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2讲 真题专练_第1页
第五章 第2讲 真题专练_第2页
第五章 第2讲 真题专练_第3页
第五章 第2讲 真题专练_第4页
第五章 第2讲 真题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专练(2021·湖南地理)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A.3月、5月 B.9月、7月C.8月、6月 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1.D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积物厚,河道窄,主要受风力作用,该地冬春季节多大风,风力沉积形成风积物,排除B、C。而M月风积物少,河道宽,主要受流水作用,应为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厚度减小,河道变宽,故M月可能是9月,排除A,故选D。第2题,由上题可知,M月以流水作用为主。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受流水侵蚀,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窄,①④正确,故选B。(2021·广东地理)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3~4题。3.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4.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答案3.A4.A解析第3题,图中流速曲线显示,流量减小为6888m3/s时,流速明显低于流量14278m3/s时,并且在边滩体处的流速已经降到0.25m/s以下,处于泥沙起动流速以下,意味着边滩体处已经不能被流水侵蚀起沙,相反应处于淤积状态,则边滩体会增大;深槽区的流速明显大于0.5m/s,大于泥沙起动流速,则会继续侵蚀河床,选A。第4题,边滩体体积大小取决于泥沙的冲淤平衡。从图中信息看,近年来的边滩体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流量超过15000m3/s持续的天数也呈减少趋势,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意味着流量变化导致了边滩体的面积减小。流量减小,河流挟带的泥沙数量减少,淤积在边滩体的泥沙数量随之减少,所以边滩体面积减少,选A。近年来,受三峡水库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河道水位会降低,枯水期会升高,B错;河岸护坡工程会降低流速,加大淤积量,边滩体面积会增加,C错;图2显示流量超过15000m3/s的天数减少,洪峰流量会减少,D错。(全国文综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6.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5.D6.C解析第5题,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选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水流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故选C。(海南地理)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7~8题。7.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8.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答案7.D8.C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可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8题,在农业社会,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林木多少不能解决粮食问题。9.(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两岸都处于直立状态,水位虽然变化明显,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就区域构造运动而言,地壳必须持续抬升,较大的落差保证了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河流不摆动,未形成河漫滩。在小尺度上,河岸必须是基岩,以保证直立河岸不坍塌,岩性单一(或岩性相近),抗侵蚀能力一致,不会因较软岩层的凹陷导致水位至凹陷部位时河面变宽。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月至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不断增加。究其原因,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该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另一方面,高山融水径流与暴雨径流不同,含沙量较低,加之随着流量增长,河流的流速加快,侵蚀力增强,河水侵蚀河床。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8月的流量小,河床处于淤积状态。由于冰雪融化殆尽,7月后该河段主要受降水补给,因降水多为暴雨,导致河流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大,暴雨形成的坡面径流和沟谷流水侵蚀力强,形成含沙量大的洪水,洪水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河床抬高。10.(2023·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1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2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答案(1)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