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宿迁市高三语文5月三模试题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很多诗人读懂了社会,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满怀愤懑之情却不被世人理解,其实表现的是孤
独的体脸。他们常以理想中的群体为自己的参照物,所以他们难以适应现实环境。以完美无然的
人物对应生活中的人,诗人怎么会满意呢?他们难以与现实中人交往以摆脱孤独,恶性循环走向
更孤独。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独创往往也遭受排斥或不理解。典型的要算李商隙了。他刻意追
求诗歌的表现形式,独创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却不为时人理解。
历史上杰出诗人没有不在遭受政治社会打击后走向更加孤独的,他们都在孤独中奋进,在孤
独中创作,给后世留下了璀璨的诗篇,他们或者在生前或者在身后得到社会历史的肯定。他们
对孤独有超乎一般人的理解,在他们的诗歌中常有孤独的描写。古人直接用孤独类词语做诗题
的如蔡琰《悲愤诗》、曹植《怨诗行》等。作为社会中人,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可能是社会的边
缘人,他们也知道承受孤独将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把遭受孤独作为享受,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般的义无反顾,“虽九死而无悔”“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们执著、孤行的背后是对社会更
如清醒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孤独体脸给他们的仕途和生活道路带来了阴影,却给他
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生机,成就了他们独创的艺术生命。
杰出诗人体验孤独是对自己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的肯定,他们将面对世俗合群观念的挑战,
之间的二律背反具有特殊的审美范式。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克己”“天人合一”等对诗人孤傲、
风骨等不入俗流持否定态度。诗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念与封建社会倡导的中庸合群氛围格格不
入。诗人的使命和他们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促使他们饱宏孤独。他们比一般人更能接受自我。
这种对内在自我的认可与接受,使他们能够更勇敢地去觉察世界的真实本质,而在社会浊流面前,
一般的知识分子往往崇尚“合群”,实现与黑暗社会、与统治者“沟通”,追求不偏不倚中庸之道的境
界。
相对于诗人独立人格、自我意识来讲,常人的合群往往是缺少自我意识的表现。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块乏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人难以有创新的意愿和行动,他们常会遢背常识去迎合群
体的谬误而浑然不知。合群可能带来自我的迷失,自我的迷失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群体的依赖。
而自我意识的缺乏,又使他们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思想,从而更依赖于社会对比,在对比中
确定或矫正自己的行为思想。“从众者有感觉卑下的倾向,缺乏能力,缺乏自信,同时还对自己
的特性与人格缺少良好的判断”。社会的人一般难以逃脱合群的魔力,诗人却要不断排斥从众心理,
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努力将非审美注意调节为审美注意,调整意识的集中和指向。
诗人的创作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个体的孤独是为了调整距离。与群体过近,难以调整注意;与群体过
远,则走向孤芳自赏或对立面。
孤独体脸并非使诗人成为离群索居的冷血类人,而是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封建
主流社会将人民作为君臣的附庸,越热爱人民诗人就越领受孤独,历史上优秀的孤独诗人不胜枚
举,皆是如此。炽热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诗歌以情动人。诗人的创作,当其博大深沉的爱和情
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难以与社会群体交流时他们便会出现泛爱的倾向,以山水为友,与自然
为伴,以琴酒度日。
(摘编自钱剑平《论古代诗人孤独体验的审美范式》)
材料二:
孤独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精神结构中的心理情绪,是主观思想者无意识、非逻辑的对自我具有
超验性质的感受。贝多芬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
常常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孤独体脸普遍存在于哲学家、艺术家的生命经历和气质之中,构成了
他们进行创造的情绪媒介和重要心理驱动力。艺术家们会在孤独时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进
入内省的特殊状态是他们实现自我目的的特别方法和路径。即便不是艺术家,在孤独的状态中也
能暂时远离尘世间的忙碌喧嚣,得以小憩于一片清净之地。
对于艺术创造的过程和创造主体,孤独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力量并且通常意味着执着和高
水准。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讲,长此以往的孤独感往往伴随一系列的心理异常状态,对人的意志实
践行为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孤独感带来诸如忧郁、失落等不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工作
和生活,即使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却也同时从更长远的意义上局限、牵制了艺术
家创作的深入。合适的孤独■是种修行,但是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危害身体健康。美国俄亥俄州立
大学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孤单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艺术家的创作根基于肉体凡胎的
存在状况,对健康的影响会间接体现在其作品的情绪、内涵和深度之中。
另外,艺术家的审美想象来源于其直观的生命感悟和体脸,从长期孤独中观照体脸的自然与
人生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宣泄出来,从而奠定其作品风格也往往具有孤独的意象和神韵。然而真
正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论从生理或心理层面上,过于独立于社会群体不仅
会错过多样繁复的意识情绪感触机会和灵感来源,也容易将艺术创作流于无病呻吟和顾影自怜
的狭舐旋涡之中,失去赋予艺术作品博大的人类之爱和社会人生内涵的机会。艺术创作不可能
脱离孤独体验却也不可过于深陷沉溺其中。在精神上坚守特立独行超然遗世也不妨踏出一方天
地去接纳体味其他多样的理解和情绪,探索发掘创作驱动力和灵感的更多来源。
(摘编自方佳《论艺术创作中孤独体验的两面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诗人产生孤独体验的原因,是他们在读懂了社会后,对社会黑暗表现出的满怀愤懑之情
却不被世人理解。
2
B.古代诗人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使他们对孤独有着更深的体验,更容易
陷入孤独不能自拔。
C.传统文化倡导的“中庸”思想、“合群”观念与古代诗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念形成了冲突,
促使他们饱尝孤独。
D.诗人、哲学家、艺术家进行创造的情绪媒介和重要心理驱动力是与他们的生命经历和气质中
的孤独体验分不开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孤独体验带来的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独体验使杰出诗人为后世留下了璀璨的诗篇,这也成就了他们独创的艺术生命。
B.孤独体验是诗人对世俗观念的挑战,这使他们能够更勇敢地去觉察世界的真实本质。
C.孤独体验给古代诗人的仕途和生活道路带来了阴影,同时也使他们更热爱生活和人民。
D.孤独体验是艺术家们在孤独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审视,这是他们实现自我目的的路径。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因果的角度较深入地论证了常人的合群往往是缺少自我意识的表现。
B.材料一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了杰出的诗人与一般知识分子对合群的态度的不同。
C.材料二引用贝多芬说的话证明孤独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精神结构中的心理情绪。
D.材料二通过对孤独体验益处与弊端的分析充分地体现了哲学上的辩证法思想。
4.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句出处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阮籍《咏怀诗》(其十七)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A.司马迁以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写出了屈原在人群中不被理解的孤独。
B.陈子昂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孤独的情怀。
C.阮籍开篇写自己孤独无人言说,而出门不见车马行走消解了这种孤独。
D.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以清风明月为友,与自然为伴,达到了精神的达观。
5.当下一些年轻人害怕孤独,其实孤独并不可怕。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与孤独相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地上的家乡
刘亮程
大概二十年前的冬天,我陪母亲回甘肃老家。这是我母亲逃荒到新腌半个世纪后第一次回老
家。我们一路到酒泉,再到金塔县,然后到父亲家所在的山下村,找到叔叔刘四德家。
进屋后,叔叔先带我们到家里的堂屋祭拜祖先。
叔叔家是四合院,进大门一方照壁,照壁后面是正堂,堂屋正中的供桌上,摆着刘氏先祖的
灵位,一排一排,几百年前的先祖都在这里。老家的村子乡村文化保存完整,家家的先人都供奉
在堂屋里。家里做好吃的,会端过来让祖先享用。有啥喜事灾事,会跟祖宗念叨。家里出了不好
3
的事,主人最怕的是跟祖宗没法交代。这是我们的传统。祖先供在上房,家里人住在两厢,祖先
没丢下我们,我们也没丢掉祖先。
我在叔叔的引导下,给祖先灵位上香。
那是我第一次祭拜自己的祖宗,恭恭敬敬上了香,然后磕头,双膝跪地,双手伏地,头碰到
地上,听见响声,抬起来时,看见祖宗的名字立在上头,都望着我。头轰的一下,像又碰到地上。
敬过祖先,叔叔带我们到刘氏家族祖坟。叔叔说,原来的祖坟被村里开成了田地,祖坟占的
都是好地,每家一片,新出生的人都没有地种,便从先人那里要地。我们家的祖宗便迁到叔叔家
的田地里。
叔叔指着最头上的坟说,这是刘家太爷辈以上的祖先,都归到一个坟里。
我们跪下磕头、烧杳、祭酒。
叔叔又指着后面的坟说,这是你二爷的墓,二爷膝下无子,从亲或家过继一个儿子来,顶了
脚后跟。我这才知道顶脚后跟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家族的男人没有儿子,得从亲戚家过继一个
儿子来,等这个儿子百年后,要头顶着继父的脚后跟葬在后面,这叫后继有人。
我叔叔又指着旁边的坟说,这是你爷爷的,后面是你父亲的,你爷爷就你父亲一个儿子,逃
荒新疆把命去在那里,但坟还是给他起了。
我看着紧挨着爷爷墓的这一堆空坟,想到我们年年清明,去烧纸祭奠的那个新疆沙湾县柳毛
湾乡皇渠六队河湾里的坟,也许只是埋着父亲的一具躯体,他的魂早已回归到这里。
然后,叔叔指着我父亲坟堆后面的空地说,这块地就是留给你的。
听到这句话,我的头发瞬间竖了起来。我原本认为,我的家乡是北疆沙漠边的那个村庄,我
在那里出生长大,甘肃金塔县的那个村庄,只是我父亲的家乡,跟我没有多少关系。可是,当叔
叔说出给我留的那块墓地时,我知道我和我父亲,都没有逃出甘肃的这个家乡。他为了活命逃饥
荒到新疆,把我们生在那里,他也把命丢在了那里。可是,家乡用祖坟族谱、祖宗灵位又把他招
了回来,包括他的儿子,都早已被圈定在老家的祖坟里。
老家用这种方式惦记着他的每一个儿子,谁都没有跑掉。那天我们坐在叔叔家棉花地中间的
一小块家坟中,与先人同享着婶子带来的油饼和水果。坟地挨着村庄,坟头与屋檐和炊烟相望。
我想能够安葬在这里,即使是死也仿佛是生,那样的死就像一场回家。在自己家的棉花玉米地下
面安身,作物生长的声音、村里的鸡鸣狗吠声、人的走路声,时刻传到地下。离别的人世并未走
远。先人们会时刻听到地上的声音,听到一代人来了,一代一代的人回到了家,那个家就在伸展
着作物根须的温暖厚土中,千秋万代的祖先都在那里,辈分清晰,秩序井然。
后来,我在叔叔家看到我们刘家的家谱。先祖在四百年前,从山西某一棵大槐树下出发,走
过漫长的河西走廊,一路朝西北,来到了甘肃酒泉金塔县山下村。家谱用小楷毛笔.字写在一张大
白布上。叔叔说这是我父亲写的,他是刘家唯一会文墨的人,全家族人供他上学,一度把他看作
刘家未来的希望,他却跑到新建不在了。
以前我只看过装订成书的家谱,那是一页一页同姓人的名字。当我看到写在大白布上的刘姓
家谱时,我突然看懂了。在那块白布最上面,是我们家族来到酒泉的第一个先祖的名字,这位先
祖名字下面,生命开始分叉,一层一层,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扩散再扩散,等到快到这块白布
的底部的时候,这些姓刘的人的名字,已经密密麻麻爬满整块白布。
4
我知道,所有写在这张家谱里的人,都已经在地下了,他们组成刘氏家族繁复庞大的根系。
而这个庞大根系的上面,是活在世上、人数众多、住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的刘姓后人,他们组成
一棵家族大树的粗壮树干和茂盛枝杈。每过一段时间,这棵大树上就会有枝叶枯萎,落叶归根,
成为家族根系的一部分。
我想,多年之后,当我的名字出现在家谱上时,我已安稳地回到地下,回到刘姓家族庞大的
才艮系中,过看比生更漫长恒久的土里的日子。那时我眼睛闭住,耳朵朝上,像我无数的先祖一样,
去听地上的声音,听那些姓刘的后人,在头顶走来走去。我在他们脚下踏实的厚土中,又在他们
跪拜供奉的高堂上。我默不作声,听他们哭诉,听他们欢笑也听他们流泪,听他们高歌也听他们
号哭,听他们悲伤也听他们快乐。
这是我们的乡村文化所构建的温暖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每个人都知道要回去的那块厚土,
要归入的那方祖灵,要位列的那册宗谱,是此生最后的故乡。在那里,千百年的祖先已经成为土,
成为空气,成为天空大地。
(有删改)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隔半个世纪,母亲让“我”陪她来到父亲的老家,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以及对故乡人
的思念之情。
B.“祖先没丢下我们,我们也没丢掉祖先。”表现了祖先的精神时时投射在后代人的生活里,
后代子孙也时时不忘祖先。
C.在叔叔的讲述中,“我”恍然有悟:“我”并没有逃出甘肃的这个家乡,老家以它特有的方
式记着他的每一个人儿子。
D.父亲写在大白布上的家谱,让“我”懂得了,一代代人的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家族大树的粗
壮树干和茂盛枝杈,对此应懂得珍惜和感恩。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到父亲家所在的山下村”,这样的表达表现了“我”对山下村的疏离和陌生感,与后
文写自己的情感转变形成对比。
B.文章对自己第一次祭拜祖宗时的细致描写,烘托出一种庄严的氛围,为“看见祖宗的名字立
在上头,都望着我”张本。
C.“我这才知道顶脚后跟是怎么回事”,表达了“我”对家乡这种封建思想的批判态度,体现
了作者对乡村文化的忧思。
D.文章以意取象,选材集中,情感深挚而内敛,表现了“我”对家乡的精神皈依感和对生活在
家乡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温情。
8.本文带有浓郁的乡土中国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5分)
9.有人评价刘亮程的散文语言具有“质朴简约”之美,请结合本文加以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5
材料一:
既弑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公言于诸大夫曰:
“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①,将票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
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也。孤欲长处其愿,出令将
不敢不成.二三子为令之不从.故求元君而访焉。孤之不元,废也,其谁怨?元而以虐奉之,二
三子之制也。若欲奉元以济大义,将在今日;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图之进
退,愿由今日。”大夫对曰:“君镇抚群臣而大庇荫之,无乃不堪君训而陷于大教,以烦刑、史,
辱君之允令,敢不承业。”乃盟而入。
(节选自《国语•晋语・栾武子立悼公》)
材料二:
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日:“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
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竣容。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
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怪,亡之本也。”
或曰:天子失道,诸侯伐之,故有汤、武。诸侯失道,大夫伐之,故有齐、晋。臣而伐君者
必亡,则是汤、武不王,晋、齐不立也。孙子君于卫,而后不臣于鲁,臣之君也。君有失也,故
臣有得也。不命亡于有失之君,而命亡于有得之臣,不察。
或曰:臣主之施,分也。臣能夺君者,以得相也。故非其分而取者,众之所夺也:辞其分而
取者,民之所于也。是以汤身易名,武身受詈,而海内服;赵喧②走山,田氏③外仆,而齐、晋从。
则汤、武之所以王,齐晋之所以立,非必以其君也,被得之而后以君处之也今未有其所以得而行
其所以处是倒义而逆德也。倒义,则事之所以败也;逆德,则怨之所以聚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四第三十九》)
【注】①元君:古称贤明善良的君主。元,善。②赵晅(xuAn):指赵宣子,春秋时晋国执政的
卿。③田氏:指田成子,春秋末齐国执政的卿。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得之区]而后以回君处之也©今未有叵]其所以得国而行回其所以处国是倒义回而逆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乃,表示推测,与《促织》中“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中“得无”用法不同。
B.敢,表冒昧的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中“敢”的用法不同。
C.安,指“缓慢、徐缓”,与常用成语“安步当车”中“安”在词义上相同。
D.“臣而伐君者必亡”,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两句皆为定语后置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悼公在栾武子等人拥戴之下从周的都城回到晋国,然后向众大夫表示将会认真对待发出
的每一道政令,表达了做贤明国君的政治愿望。
B.大夫们最终和晋悼公盟誓,作出了拥立其为国君的承诺,不管他们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均
衬托出晋悼公令人惊叹的不凡政治智普和才能。
C.卫国如果灭亡,并非因为取得权势的孙文子,而是因为国君失去了原则,但韩非对此并不
苟同,认为这样归因国家灭亡的做法不够明智。
6
D.晋悼公讲话时运用比喻、假设等论述方法,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令人难以抗拒,而韩非
以史实来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警策世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孤欲长处其愿,出令将不敢不成,二三子为令之不从,故求元君而访焉。(4分)
(2)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4分)
14.材料一中晋悼公的讲话主要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存在的哪些问题?请联系材料二加以概括。(3
分)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裴士杰库部对棋上贡父学士
毕仲游
吏散公堂讼已平,东轩一局晚窗明。
风云不动星辰灿,樽俎无声玉石争。
意外死生由巧拙,手中舒卷乍阴晴。
自怜小数非秋格,坐久惟闻鸿鸽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韵,即按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从文题看,针对裴士杰下棋之事当时还有其他
诗作记述。
B.首联中的“东轩”、明窗等意象,很好地烘托了公事之暇裴士杰等官员下棋时的闲适心境
和愉悦之情。
C.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弈者的高超的技艺及紧张争斗
的热烈场景。
D.全诗语言浅显平易,颔颈两联对仗工稳,但浅中寓有深意,工稳中不乏灵动,显示了诗人
高超的语言技巧。
16.请参考下面的资料,结合全诗内容,鉴赏诗歌的尾联。(6分)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微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暮春季节,小华发微信给他朋友,说想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古人
遗风,与其一起“▲,▲”,然后踏歌而归。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借自然之景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与陶渊明在《归
去来兮辞》中的”▲,▲”的表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7
(3)习近平总书记到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
不负韶华,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两句古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
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①,在当代不仅没有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魅力消减,相反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
头,成为当代中国参与者最多、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②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
习本国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
中国的书法艺术,表面看来非常普通,不过是拿毛笔蘸墨汁在宣纸(当然有时也用其他的书
写载体)上书写汉字而已,似乎人人都会,没有任何神秘和独特之处。但事实③,看起
耒形式如此简单的艺术,却一点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显得复杂得多的艺术容易掌握、容易明白。
何以如此?
原因在于,在她表面的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丰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20.请概括最后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30个字。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童年的夏天怎少得了石花冻。熬煮好的石花菜用小铝锅盛着,盖上盖子,小锅放进竹篮子,
竹篮吊根绳浸到井水里。数小时后,母亲拉起绳子,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我和弟弟直叮着锅子,
揭盖后才松一口气,真怕有人偷吃了。母亲舀出石花冻,我一碗,弟弟一碗,分别浇上红糖水,
一汤匙入口,冰冰凉凉,清甜柔滑,“哧溜”滑入食道,滑进肚子,顿觉暑气全消。
夏夜,露天电影放了一场又一场,周边蹲满了小贩,卖炒瓜子、棒冰、汽水、烤花生,当然
还有石花冻。小贩为吸引顾客,会在石花冻里加入红豆沙或红枣,透亮的“水晶”里点缀了红色,
美如琥珀,让人移不开眼睛。看着电影,石花冻一勺一勺入口,滑滑嫩嫩,几番品咂,终究揪到
了隐匿于甜味里的海的气息.那些夜晚.电影,石花冻.时不时拂过的夏风.让少时的我莫名滋
生出了幸福感。
趁石花菜多的时节,母亲采摘起来,晒干收藏。这样,无论我们什么时间回去,都能吃到她
做的石花冻。它已然不只是用来解馋的食物,更多的,是珍贵记忆与情感的载体。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水晶”所加引号作用相同的是(3分)
A.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他们称之为“多年生稻23”。
8
B.中国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教化渠道使它成为主流。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对竹子情有独钟。
D.如此看来,考古人才和考古事业实现“双向奔赴”确实不易。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让少时的我莫名滋生出了幸福感的是那些夜晚的电影、石花
冻和时不时拂过的夏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也可
以写应用文(书信、演讲词,读后感,倡议书……)o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材料一第1节,很多诗人产生孤独体验的原因还有艺术表现上的独创;B
项,材料一第2节,“更容易陷入孤独不能自拔”,文本无依据;C项,材料一第3节,“饱尝
孤独”是“冲突”和“诗人的使命和他们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表述
有误。)
2.B(解析:B项内容涉及材料一的第3节,”这种对内在自我的认可与接受,使他们能够更
勇敢地去觉察世界的真实本质”,选项与此表述不符。)
3.A(解析:A项内容涉及材料一的第4节,该段没有从因果角度进行分析。)
4.C(解析:诗人难耐室中的孤独,出门走上大路,想排解内心孤寂,但不见有车马行走,
这使诗人的孤独的心情愈发沉重。)
5.(6分)①接纳孤独,把孤独当成生命的享受。②在孤独中增强自我意识的肯定,发展自
己。③要与孤独保持距离,不要深陷沉溺其中。(每点2分)
6.A(“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以及对故乡人的思念之情”有误)
7.C(没有批判和忧思)
8.(5分)乡村礼制文化保存完整。如祭祀、家谱等文化;对长老的尊重传统深厚。如凡诸
重要的事体都向长辈报告,祖宗牌位安排在正房;对血统传承异常看重。如安葬礼俗,家谱继写。
(一点2分,两点5分。)
9.(6分)①叙述语言中意象选择质朴,具有乡土气息。如:村庄、土地、槐树等。
②聊天式叙述,朴实无华。如:文中多次转述叔叔对我说的话。
③语言叙述多用短句,简约。如:第五节。
④语言呈现出的情感基调和色彩沉静、朴素。通篇的感情抒发不张扬。(每点2分,任答三
点即可。)
10.(3分)CEG
9
11.A“无乃”“得无”均可表示推测,此处用法相同。
12.C韩非认同灭亡的原因在国君失去原则。
13.(1)(4分)我想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君位,发号施令不敢不成熟,你们发布命令百姓不
听从,所以要求助于明君来谋议解决的办法(处,保持;出,发出;二三子,诸位,你们;访,
谋议。各1分,共4分)。
(2)(4分)诸侯朝见天子时,我们君主不曾列在卫君后面。现在您不比我们君主后一个台
阶,我们君主不知道有什么过错(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后,名词作动词,列在后;
一等,一个台级;过,犯过错。各1分,共4分)。
14.(3分)①君主失道。②臣子僭越。③民心不安。(每点1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
酌情赋分。)
15.D(“全诗语言浅显平易”有误)
16.(6分)通过对比和用典,表明自己在棋艺方面没有弈秋的品格,下棋时不能专心致志,
表达了对裴士杰等人的高超棋艺的赞美。(手法2分,内容2分,效果2分)
17.(6分)(1)浴乎沂风乎舞零(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3)示例一: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示例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示例
三: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示例四: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8.(3分)①源远流长②生机勃发(生机勃勃)③恰恰相反(截然相反)
19.(4分)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还能够增加一种学习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搭配1分;语序1分;逻辑2分)
20.(4分)书法因为在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丰富,所以不容易掌握和明白。(每个分句2分;
不构成因果关系不得分。)
21.D
22.(6分)①原句多为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音乐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1篇)
- 提升学科服务地方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4年花卉托管协议
- 2024年度中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3篇
- 2024建筑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4年版汽车金融借款合同模板一
- 2024校医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起重机维修保养与购销一体化合同范本3篇
- 2024房屋买卖详细协议条款汇编版B版
- 2024年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授权使用协议
- 医保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范文
- 户口未婚改已婚委托书
- 售后响应时间保障措施
- 《工业数据采集技术》课程标准
- 智慧农业的无人机与遥感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循证护理在骨科中的护理
- 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 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622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含答案)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建筑垃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