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_第1页
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_第2页
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_第3页
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_第4页
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内容概括”解读与训练考点:1.宰予《砚,只为磨墨而生》——概括主要内容2.《我国科学家破解超级害虫“为害”密码》——内容概括3.非连文本:疫苗——概括原理4.《电磁辐射污染》——概括危害5.贾祖璋《点破银花玉雪香》——概括原因6.《汉字书法》——概括领域7.《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概括内容8.鸟类——概括原因【考点研究】一、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三、线性概括1.概括过程2.概括流程3.概括变化【考题示例】(一)宰予《砚,只为磨墨而生》——概括主要内容1.概括主要内容2.具体内容概括文本砚,只为磨墨而生宰予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为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问题1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答案砚的起源与发展(或:砚的发展简史)介绍“四大名砚”解析前四段,主要写了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五至七段,主要写了制作砚台所用的材质;最后主要介绍“四大名砚”。四、辐射型概括1.概括方法2.概括特点3.概括优点4.概括价值5.概括缺点6.概括原因【考题示例】(一)《我国科学家破解超级害虫“为害”密码》——内容概括文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国科学家破解超级害虫“为害”密码①烟粉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二大害虫,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称为“超级害虫”的农业害虫。它不仅通过刺吸寄主植物韧皮部汁液对其造成直接伤害,还能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等植物真菌病害,传播300余种植物病毒,超过600余种植物都是它的盘中餐。烟粉虱适应性极强,很容易暴发成灾。2009年,仅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就给我国番茄产业造成了100多亿元的损失。②小小昆虫为何“为害”本领如此巨大?它们如何练就强大生存技能?③原来在大自然奇妙的进化过程中,植物能够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来保护自己,减少昆虫侵害,如酚糖就是常见的植物防御化合物,主要由酚和糖苷组成,能抑制昆虫生长发育。通俗理解,酚糖就是植物用来攻击昆虫保护自身的“盾”。酚糖有毒,为了确保植物自身不被酚糖“毒”倒,植物给自己准备了“解药”,也可以理解为“矛”—酚糖丙二酰基转移酶(PMaT),由它催化的酚糖丙二酰基化反应在植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解毒”作用。④那么,问题来了,植物用来攻击昆虫的酚糖为何对烟粉虱奈何不得?烟粉虱为何有如此强的适应性?⑤我国科学家团队发现:植物的“矛”被烟粉虱偷来,反而变成了攻击植物的“盾”。烟粉虱利用植物的矛(BtPMaT1基因)攻击植物的盾(酚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获得广泛寄主适应性。⑥我国科学家团队还发现:原本只存在于植物或少数真菌身上的基因,如今转移到了昆虫的身体里,且这个基因不但一代代遗传了下来,而且能发挥重要作用——用来攻破植物保护自己的“盾”。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水平基因转移,相对于垂直基因转移(亲代传递给子代),它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使基因流动的可能变得更为复杂。这也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研究人员推测,本次基因的水平转移可能是因烟粉虱感染含有植物基因的病毒而发生的,转移时间在3.5千万~8.6千万年前,具体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国科学家的两大发现。答案①揭开了世界“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秘密;②首次认证植物和动物间存在功能基因转移现象。解析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我国科学家的两大发现主要集中在⑤⑥两段,结合关键句子将其概括出来即可。文章第⑤段主要讲了科学家“揭开了世界“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秘密”这一大发现;文章第⑥段主要讲了科学家“首次认证植物和动物间存在功能基因转移现象”的发现。【考题对接】一、非连文本:疫苗——概括原理【材料二】疫苗是怎么起效的?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8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②但是为什么它是有效的?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类型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选自2016年第12期《读者》,有删改)1.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一、非连文本:疫苗【答案】1.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解析】从【材料二】中“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可知,注射疫苗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

二、《电磁辐射污染》——概括危害电磁辐射污染

①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②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见下表)。电磁辐射污染源类别设备名称发射系统广播发射台、干扰台;电视发射台、差转台;无线电台;雷达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工频辐射系统高压送、变电系统;工频设备;轻轨、地铁和干线电气化轨道等工、科、医领域介质加热设备、感应加热设备、电疗设备、工业微波加热设备、射频溅射设备等放电致辐射高压电线电晕放电;电器轨道、开关弧光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火花放电等家用电器电磁炉、微波炉、电热毯、电脑、电视机、手机、空调等

③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极易造成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增殖,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视觉系统等。

④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设备,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购买通过国家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电子产品;尽量使用座机,少用手机拨打电话;给有显示屏的电器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积极锻炼身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人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食物,还需作定期检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选自《环保与生活》,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有删改)1.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分)

二、《电磁辐射污染》【答案】1.①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②会干扰信号;③会危害人体健康。三、贾祖璋《点破银花玉雪香》——概括原因点破银花玉雪香贾祖璋①正当早春余寒犹烈,白玉兰花就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满树琼瑶,随风飘香,使刚刚苏醒的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故其又有应春花、玉堂春之称。明代画家、诗人沈周对它赞誉备至:“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白玉兰深得世人青睐。②白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树干高大,从8米至20米不等。枝条稀疏、粗壮、修长,一枝一花,且皆着于枝梢。花有九瓣围成圆形,盛开时,枝头上缀满白色小酒杯。它先花后叶,“花落从蒂中抽叶,特异他花”。《广群芳谱》载:“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花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在昆明12月便开花,到广州需1、2月才绽放,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开花要到3、4月间。花期长则20天,短则10天。白玉兰以树大花繁称奇逞胜,巨大的树冠,可以笼盖一庭,花朵开放时节,如雪丘玉峰;成林成片的白玉兰花开,如“玉城雪岭”或“白云伏地”,其势令人叹为观止。③白玉兰原产长江流域,栽种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以前的唐代,后引种到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性喜向阳、湿润之地,适宜于中性或偏酸土壤,栽种地域范围较广,所以,作为名贵观赏树种,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国。因其大而美丽的花朵在欧美广泛流传,美国成立了专门的玉兰学会,已经培育了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④白玉兰除作为观赏植物备受人们推崇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具有实用价值。一方面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它抗烟吸尘力很强,是一位拒腐自洁的勇士,玉兰树周边70米以内的空气可以达到“天然氧吧”的清洁水平。另一方面是它的实用价值。树皮、树叶和花朵可提制芳香浸膏。花朵中含有木兰花碱、生物碱、望春花素等十来种成分,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治疗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炎、细菌性皮炎等症。而其果实则可榨取工业用油。⑤白玉兰之美倾倒无数的文人墨客。其花易开易落,开放时繁华浓艳,谢落时亦动人魂魄。“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一番风雨可使银妆尽卸,但数日晴和,又新蕾尽放,独占风情。因花形大而肥硕,诗人们比之为美人,婉丽白净,自塑风姿。其中最典型的是明代文徵明的七律《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⑥历代诗人、画家,都喜欢以玉兰为题咏之画之,更注重其内在的气质品性。明末王孙朱耷,在亡国后,决意不与清廷相媚,或僧或道,保持独立的人格。他画白玉兰,往往有自洁之警,不肯丧其气节。他此类题材的画,以寒春为背景,寥寥几根劲挺的枝条,花形的线条苦拙而有棱角,狞厉不屈,花色银白如雪,一扫柔媚丰腴的旧制。他的题画诗,语含讥讽,体现一种狂傲之态。如《题画玉兰》:“是笔摇春思,平明梦作花。判官把不定,金马落谁家?”玉兰花未开时似笔,绽放时似笔生花,形象、贴切而联想丰富;可是看卷子的“判官”,却“把不定”标准,到底让谁高中金榜呢?因汉代取士有金马门和玉堂殿;而玉兰花的画上常被人题为“玉堂春”,设典极为自然。这题画诗分明在讥讽社会的不公和一些文人对高官厚禄的渴求。⑦齐白石也爱画玉兰花,他觉得画春天的花卉,配搭一株大玉兰,才更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他74岁时画的一幅《玉兰、海棠、牡丹》,玉兰高耸直上,伸出画外,树前是牡丹,树后为海棠,红花绿叶衬着一树洁白的玉兰花,满幅生机,耐看极了。因玉兰花瓣厚,老人用秃笔蘸淡墨,画出花瓣厚重的质感。特别是花萼上,有细茸毛,一般画家表达不出来,老人用湿墨来画,湿墨向外洇出,便表达出萼上细毛的感觉。齐白石的玉兰花,是他人格的外现。在他享誉京城时,谢绝了到清宫去当御用画家;在抗战时期,他力辞汉奸、高官上门来买画,并不去领取日本人分配给他的烤火煤……表现了一位志士的贞节操守,令人仰视!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白玉兰深得世人青睐”的原因概括来说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3分)四、贾祖璋《点破银花玉雪香》【答案】1.①具有观赏价值或具有观赏性;②具有实用价值或具有实用性;③具有文化审美价值或具有内在气质品性美(3分)四、《汉字书法》——概括领域阅读《汉字书法》,回答小题。汉字书法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书法中一笔一划的线性结构、繁简复杂的笔画与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的形式极为相似。古典小说虽然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是先分后合,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⑦中国书法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它源远流长,既保持历史本色,又有创造性的活力。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中国书法以汉字为依附,以独到的书写方式,呈现了别样的精神,至今在艺术的世界里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1.汉字书法因其特有的风韵影响到了哪些领域?(答出三点即可)

四、《汉字书法》【答案】1.①中国画;②中国传统建筑;③武术;④中国古典小说。【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结合第②段首句“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第③段首句“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第④段首句“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第⑤段首句“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可概括作答。五、《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概括内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长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懂了长城的伟大,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②长城之伟大在于它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中国长城到底有多长?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已公布长城准确的长度:明代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总长8851.8千米。除此之外,中国历代长城遗址遗迹的长度是21196千米,分布于北京、山西、内蒙、山东、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③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献记载,长城从公元前656年就已发挥作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长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并增修了战国长城,此后的汉代、北朝时期直至明朝都修建了长城。④古老的文明一般都是伴随着农业而发展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均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这一伟大使命。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城对农耕的保障作用,使中国具有了人口众多和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⑤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三大基本问题:生死存亡、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长城存在的价值,还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三大基本问题。⑥生死存亡是人类第一大基本问题。长城这一伟大的防御工程,一直庇护着家和国被建得固若金汤的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和心理追求一渴望和平。长城的存在还有助于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部分得以解决。长城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保障。长城自产生之始就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因此得以保持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记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与体系。⑦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⑧读懂伟大长城,就能读懂中华文明。读懂长城的伟大,就能读懂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者:董耀会,文章有删改)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长城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答案】1.①长城体量长;②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③长城一直肩负保护农耕的伟大使命;④长城存在的价值,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解析】根据“长城之伟大在于它体量的长”“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古老的文明一般都是伴随着农业而发展的”“长城存在的价值,还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三大基本问题”等语句概括作答即可。六、鸟类——概括原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eq\o\ac(○,1)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eq\o\ac(○,2)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eq\o\ac(○,3)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eq\o\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