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课件_第1页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课件_第2页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课件_第3页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课件_第4页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也叫____________。电信号神经冲动(1)静息电位表现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外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________处。(2)动作电位表现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内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________处。2.传导过程:内负外正K+Na+内正外负ab(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__。(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_____________。电位差静息电位局部电流(1)突触: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其他结构: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小泡线粒体轴突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___________。3.方向及原因:(1)方向:________。(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上。神经递质突触间隙膜电位改变单向传递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位点:毒品和兴奋剂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部位往往是________。2.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举例:(1)促进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速率。(2)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__的结合。(3)影响分解________的酶的活性。突触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3.毒品和兴奋剂的危害:(1)影响比赛的________________。(2)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①吸食可卡因会产生______________,毒瘾难戒。②长期吸食可卡因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③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________、焦虑、________、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4.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公平、公正心理依赖性触幻觉和嗅幻觉抑郁失望兴奋剂和吸食毒品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形成的,外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

)(4)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5)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6)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2)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3)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2.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正误√√×(4)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5)“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6)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7)“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8)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们能迅速判断对方球的落点,并能准确做出回击扣杀令人叹服。这种反应如何迅速完成?这与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实现调节的呢?探究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师问导学】1.有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其实验结果如图1、2、3、4,据图分析:静息时(图1),电表________(填“有”或“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________,电表指针指示零;而在图2所示位置给予刺激时,电表指针向左偏转________次又回到原位零,接着电表指针向右偏转________次再回到零(图2、图3、图4),电表共发生________次偏转,方向相反,刺激后引起a、b间两次出现电位差。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没有相等112电信号2.由上图看出,在刺激后依次会引起a、b处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其机理如图所示: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K+外负内正静息Na+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差未兴奋静息3.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a点静息电位,________,此时K+通道开放,________外流(协助扩散)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________内流(协助扩散)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协助扩散)cd段Na+通道关闭,静息电位恢复,________外流(协助扩散)de段Na+-K+泵将细胞外________泵入,将细胞内________泵出(_________)外正内负K+Na+K+主动运输Na+K+【智涂笔记】[易错警示]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两个易错点(1)静息电位≠零电位静息电位时,膜外的阳离子浓度大于膜内的阳离子浓度,内外存在电位差,不是零电位。用电表测量时一般表现为负电位。(2)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体内≠体外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兴奋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认清Na+、K+进出细胞膜的方式(1)Na+的内流和K+的外流是顺浓度梯度的,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Na+—K+泵活动,即Na+的外流和K+内流是逆浓度梯度的,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归纳总结](1)K+、Na+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①环境溶液中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①环境溶液中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误区警示]解答有关神经纤维上电位差变化曲线的试题,应从以下两点入手:(1)看电极与细胞膜的位置关系,确定曲线的起点①若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则电位差不为0,曲线起于纵轴的正半轴或负半轴(如图1所示);②若两电极位于细胞膜同侧(都在内侧或都在外侧),则电位差为0,曲线起于横轴(如图2、3所示)。(2)根据刺激位置分析曲线波动次数,图4中:①如果单独刺激a点、b点或d点,两个电流计均可以测到两次电位波动;②如果刺激c点(c点位于电流计甲两电极的中点),电流计甲测不到电位波动,电流计乙测到两次电位波动;③如果刺激e点,电流计甲测不到电位波动,电流计乙测到一次电位波动。【师说核心】1.用电流计测量膜电位的两种方法方法图解结果将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将两个电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3.兴奋产生与传导过程中K+、Na+的运输方式注:弧线箭头为局部电流方向,直线箭头为兴奋传导方向4.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记忆(1)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2)过程(3)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4)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使神经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兴奋的传导。(2)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有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的神经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冲动,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某一点被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4)相对不疲劳性:与突触传递相比较,神经纤维可以接受高频率、长时间的有效电刺激,并始终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这称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相对不疲劳性。6.电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测②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A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A有反应,②处电位未变→单向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图中兴奋部位是乙和丙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丙→甲→乙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检测反馈】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甲点电位发生变化,即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甲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甲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答案:B

2.如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Na+通道和K+通道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的①⑥。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图1③过程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图2中的乙显示Na+内流,对应图1中的③(动作电位的形成),图2的丙显示K+外流,可对应图1中的⑤(静息电位的恢复),B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D错误。答案:BA.图1③过程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图2中的乙和丙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C.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增大3.如图甲所示,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电表1的两电极分别接在a、b处膜的外侧,电表2的两电极分别接在d处膜的内、外两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电表1记录得到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B.图乙曲线中②点时膜外Na+内流速率比①点时大C.图乙曲线中③点对应图丙曲线中⑤点D.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图甲a处正处于静息状态解析:根据表中分析,电表1测得的电位变化可用图丙表示,电表2测得的电位变化可用图乙表示,A正确。图乙曲线上升段由Na+内流引起,②点时曲线斜率比①点时大,所以②点时Na+内流速率比①点时大,B正确。图乙曲线中③点对应兴奋向右传至d处时形成的动作电位,由于bc=cd,所以此时兴奋向左传导至b处,对应图丙曲线中④点;这一时刻a处仍处于静息状态,C错误、D正确。答案:C4.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B.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C.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由K+外流引起,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故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由题干可知,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提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导致其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乙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答案:D探究点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师问导学】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图2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三部分。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质上属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突触间隙的液体实质上属于内环境的________。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1)从图1看出,相邻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型主要有两种,甲为轴突—胞体型,可表示为:;乙为轴突—树突型,可表示为:突触后膜细胞膜组织液突触前膜突触间隙2.神经递质(1)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________,其成分有________、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_。(2)神经递质类型:____________(如乙酰胆碱)和___________(如甘氨酸)。(3)作用机理: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其本质为________)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4)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________,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5)神经递质的去向: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高尔基体、线粒体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受体兴奋或抑制糖蛋白胞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酶水解载体运回突触小泡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轴突→________→突触小泡________→________→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2)信号转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传递特点:①________传递: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或________。原因是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②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细胞体树突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突触延搁③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4.兴奋传递异常分析(1)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________________。(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断信息传递。持续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智涂笔记】[知识贴士]在特定的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易错警示]兴奋沿突触传递过程的四点提醒(1)突触小体和突触的区别: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突触小体和突触范围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突触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体有关。(3)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4)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后膜上的阴离子通道开放,Cl-进入细胞内,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从而产生抑制效应。[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突触前膜传递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能量变化电能→化学能→电能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师说核心】1.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①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②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1)结合图示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2)“一、二、二”巧记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教材延伸]同一神经递质可能使一些神经元兴奋,而使另一些神经元抑制,这可能与神经递质受体有关,如乙酰胆碱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骨骼肌细胞上的受体性质不同造成的。3.异常情况下突触传递信息的结果分析(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项目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涉及细胞数单个神经元多个神经元结构基础神经纤维突触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可双向传导单向传递速度迅速较慢效果使未兴奋部位兴奋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实验分析(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只能由c点传到d点,不能传到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6.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1)神经递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涉及递质的释放(突触前神经元)、扩散(突触间隙)以及其与特异性受体(突触后膜)的结合,其中任何环节受阻,突触传递都可能中断。(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后,会以不同方式迅速消除递质的作用,以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3)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后膜,需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对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检测反馈】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神经递质是由①突触前膜释放的,A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突触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D正确。答案:C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解析: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A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解析: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从而迅速停止作用。若有机磷农药中毒,乙酰胆碱不能被正常分解,从而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C正确。答案:CA.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释放B.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从“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C.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膜电位仍维持“内负外正”D.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4.(不定项选择)图1和图2分别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神经递质主要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A错误;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阳离子(如Na+)内流,则其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阴离子(如Cl-)内流等,则其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抑制,即膜电位仍维持内负外正,但电位差变大,C正确;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但是不会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D错误。答案:AD探究点三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师问导学】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另外,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提示:长期服用可卡因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提示:除了可卡因,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等。断绝与吸毒、贩毒者的来往。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遇有亲友吸毒,要劝阻、要回避,不在吸毒场所多待一秒钟。提示: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个人的危害:吸毒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会导致吸食者出现兴奋、幻觉,长期大剂量使用后突然停用,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损伤身体器官,如心脏、肝脏等,出现一些身体疾病,如支气管炎、肝炎等。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其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造成了损失,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对社会的危害: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等;毒品活动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智涂笔记】1.正确区分毒品与兴奋剂(1)毒品毒品既可以从广义上泛指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化学物质、毒物、毒剂(特别是一些剧毒药物如KCN),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特指被人类当做嗜好品所滥用的功能性药物,多为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因滥用这类药品会伤害身心健康,所以中文称之为毒品。(2)兴奋剂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大多通过人工合成,常见的有:可卡因、咖啡因等。2.兴奋剂和毒品的区别(1)动机不同:服用兴奋剂主要目的是加强人体精神刺激,提高竞技时的兴奋性;吸食毒品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新鲜感、刺激感,并且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意愿。(2)程度不同: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但是服用毒品的人群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感。(3)群体不同:使用兴奋剂的主要人群是竞技运动员,再包括少数病人;而吸食毒品的人群没有特异性,吸食的主要场所来自于KTV等娱乐场所。【师说核心】1.某些化学物质能作用于突触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2.兴奋剂与毒品(1)兴奋剂①概念: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指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②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但违背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2)毒品①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②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回收,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其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多巴胺受体数目减少,进而使突触变得不敏感,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吸毒者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1)禁毒方针: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2)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检测反馈】1.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解析: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多巴胺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故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后,多巴胺的转运速率明显减小,可见可卡因阻碍了多巴胺回收到突触小体,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使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答案:A2.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运回突触前神经元C.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结构③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解析:①突触小泡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运回突触前神经元,B正确;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结构③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D错误。答案:D3.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解析:由题意可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其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止痛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机会,A正确。答案:A【网络建构】【主干落实】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4.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由突触来完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6.兴奋在突触传递经过两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