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试教教学设计(模版)时间年月日教学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年级班次初二.9班授课时间2023.5.23课时数2课时课堂教学目标阅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并根据游记的文体特点,梳理“一滴水”的游踪。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学习以“物”为叙述视角的写作手法。了解丽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感受作者对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学习以“物”为叙述视角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了解丽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感受作者对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教法设计讲授、合作探究课型新授教具ppt、相关音频教学过程及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包含板书设计及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处理等)导语:这一单元我们一起游览了不少的名川大川如:我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走过了静穆肃杀的各拉丹冬;甚至登上了变幻无穷的勃朗峰。今天,在座的各位旅行者,我们将迎来旅途的最后一站,大家能告诉我,我们的目的地在哪吗?明确:丽江师:下面我们通过一则短片来初步了解丽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播放视频2min)追问:通过刚刚的视频,对于丽江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然后概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一个航拍视频,虽然用机器拍摄,但也是从人类的欣赏角度建构的,但是今天我们将跟随一滴水和丽江来一场美丽的邂逅,通过水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感知丽江别样的风情。)基础知识1.介绍丽江名称的由来“丽江”作为地名,始于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我们都知道长江的源头是各拉丹冬,而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最早因发源于青藏高原犁牛山下被称为“犁水”后因“犁”与“丽“音相近金沙江又称为“丽水”,因江得名,自此称为丽江。而丽江古城最早建于宋末元初,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移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为“大叶场”,“大叶场”便是丽江古城的雏形。字音字形讲解矗立、喧哗、徘徊、奔流、砚池苍劲等意思,注意讲解“劲”这个多因子。ppt展示如何阅读游记的方法。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游记,那么如何阅读游记,老师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把握,大家齐读一遍。细读文本,品味韵味寻·水之踪师: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寻找水的游踪。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字句,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追寻这滴水的前世今生,它经历了几次形态变换。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那么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梳理这滴水的行踪。明确:问题一:这滴水经过了什么样的形态变换三种形态——雪、冰、水——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水的形态变化。(与课文最后一段相照应,雪-冰-水这也是一种水的变换方式;雪和冰的停留让阿水能够在玉龙雪山上看丽江大坝,从而萌发想去丽江坝的愿望)问题二:梳理水的行踪(抽同学,开火车,一段一段的找)问:根据阿水的行踪,可以看到全文的行文顺序是怎样的。——时空顺序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时空顺序,按照下面的句式,复述一遍阿水的游踪。句式:刚开始,我是玉龙雪山的一片雪……有一天……再次醒来……黄昏时……黎明时分,我跃入金沙江。(给2min时间准备,大家先自行复述,后抽2-3名复述)·展示模板,齐声朗读模板:刚开始,我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的一部分;张望的时候,我又融化成为了一滴水,和其他的水喧哗着扑向山下,经过了驿道和纳西族村庄,奔流到了草甸上;随即,眼前一黑,落入了落水洞中,沉沉睡去了。几百年后,我再次苏醒,从黑龙潭冒了出来;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穿过了一座座小桥,经过了许多店铺,进入了纳西族人的院子;黄昏时,我又回到了水流之中,,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我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赏·水之所见师:阿水是作者阿来的化身,他从雪山上一路走来走过了丽江坝跃进的金沙江,最后投入了大海的怀抱之中。那么阿水在沿途看到了哪些风景呢?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我。屏显: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明确:·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了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满是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追问: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阿水还看见了什么?明确: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独特的人文之美)师:再次默读课文,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聚焦“水”之所见,走进丽江,探寻其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究竟美在何处。明确: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写一种抒情的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有整有散,节奏多变,带有诗句一般的弹性。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开放包容的待客之道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古韵悠长的民俗文化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旅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淳朴的民风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对比和比喻,表现了丽江让人心灵宁静的特点。悟·水之所感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全文句句写景,却处处是情,那么作者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深刻感受一下。材料:吃完晚饭,到四方街,逛丽江古城,各种旅游商店林林总总,游人簇拥。最多的是酒吧……这是今天游客们的丽江。——阿来《小资与艳遇概括不了真正的丽江》师:通过这则材料,我们看到游客中眼中的丽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明确;过度商业化,热闹喧腾的地方师:阿来文中描写的丽江和我们平常描写的丽江不太一样,那阿来在文中所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明确: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师: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横跨百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丽江的自然美和人文之美,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于丽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预设:喜爱、赞美明确:阿来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时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并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来抒发作者对丽江古城与自然融合的赞美之情,对丽江的纯美和谐,沉浸的赞美之情,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赞美之情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生命平等的意识,诗意的语言中有强烈的抒情,有厚重的历史感,有深邃的折丝,阿水折射出来的是阿来的思想灵魂。艺术特色师:上一堂课我们品味到了丽江的自然和人文之美,感受到了作者对丽江的无限热爱和赞美。有人说阿来的这篇文章是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请问别具一格在哪里?预设:视角独特——追问;独特在哪里?明确:一般游记——人的游踪为线索;本文——以水的行踪为线索问: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水的方式”是怎样的方式?你能想到哪几层意蕴?明确:(此问比较难,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同时深入同学加以引导)小组讨论:明确:(1)“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2)

用“一滴水”贯串全文有利于获得自由的视角。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用视角非常灵活,“看”的方式也很多样: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3)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丽江的人文内涵上,集中描写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而对想“点到”却不愿详写的景、事,常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如东巴文字、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学以致用: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点播思路ppt展示模板:结束语:名山大川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巍巍青山,碧立千仞,还是好好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双文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利益很久,例如渊明采菊,一一南山,太白慈青,仗剑扬帆,又如梁恒遇见的壶口瀑布,他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马丽华与冬的不期而遇铸就了伟大的心灵,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在山水之中发掘独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布置作业:导学案相关习题。教学后记这节课目标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