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论选段第一课时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家园。同学们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每一则相关文学常识。2、诵读并疏通这六则文论选段,积累文言知识。3、理解每一则所表述的内容。4、研读这六则文论选段,并能回答问题。课程标准: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字词在不同文意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结合PPT了解《毛序诗》以及《典论》的相关文常(重)2.根据翻译,梳理出两篇选段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全文。3.理解学习《诗者》,明确什么是“诗”以及为什么许多后人将《毛诗序》视为阅读《诗经》的理论指导?4.根据文章,理解体会曹丕的“文气说”,并说说你的理解

古代文论:古人关于文学的看法。古代文论的概念及范围文学本源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文学批评观等方面。

文常:《毛诗序》的产生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就是毛诗,今本《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

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大序,即指《毛诗序》。《诗经》所收录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

《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毛诗序》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歌强调作诗不仅在述一己之穷通,更在于天下之哀乐,《毛诗序》正是这种思想的发端。赋、比、兴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手法和基本特色,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这三种写作方法的内涵不断发展变化,成为诗学史上的重要概念。《毛诗序》继承了孔子“思无邪”和“兴观群怨”的思想,并对先秦儒家诗论作了系统的总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诗序》的地位: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一、《毛诗序》选段译文:诗,是志向表现出来的形式,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在语言上表现出来,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志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问题思考:什么是诗?言志:在心一—发言一一嗟叹一一咏歌一一手舞足蹈《毛诗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毛诗序解析:《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

经世致用《毛诗序》解诗意在用诗,努力发掘《诗》中蕴涵的儒家理论和讽喻之义。《诗三百》之所以被当作儒家经典,奉为《诗经》,正因统治者希望以此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文常:《典论·论文》《典论》是魏文帝曹丕在建安后期为魏世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共二十篇,《论文》是其中的一篇。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课文部分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二、《典论·论文》选段译文: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不能像文与气: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作家看作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非常难得的。它标志着文学创作中人的自觉,也标志着文学批评中人的自觉,对研究作家主体、指导文学创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曹不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專”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义。

但是,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义“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文学观念。点拨拓展:经: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传:把解释经书的叫作“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注:“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解、章句等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对注的解释。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古代文论选段》:是古代著名文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段。1、《毛诗序》:选段道出诗的本质,即情感与志向的抒发;2、《典论·论文》:选段则指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小结:1、在《古代文论选段·典论•论文》中,曹丕从“有利于国家”和“有益于自身”两个角度高度评价“文章”的两大功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中,作者先是对“诗”下了定义,认为诗歌是

接着阐释了诗歌在内和在外的两种表现形式是

,____________。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当堂检测:选做:预习《诗品序》《题画》必做:整理并背诵这节课的笔记布置作业:古代文论选段第二课时1、掌握三篇选段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等文言知识。(重)2、能够充分理解三篇选段的文意。3、了解三篇选段的文本价值和意义。(难)课程标准: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字词在不同文意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了解《诗品序》、《题画》和《与九元书》的相关知识点及文学常识2、结合注释进行文意的疏通3、概括三个选段主要内容4、分析《题画》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文常:《诗品序》(节选)《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与《文心雕龙》就文章立论不同,《诗品》专就五言诗立论。

全书分总论(诗品序)及正文两部分。总论讨论诗的本质、五言诗的历史、品诗的标准及方法等,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正文以“品”为经,以风格类别为“纬”,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理论构架。他一共品评了从汉至南朝共123位五言诗人,论其优劣,定其品第。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三、《诗品序》选段译文: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有的人在荒郊野外死去,有的人做了孤魂野鬼,有的人在外戍守边疆,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节令气候Tuō,用有的人北方旷野飘飞的风草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译文: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看两次就让国家为之倾倒。再得;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没有作者是如何论述“诗可以群,可以怨”的?举例论证反问引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嘉会,离群,去境,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排比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可以群,可以怨文常:《与元九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给友人元稹的一封书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想,可以看作研究白居易心迹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该书信也对后世文坛和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着文学与审美、认知与了解、感悟与激励三方面的阅读价值。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四、《与元九书》

选段译文: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诗歌,应以情感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韵为花,以思想为果。打动超过莫······乎:没有比······更······应以感情为根《与元九书》中论述了打动人心的关键是什么?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郑燮: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挥写夜间思。"了解五、《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译文: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变化、形象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译文:总而言之,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这是不变的法则。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想像的意境意趣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健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他从竹子的本、性、心、节四种属性上,明确地归纳了它与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之间的致性。中国文人为什么喜欢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古代文论选段》:是古代著名文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段。1、《毛诗序》:选段道出诗的本质,即情感与志向的抒发;2、《典论·论文》:选段则指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诗品序》:选段描绘了诗与自然、生活之紧密关联;4、《与元九书》:选段言情感,乃诗歌之根本,而言语、声音、意义,皆为其枝叶花果;5、《题画》:选段则以郑燮画竹之感悟,道出艺术创作之真谛;小结:5、在《古代文论选段·诗品序》中,作者在列举了四季跌相更替,万物盛衰变化,社会动荡不宁,人际悲欢离合等事例以后,连用两个反问句说明诗歌的作用的句子是:

?6、在《古代文论选段·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把诗歌的感情、语言、声音和内容分别用植物的各个重要部位作比喻,其中涉及到植物的“根、枝叶和花朵”的三句是:

。7、在《古代文论选段·题画》中,郑板桥举“成竹在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

”这一观点。8、在《古代文论选段·题画》中,最能体现郑板桥绘画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句子是:“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根情,

苗言,

华声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小结:古代文论选段第三课时《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导入: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话》

2.学习、领悟王国维的“境界”说。3

、学以致用:尝试用“境界”说赏析古诗词。课程标准: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字词在不同文意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学习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人间词话》相关文常。2、结合资料进行文意的疏通,理解这三则主要讲的什么内容?3、何为境界?请从这几则中找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4、第七则涉及的三个境界词的含义是什么?5、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请分析。自主学习12&合作学习8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被鲁迅誉为“研究国学的人物”,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西方美学思想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有关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4年11月,溥仪被逐,王国维视为奇耻大辱,欲投御河自尽未遂。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人生履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六、《人间词话》三则译文: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一种境界。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译文: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成就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译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这些话立即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包含三层意思:①、“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真景物、真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②、情景要真。③、“真景物、真情感”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1、何为境界?请从这几则中找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①、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2、阐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含义。③、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②、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①、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3、阐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②、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无怨无悔。这是第二阶段。①、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4、阐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含义。②、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和学术上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是第三阶段。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5、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情分析。《古代文论选段》:是古代著名文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段。1、《毛诗序》:选段道出诗的本质,即情感与志向的抒发;2、《典论·论文》:选段则指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诗品序》:选段描绘了诗与自然、生活之紧密关联;4、《与元九书》:选段言情感,乃诗歌之根本,而言语、声音、意义,皆为其枝叶花果;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