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5200字】_第1页
【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5200字】_第2页
【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5200字】_第3页
【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5200字】_第4页
【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52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目录TOC\o"1-2"\h\u18121少数民族文学知名文学奖项研讨—以“骏马奖”为例 120144一、引言 117043二、“骏马奖”的设立与“民族性”对其意义的确立 219282三、“骏马奖”的发展与“民族性”对其重要性的加强 311853四、结论 520068参考文献: 6摘要:“骏马奖”是专为少数民族文学而设的奖项,也是我国为少数民族文学领域的学者颁布的至高奖项。我国“骏马奖”自1981年创办以来已举办了12届。“骏马奖”鼓励优秀的参赛作品参加比赛并获奖。其中,诗歌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受到评委们的青睐。从获奖率来看,“骏马奖”成绩显着。通过“骏马奖”评选,弘扬了党的民族大团结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学互通有无,并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中齐头并进、共同进步。关键词:骏马奖;少数民族文学;彝族文化一、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彝族文学在我国多民族文学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作家们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创作出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学作品的发展。同时,彝族文学还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彝族文学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学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地位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学一样,都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0年至今,我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经历了一个由“民族性”到当代彝族文学“民族性”转变的过程。“民族性”是当代彝族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当代彝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对彝族文学乃至整个民族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彝族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彝族文学又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代彝族文学作品使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读,来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情感。“骏马奖”是由我国着名的彝族作家共同评选出来的最具民族性的奖项之一,也是衡量当代彝族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其作品总是取材于发生在彝族地区的历史、现实题材,在民族性基础之上,深刻地观察、深刻地思考着不同时期的事物,以其特有的彝族语言、熟练的艺术手法谱写着一幅幅浓浓的风土人情、生活画卷,传达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意识、一种严肃的人性阐释,使其作品在具有民族意识、人类意识的前提下,饱含着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代彝族文学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彝族人民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可以说当代彝族文学所追求的就是让人们看到真正的彝族文化。彝族作家的民族意识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彝族社会生活的描写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民族题材的小说,是对民族命运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整个彝族的关注。自第十一届“骏马奖”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评奖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家、作品。二、“骏马奖”的设立与“民族性”对其意义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学创作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尤其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发展更为迅速。在这一背景下,1979年4月26日至29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学会(简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会),在京成立。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中央机关举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盛会。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相应机构。1980年7月10日。随后,中央就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馆(室),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1979年,国家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领导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建设与管理;198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和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艺节日。从此,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空前繁荣。1981年,由我国作家协会经过商讨后决定,《民族文学》于北京创刊,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民族专业文学期刊。并且在同年年底,“骏马奖”评选活动开启,随后,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也在北京展开。2004年初,由中国作协和中宣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全国性文学期刊的报告》,并经中宣部批准,“骏马奖”更名为少数民族文学奖。1980年底,中央文化部决定设立少数民族文学奖。1982年,中国民族文学界举行首届评奖活动。同年11月30日,首次颁奖晚会在京开幕。这标志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繁荣。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由当时的国家主席乌兰夫亲自担任评委,共评出“骏马奖”一等奖三个。“骏马奖”从刚开始开设的时候政府就对这一文学奖项报以极大的关注,几乎每届“骏马奖”颁奖现场都会有政协,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负责人出席颁奖现场并作重要讲话,也切实确保了颁奖活动整体的规范性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比如说1981年年底的“骏马奖”颁奖典礼上,中央政治局,人大常委会等部门人员均到场参加颁奖仪式,乌兰夫在颁奖礼上表示:“少数民族文学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进程当中,必须要保留其民族性特点以及地域性特点,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四项原则,严禁西方文学侵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帮助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健康、自由的发展下去。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应当能够回应改革开放后地方出现的新变,反映少数民族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热情,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历史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文学应有的价值,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李长春同志还特地发了贺电说:“从少数民族中走出来的作家,应该抓住时代所赋予他们的大好发展机遇,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少数民族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如实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建国后及改革开放后的伟大变化,表现各民族人民在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时的精神风貌,把少数民族历史画卷呈现给全国人民,写出更加真实可信,更加生动鲜活,更加不辜负时代和人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领袖们的发言跟随少数民族作家们引导着创作的方向与路径,也为其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标准。“民族性”是“骏马奖”创办时就已确立起来的,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未来发展中需专门建构、需刻意凸显的一项特征。三、“骏马奖”的发展与“民族性”对其重要性的加强从评奖政策制定和主办成效看,共主办11届“骏马奖”。作为国家级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项,它不仅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工具,因此,“骏马奖”的设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第一次“骏马奖”评选中,有来自京族、景颇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的作家获奖,还有来自其他民族,如:水、土、苗等十个民族的作品获奖;在首届评奖中,有七个“人口较多民族”的作家获得优秀创作奖;而到了第四届评奖时,“骏马奖”共评出获奖作品五十二名,其中获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第2届评奖有14位“人口较少民族”的作家获此殊荣,比第1届多了不少。即裕固族,土族鄂伦春族,锡伯族,仫佬族,阿昌族,撒拉族,乌兹别克族等。在第三届“骏马奖”颁奖大会上,贾平凹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因为这些人虽然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但是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而产生了差异。”这话很中肯。在第二届“骏马奖”评选中,作家冯牧说:“我们还应该特别热诚地关注、培育和扶植那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发展对本民族的文学,使之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例如“骏马奖”从第3届起它便要求用作品集来参加评选,而对于人口相对稀少的民族文学新人却始终采取关照的政策,既答应他们用单篇作品来参加评选,又在具体评选时予以关照。而这一变化也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坛的主流意识已经发生改变,更加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与审美功能。可以说,“骏马奖”已成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正如第六届评奖委员会副组长吉狄马加告诉记者的那样:“鉴于各民族文学创作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对于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地区作者的创作,诸如获此殊荣的塔吉克族文学家阿提克木·则米尔小说《冰山之心》,达斡尔族文学家阿凤小说《木轮悠悠》,阿昌族文学家罗汉小说《父亲之死》和傈僳族文学家杨泽文诗集《回望》等等,文学界对这届比赛的关注度很高,并予以充分重视。在论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未来发展问题时,吉狄马加认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层次不一、有待共同繁荣等问题。"2008年,他获得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人口较多民族特别奖”,共有五部作品获奖。其中《星星火炬》、《草原英雄儿女》等几部长篇小说被评为优秀小说。另外,《牧歌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些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大奖。《星光下的乌拉金》是裕固族的,《山中那一个家园》是毛南族的,《月亮刀魂》是阿昌族的……《以我命名》是德昂族的……而《家乡的泸沽湖上》则是普米族的。在“人口较多民族特别奖”评选过程中,根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试行条例》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获奖情况统计公报》等有关资料,共评出五部作品入选,这些作品均为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集,反映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心声。自第二届“骏马奖“开始,“翻译奖”就成了它的一个颁奖门类。1985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通知》中指出:“为加强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激励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文学交流,在这次评选中增设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奖。有少数民族文字译为汉文者,汉文译为少数民族文字者,也有两种少数民族文字相互译出者,译出的原著须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著作,不得含有古典,现代,外国及民间文学作品,译者民族成份不拘。1988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决定:凡译作均设一等奖,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颁发证书;对优秀译文给予奖励。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正式开始。并向社会公布获奖作品名单。参评者踊跃参加评选,投票选出最佳译文。1985年底评奖结果公布,这届有八位翻译者获此殊荣。此后,“翻译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共评出42名翻译者。“骏马奖”和“翻译奖”的设立旨在鼓励更多优秀的母语文学(包括汉文在内)作家从事汉文创作,使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使得少数民族人群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共同发展,真正促使我国文学领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五届“骏马奖”评选中,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获奖。这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个大团结。本届“骏马奖”共有40位少数民族获奖作家,其中蒙古族10人、藏族5人、回族3人和撒拉族2人;朝鲜族4人、土家族1人。这些作家均来自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他们分别来自东北、华北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作家获得了“骏马奖”,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代表着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共融发展。第一届和第五届“骏马奖”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届经组委会批准在昆明举行,“骏马奖”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可。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体集中在云南省,因此该省的民族文化发展也比较出色。每年都会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获奖作品被搬上银幕或荧屏,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而且还得到了广泛好评。我们经过考察和梳理,发现往届少数民族评奖作品以云南少数民族获奖作品最为丰富,因此将举办地点移至云南昆明,无疑印证了“民族性”对于“骏马奖”意义的增强,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使社会各界关注“骏马奖”,激励少数民族为文学创作作出更大努力。四、结论“骏马奖”获奖作品在贴近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对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很好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与观念,既对本土民族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又为少数民族文学做出了应有贡献。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现代性是其共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骏马奖”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项的最高奖项,其出现不断推动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有着无法忽视的激励作用。文学的民族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来实现,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和自觉性;那么,在民族内部,不同类型的写作者所表现出的民族性是如何从理性走向感性的呢?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归纳与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它一直是一种客观存在。目前关于各民族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骏马奖”本身,“民族性”方面,但是有关“骏马奖”和“民族性”之间联系的讨论话题却不是很多。这篇文章主要以“骏马奖”为研究主题,然后深刻探析我国的彝族文学作品,真正发现我国彝族文学的“民族性”特点,并探究该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对“骏马奖”在文学领域价值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