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1.1910年,原本由资政院决议的云南盐斤加价和广西学堂限制外籍学生事件,被上谕交由行政衙门核查,军机大臣副署通过。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要求“定枢臣责任”“速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奏稿被搁置。这表明,当时()A.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 B.责任内阁的建立符合民意C.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 D.军机大臣控制了朝廷大权2.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 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 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3.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上自师范学校,下至高等小学堂,都要学习“官音”。该章程以全国性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了汉语官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这一规定()A.着眼于推动教育转型 B.促进了基础教育普及C.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 D.明确了文学革命方向4.以下为20世纪初的一份“报单”(官方向民间报喜的传单)内容节选(“X”处为缺字):“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该“报单”折射出()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B.维新变法的妥协性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 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5.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 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C.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D.总统颁布法律及命令时须由国务员副署7.下列是某校历史剧社拟排演的某历史剧各幕主题,该历史剧本的名称最恰当的是()A.走向共和 B.开启近代 C.国家统一 D.武昌起义8.自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对于官钱局和银元局派人经理并派兵进行守护。其藩库银两由都督亲自验明,一律搬到咨议局内,以备饷需。而富绅捐助也相当踊跃,例如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充当总文案,他捐了30万两。这反映出湖北军政府()A.群众基础广泛 B.革命策略灵活 C.斗争对象明确 D.财政实力雄厚9.有学者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A.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D.实现中华民族独立10.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周鸿年是湖南长沙的中下层士绅,没有科举功名。他因受到郭嵩焘的影响,接触西方知识,认识到“欧西政教,远较中土为灵”,并开始阅读严复的译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黄兴自日本返国,联络湖南“会党异人”,并吸收周鸿年等人共组华兴会。辛亥八月下旬,周鸿年决定参与革命,“率会党人员及农民数千”起事,占领株洲,越醴陵、攻萍乡。这时由于革命军兴,致使省城长沙纷乱,大吏皆追。使维新分子深感不安。其后,浴议局议长谭延阁(立宪派)随后被推举为都督,起而维护治安。这主要是因为“湖南士人多惧革葬英雄”,在“士绅疑忌”下,不愿由具豪强背景之革命党条主导,才由谭延间出任都督。—摘编自周德伟(周鸿年之子1892—1976)回忆录《我的一生与国民党的点滴》材料二1926、1942年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节选纪念文章内容摘要1926年10月,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今年纪念双十节之意义》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把中国建成一个类似近代西方的民主国家,它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1942年10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纪念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统治于中国的专制政治,而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政体。它掘开了封建制度的根基,铲除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君权思想,唤醒了千百万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摘编靳燕凌《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革命成功的因素,分析材料一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资政院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设置的中央谘议机构,1910年10月,资政院正式成立。据材料“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可知,资政院的人员组成以立宪派为主,说明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1912年建立的,排除B项;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据材料“军机大臣副署通过”,但据材料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可见,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救,但是出现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说明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C项正确;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排除A项;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该章程以全国性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了汉语官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示为晚清学校的相关改革,改革措施强调上自师范学校,下至高等小学堂,都要学习官音并且确定“汉语官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这促进语言统一,进而促进了国家认同的强化,C项正确;《奏定学堂章程》的目的在于强化国家认同,不是推动教育转型,排除A项;“基础教育普及”与材料信息“上自师范学校,下至高等小学堂”不符,排除B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虽然这份“报单”可以被视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但它本身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大众传媒在当时的重要性。它更多的是一个官方向民间的报喜传单,而不是一个关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例子。B.维新变法的采边性:从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提到了“两广总督部堂袁”和“学堂”等字样,但这些与维新变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维新变法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而且这份“报单”并没有明显体现出维新变法的特点或内容。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这一选项与“报单”内容较为相关。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提出了预备立宪的改革方案。但这份“报单”中的“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位”等内容,反映出的是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和残余,而不是真正的立宪改革。因此,这确实体现了一种预备立宪的虚假性,即虽然名义上提出了立宪改革,但实际上仍然受到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虽然清末社会确实面临转型的艰难,但这份“报单”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反映出这种艰难性。它更多的是体现了清末新政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报单”折射出的是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5.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等都不再拥护清政府,列强也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B项正确。革命派还没有掌握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基础,排除C项;D项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后的影响,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总统颁布法律及命令时须由国务员副署,赋予国务员副署权,体现的是对袁世凯权力的限制,以保护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这最能体现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选D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规定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原则,排除A项;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要参议院同意的规定体现的是分权制衡,排除B项;C项“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与责任内阁制无关,排除。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武昌首义”“民国建立”“约法颁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最恰当的名称是走向共和,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统一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武昌起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于官钱局和银元局派人经理并派兵进行守护”“而富绅捐助也相当踊跃”“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充当总文案,他捐了30万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军政府革命策略灵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湖北军政府群众基础广泛、斗争对象明确,排除A、C两项;根据材料得不出湖北军政府的财政实力雄厚,排除D项。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材料所述与辛亥革命有关,“民国取代帝国”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1)因素: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立宪派的支持;社会党以及农民的参与;革命党人宣传发动与英勇斗争等。价值:材料一属于个人回忆,记述者为当时人,反映了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史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回忆录具有主观意图,要注意甄别。(2)作用: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宣传动员民众进行革命);推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促进国共合作,巩固统一战线;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解析:(1)第一小问是因素,据材料一“他因受到郭嵩焘的影响,接触西方知识,认识到'欧西政教,远较中士为灵”可知,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据材料一“并开始阅读严复的译著”可知,立宪派的支持;据材料“辛亥八月下旬,周鸿年决定参与革命,率会党人员及农民数千起事”可知,会党以及农民的参与;据材料一“黄兴自日本返国,联络湖南‘会党异人’,并吸收周鸿年等人共组华兴会”可知,革命党人宣传发动与英勇斗争。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据材料一“周德伟(周鸿年之子1892-1976)回忆录《我的一生与国民党的点滴》”可知,属于个人回忆,记述者为当时人,反映了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史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从回忆录具有主观意图的角度分析。(2)据材料二“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把中国建成一个国)。类似近代西方的民主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