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4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_第1页
浙江2024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_第2页
浙江2024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_第3页
浙江2024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_第4页
浙江2024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分训练(四)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1.[2024•宁波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陋室铭》《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铭”“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D.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挚友,“布衣”指百姓,等等。

2.[2024•嘉兴模拟]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

成就的年龄。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依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3.[2024•金华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

是谦辞。

B.“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的生动

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

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

翁》。

4.[2024•温州模拟]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纳年号纪年法。

B.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徐照、徐凯、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文学样式。

5.[2024•杭州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

A.鲁迅小说《家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

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杀身成仁”“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争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请言事的一种文体。

D.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

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6.[2024•绍兴模拟]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

挂反了。李老师的推断是对的。

C.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依据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

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育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

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7.[2024•杭州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请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

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实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其次

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

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8.[2024•金华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赋、说、铭、表等都是古代文体,表是古代臣下向上级陈请言事的一种文书,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古代乐器中的“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如《醉翁亭记》中“非丝非竹”一句中的“丝”“竹”就

是这样的乐器。

C.道家文化在金华地区源远流长,金华山在东汉道教文化鼎盛时期被誉为“江东名山”,东阳的东白山自东晋

时期以来便是道家文化的象征。

2

D.中华礼仪讲究长幼有序,古人的“名”“字”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仲是老大,伯是老二,叔是老三,

季是最小,如孔子字仲尼,说明他在家中排行老大。

9.[2024•温州模拟]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与的是会试。

C.《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0.[2024•嘉兴模拟]请依据你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⑴下面两副对联各对应一位历史名人,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存;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⑵十三经刻石,现存于北京孔庙,亦称“乾隆石经”,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刻石的统称。这十三

部经典包括:《周易》《尚书》《①》《周礼》《仪礼》《礼记》《②》《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

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请依据下面的提示,把两部经典的名称写出来。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感谢先生不吝赐教!只是令弟初学书法,涂鸦之作,不值一哂。”这句话中的“”一词用得不恰

当,应当把它改为“”。

n.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

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觥B.白C.瓢

12.一班同学正在制作展板,说明名人的成就与习惯之间的关系,请帮助他们完善展板,完成小题。

他少年时发愤读书,日夜苦读,每每只在傍晚才吃一点东西,经常和衣而睡。在经年累月的刻

苦学习中,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并以古仁人为榜样,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生政绩卓著,

晓畅军事,是北宋的一代名臣。此外,他在文坛也享有盛誉,有[丙]传世。

[甲]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在创作[丁]《龙须沟》等小说和戏

剧时,为了更好地呈现老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走路、吃饭都在思索,经常为了一个字费尽心

机。他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写4000字,完不成决不收工。

3

(1)在[甲][乙]两处依次标注出姓名。

[甲][乙]

⑵在展板[丙][丁]两处依次补充作品,正确的一项是()

A.[丙]《范文正公集》[丁]《彷徨》

B.[丙]《天净沙•秋思》[丁]《屈原》

C.[丙]《醉翁亭记》[T]《骆驼祥子》

D.[丙]《渔家傲•秋思》[丁]《四世同堂》

13.小佳假期去北京旅游,特殊关注了名人故居,感受品尝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深厚文化底蕴。巡游过程中,她特

地做了一个故居主子档案,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姓名故居地址评价代表著作

散文集:《朝花夕拾》

宫门口二条19小说集:《呼喊》(其中收入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号说《①》)《彷徨》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诗集:《②》《星空》

郭沫若前海西街18号

字学家历史剧:《屈原》《虎符》

作家,曾获得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丰富胡同19号“③”称号,是

戏剧:《龙须沟》《茶馆》

“京味小说”开创者

诗文集:《踪迹》

朱自清清华西院45号散文家、诗人、学者

散文集:《④》

14.在“找寻最美对联”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一副对联,他出示了上联,下面是同学们补写的下联。你认为最合

适的一项是()

上联:桃红杏白织锦绣徜徉花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乐美石奇凝瑞气感悟书法

B.音乐奇石凝瑞气感悟书法

C.乐美石奇凝瑞气沐浴书乡

D.音乐奇石凝瑞气沐浴书乡

15.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舞袖翩翩,①摇千尺龙蛇动。

4

下联:歌喉宛转,②撼袋风雨寒。

A.①影②声③云霄

B.①影②声③半天

C.①声②影③云霄

D.①声②影③半天

16.同学们探讨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时,发觉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挖空心事,正如其对联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依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

文人老舍是如何捕获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细致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

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旁

边洋车夫扎堆的地方,细致视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闲聊。

A.宁当三山五岳人B.踏遍九州四海路

C.付出九牛二虎力D.四世同堂居老舍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苏轼和同伴参与科考,半路上遇到暴雨,引发山洪,赶到考场时,已经开考,只好舍命叫门。主考官严厉地

说:“考场哪允许迟到?你们还是请便吧!”在苏轼的苦苦请求下主考官才牵强提出假如能对上“[甲]”这个

对子,就考虑让他们参与考试。同行几人,俱面有难色,唯独苏轼,略微想了一下,立刻回应:“[乙]。”主考官

觉得苏轼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便把门打开,允许大家进去考试。

A.[甲]一叶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七八片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乙]十年寒窗,九八卷,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入二门,肯定要进

B.[甲]一叶小舟,二三人,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非常来迟

[乙]十年寒窗,九八卷,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入二门,肯定要进

C.[甲]一叶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七八片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乙]十里远道,九里香,八七六五渡船,四三年路,只二日,胜似一年

D.[甲]一叶小舟,二三人,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非常来迟

[乙]十里远道,九里香,八七六五渡船,四三年路,只二日,胜似一年

18.初三⑴班实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

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赛舟品粽,①,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赞屈子,®

A.①展习俗②吟诗作赋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①展习俗②吟诵诗句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5

C.①美习俗②吟诵诗句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①美习俗②吟诗作赋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19.[2024•连云港]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很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实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

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实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与,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

范进就是参与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

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6

【参考答案】

1.D[解析]“伉俪”指配偶、夫妇。

2.B[解析]三十而立一一人在三十岁时就应当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一一人到了四十岁

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怀疑的了。

3.D[解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B[解析]B项“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不是谦称。

5.B[解析]《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6.B[解析]A项,《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C项,喝雄黄酒、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7.C[解析]乡试每三年在省城实行一次,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其次名称为“亚元”。

8.C[解析]A项,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即臣下给皇帝的上书;B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D项,伯

是老大,仲是老二,如孔子字仲尼,说明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9.B

10.(1)①欧阳修②范仲淹

⑵①诗经②左传

⑶令弟舍弟

11.B[解析]可结合《湖心亭看雪》中的“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2.⑴[甲]范仲淹[乙]老舍

[解析]由“以古仁人为榜样,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再结合“少年时发愤读书”“傍晚才吃一点东西,经常和

衣而睡”“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北宋的一代名臣”,不难确定甲处人物应为范仲淹。由“人民艺术

家”“《龙须沟》等小说和戏剧"''老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确定乙处人物应为老舍。

(2)D[解析]《彷徨》是鲁迅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作品,《屈原》是郭沫若的作品,《醉翁亭

记》是欧阳修的作品。

13.①狂人日记②女神③人民艺术家④背影(《欧游杂记》等)

[解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狂人日记》,故第①空应填写《狂人日记》;郭

沫若的诗集主要有两部,即《女神》和《星空》,故第②空应填入《女神》;老舍先生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故第③空应填入“人民艺术家”;朱自清的散文集主要有《背影》《欧游杂记》,故第④空可填入《背影》或《欧

游杂记》。

14.C[解析]“桃红杏白织锦绣徜徉花海”中的“桃红”与“杏白”为两个主谓结构的词语,可知对应的应

为“乐美石奇”。“感悟书法”的“法”是仄声,“沐浴书乡”的“乡”是平声。下联尾字应为平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