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践行标准
精准治疗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感控科
202*年8月30日CONTENTS目录1多部门协作推动专项行动23我院送检情况、存在
问题及指标数据说明专项行动实施背景专项行动实施背景01
微生物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呼吁各国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联合国大会、世界卫生大会、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多次研究讨论微生物耐药问题。
2022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数据显示,用于治疗由(不动杆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BSI)的抗生素耐药性水平很高。这两种病原体占了向GLASS报告的BSI的20%以上。同时,更常见感染的耐药性水平也在上升。中低收入国家(LMICS)的耐药率大幅提升。
据柳叶刀杂志最新研究报道,在2019年全球耐药菌相关或归因死亡人数预估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六种病原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导致92.9万人死亡,占全部耐药菌死亡人数73%。全球微生物耐药趋势全球微生物耐药趋势我们战胜了细菌!
自从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近百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在被称为抗菌药物“黄金时代”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1999年上升到2000万。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抗菌药物滥用的结果(一)
刀枪不入”的耐药菌增加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滥用。每年约有三万名儿童因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药物。
在225例药源性死亡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死广为97例,占43.1%。抗菌药物滥用的结果(二)
“药源性致死”增加国家行动计划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指标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七、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指标八、住院患者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九、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指标十、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指标十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
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100%。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省行动计划工作目标:推动我省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提升,推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管控源头规范管理。我院行动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做为牵头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相关工作前病原学送检率”我院送检情况、存在
问题及指标数据说明02(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2023年1月-12月达
标(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2024年1月-7月达
标病
区住院人数观察期内治疗抗菌药物使用人数使用率(%)观察期内治疗用药前病原学送检人数使用前送检率(%)22574.7321796.4460573.3357294.5578198.3673794.3785793.5670982.736684.625481.826864.153145.59195.32631.58294.28724.14279.82622.222723.89518.526229.381016.13344.2738.8200001214.1200000027.4100279450.55234483.89(二)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2023年1月-12月(二)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2024年1月-7月(二)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不包含降钙素原、白介素-6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要求不包括相关标志物的项目(三)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达到100%。2023年1月-12月(三)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达到100%。2024年1月-7月相比本年度1月、2月送检率明显上升(三)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达到100%。①患者在入院前已在外院完成病原学送检,有送检结果。②患者在入院前已在门诊完善病原学送检,入院后未送检。存在问题1、临床医师对于要求指标送检项目、送检时机掌握不好,职能科室需加强宣传培训力度。2、患者发生感染时、感染加重时临床医师未第一时间选择相关检验项目送检,明确下一步诊疗。3、
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监管不到位,联合使用两联以上重点抗菌药物流程不规范。
4、认为送检之后的药敏结果无法指导临床用药,就是按照药敏选用抗菌药物对患者无效,故不送检。5、送检项目掌握差,不知晓信息统计规则。
1、从感控角度感控科联合检验科利用科室早晨会时间培训《病原学检验相关项目目录》《标本运送与采集方法》等内容,让临床医务人员了解相关政策及标准,积极配合落实送检工作。2、加强医嘱信息化管理,区分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设置医嘱提醒功能提高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率,同时保障数据质量。3、确保送检的标本合格,送检标本如不合格第一时间与送检科室进行沟通,避免送检无效标本。4、送检标本结果未出,临床科室可邀请药学部进行会诊,结果出后根据送检结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5、科主任加强督导,提升全员送检意思,对于标本不宜采集的病例可选择PCT,对于标本方便采集的患者尽可能多选择微生物培养,特别是血和其他无菌标本送检。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为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规范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输,提升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感控科联合微生物实验室组织《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及转运》知识培训整改措施针对送检率较低的科室深入临床进行知识培训
如何提升送检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如何计算呢?计算公式如下
(一)首先需要掌握好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计算公式,要提高送检率,可通过提高分子或降低分母的方式实现:1.提高分子:即提高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完成病原学送检的病例数,可通过以下方式:
(1)加强培训和宣传;
(2)建立激励送检机制。2.降低分母:即减少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数,可通过以下方式:
(1)规范标记:预防用药、治疗用药;
(2)及时诊断,有指征用药;
(3)建立临床药师、专家会诊机制;
(4)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二)行为模式不是一个过程,而是结果,一个行为模式的背后,必然有许多导致它出现的小习惯。要想改变一个行为模式,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尽量先针对一个具体的小习惯进行改变。比如造成送检率低可能的原因有:
(1)医务人员认识不足,不了解送检的意义;
(2)留取标本不规范,检验科退回无效标本;
(3)细菌培养结果完成慢,影响抗感染治疗;
(4)细菌培养阴性结果和大于三种细菌比例高,无指导意义;
(5)不知晓数据如何计算;
(6)烧伤患者的预防性抗菌治疗,但医生在开医嘱时选择了治疗性用药;
(7)门诊就诊时已送检标本,但数据未计算;
(8)医护配合欠佳,标本已取但未及时开具医嘱或未及时扫码。
(三)要改变送检率低这个行为模式,就需要针对这些具体的原因逐项攻破。改进系统流程远比苦口婆心效率高的多,信息化手段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1.HIS系统
必备功能
(1)统一的抗菌药物字典。
(2)用药途径应是必填项,且有统一的用药途径字典(区分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仅计算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
(3)用药目的应是必填项,且只有“预防"、“治疗"两个选项。仅计算用药目的为"治疗”的抗菌药物改进功能
(1)在系统中设计弹窗,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时,提示临床医师注意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2)开具“治疗"目的抗菌药物时需填写感染相关信息。感染类型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院感病例上报系统自动关联此项信息。
(3)开具"治疗"目的抗菌药物医嘱前,系统检测3/7/14天内是否已开具病原学标本送检医嘱,如未开具,需说明理由后方可继续开具抗菌药物医嘱。
2.LIS系统应能提供检验项目的标准字典,根据标准字典提供检验数据。根据《关于印发"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函》文件附件2.常见病原学检验项目目录。以下检验项目纳入分子统计:
(1)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2)显微镜检查
(3)免疫学检测
(4)分子快速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质谱分析技术(MS)、基因测序
(5)相关标志物: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G实验、GM实验
(6)血常规和CRP不纳入统计3.护理系统使用抗菌药物和采集样本的时间护理系统应有准确记录。
四、为什么要提升送检标本质量?
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能给临床感染诊疗提供更好的感染防控、耐药防控及经验治疗。光提高了送检率,但监测数据不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提高送检标本质量,是核心措施!五、如何提升送检标本质量?
(一)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标本的采集与转运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析前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采集与转运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及正确率高低,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成功的关键!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晨起5-6点留样、唾液标本、经肝素帽采血标本、引流管或引流袋放出CSF(脑脊液)标本等等,这些“垃圾“微生物标本在院内病原学标本中的占比极大,导致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差,耐药率存在虚高的现象。2.标本转运不规范、不及时。
3.采集后的标本一定做到样本的及时接收、及时检测。
(二)微生物学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使用抗菌药物前、下次用药前。
2.无菌部位: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有菌部位的标本采集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定植菌后才有意义。
3.标本信息:信息要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申请科室、申请医生、标本类型检测目的、采集时间、临床诊断等
4.正确的采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
5.适量的标本。
6.生物安全:不感染人、不污染环境。(三)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检验项目
1.无菌体液标本、组织、痰、BALF、尿液、脓液标本等:宜同时选择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培养。
2.怀疑隐球菌感染的脑脊液标本:宜同时选择墨汁染色、隐球菌英膜抗原检验和隐球菌培养。
3.怀疑分枝杆菌感染的标本:宜同时选择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和分枝杆菌核酸检验
4.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宜同时选择革兰染色和厌氧培养,不能排除需氧菌时,宜同时做需氧培养。
5.怀疑诺卡菌感染的标本:宜同时选择革兰染色、弱抗酸染色和培养。
6.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标本:宜同时选择10%KOH压片、真菌培养和真菌抗原检验,另可进行乳酸酚棉兰染色或荧光染色等。(四)标本转运:普通细菌学检验
1.宜在2h内送到实验室。如果转运时间超过2h,宜使用转运培养基或在冷藏条件下转运,血培养标本不可以冷藏转运;仅用于分子诊断的标本,宜冷藏或冷冻保存(-70°C以下最佳,避免反复冻融)2.标本量较少的体液标本(<1ml)或组织标本(<1cm3):宜在30min内送到实验室。大体积的标本或采集于保存培养基中的标本,可以保存24h。
3.可能分离出对周围环境敏感细菌的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对周围环境敏感的细菌如百日咳鲍特菌、志贺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
4.可能分离出对低温敏感细菌的标本:采集后不宜冷藏,如脑脊液、生殖道、眼部、中耳及呼吸道标本。对低温敏感的细菌如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啫血杆菌和肺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货物采购合同标的:环保设备一批2篇
- 2024年度版权使用许可合同的权益分配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设备购销合同3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石子运输服务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质押合同中的赔偿协议2篇
- 2024年度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P公司股东投资优先购买权协议3篇
- 2024版工程设备租赁与运输协议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著作人身权保障3篇
- 2024年度国际期货交易合同3篇
-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比赛试题
- 2024年度施工员(市政工程)专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外出培训学习成果汇报
- 心肌梗死内科学
- 海上风电场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建设规范
-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5篇)
- 微生物的微生物生产和环境监测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
- 认识接触网概述
- (高清版)DZT 033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