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 课件 4 审美与美感_第1页
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 课件 4 审美与美感_第2页
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 课件 4 审美与美感_第3页
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 课件 4 审美与美感_第4页
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 课件 4 审美与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

美4审美与美感美

感努力提高审美能力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审

1.以《窗前的树》中的描写片段为例,简述“我”的审美过程。

2.解释下列概念:(1)审美;(2)审美关系;

(3)审美主体;(4)审美客体

3.简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思考与交流】(P19)

【品美沙龙】(P38)

【知识链接】(P38)思考·交流·品味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洋槐爆出嫩芽,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些日子后忽然挂满一串串花苞,引发了“我”的惊奇;一夜之间如瀑布倾泻般的一树雪白,点燃了“我”情感的火花。“我”被槐花的美所倾倒,“我”为槐花馥郁的清香、耀眼的银色、瀑布般的倾泻和它银珠般的形态所陶醉。

在这里,从发现到关注再到陶醉,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我”是审美主体,槐花是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我”通过视觉和嗅觉感官感知、领悟和欣赏到了槐花的美。这就是审美。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1)审美就是人通过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领悟和欣赏,是人与审美对象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2)审美关系是指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建立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

(3)审美主体是指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4)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客观事物。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相对的关系,没有审美主体就没有审美对象,反之亦然。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主动的,审美对象则是被动的,它们等待着审美主体去发现,去欣赏。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审美对象从来就不是被动的,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召唤能力,吁请审美主体进入它的世界。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相对的关系,没有审美主体就没有审美对象,反之亦然。所以,一件艺术品或一片自然风景并不直接等同于一个审美对象,只有在它受到审美主体的青睐后,才会转变成审美对象。也只有实现了这个转变,审美活动才会最终得以完成。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

1.什么是美感?

2.面对美的事物,人们一般有哪些审美感受?

【思考与交流】(P39)

【知识链接】(P40)

【思考与交流】(P40)美

感思考·交流·品味(一)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

哪些因素导致了美感的差异性?

【思考与交流】(P41)

【品美沙龙】(P41-42)

【思考与交流】(P42)

【思考与交流】(P43)

【思考与交流】(P44)美

感思考·交流·品味(二)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它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面对美的事物,人们或心旷神怡,或悲叹感慨,或高亢激昂,这些都是美感的范畴。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山居秋暝》:怡然自得;

《登高》:悲叹感慨;

《秋词二首》(其一):豁达乐观。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这说明人们对于美的事物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感受。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1.时代;2.地域;3.民族;

4.阶级阶层;5.个体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个人气质、性格、能力、趣味等因素。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布拉吉”(50年代)军绿色(60年代)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单调的灰蓝绿(7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着装开始多样化(90年代)服装走向个性化(21世纪)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一些地区的农村,人们在过年时要穿鲜艳的衣服,换上红红绿绿的大花床单被套。炕头上挂上多子多福的年画,窗上贴满窗花。而城市居民会换上得体的衣服,居室里多用盆栽、鲜花等装点节日气氛。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应当提倡怎样的审美观?

【思考与交流】(P43)

2.“以真为美”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思考与交流】(P44)

3.“以善为美”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思考与交流】(P45)

4.“以纯朴为美”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思考与交流】(P45)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思考·交流·品味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一些同学追求低级、怪异和不健康的趣味,不注重充实内心世界,提高涵养,留下了许多人生修养中的缺憾。因此,对一个青年学生来说,要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美感,塑造美的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我们提倡导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正确审美观。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以真为美,要求我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热爱人生,不断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规律,盲目地毁林开垦只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危机。退耕还林还草是尊重自然规律,还自然以本来面目。这样做,改变了原来荒山秃岭的景观,营造了山青水秀、鸟鸣雀语的生态家园。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以善为美,要求我们遵守伦理,讲究礼仪,善化社会,造福大众。返回上一页下一页回目录页提示

习近平称赞过的县委书记有焦裕禄、王伯祥、谷文昌。焦裕禄不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