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导入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第一课时课程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题目含义以及人物通讯的特点。2.掌握学习本课疑难生字词。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作者简介

著名记者——沈英甲沈英甲(1948—)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走进人物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发表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作背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过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困境。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①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沈英甲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文体知识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

雷锋、焦裕禄等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可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文体知识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七律·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题目出处【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日月换新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题解:作为一篇通讯,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契合了袁隆平数十年追求的梦,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所获得的荣誉。自学指导1.结合预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文内的生字词。2.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抓小标题的关键词)1.生字更正①田埂(

)

②淤泥(

)

③籼稻(

)④分蘖(

)⑤贬斥(

)⑥花蕊(

)⑦稻菽(

)⑧一蔸(

)⑨饥馑(

)⑩掖(

)2.解释词语刻骨铭心:义无反顾:贬斥:籼稻:分蘖:力排众议: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贬低斥责早熟而无粘性的稻子。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课文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抓小标题的关键词)写他的人生理想和志向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写他的学术品格和精神写他的道德操守和准则当堂训练抄写生字:①田埂②淤泥③籼稻④分蘖⑤贬斥⑥花蕊⑦稻菽⑧一蔸⑨饥馑⑩掖造句:刻骨铭心义无反顾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第二课时课程目标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2.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3.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自学指导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2.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期间他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2.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困难:1.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2.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3.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2.他是如何解决的?发现真理(收获)情感变化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当堂训练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袁隆平“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找出原文并进行分析)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袁隆平“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找出原文并进行分析)①美国科学家早就提出“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挑战。②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写成了《水稻雄性的不孕性》一文,证明了自己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第三课时课程目标1.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自学指导1.文章第一段引出通讯报道人物的文字,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什么特点?2.在这篇通讯中,作者还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3.请结合课文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⑵环境描写:以薄雾笼罩、细雨飘落的马坡岭,几百亩的试验田等具有浓郁自然气息的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出人物忘我工作的精神。1.文章第一段引出通讯报道人物的文字,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什么特点?⑴细节描写:“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⑶效果: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性与报道的真实性。原文:“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2.在这篇通讯中,作者还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分析:“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2.在这篇通讯中,作者还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原文:“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分析: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3.请结合课文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①通俗易懂。如: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②真实准确。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产量占90%以上;增长20%左右;1961年7月的一天等。③生动传神。如“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④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如“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⑤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概括主旨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及细节描写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创新的精神,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及世界粮食问题具有的重大意义——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当堂训练一篇好的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3.一篇好的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2)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的宝贵品质。经典语录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