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补充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卷(三)(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光、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阳光、水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D错误;消费者的存在丰富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B错误。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4.“……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下列关于该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消费者B.蝉与园中土壤内的蚯蚓都属于分解者C.园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D.标记重捕法适合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消费者,A正确;蝉是消费者,园中土壤内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园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此方法不适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错误。5.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储存在脂肪、神经组织中而不容易排出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都能产生CO2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B.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多于输入乙营养级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丙→甲→乙→丁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答案A解析处于该食物链(捕食链)中的生物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A正确;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可能少于输入乙营养级的能量,因为输入乙营养级的能量可能存在人工输入的能量,B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丁→乙→甲→丙,C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丁固定的总能量,但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有损耗的,所以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6.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提倡素食的好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中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B解析素食使人类直接食用生产者,所以使食物链缩短,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在10%~20%,所以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提倡素食缩短了食物链,所以能减少能量的散失,C正确;提倡素食能使人的营养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类能从生产者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7.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意义的部分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从而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D.“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促进能量循环利用D.生态农业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C解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A正确;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生态农业中利用人的调控作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D正确。9.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④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洋对于调节甲中的碳含量起重要作用B.碳在乙、丙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①和③过程实质上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④过程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碳在乙、丙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B错误。10.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C项所表示的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波动最小且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这属于物理信息的使用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双向传递而发挥作用D.信息传递往往通过调节生物的种内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答案A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这属于化学信息的使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由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发出也不一定都是双向传递,C错误;信息传递往往通过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错误。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物理信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都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答案B解析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A正确;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开花受温度的影响,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正确;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D正确。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藻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藻类水华现象,是由于水体中含有的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A错误;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和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B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C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14.某同学根据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Ⅰ→Ⅱ→Ⅲ构成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不需外部能量的输入答案C解析由于Ⅰ、Ⅱ、Ⅲ每个营养级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图中Ⅰ→Ⅱ→Ⅲ不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图中Ⅰ为生产者,Ⅱ和Ⅲ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其正常功能,D错误。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250(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1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图中b=h+c,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即c/a×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同化,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即属于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答案D解析非生物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所以物质循环使得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A正确;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而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B正确;从同化作用角度考虑,人是异养型生物,其体内的碳元素直接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食物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D错误。18.2020年东非地区蝗灾肆虐,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关于蝗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农作物利用B.蝗虫被消灭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相比杀虫剂治蝗,“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这种治蝗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专家监控蝗虫灾情,需要用标记重捕法测定蝗虫幼虫的密度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动植物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利用,A错误;蝗虫被消灭后,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状,因此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并不会下降,B错误;“牧鸡治蝗”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测定蝗虫幼虫的密度需采用样方法,D错误。19.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等的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C.该地区的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题干中涉及2条食物链,即蜈蚣→蜣螂和千足虫→蜣螂答案A解析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生态系统中除了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外,还应该有生产者等,所以该地区的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捕食关系的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蜈蚣→蜣螂和千足虫→蜣螂都缺少生产者,因此不是食物链,D错误。20.白尾海雕是一种以鱼为主要食物的大型猛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尾海雕摄入植食性鱼后,食物中的能量即为白尾海雕同化的能量B.被生物体同化的能量中,部分能量通过生物的细胞呼吸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C.白尾海雕在捕食鱼之后,部分同化的能量随其粪便排出体外D.若白尾海雕处于最高营养级,则其能量共包括4种去向答案B解析白尾海雕摄入植食性鱼(摄入量)后,植食性鱼储存的能量经白尾海雕的消化、吸收后,部分能量(同化量)流入白尾海雕体内,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A错误;生物体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会通过生物体的细胞呼吸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B正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但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去向有3种,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乙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3)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会造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5)水蚤吃小球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营养级。答案(1)种间竞争(2)垂直(答“空间”也可)(3)抵抗力(4)A和D(5)二和第三一解析(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均以水蚤为食,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2)由于光照减弱,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对湖泊进行填埋,影响了此地生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非生物环境)和D(分解者)。(5)由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可得,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小球藻。22.(14分)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字母)以及相应的生理过程(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该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量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中所示的能量有________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则A~D之间的能量(依次为a~d)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可以表示分解者的是________。(4)高原雪兔能辨别其天敌赤狐的排泄物气味而及时进行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2)3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a>b+c+d(3)CO2和含碳有机物D(4)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该生态系统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中温度较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因此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量较高。(2)该图中生产者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身进行呼吸消耗,使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个生态系统要维持稳定,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要大于后面所有营养级能量之和,即a>b+c+d。(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图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4)高原雪兔能辨别其天敌赤狐的排泄物气味而及时进行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3.(12分)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所示为食物链“B→A→E”中涉及的各种群能量的变化,单位是J/(hm2·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固定的太阳能2.45×1011A摄入量8.90×108同化量5.50×108呼吸量5.15×108E摄入量7.44×107同化量7.25×107呼吸量7.18×107(1)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E。(2)大量捕杀G会导致D的数量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3)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J/(hm2·a),种群E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为________J/(hm2·a)。(4)如果将A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其他生物数量不变,也不考虑A的天敌对其的影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A的数量会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答案(1)A、D、E、G、H3(2)增多(3)3.5×1071.9×106(4)1.375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包括A、D、E、G、H。B中的能量能通过B→A→E、B→C→A→E、B→C→D→E这3条食物链传递给E。(2)分析食物网可知,大量捕杀G,C、F中的能量会更多地流向D,故D的数量会增多。(3)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则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50×108-5.15×108=3.5×107[J/(hm2·a)]。粪便量=摄入量-同化量,种群E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为7.44×107-7.25×107=1.9×106[J/(hm2·a)]。(4)由于其他生物数量不变,也不考虑A的天敌对其的影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解题时应该从A出发,只考虑B→C→A和B→A。设当食物比例B∶C=1∶1时,A的能量为x,则需要的B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比例B∶C=2∶1时,A的能量为y,则需要的B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B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24.(14分)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生物的________(填“种内”或“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4)假设蛇从鼠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蛇增加10kg,至少需要植物________kg。(5)由图丙可知,________物种当时的种内竞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级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答案(1)种间(2)CO2B、D(3)b+c(4)650(5)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解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图甲中,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甲中①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固定碳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两个过程中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于图甲中的D和B。(3)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因此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4)图乙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已知蛇从鼠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蛇增加10kg,至少需要植物的质量=10×60%÷20%÷20%+10×(1-60%)÷20%÷20%÷20%=650(kg)。(5)图丙中2物种当时的种群数量远高于其环境容纳量,故种内竞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重难点突破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时间:15分钟)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各营养级的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也消耗一部分能量。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不一定少。2.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大于①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答案D解析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所以④中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正确。3.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由图可知()A.由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B.第一营养级为②,初级消费者为③C.各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多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解析由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6/62.8×100%≈20%,A正确;第一营养级为①,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是②,B错误;各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C错误;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4.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cm-2·a-1)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D.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D解析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图示不一定表示一条食物链,A错误;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B错误;肉食性动物①表示次级消费者,C错误;肉食性动物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7×105(J·cm-2·a-1),约占其同化量的3.11%,D正确。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①是兔这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①和②均表示摄入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