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代特点新课前奏新课前奏央视新闻指出了中华大地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我们从第3课的具体内容中去揭开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真相。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关注新知内容结构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2.通过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城市建造规模以及墓葬随葬品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了解城市、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3.了解炎黄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唯物史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1)早期城市初步形成大约在5000多年前①时间:②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③设施: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第二地点由5座积石冢、1座祭坛组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课文第15页内容,说说遗址存在的时间、形成原因及设施。积石冢祭坛

相关史事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积石冢1.早期国家的形成关注新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阶级和国家的出现①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图文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地位是怎样的?积石冢内的墓葬已经体现出等级形式,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人独尊”、“王者之上”的思想理念。——东北新闻网2023.12.12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唯玉为葬是牛河梁遗址最早发现的墓葬特征。随葬玉器是判断墓主身份地位的主要依据,出土玉器最为精美的墓葬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特征。——《人民日报》(2024年08月03日08版)关注新知唯物史观②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牛河梁遗址女神庙遗址及出土的女神头像牛河梁祭坛北京天坛牛河梁方形和圆形积石冢、祭祀坑坛、庙、冢等建筑遗址共同佐证牛河梁的红山社会存在一个较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大型建筑凸显了什么力量?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祭天场所用于祭祖的庙冢埋葬着地位显赫的人我们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简单概括就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有五大标志,即都城、宫殿、大墓、礼器礼制和战争暴力。——从陶寺回望“最初中国”2024-07-25/中国网关注新知历史解释杭州市浙江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一)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5300-4300年前2300年前3300年良渚古城在地图和年代尺上认识同为浙江省的两处古文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河姆渡遗址时空观念关注新知时空观念距今约7000年2024年前5000年河姆渡遗址公元元年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古城组成及地位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地位:300万平方米(3平方千米)630万平方米通过图片说说良渚古城的组成,并通过对比分析古城的地位。三重结构海拔由高至低,呈现明显等级差。世界上占地最大的皇家园林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2.考古发现唯物史观关注新知时空观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历史解释(2)水利工程的构成及地位:构成:城的背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阅读图文,分析概括良渚古城水利工程的构成及地位。水坝剖面用草裹泥(类似现代的建坝的草袋装土)错缝堆筑而成。

良渚的外围水利系统,解决了防洪、运输、调水等综合功能,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文化中国行》中国青年网2024.09.01巨大复杂的城建和水利系统,体现先民的无穷智慧更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也是国家存在的一个标志。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3)城建内城中部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根据图片,介绍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并分析其反映社会状况。历史解释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古城的正中心。它是一处人工营建的长方形土台(当地称古尚顶),呈长方形覆斗状,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约450米,相对高约9-15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上分布有三座宫殿台基(当地称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整个宫殿区堆筑土方量达210余万立方米,宫殿区内几无生活废弃堆积分布,堪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池中寺粮仓遗址及炭化稻谷层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4)随葬品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的区域,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等。——遗址概况·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管委会[引用日期2018-10-16]“钺王”和“琮王”在这件重达6.5千克的琮王的直槽上,雕琢了8幅火柴盒大小,完整的神人兽面图案。墓主人位高权重通过图文,归纳良渚遗址墓葬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5)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为世人认识真实、全面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提供了又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窗口。——光明网2023-11-08关注新知唯物史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二)陶寺古城1.时间地点: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2.考古发现:正在发掘的陶寺宫殿区遗址航拍。观察陶寺遗址示意图,说说陶寺古城的布局。在陶寺的宫城之内,我们发现了不少大型夯筑建筑基址,其中最大的为1号宫殿基址。……。1号宫殿基址平面大体为长方形,南北长约84米,东西宽约76.5米,面积近65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时期最大夯土建筑基址。——光明日报2024-07-21陶寺出土的陶水管关注新知(1)城市出现:历史解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有的贵族墓地由用人殉葬的现象,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2)阶级分化严重:陶寺在4万平方米的墓地里发掘出1309座墓,这些墓葬存在大、中、小之别,其中为数不多的五座大墓,虽整体上仍在墓地之中、并未单独形成墓区,但是这几座大型墓位置相对集中。——和而不同:陶寺考古揭示的中华早期文明《光明日报》2024-07-21陶寺大型墓葬随葬品纺织情况陶寺大墓出土的石磐陶寺大墓出土的彩绘龙盘和玉钺根据图文归纳陶寺的墓葬考古发现。关注新知史料实证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3)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陶寺大墓ⅡM22出土的玉神面

回顾陶寺文化的物质文明,专业的制陶手工业作坊区和专业的制陶聚落,形成了十分发达的制陶业;对石灰的加工和使用,对管瓦的烧制,形成了水平比较高的建筑材料行业;对先进的内模外范复杂铸造技术的熟练运用,体现了红铜铸造的极高水准。唯独玉器则要依靠外来。

——山西晚报2023-08-10观察图片的报纸报道内容,归纳陶寺遗址文物的特点。关注新知历史解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4)金属器及书写符号:出土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陶寺出土的写有朱书“文”字的陶壶残片还未解读出的另外一个符号陶寺出土的铜铃和铜齿轮形器(5)观象台: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陶寺古观像台遗址复原显示春分时的日影2003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山西尧都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唐尧陶寺古观象台·扬州市气象局·2012-07-18关注新知史料实证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3.地位价值: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陶寺古城遗址(黄河中下游)良渚古城遗址(长江中下游)距今5300年距今4300年距今4000年早期国家的出现王城及宫殿→国家产生大小墓→阶级随葬品多寡→私有制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考古都发现了文明社会的标志关注新知这枚纪念邮票向人们展示出陶寺古城的什么地位。唯物史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3)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三)意义西辽河流域的牛梁河遗址等为代表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遗址等为代表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遗址等为代表阅读图片,分析良渚和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的意义。关注新知文明新格局唯物史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三、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生活年代:(2)地点:(3)社会状况: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根据地图,说说它描述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状况关注新知时空观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①阪泉之战: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4)联盟的形成阅读图文,简述炎黄联盟的经过。“……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史记·五帝本纪》关注新知历史解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阅读图文,简述黄帝成为联盟首领的经过。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关注新知历史解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5)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陕西黄陵桥山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为什么每年清明节都在黄帝陵进行一次祭典活动?炎帝黄帝

之战炎黄联盟

族蚩尤

之战其他部落阪泉涿鹿华夏填写图片内容关注新知唯物史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2.尧舜禹的传说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协商推举出来的贤德之人,没有特权。(1)禅让制尧舜禹传位传位描述图片体现制度关注新知历史解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贡献:鼓励人们发展生产结合史书记录,说说你知道的尧的故事。并分析尧的优秀品质。

“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布,茅茨不剪,采椽不,粉案之食,黎蕾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

——《韩非子》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尧舜禹的故事①尧的故事关注新知帝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宽厚待人、以身作则成就: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晋泽第海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赢。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史料实证②舜的故事结合史书记录,说说你知道的舜的故事。并分析尧的优秀品质。关注新知家国情怀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方法:精神:评价:阅读材料,概括禹治水的方法和优秀品质。疏导洪水入海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③禹的故事学史崇德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堂小结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城市的出现、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形成早期国家。早期国家、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黄河流域的早期国家陶寺古城长江流域的早期国家良渚古城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关注新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2024·吉林长春中考·1)如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红山文化玉龛A.中华文明起源B.奴隶社会瓦解C.封建国家形成D.皇帝制度确立时空观念素养提升A提示:距今五六千年处于古国形成时代,还没有发展到皇帝制度确立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国家形成阶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2.(2024·甘肃兰州中考·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

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A历史解释素养提升提示:良渚古城处于古国产生时代,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明显,发掘的大墓随葬品显示出有权贵阶层。奴隶和平民属于被剥削者,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粮食。社会更没有发展到封建社会,还没有地主阶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3.(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B历史解释关注新知提示:古城和外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