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1页
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2页
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3页
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4页
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20.E1[·北京卷]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A[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及其运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理解能力和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在内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直代行着全国人大的职权,《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职能,题干提供的信息就是这一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根据图片信息和上述分析,①②正确。③④在时间上不符,排除。故选A项。21.E1[·福建卷]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2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试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原意。1950年,中国应朝鲜之邀入朝参战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B、C两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9.E1[·江苏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9.A[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迅速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文革”结束后、C项提出于1956年、D项提出于1953年,均与题干中的时间“1948—1949年”不符。1.[·南通模拟]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1.C[解析]现代中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保障,题干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虽都是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合。2.[·泰兴模拟]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2.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此题主要涉及政党关系问题。之所以“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主要还是由于新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虽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3.[·南阳模拟]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4.[·潍坊四县联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B[解析]从材料“归顺、平定之意”“开导、教化之意”可明显看出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歧视行为。再通过命名的变化,很容易得出新中国实行的是民族平等政策。5.[·邯郸四校联考]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一届人大1954—1958年二届人大1959—1963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7年五届人大1978—1982年54115A.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5.C[解析]从表中看,1964年至1977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明显减少,这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干扰,故选择C项。一届人大选举的主席是毛泽东,故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故排除B项;“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故排除D项。1.[·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请回答:(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有何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1.[答案](1)措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问题:当时人们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原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国家了解不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3)进步性: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4)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解析]第(1)问,考查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列举相关措施即可。第(2)问归纳近代前期对民主的理解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即可。第(3)问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据关键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回答。第(4)问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特点。2.[·泰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a)图(b)(c)材料二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地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创新与守旧,从“祖宗之法”看宋代的政治基调》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四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请回答:(1)材料一中,从图(a)、图(b)到图(c)表明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是如何贯彻“防范‘意外仓促之变’”方针的。并简要评价实施这一方针的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的主要特点。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2.[答案](1)变化:由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汉初的郡国并存制。(2)贯彻方针: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削弱地方权力。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但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统治危机。(3)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权力受中央节制;权力较大;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对后世影响深远。(4)根本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意义: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解析]第(1)问观察图中关键信息,判断为西周、秦朝和西汉初的地方管理体制。第(2)问,第一小问回忆宋代地方管理措施;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其方针的作用。第(3)问据题干材料归纳元朝行省制的特点;紧扣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积极影响。第(4)问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方面指出原因;从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少数民族的发展等角度说明意义。E2祖国统一大业17.E2[·大纲全国卷]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17.B[解析]本题以台湾地方官的言论切入考查清代海峡两岸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分析能力。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即是中国领土。元代设澎湖巡检司,将其纳入中央版图管理之下,故其不曾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排除C项;清初,台湾被郑氏后代占据,康熙时收复台湾,但从题干材料得出直至乾隆时期,台湾竟多用宋代货币,可见两岸经济交往并不密切,排除A、D两项。答案为B项。22.C3,C4,E2[·江苏卷]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22.[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解析]本题以材料和图片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的进展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图片中右下角的文字提示作答;第二、三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合则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皖南八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1.A[解析]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项不正确;“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不正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2.[·潍坊四县联考]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