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_第1页
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_第2页
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_第3页
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_第4页
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此篇文章为本人的个人研究方案,欢迎提出宝贵意见!mywj_zb@163.com-PAGE4-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从驾驭教材的角度张店区新华学校王君前言一、研究背景1、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后半叶生物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伴随着生物科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其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显示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生物科学正越来越显示出其核心学科的地位。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中学生物学教育必将承担起新的时代使命。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教材”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师和教材犹如一对形影不离的伴侣,须臾不可分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教材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代表着全部的课程内容,在教材的专横“统治”下,教师以“吃透教材”为己任,学生以掌握教材为目的。教师长期教授“1+1=2”,最后变得只会“1+1=2”,教师沦落为“教书匠”。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成了名副其实“流泪的红蜡烛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教材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手段,是教学资源之一。初中生物学教材被赋予了多元理解,具有开放的广阔空间。教师不再被动的接受“教材”,而是在分享课程决策权的同时,也肩负起了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的双重使命。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动态生成,富有创造性,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教师本人前进的道路。3、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物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基础教育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制度以来,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普遍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凝聚着家庭几代人的希望。而初中生物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少年,他们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人的一生。进一步说,影响着这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想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发展教育、改革教育,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今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就是明天参与新世纪竞争,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生力军。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利雅德博士提出,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持有“三张护照”: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护照。而护照的签发者正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凭借是教材——构成课程的核心部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的振兴,为了民族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教材发展趋势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教材生存方式的改变,教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物学教材由早期的“一纲一本”发展为“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并逐渐与国际按轨。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分科体系、小综合体系和大综合体系三类教材并立的格局。而今后初中生物教材改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综合理科体系教材——即打破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理等传统学科的划分,将各学科融合在一起,这将更有利于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科之间知识的脱节与重复,使学生对自然形成统一和整体的认识。[1]教材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不断刷新和冲击着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二、研究现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材是圣经、权威,地位至高无上,无人敢“亵渎天威”。应试教育体制下,生物学科在统考或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相对较少,上至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下至任课生物教师、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生物学。生物学被认定为是“副科”,多数人以为勾勾划划,读读背背即可完成教学任务,随便什么人都能教授生物学,生物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没有形成研究教材的氛围,生物教材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学科的地位有所上升,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影响,生物教材研究仍停留在起步阶段。由于要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笔者需要经常查阅资料,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可供借鉴的资料寥寥无几,关于生物教材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现有的文章也大多停留在教材对比、观念探讨、模式、方法研究层面,而关于生物知识体系研究,仅有一篇《新课标下五套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周阳,南京师范大学,2007)。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在教学理论层面,“系统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日趋成熟完善;“大生物学、大教学论”理论是笔者的导师曹道平教授首先提出,目前处于实践探索层面。三、研究的目的教材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知识体系则是教材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以教材知识体系为切入点研究初中生物教材将能从根本上挖掘生物教材改革的本质特征。初中生物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先后接触过四种版本的的初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叶佩珉、段芸芬等主编的人教版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生物室编著的《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生物》;北京师大朱正威教授主编的《生物学》)多年的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实施层面上,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育情景时,它的知识体系总是呈现出一种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教育情景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毕业班复习过程中,这种稳定、静态的知识体系更加凸显出来。抓住知识体系中的各个关键知识点,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借以形成一个动态、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三个维度的能力,是每一个研究型生物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习期间,接触到了曹道平教授的“大生物学”、“生物学大教学论”课程,更深切地体会到任何一种生物都生存在浩瀚无际的大自然中,与周围的一切生物、无机环境都息息相关,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的发展处于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氛围之中,同时又受到多学科、多层面的教育影响,方方面面也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真可谓大教学论。由此笔者联想到了中国古代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想到了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认为人的本身无非是一种和谐而已,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主张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认为这应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这种观点与曹教授的“大教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初中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很感兴趣,这就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彻底”具有了先天的动机。而生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万事万物莫不如此;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因食物网交织在一起;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初中生物学所培养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载体,承载着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构成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共同体……凡此种种,皆为“大生物学”“大教学论”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新形势下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伸缩性很大,内容呈现形式各不相同,不同能力的教师解读教材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然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却是一致的——着眼于育人,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当教师面对别人开发的教材产品,面对特定的教育情景和具体的教学对象,他们要对教材作怎样的取舍、调整、加工,其间教师与文本、编者、学生和自己展开怎样的对话?这一过程融入了教师个人的演绎和创造,显然超越了教材的使用层面,因而具有了驾驭教材、教材开发的意义。[2]条条“大路”如何都能通达“罗马”?笔者以为只有那些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全局,知晓具体的某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教师,方能够由点及线再到面,将知识点扩展开来,才能在整个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时代状况下将教材讲“活”,引领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从知识到生活、到解读自然的跨越,真正做到驾驭教材——“教得准,有把握”。2008年秋季,笔者观摩了淄博市初中生物优质课比赛及山东省初中生物优质课比赛,78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从驾驭教材的角度来看,在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方面,参赛选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名列前茅的选手都在课堂设计中表现出一种共性——灵活性驾驭教材,有机的整合教材,环环紧扣“大生物”的教学理念。整个生物课堂异彩纷呈,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活力,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知识体系在生物教学中已经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真正理性的分析与选择、进行合乎学生需要的处理——“构建完整准确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运用系统论、大生物学,大教学论的观点,从驾驭教材的角度构建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力求为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为构建多学科教材知识体系的研究提供一种实践和研究思路。并尝试为“大生物学”、“生物学大教学论”的教学理论提供实践支持。四、研究内容用“系统论”、“大生物学”、“大教学论”的理论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在此指导下解决“怎样理解编者意图”?“怎样确立单元、章节基本知识点?”“怎样确立重点、难点?”“怎样多角度利用基本知识点提升学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整合、分解知识点?”通过引用、设计案例,从驾驭教材的角度研究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五、研究方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第一部分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概念界定一、教材的界定目前,在我国,人们对“教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差异很大,难以达成共识。一提教材,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教科书,而在教育界,学者们由于观念的不同,对教材有不同的认识。辞海中将教材定义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3]中认为教材一般有两种解释:(l)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4]中将教材定义为“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叶澜在《新编教育学教程》[5]中认为“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切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讲义、参考书刊、教学辅助材料等”。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6]同中提到教材的广义概念,他认为教材从广义上来说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使教育活动得以展开”。邓元洲在《大教育学》[7]中提到“教材的内涵从教科书和讲义等文字材料发展到声像材料和计算机软件等”杜威认为教材首先由供给现在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意义所构成,所谓教材就是在一个有目的的情境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讨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观念问。[8]布鲁纳觉得教材是传递教学内容的手段问。戴尔认为教材是概念教学的手段网。[8]达尼洛夫认为教材是以教授活动与学习活动为媒介的方法上、技术上的手段,教材即是以学习者的认识进步为媒介的要素,即以潜在思维、概念及关系清晰化的手段[8]从上述的观念中,可以看出教材的概念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教材的范围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广。对教材的范围的界定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如图1):[9]综上分析,教材作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既反映了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又是课程的具体化形式,体现着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与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并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而且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技能练习的主要指导。二、知识体系的界定在《辞海》中,体系被解释为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霍绍周认为,系统的“系”,就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统”则是各要素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霍绍周,1998)。由此可见,体系或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关联性、全面性、整体性。知识体系可以定义为:属于知识范畴的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内涵与外延相互统一的整体。三、教材知识体系的界定教材的知识体系就是教材内部各层次所有知识元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的整体。四、驾驭教材的界定第二部分构建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从驾驭教材的角度一、系统论1、系统论的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非(Bertalanffy,1901一1972)提出要把生物的整体及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创立了一般系统论。它运用完整性、集中化、等级结构等概念,形成了适用于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或规律,现已发展为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网络理论、对策论、系统数学等在内的综合理论,统称为系统论。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由于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因而事物的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系统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2、系统论的特征系统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即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系统具有结构性,即系统中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第三,系统具有相关性,即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密切相关。一个部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系统中其它部分,引起连锁式的反应。第四,系统具有均衡性,即系统中各个部分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维持动态的均衡,协调一致,这样,系统整体才能正常地存在和发展。[10]3、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特征二、大生物学理论三、大教学论第三部分初中生物教材简介——以人教版为例一、课程标准要求二、编者意图分析三、内容呈现方式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