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8-T 140-2022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08-T 140-2022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08-T 140-2022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08-T 140-2022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08-T 140-2022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B05

DB230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方标准

DB2308/T140—2022

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

2022-12-06发布2023-01-05实施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08/T140-2022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春峰、朱宝国、孟庆英、王囡囡、冯浩原、孙秋霞、王子叶。

本文件为2022年首次发布。

I

DB2308/T140-2022

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械改良白浆土、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和指标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151.12-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NT/Y1121.6-2006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JB/T10295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旱田白浆土

白浆土黑土层较薄,厚度为12cm~17cm,有机质含量<30g/kg,耕层下面是白浆层,深

度一般为20cm左右,该层硬度大,通气透水性能不良,土壤肥力较低,表现为“硬、板、

瘦”的理化特性,造成耕地质量严重下降,耕层经常出现表旱表涝现象,而且作物根系有效

土层浅至只有20cm左右,成为粮食稳产、增产的障碍层次。

3.2白浆土障碍层次(白浆层)

白浆土的白浆层在耕层以下,一般深度18cm~20cm,该层与耕层机械组成相似,粉砂

含量高,黏粒含量低,砂黏比在1.6~3.8,养分含量低,有机质<10g/kg,速效磷含量<

10mg/kg。物理性质不良,硬度≥2.0MPa,透水系数10-5cm/s,通透性不良,通过障碍消

减技术,能够为白浆土旱田创造虚实并存的土体构型,从而改善白浆土的某些主要不良特性。

3.3白浆土心土

白浆土心土指白浆土的白浆层(AW层)和淀积层(B层)。

3.4土壤物理性质

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和土壤耕性等。

3.5土壤化学性质

1

DB2308/T140-2022

主要包括土壤的酸碱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质、吸附性、表面电化学性质与胶体性能

等。

3.6心土间隔混拌犁

利用自主研发的心土间隔混拌犁(专利号:ZL201420220285.5)处理白浆土,牵引

动力要求:轮式拖拉机80KW以上。心土间隔混拌犁是一种新型改土机械,该机械主要由4

个主体机械部件构成:第1犁为表土犁,又称铧式犁,由2组构成。第1组的后面,有第2

犁和第3犁,第2犁为白浆层破碎器,第3犁为淀积层破碎器。第2组的后面,没有第2犁

和第3犁。这些部件顺次安装在主犁架上,作业时,第一组的第1犁作业幅宽46cm,其下

心土混拌幅宽30cm,心土未混拌幅宽16cm;第2组的第1犁作业幅宽亦为46cm,其下心

土未混拌幅宽46cm,从而实现30cm混拌62cm未混拌的心土间隔混拌改土效果。

4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

4.1应用心土间隔混层犁处理白浆土旱田

4.2耙地

心土间隔混拌犁改良白浆土后,需要利用圆盘耙进行耙地,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16151.12-2008标准,耙地后地表平整度、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等指标应符合JB/T

10295的规定。

4.3起垄或平作

根据第二年种植作物的需要起垄,垄向直、垄距均匀一致,或平作。

4.4镇压

整地后及时镇压作业,利于保墒,待播。

5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物理性质关键指标

5.1黑土层厚度

翻耕前或收获期测定,白浆土剖面黑土层厚度应该在20cm~25cm,或者大于此范围,

使旱田农作物根系有效深度达到60cm以上。

5.2白浆层硬度(紧实度)

土壤pF3.8左右时,白浆层硬度<2.0MPa。使耕层容重达到1.1g/cm3~1.2g/cm3。

5.3心土层(白浆层和淀积层)透水系数

即饱和透水系数为2~4×10-4mm/s。使耕层排水能力达到20mm/日~50mm/日,耕层

(地表)水下降速度,一日以后30cm以下,两日40cm以下;

5.4气相率

2

DB2308/T140-2022

土壤pF1.5时气相率为15%~20%,也即耕层排出重力水时的空隙度。

5.5土壤耕作水分

黑土层:26%~28%(干基);白浆层:18%~22%(干基);淀积层:27%~30%(干基)。

5.6临时潜水位

临时潜水位在60cm以下。

6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化学性质关键指标

6.1土壤pH

水浸5.5~6.5,盐浸4.5~5.5。

6.2有机质

土壤耕层有机质应≥3%,有机质测定法根据NT/Y1121.6-2006标准测定。

6.3耕层速效养分

土壤耕层速效氮(N)180mg/kg~240mg/kg;速效磷(P2O5)15mg/kg~25mg/kg,速效

钾(K2O)150mg/kg~260mg/kg。

6.4阳离子代换量(CEC)

耕层土壤阳离子代还量20me/100g~30me/100g。

6.5电导度(EC)

耕层土壤电导度0.2ms/cm~0.5ms/cm。

6.6微量元素临界值

锌临界值≤0.5mg/kg,钼临界值≤0.15mg/kg。

6.7C/N比值

耕层土壤C/N比值应调节为25~30/1。

7档案管理

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的全过程,要建立技术档案,详细记载,以备查阅、总结经验。

3

DB2308/T140-2022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春峰、朱宝国、孟庆英、王囡囡、冯浩原、孙秋霞、王子叶。

本文件为2022年首次发布。

I

DB2308/T140-2022

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械改良白浆土、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和指标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151.12-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NT/Y1121.6-2006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JB/T10295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旱田白浆土

白浆土黑土层较薄,厚度为12cm~17cm,有机质含量<30g/kg,耕层下面是白浆层,深

度一般为20cm左右,该层硬度大,通气透水性能不良,土壤肥力较低,表现为“硬、板、

瘦”的理化特性,造成耕地质量严重下降,耕层经常出现表旱表涝现象,而且作物根系有效

土层浅至只有20cm左右,成为粮食稳产、增产的障碍层次。

3.2白浆土障碍层次(白浆层)

白浆土的白浆层在耕层以下,一般深度18cm~20cm,该层与耕层机械组成相似,粉砂

含量高,黏粒含量低,砂黏比在1.6~3.8,养分含量低,有机质<10g/kg,速效磷含量<

10mg/kg。物理性质不良,硬度≥2.0MPa,透水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