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的构成物质一一天体
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丘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
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二、天体系统的层次
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互相吸引而互相饶转,构成不一样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用曰率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
级别:总星系河外星系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
动等提供能量。
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
日全食时能看到,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肉眼可观网到的太
阳区域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如图1T)核聚变区:日核\先送木色球点,日尾决
,•«/•----------y----------
内部外部大气
图1-1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重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23年。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
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2)体现]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产生磁暴,极光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一样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宜差
;斤表温逐渐降低.公转周期变长.速度变慢,轨道变长沅
五、地球—y,距日距离
太V\\\\吟\\\\
(一)一般性阳^星[星[球)星撵星j星营簟
1.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类地行星杳巨行星远日行星
行星之一
2.体现
(1)从运动特性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
①方向一致,轨道近似圆形
②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从构造特性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
1.体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宇宙环境: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合适,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汇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
主;
③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助于生物的
生长发育。
第2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种恒星日
3.速度
(1)角速度:每小时11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似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二、昼夜交替
1.原因: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二分之一--产生昼夜现象(晨
直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转
2.周期:约更小时
三、时差
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星
r定义:因经度而不一样的时刻
2.地方时换算: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换算原则:去加酉减
3.区时
(1)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叵度范围作为1个
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I地方时
(3)换算
地球自转方向
①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东早西
晚
②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XI小时(东“+”西“一”)
(4)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
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5)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四、地转偏向力:
越向两极,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越明显,物体运动方向偏转得越严重。
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或者说看着物体拜别),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南左北右)。
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被河水冲刷较严重;北岸易发育河流三角州。
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方向: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
周期:
1.公转特性回归年:365日5时48分回秒
速度{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
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
轨道:靠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种焦点上
2.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
①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节气夏至春、秋分冬至
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达整年最大值的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赤道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达整年最小值的地区南半球无北半球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
致。
(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3)规律
①赤道上,长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②夏六个月: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
象。
③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④冬六个月状况与夏六个月状况相反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5.四季更替
(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时多少不一样。
(2)纬度差异
①低纬度地区,整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高纬度地区,整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③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步达最大
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五带的划分
天文柠慢气候的征
力板条叔崔或豕终年尸案
无上用直出无
分明
依善奴表现象
力上阳直
终隼更勃
册班象
---i±s°-
无太阳直射
W学分明
板晏奴支现象
----------------64^
力板条根表现象然隼尸素
第二单元从
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的圈层构造
1.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
2.内部圈层:
(1)划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名称:(如右图)
A:地壳B:地幔C:地核
D是莫霍界面E是古登堡界面。
(2)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
二、岩石圈的构成
(-)三大类岩石:
L岩浆岩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3.变质岩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
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构造发生不一样程度
的变化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如右图)
2.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变化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互换和能量传播,变化地表的环境
三、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外力作用
分类能量来源体现形式互相关系
内力作重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宜
用能质作用
下起伏,外力作用使地
外力作重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表趋于平缓
用阳辐射等
2.内力作用的“足迹”一一地质构造
常见类型成因地形体现
一般地形倒置
褶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
山岭山谷
皱
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山谷山岭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
断层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或位移
3.外力作用体现
(1)重要体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重要外力作用(见下表)
作用原因作用形式对地貌影响
流水侵坡面被冲刷,下切成沟谷,水常形成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作用蚀流汇
集使沟谷不停加宽加深
堆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山区山口处法典或冲积扇的形成;河流
积
减少,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
风力侵在干旱地区风力扬起沙石,吹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等
作用蚀蚀地表
堆风在搬运沙石的过程中,当风形成沙丘、沙垄等
积
力减小
或气流受阻时,导致风沙沉积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大气直接吸取的一一很少,且有选择性
①臭氧和氧原子吸取紫外线、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红外线,③可见光被吸取的很少
3.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步产生地面长波
辐射,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使大气增温。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大气在增温的同步,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
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太阳暖大地一大地暖大气一大气还大地)
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方式:垂直运动一一体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水平运动一一体现为风。
2.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
高空空气冷却
近地面空气膨胀A喇高空空气弄焦;收缩下沉,上空
的空气密度减
上升.在高空聚当点.:..•散方向程:如图
积,空气密度增小,形成低气压
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的收缩下
近地面空气上并近地面空气沉使近地面空
扩散方向
后,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
气密度减小,形近地面成高气压
成低气压
受热冷却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
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若如近地面气压减少(高空气M高),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
成“海风”;夜晚状况恰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
顶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滑,流入谷地,风从山
顶吹向谷底形成山风。(如图)
0
都市风:都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都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都
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都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四、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一样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2.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
如图所示:
3.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直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体是夏季
偏北,冬季偏南。
五、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
的风。
2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特点(右图)
②体现:(如下图)在图中标出月份及气压中心;一月一一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二月一一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
3.经典的季风
风
比较季节源地性质气候类型成因分布
向
东亚蒙古、西伯西寒冷干北部为温带季海陆热力我国东部、
冬季
季风利亚北燥风气候,南部性质差异日本和朝鲜
东
副热带太平温暖湿为亚热带季风半岛等地
夏季南
洋润气候
蒙古、西伯东低温干海陆热力
冬季
利亚北燥性质差异印度半岛、
南亚西
热带季风气压带风中南半岛和
季风赤道附近温暖湿
夏季带季节移我国西南
印度洋润
AJ动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遍
和湿润。
3.亚热带季
90。90。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
风气候夏季7()-,
//7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副极地低气压带60,
受夏季风影r----------------1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
750°
40°地中海气候「带大陆性气号/温带季风气候
响,气候特副热带高气压带35°
30°丽私漠气候口热带季风气候
25°
20°
点高温多「热带蕊睁气候7热带季风气候
10°10°
热带雨林气候
函;冬季受
赤道低气压带0"0°
冬季风影响,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七、锋面系统(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
1.特性:水平范围广,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分为三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积极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积极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锋面图
图
示
符号
图
示
天气图
雨区位置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天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
气暖气团沿冷气团渐渐爬升,冷
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
却凝结产生持续性降雨
特气现象
性冷气团替代了本来暖气团位暖气团占据了本来冷气团的位
过境后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
气转晴
我国大多或降水天气,北方夏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天气实例季的I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
华南地区春暖多雨
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力均衡,锋面相对静止。
天气:多形成持续性多云或降水天气,受静止锋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八、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位置北半球南半球
名称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
示意图递
中心气压分布低高
水平气流方向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风东部偏南风偏北风偏北风偏南风
向西部偏北风偏南风偏南风偏北风
中心气流方向上升下沉上升下沉
阴雨晴朗干燥
过境天气阴雨晴朗干燥
(如台风)(如伏旱)
第3节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类型:海陆间循环、邂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2.环节:
增进了地球上多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3.意义靡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互换
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二、洋流
1.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
北大西洋・流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全球华大洋环流可以增进高下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互换,调整全球热量平衡
<..一.一,了1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意义寒暖流交胆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对海洋生物的影词—-—一—―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上大;污染程度减少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差异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
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一样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一样,水热组合不一样,形
成不一样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对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
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地理环境地区分异规律
1.三种地区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定义★重要成因★重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日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太阳辐射从赤道低纬和高纬地区
地区分异规律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向两极递减。以
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热量为基础
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与经线平行由沿海向内陆干中纬度地区
地区分异规律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湿状况差异大。
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以水分变化为基
础
山地日勺垂直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从山麓到山顶水低纬的高山地区
域分异规律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热状况差异大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
流等非地带性原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体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
性分布现象。
例如:⑴沙漠中的绿洲;
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表1.气候分布规律图表2.陆地自然带
大味而薪-厂味中邮十偿大陆西部二1陆中部大忻冻部
rs/=?也力上画册
珏店M/话
E;宰册丑U士*£庇而生;4世七LUt卡册
温带海洋温带落叶
温带大陆温带季风温带
温带落叶
立仁E』r.=L
-WirHZSr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
-kh所珏;4也把酒册
硬叶林市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风
珏;黄画册
土it.比Kkt+大*/总'
5、垂直地区分异:山麓自然带(基带)与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
替规律与从赤道到两级的分异规律相似。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互相作用
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整体性
(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
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互换,形成
了一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络的整体。
(2)、体现:
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性相一致。例:厄尔尼诺现
象。
②环境要素之间是互相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西北干旱地区。
③还体现为不一样区域之间的互相联络,一种区域的变化不可防止的影响其他区域。
二、地球圈层的能量互换
1.圈层间的能量互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圈层间互相作用的成果,而圈层互相作用
重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互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
的动力,也是联络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圈层间的物质迁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互换同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
因,也是圈层间互相联络的纽带。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足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
运动
第3节圈层互相作用案例分析一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具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作用过程如下:
(1)溶蚀作用化学过程:岩石的某些可溶性岩类溶解于水,形成天然溶液随水流失,方程
式为CO2+H2O+CaCO3=Ca(HCO3)2
(2)淀积作用化学过程: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积物,方程式为Ca(HCO3)2=
CaCOsJ+HzO+CO2T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条件)
(2)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力
(4)水的流动性
3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一一溶蚀作用形成
(2)、由Mi卜上mac''/HHK,白
■UhP该#C蛙,如y
JC牛工口任中2nz出H点由国T2电NT上十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是十分经典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
生物条件等亲密有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互相作用日勺成果。
2、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的条件
(1)岩石条件
a、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
b、特点: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一一可溶性好
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一一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整年降水充沛。
(3)地形条件
北部、东部、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因此,漓江谷地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4)生物条件
气候条件一生物生长旺盛一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一土壤和溶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一喀斯特
地貌发育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自然资源的怅念: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②物质与能量
.生物资源f能够不断生长繁殖
八加必©土地资%
③可再生贤源X
。水资源熊够不断更新,循神用
类黑
〔⑦气候资源
1®金属疗
领不可再生资源:指矿产资源l-
I®非金属矿产
2、自然资源的特性
何再生资源我水热茶件的踊,分布具有明显艇区域分异雌
白分布的口不平衡性
k可触翻受缔咽糊为,分布也做规律隔
热
资>在各种©自然资源之间表就为突出
源贽源聃©联系性----------
喇用时必须注思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的
共
w口“士m/在阱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收量是有限的
性数量的©有限性-----------------
悻---------I开发利用时卷。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循(过去不能被利用的变舱可以被利用
利用的口发展性
时去的单一利用方式变相综合利用方式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不一样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文明生产特性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的影响
采猎文明采集、狩猎土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极小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和生产资许多地区水土流
农业文明种植和养殖源,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着人类失、土地沙化,土
生存和发展地质量下降
大规模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土壤污染和土地退
工业文明
机器生产鉴别原则也发生了变化化越来越严重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运用的原因与途径
自然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人类在运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
合理运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人类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运用的对的行为(或措施):
适度开发(不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将眼前利益与长远运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足考虑后裔利
益);
环境保护(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运用与环境的统一);
公众参与(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这是实现资源可持续运用的关键)。
第2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一一洪灾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
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原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
害、生物灾害等。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洪水:河流水位超过①河滩地面出现的②溢流现象的统称
1概念:洪水③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和生活带来损害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
,一“一直接影响淹没⑤农田、村镇和⑥工厂
洪八[洪灾彳产害]I有时引起⑦瘟疫和⑧传染病暴发
危罟11造成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间接影响城乡⑩商业活动停止
生活秩序的⑪紊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雪・化
»«4tSMJ8
XAtftMAAR*
RIIS—>正n关
・度,土■含水率一2Jti美
—・■望率—MM
xtar
<1相关
・炼*度加快,阿・水土■央■河,的段根.
”"僮■瓶.IWHMf0小
人为取国
M・・田,便水好调节停用U
B筑.占据内.,也触匚万河£的MUK
晶1石山■含।含有大石凌制■体•■的更也*
■石MJt害
■域内有大量・・・体,11
林”灾雷丽・•■石件
JUT本窗的嘉,第申在一■的水
■度大的青谷
事成关及・*,缰]圜史财且灌电本暂■人集看,
洪灾阶令的意义:做好洪水的须监测和须预报球取相应④防洪措施,可大大被轻洪灾报失
但7赢库一―
®退耕还湖――
酸的防治指帼工程楮瓶<④修筑堤坝一防止怏水漫溢
毓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牌?逑恩,一眼嫩水水位
(防蝌火雕④芷K色分洪道上、
提问《防洪减灾点以
控制。乱砍滥伐行为
]工程指嘏建立统一]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设置财洪抢险指挥管理统
般额灾前水利建设投执扃减灾科研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第3节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引起过去气候变化日勺原因重要有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
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在不一样步期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可归纳为:冷暖交替、周
期不一。
时期变化状况
地质
气候总体体现为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整个地质时期,重要经历了四次大冰期和4
时期次间冰期。目前气候为温暖时间冰期。
人类
近来几千年来,人类历史时期日勺气候也发生过明显日勺变化。近523年来,全球气
历史
候经历了3次寒冷期(15世纪、17世纪和19世纪)和3次温暖期(16世纪、18
时期世纪、20世纪)。目前气候正处在比较温暖的时期。
仪器
观预百余年来,气象仪器观测得到日勺气候资料表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
时期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又逐渐变冷;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渐回升,并展现加速态势。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C02>甲烷);
(2)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吸取CCh的I能力大减,使大气中CO2的I浓度逐年增
长。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和某些脆弱性物种的灭绝;
(2)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沉没;
(3)也许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长;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长。
四、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1)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2)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构造;
(3)植树造林;
(4)加强国际合作。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人类社会初期
(1)特点: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2.产业革命后
(1)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速度加紧
(2)原因: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增长,生活条件提高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特点:世界人口尤其是龙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2)原因:科技进步使生活水平深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
定。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概念: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反应不一样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
茎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2.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
(1)原始低增长阶段:
特性: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在相对静止或低速增
长状态。
原因:丰收或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
(2)加速增长阶段:
特性: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
(3)增长减缓速阶段:
特性: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减缓。
原因:生活水平提高,观念的转变,保险福利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行
(4)低速增长阶段:
特性:现代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或负增长
人口增长阶段原始低增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长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下高下高高下高低低低
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老式型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发展,生活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经济、社会、
下,抵御灾害、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庭观念变化,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
原因
疾病的能力差善,死亡率下降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原因
分布:热带原始发达国家18世纪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分布:德国,
森林深处的某些末到19世纪初进代前后进入这个阶段。英国和法国等
土著居民。入这个阶段。分布:大多数发展中国欧洲发达国家
分布
分布:非洲东部的家目前处在这个阶段。目前已进入这
坦桑尼亚,肯尼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创新的小学生字词教学案例分享
- 从食材到菜品家庭菜谱设计的全解析
- 公共设施与社区服务类服饰品牌的联名项目
- 2025中国航材集团总部岗位招聘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股份限公司湾沚分公司招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开招聘60名高校毕业生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理工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2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江苏盐城市水利局部分事业单位招聘1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招聘事业单位职员拟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MOOC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南京工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 2024年华电甘肃大基地煤电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年度设备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5篇
- GB∕T 39757-202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泵和泵车安全使用规程
- 英国学派多元主义与社会连带主义论争
- 电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 儿童保健档案表.doc
- 新产品开发流程表
- 保命未来经0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