时间的数据比对分析,实

现对漏水、零用水和用水突增等异常现象的及时预警,将可能存在的用水异常情况及时告知

用户;

10

DB3501/T011—2022

b)利用设备上传的信号强度数据,通过统计某小区的设备信号情况,辅助管理人员对设备信号

质量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

c)通过用水量与水表公称尺寸对比分析,利用系统数据规律,辅助发现异常问题,改善表观漏

损,提升计量准确度;

d)通过对不同品牌型号远传表的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远传水表厂家评价体系;

e)提供夜间最小流量分析,依据每日凌晨1:00-5:00中各级供水分区中最小的流量时刻,进行

数据横向比较,评估分区的漏损情况,辅助漏损治理工作;

f)提供自定义分区方案分析,汇总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监控数据,自由组合各监控设备间数据逻

辑关系,辅助供水分区的确认和完善。

5.5.6智能服务

5.5.6.1智能服务应由综合展示功能、水力模型功能、应急预案功能、供水规划方案评估和供水过程

健康度评估功能组成。

5.5.6.2综合展示功能宜具备多终端跨平台的服务能力。

5.5.6.3水力模型运行与精度宜符合附录C的规定。功能宜具备下列能力。

a)提供管道施工模拟分析。利用系统对各类操作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水力模型计算,评估操作

前后管网压力的变化、发生流向变化的管道、停水区域的范围等。辅助施工人员制定计划性

停水方案。

b)提供管道爆管分析。通过水力模型计算,生成阀门调控方案,给出爆管发生时、关闭阀门后

对管网压力、受影响用户数量、停水水量等。为控制最小的停水区域,提供参考依据,停水

后造成的影响做出预判,提前通知可能受影响的用水用户。

c)提供水厂供水模拟分析。利用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监控数据,通过模拟供水曲线、供水量、关

阀启闭、管网拓扑等参数,模拟水厂投产、停产、降压供水等不同情况下,对供水压力的影

响,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供水影响分析,对产生的压降区域进行前后对比,辅助投产过程中的

工况控制和阀门启闭。

5.5.6.4应急预案功能宜具备应急预案编辑、执行、跟踪、协同等能力。

5.5.6.5供水规划方案评估功能宜具备利用供水智能监控系统的监控数据,对现有管网供水情况进行

分析及模拟变更供水管线后的压力、流量情况的能力。

5.5.6.6供水过程健康度评估功能宜具备对水厂运行的健康度、增压泵站运行的健康度、管网运行的

健康度进行综合评估的能力。

6系统安全

6.1一般要求

6.1.1系统安全按防护对象可分为设备、网络、应用、数据四个层级。

6.1.2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及实施应符合GB/T22240的规定。

6.1.3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应符合GB/T22239中对应级别的规定。

6.2其他要求

6.2.1设备安全

11

DB3501/T011—2022

宜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防护措施部署。可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设

备及运维用户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遗迹设备的入侵防范、安全审计等。

6.2.2网络安全

宜从企业内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安全以及企业与用户和协作企业等实现互联的公共网络安全考

虑,采取包括网络与边界的划分隔离、访问控制、机密性与完整性保护、异常监测、入侵防范、安全审

计等多种防护措施。

6.2.3应用安全

6.2.3.1应用开发过程宜进行必要的代码审计,发现代码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并给出相应的修补建议。

6.2.3.2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

并定期更换。

6.2.3.3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

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6.2.3.4应用系统访问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

b)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

c)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6.2.4数据安全

6.2.4.1可采用数据机密性保护、完整性保护、数据备份恢复、数据安全销毁等方式保障数据安全。

6.2.4.2应采用校验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对敏感信息

进行加密处理。

6.2.4.3应将数据存储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数据存储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实行存储环

境专人管理,并根据存档数据存储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6.2.4.4数据应进行分级管理,重要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以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定期

备份数据,宜建立数据容灾异地自动备份系统。

12

DB3501/T011—2022

附录A

(规范性)

数据采集信息清单

表A.1规定了水源数据采集信息的监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

表A.1水源数据采集信息

设施设备

序号数据采集信息检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备注

类型

1水温1h1位小数1h℃水源地采集

2pH值1h1位小数1h无量纲水源地采集

3溶解氧1h1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4电导率1h整数1hμS/cm水源地采集

5浊度1h2位小数1hNTU水源地采集

6水污染源氨氮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7在线监控氯化物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8设备藻密度1h整数1h个/L水源地采集

9COD(耗氧量)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10总磷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11总氮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12高锰酸盐指数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13综合生物毒性(发光菌)1h2位小数1hmg/L水源地采集

表A.2规定了制水厂数据采集信息的监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

表A.2制水厂数据采集信息

设施设备

序号数据采集信息检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备注

类型

1水温(取水口)1s1位小数1min℃/

2pH值(取水口)1s2位小数1min无量纲/

3溶解氧(取水口)1s1位小数1minmg/L/

4电导率(取水口)1s整数1minμS/cm/

取水泵房

5浊度(取水口)1s2位小数1minNTU/

6水源地水位(取水口)1s2位小数1minm/

7原水氨氮1h2位小数1minmg/L/

8原水瞬时流量(取水口)1s整数1minm³/h/

13

DB3501/T011—2022

表A.2制水厂数据采集信息(续)

设施设备

序号数据采集信息检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备注

类型

9原水累计流量(取水口)1s整数1minm³/

10吸水井水位1s2位小数1minm/

11泵前压力1s3位小数1minMPa/

12出水压力1s3位小数1minMPa/

13原水瞬时流量(厂区)1s整数1minm³/h/

14原水累计流量(厂区)1s整数1minm³/

15取水泵房液位1s2位小数1minm/

16泵组当前状态//实时//

取水泵房

17电机电度1s2位小数1minkWh/

18电机功率1s2位小数1minkW/

19电机频率1s2位小数1minHz/

20电机电压1s2位小数1minV/

21电机电流1s2位小数1minA/

22视频//实时//

仅重力流原水

23阀门开度1s整数1min/管道使用,最大

开度为100%

1次氯酸钠储液罐液位1s2位小数1minm/

2泄露排放池液位1s2位小数1minm/

3混凝剂流量1s整数1minm³/h/

4混凝剂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5原水加氯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6滤前加氯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7滤后加氯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净水车间

8补加氯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9总加氯实际投率1s2位小数1minPPM/

10高分子投率1s3位小数1minPPM/

11沉后水浊度1s2位小数1minNTU/

12滤后水浊度1s2位小数1minNTU/

13滤后水余氯1s2位小数1minmg/L/

14出厂水pH值1s2位小数1min无量纲/

14

DB3501/T011—2022

表A.2制水厂数据采集信息(续)

设施设备

序号数据采集信息检测周期采集精度上报周期单位备注

类型

15出厂水浊度1s2位小数1minNTU/

16出厂水游离氯2.5min2位小数1minmg/L/

17出厂水总氯2.5min2位小数1minmg/L/

净水车间

18视频//实时//

最大开度为

19阀门开度1s整数1min/

100%

1清水池水位1s2位小数1minm/

2吸水井水位1s2位小数1minm/

3泵前压力1s3位小数1minMPa/

4出厂压力1s3位小数1minMPa/

5出厂水瞬时流量1s整数1minm³/h/

6出厂水累计流量1s整数1minm³/

运行、停止、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