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小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小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小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小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小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公元221年三月,曹丕下令复行五铢钱,但当年十月即因谷贵而“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时(239年),“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这一措施客观上()A.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 B.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C.导致曹魏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危机 D.促使政府减轻金属铸币的重量2.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A.西汉 B.西晋 C.唐朝 D.北宋3.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4.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这里的“汉、贼不两立”是指()A.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尖锐对立B.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C.蜀汉政权与曹魏集团为统一激烈斗争D.西晋政权的短期统一结束分裂的局面5.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A.东汉 B.东晋 C.北魏 D.南宋6.“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混乱,货币不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7.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带头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旨在()A.提倡生活习俗的完全汉化 B.大力传承汉民族文化C.促进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D.推进鲜卑政权封建化8.有学者指出:“我国文学,自先秦之世,即已有南北两派之不同,大抵南方缠绵婉约,北则慷慨悲凉。”北周时期,诗歌语言典雅明丽,意境悠远,与齐梁诗歌的风格极为相似。这一变化体现了()A.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B.南北文化的交融C.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D.市民文学的兴起9.孝文帝在准备迁都时曾与大臣议事。燕州刺史以“黄帝都涿鹿”“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为由反对。而孝文帝则针锋相对地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这一对话反映出()A.士族赞同迁都洛阳 B.北朝存在分裂隐患C.北魏政权的华夏认同 D.南北方民族矛盾尖锐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理念。材料二5世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可得出货币体系混乱,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通货紧缩危机无关,排除C项;政府并不会因此减轻重量,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判断出这反映了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状况,西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本生活在西北的羌族、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并不出现在西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并不出现在唐朝,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并不出现在北宋,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操战败,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灭商之战,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地区,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选择C:根据材料“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并结合所学可知,曹丕迫使汉献帝退位,篡汉窃国。所以,诸葛亮称曹魏为汉贼。诸葛亮的意思是先帝(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刘备)想到汉室和曹贼不能两立,大汉王业不能偏处一方而自安。排除A:蜀汉与曹魏都不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排除B:材料未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D:西晋在三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成立东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相对混乱时期,材料显示货币不一与政治混乱关系密切,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加强金银收藏,排除B项;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7.答案:D解析:孝文帝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包含了劝农、维护封建伦理的内容,旨在推进鲜卑政权的封建化,故选D项,排除B项;孝文帝模仿汉民族的礼仪,并不代表其提倡生活习俗完全汉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孝文帝的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项中的“南北”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先秦时期,南北文学风格迥异,但是在北周时期,北方的诗歌风格与南方的诗歌风格相似,这说明南北方的文化交融,B项正确;南宋时期,文化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不能看出儒家思想受到挑战,排除C项;宋元时期,市民文学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魏孝文帝认为迁都也是效仿黄帝,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北魏政权的华夏认同,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燕州刺史以“黄帝都涿鹿”“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为由反对迁都,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已经统一北方,排除B项:南北方民族矛盾存在,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1)历史背景:铁犁牛耕使中原各国势力增强;中原各国利用“华夏”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百家争鸣活跃了人们思想;周边少数民族相对落后。(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成功的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孝文帝在位时期政治上推行三长制,迁都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租调制;文化上改汉姓,穿汉服,学习汉族封建文化。(必须结合内容分析,至少有两个方面)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当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改革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认识其作用,至少有两个方面)孝文帝改革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变革不够彻底,没有解决北魏内部的社会矛盾,为后来北魏的分裂和灭亡埋下了隐患。解析:(1)据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可知,中原各国要比戎狄蛮夷先进实力更为强大,周边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各国实力增强,是因为铁型和牛耕出现。这些先进的中原各国利用“华夏”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中原各国自称“华夏”还有“百家争鸣”有关系。(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成功的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据材料二“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上,迁都洛阳。据材料“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