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音乐2200字】_第1页
【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音乐2200字】_第2页
【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音乐22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音乐目录TOC\o"1-2"\h\u30395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音乐 119167一、巴洛克到古典音乐的转变 18143二、古典音乐家代表——贝多芬 17389(一)《第八钢琴奏鸣曲》中独特的调性创作 28775(二)《悲怆》作品中的独创性节奏 3一、巴洛克到古典音乐的转变一般将巴洛克音乐时期划分为1600年(歌剧诞生之年,同年J.S巴赫、D.斯卡拉蒂、亨德尔诞生)到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则被界定为18世纪30年代至十九世纪20年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无论在曲式、和声、旋法、情感表现、人文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巴洛克风格使音乐走下神坛——从文艺复兴时期仅作为表现对神的崇拜和颂扬,转而关注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古典风格则真正使音乐走出皇宫,走进民间。因为巴洛克音乐主要是建立在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之上,而古典风格音乐则大大增强了世俗因素(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大多为“功能音乐”或“宗教仪式音乐”的巴洛克音乐呈现单一层次的块状情感表现,巴罗克器乐音乐的织体也过于简单,盛行“通奏低音”,而古典风格的音乐追求更为细腻敏感的音色及情感变化,很少使用通奏低音,织体变化更为复杂精细。18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两种音乐风格平行发展,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能看到两种风格的综合身影,而两种风格真正完成历史性“交棒”则是1750年。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则可能直接与1750年的这些事件、巴洛克晚期与古典风格的转型密切相关。二、古典音乐家代表——贝多芬贝多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出了很多优美动听的音乐。其曲风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他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主要是受到了他当时生活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的个性特征的影响。早期的创作是在他32岁左右,期间他的创作能力很强,抒情的悲伤的作品都有,属于典型的古典派。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带有当时时尚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反映了海顿、莫扎特对他的影响,但也已显露出他与之不同的特点和独立性。例如《c小调奏鸣曲》、《c小调“悲怆”》、《升C小调“月光”》、《d小调“暴风雨”》等,均有一种独特的郁闷、愤怒和抗争的性格。贝多芬在继承海顿和莫扎特的同时又进行了自我的革新,即使是献给海顿的2号作品也显示了他本人的个性,这时的奏鸣曲已扩展为四个乐章,甚至慢慢地取消了典雅精致的小步舞曲乐章,换上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将自身对人生的感悟、沉思等融入其中,使作品深刻而富含哲理性,也充分地反映了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造诣之深。贝多芬对各种艺术体裁的广泛追求,使他的钢琴作品表现力大大提升,展现出浓郁的交响性。此外,他在钢琴上的革新还包括力度的极端变化、调性的大胆转换以及主题动机戏剧性的发展等方面。在贝多芬的钢琴演奏中,左右手形成鲜明的差异对比,因此他十分重视左手所构建出的独有的声音世界,这使得旋律部分在听觉上更加华丽,而不像是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仅仅处于伴奏的状态。无论是在作曲手法上的创新还是演奏技巧上的精细,都造就了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更为纯熟的架构。他的13号“悲怆”奏鸣曲更具特色,无论是调性的转换还是主题的力度对比,都显示出当下的钢琴艺术有待挖掘的潜力。我们从贝多芬早期钢琴曲中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受到莫扎特、海顿和克列门蒂的影响,但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灵感和创意,融入了奔放大胆的幻想,洋溢着欢乐跃进的节奏,充满了优美蓬勃的旋律,形成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在贝多芬的作品《悲怆》中运用了绵密紧凑、苍劲有力的表现手法和富有诗意般的独特魅力,整部作品洋溢着幻想的意境,独特有的戏剧性处理与深刻个性受到了世人较高的赞扬和评价,《悲怆》亦能看出贝多芬早期音乐所蕴含的特点。(一)《第八钢琴奏鸣曲》中独特的调性创作贝多芬通过频繁变换调性来让大小调交替,使音乐作品更为细致敏感并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这种新颖的创作技法日渐成为往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之一。《第八钢琴奏鸣曲》在引子部分通过大小调变化来深刻表现出其所具有的悲剧色彩,此外,贝多芬还在作品的第三小节的引子里运用了两种调曲,通过大小调交替的方式让音乐更具有震撼力,从而将听众带入作品之中,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再如第二乐章里的第一插部,小调上演绎出了优雅的旋律,在随后转向的关系大调属调的大调,在音乐在优雅的韵律中又增加了一分神秘与庄严感。贝多芬在作品中的创作技法并不与此,他在第一插部的结束后将调式转入了大调,回归了音乐的整体调性。让听众在优雅又不乏庄严感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一丝丝浪漫气息。(二)《悲怆》作品中的独创性节奏贝多芬在《悲怆》这部作品中频繁变换音乐节奏,通过这种变换节奏的方式寻找出音乐发展的动力。在第一章内第一小节中急剧下降的半个音阶就像激流爆发一样,与之前沉着缓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在阴郁中得以突破和发展。第一乐章在引子结束后突入了快板节奏,让听众似乎感受到了激情兴奋的暴风雨带给我们所势不可挡的气势。此外,休止、切分和附点等创作技法所带来的不平衡感也给音乐作品带来了巨大的感染力。例如引子里运用附点节奏象征了悲剧的敲门声,休止符的停顿感也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