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T 0060-2022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02T 0060-2022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02T 0060-2022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02T 0060-2022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02T 0060-2022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31

DB2102

大连市地方标准

DB2102/T0060—2022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2-12-15发布2023-01-15实施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02/T006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晓萌、张红、刘玉军、于梦竹、刘永春、周巍巍、刘雪、崔佳、吴君、张红

玲。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新开路87号

联系电话:0411—83688155

标准起草单位: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瓦房店市五一路一段31号

联系人:苏晓萌

联系电话/p>

I

DB2102/T0060—2022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薯露地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甘薯露地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6种薯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使用准则通则

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生产技术产地环境参照NY/T5010的要求执行。选择排灌良好、土层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地。

5生产技术

5.1松土

三犁成垄,深松30cm~40cm,施肥合成宽60cm~80cm垄,垄高25cm~30cm。

5.2测土配肥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指标,确定相应施肥量。确保以基肥为主,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

原则。

5.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选用脱毒种苗栽培。

1

DB2102/T0060—2022

5.4育苗

5.4.1育苗时间

参照种薯上床需≥10℃的有效积温110d℃方可出苗,苗龄30d~35d,来推算种薯上床时间,一般

在3月末开始育苗。

5.4.2催芽

适宜温度32℃,湿度70%。

5.4.3种薯处理

薯块上床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浸种时间8min~10min。

5.4.4苗床管理

苗床土壤温度保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上床后苗床浇足水,具体如下:

a)前期3d~5d,32℃~33℃;

b)6d~20d,20℃~25℃;

c)20d后,15℃~20℃,并控制浇水。

5.4.5种苗要求

节短,茎粗,苗长25cm,应保证有5节,百株苗重至少500g。

5.5定植

5.5.1定植时间

5月初栽植,先栽背风向阳地块,5月10日至20日为最佳,5月31日前栽完。

5.5.2定植密度

密度应为3300株/667m2~4000株/667m2。

5.5.3种苗处理

定植前剪去秧苗根部白色部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沾根部消毒以防病害,浸苗时

间8min~10min。

5.5.4定植方法

斜栽露3叶,栽插深度一般应为8cm~10cm,株距20cm~25cm,浇足底水后覆土。

5.6田间管理

5.6.1查田补苗

栽后一周内应及时查田补苗,确保苗齐苗壮。

5.6.2提蔓

生长中后期,不宜翻动甘薯茎蔓,对生长旺盛的地块提蔓1次~2次。

2

DB2102/T0060—2022

5.6.3除草

生长中后期出现杂草,及时人工拔除。

5.6.4化控防徒长

7月中下旬,应对旺长的田块,每667㎡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控制旺长。

6病虫害防治

6.1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不应使用附录A中提及的

农药。

6.2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茎线虫病、小地老虎、蛴螬、甘薯麦蛾等。

6.3农业防治

6.3.1选用高抗病虫害的甘薯品种。

6.3.2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实行甘薯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三年以上轮作。

6.3.3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无害化处理。

6.4种苗检疫

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不应到疫区或重病区调种(苗),确需引进,应经调运地植物检疫部门对种

(苗)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方可调入。

6.5物理防治

6.5.1浸种

种薯上床前,应采用40℃~50℃温汤水浸泡种薯1h。

6.5.2灯光诱杀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蛴螬、甘薯麦蛾的成虫。

6.5.3人工捕杀

清晨在缺苗、死株附近拨土捕灭小地老虎、蛴螬幼虫。

6.6药剂防治

6.6.1原则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按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6.6.2甘薯黑斑病

苗床上宜使用生土,秧苗需用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浸种10min。

3

DB2102/T0060—2022

6.6.3甘薯软腐病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应用80%乙蒜素乳油10倍液,均匀喷在谷壳、稻草上面;

b)将喷涂过的谷壳和稻草放置在薯堆的上、中、下三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密闭3d~4d。

6.6.4甘薯茎线虫病

甘薯栽植时应用3%阿维·噻唑膦颗粒剂或1%阿维菌素颗粒剂3kg/667㎡穴施防治。

7采收与贮藏

7.1.1采收

用于贮藏的甘薯,应在下霜前完成采收,田间晾晒,其余部分陆续采收。

7.1.2贮藏

贮藏前2d~3d,每m3空间用20g硫磺,点燃后封闭熏窖杀灭病菌,之后放出烟气。薯堆高1.7m~

2m,中间留通气通道。窖温8℃~15℃。

4

DB2102/T0060—2022

AA

附录A

(规范性)

甘薯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A.1甘薯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

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

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

特丁硫磷、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

环磷、氯唑磷、氟虫腈、毒死蜱、三唑磷、百草枯水剂、胺苯磺隆单剂、甲磺隆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2102/T006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晓萌、张红、刘玉军、于梦竹、刘永春、周巍巍、刘雪、崔佳、吴君、张红

玲。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新开路87号

联系电话:0411—83688155

标准起草单位: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瓦房店市五一路一段31号

联系人:苏晓萌

联系电话/p>

I

DB2102/T0060—2022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薯露地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