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年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
,粗盐二精盐一氐喊工业
士MgCb'6FW一无水MgCh
用②「M鼠0Hh
液口LzaBrEMb水溶液吸收&Ba
Biy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的氮、磷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在③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MgC%溶液,再直接蒸发得到Mga/GH?。
C.在④⑤⑥中澳元素均被氧化
D.在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一BaCl2溶液
T过滤后加盐酸
2、已知:苯酚与Fes+在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3++6CH0H=HFe(0CH)+3H+,其中HFe(OCH)显紫色。实验
6536563656
如下:
8滴0.01mol-L-'\
FeCb溶液
8mL苯酚溶液
溶液变深紫色
分成4等份,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静置
A.i是空白对照实验
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C.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1
4
D.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小于在CC1中的溶解性
4
3、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的最外电子数之和等于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
元素组成两种盐b2da3和bca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mold的氧化物含2moi化学键
B.工业上电解c的氧化物冶炼单质c
C.原子半径:a<b<c<d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d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极性键数目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与C1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1分子数为4N
42A
C.容器中2moiNO与lmok)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NA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AgN。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NH,HO=AgOHJ+NH+
3324
B.向Mg(OH),悬浊液中滴加FeC\溶液:3Mg(OH)2+2Fe3+=2Fe(OH)3+3Mg2+
C.向NaROs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2s2O32-+4H+=SC)42-+3SJ+2H2。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气体:2c6H5O-+CC>2+H2O=2C6H5OH+CO32-
6、设臬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2与足量CO?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名
B.0.1mol聚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I^O含有电子的数目为NA
D.1L0.1mol/LNaHS溶液中硫原子的数目小于0.1%
7、已知HA为二元弱酸。室温时,配制一组c(HA)+c(HA)+c(A温=0.lOOmol•L-的HA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
222
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CAMI•IF°」。
0.M
0.06
0.04
0.02
0
A.pH=2的溶液中c(HA)+c(A-)>C(HA-)
:22
B.E点溶液中:c(Na+)-c(HA-)<0.100mol•L-i
C.c(Na+)=0.100mol•LT的溶液中:c(H+)+c(HA)=c(0H-)+c(A2-)
2
D.pH=7的溶液中:c(Na+)>2c(A”)
8、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32=3^+耳。表示的是()
A.NaHS()4和Na2cO3B.H2SO4®BaCO3
C.CH3coOH和Na2cO3D.HQ和NaHCC^
9、在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mol/L、0.15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56g铜粉,
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mol/LB.0.225mol/LC.0.30mol/LD.0.45mol/L
10>下列属于碱的是()
A.SO2B.CH3CH2OHC.Ca(OH)2D.KCI
11、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称量ag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图所
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台金物架
-惰性电热技
耐高涵高压的百货客船
A.实验结束后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B.氧气要保证充足
C.可以用空气代替氧气进行实验
D.实验结束后固体质量大于ag
12、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A,其化学式为ba4d(ecj。A能
够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浓NaOH灌波一〜...
适受NaOH溶液L3色沉冷--------------沉淀溶解
A―△-----------
--C(天体)
酸化BaCL溶液
-------------------------------D(白色沉淀)
己知C的分子式为b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c
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C.化合物A为共价化合物
D.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e
1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特有的性质,是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
C.胶体粒子,离子都能过通过滤纸与半透膜
D.铁盐与铝盐都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性质
14、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银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如下(a
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反应时间t/h1491625
MgO层厚Y/nm0.05a0.20a0.45a0.80a1.25a
NiO层厚Y/rnnb2b3b4b5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表面生成的氧化薄膜可以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B.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
C.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MgO氧化膜厚Y属直线型,NiO氧化膜厚Y,属抛物线型
D.Mg与Ni比较,金属镁具有更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
15、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化。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COO--8e-+2Ho==2C0f+7H
322+
B.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
C.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和N的体积之比为3:2
22
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2O==N0-+2H++H0
4232
16、全钢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登VO2++2H++V2+.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VO2++2H++e-=VO2++H2。
B.放电时每转移2moi电子时,消耗Imol氧化剂
C.放电过程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再由正极经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D.放电过程中,H+由正极移向负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已知化合物X由4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步骤②中消耗KIO.l5moi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黄色溶液乙与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
(2)X中一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与足量的K2cO3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溶液甲中溶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铁氧化钾(化学式为K3[Fe(CN“)主要应用于制药、电镀、造纸、钢铁生产等工业。其煨烧分解生成KCN、FeC2>
N2>(CN)2等物质。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基态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o
(2)在[Fe(CN)613-中不存在的化学键有。
A.离子键B.金属键C.氢键D.共价键
(3)已知(CN%性质类似C%:
(CN)2+2KOH=KCN+KCNO+H2OKCN+HCI=HCN+KCIHC=CH+HCN^H2C=CH-C=N
①KCNO中各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排序为。
②丙烯月青(H2C=CH-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分子中0键和7T键数目之比为=
(4)C,2-和N,互为等电子体,CaC,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甲所示),但CaC2晶体中哑铃形的C.2
-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晶体中每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22-数目为o
(5)金属Fe能与CO形成Fe(CO%,该化合物熔点为-20℃,沸点为103℃,则其固体属于晶体。
(6)图乙是Fe单质的晶胞模型。已知晶体密度为dg・cm-3,铁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nm(用含有d、鼠的代数式
表示)。
图甲
19、碘及其化合物可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生产等。
(D实验室用海带提取L时操作步骤依次为:灼烧、溶解、过滤、―、—及蒸储。
(2)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3)“过滤”后溶液中含一定量硫酸盐和碳酸盐。现要检验溶液中的1-,需选择的试剂组合及其先后顺序是_(选填编
号)。
a.AgN()3溶液b.Ba(NC)3)2溶液c.BaC为溶液d.CaC与溶液
(4)在海带灰滤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后一定存在12,可能存在1。3-。请补充完整检验含12溶液中是否含有1。3的实验方
案(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溶液、Na2sO3溶液):
①取适量含L溶液用CC)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
②_。
加热
⑸分解水可用SO2/I2循环法。该法共涉及三步化学反应。—;2H2sO4-2SO2t+O2T+2H2O;与传统的分
解水的方法相比,本法的优点是缺点是
20、甲酸(化学式HCOOH,分子式CH2。?,相对分子质量46),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竣酸,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
易挥发液体。熔点为8.6℃,沸点100.8C,25℃电离常数鸣=1・8义10-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T.用甲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
(1)请说出图B中盛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与浓硫
酸混合,甲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不需加热也能产生CO,其原因是o
(2)如需收集CO气体,连接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一(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II.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资料:i.常温下,CO与PdC%溶液反应,有金属Pd和CO2生成,可用于检验CO;
ii.一定条件下,CO能与NaOH固体发生反应:CO+NaOH^^=HCOONa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具有上述两个性质。
阖E阀
(3)打开k2,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使气囊收集到纯净的CO,以便循环使用,G装置
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H装置的作用是。
(4)现需验证E装置中CO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某同学设计下列验证方案:取少许固体产物,配置成溶液,在常
温下测该溶液的pH,若pH>7,证明CO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该方案是否可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25℃甲酸钠(H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的数量级为«若向100mlO.lmoLL-i的HCOONa溶液中加
入100mL0.2mol.L-i的HC1溶液,则混合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21、[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花椒毒素(1)是白芷等中草药的药效成分,也可用多酚A为原料制备,
合成路线如下:
③条件a
E
(ClcHloO3)
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反应类型为;B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
⑵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③的“条件为
(3)④为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芳香化合物J是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J的结构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
的J的结构简式为O(只写一种即可)。
①苯环上只有3个取代基②可与NaHCO3反应放出co2③ImolJ可中和3molNaOHo
(6)参照题图信息、,写出以rA,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
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A.氮、磷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大量排入海洋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形成赤潮,故A正确;
B.在③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MgC%溶液,MgC%溶液中水解生成的氯化氢容易挥发,直接蒸发得不到MgCUWI^O,
故B错误;
C.⑤中澳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澳离子,澳元素被还原,故C错误;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领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为了除去过量的钢离子,碳酸
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领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领,因此Na2cO3溶液不能放在BaCl2溶液之前加入,
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A.通过i观察iiiii、iv中发生的变化,达到空白对照的目的,故A正确;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增大H+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11350(€^6115)6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CCI4的密度比水大,故iii、
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故C正确;D.iii中加入苯后水溶液层呈浅紫色,而iv中加入Cd,后水溶液
层呈紫色,说明苯酚更易溶解于苯,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水溶液的颜色变浅,即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大于在Cd4中的
溶解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B
【解析】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的最外电子数之和等于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
组成两种盐b2da3和bca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盐酸过量时部分沉淀溶解,说明生
成的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铝,因此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偏铝酸盐,如NaAK)2,因此a为O元素,c为Al元素,b
为Na元素;根据盐b2(la3的形式,结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d酸难溶于水,因此d酸为硅酸,d为Si元素。据此分析
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a为O元素,b为Na元素,c为A1元素,d为Si元素。
A.d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I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iSi-O键,故A错误;
B.工业上冶炼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实现的,故B正确;
C.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a<d<c<b,故C
错误;
D.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较高,而SiH’不能,因此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d,故D错误;
答案选B。
4、A
【解析】
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是CH2,最简式的式量是14,所以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ImolCH2,则其中含有的极性
键C-H数目为2&,A正确;
B.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1分子数小
于45,B错误;
C.容器中2moiNO与lmoK)2充分反应会产生2moiNO?,NO?会有部分发生反应产生N2O4,因此最后得到的气体分子
数目小于2NA,C错误;
D.在阳极反应的金属有Cu,还有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因此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不一
定为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B
【解析】
A.向AgNC>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会形成银氨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NH3H2O=[Ag(NH3)2]++2H2O,
A错误;
B.由于Mg(OH)2的溶解度大于FegH%的溶解度,所以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与溶液,会发生沉淀转化,形成
FegH%沉淀,离子反应为3Mg(OH)2+2Fe3+=2Fe(OH)3+3Mg2+,B正确;
C.向Na.S?。)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Na,SC)4、单质S、SO,>H,O,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SO2T+H2O,C错误;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QHQ+CO,+H,O=C,HvOH+HCO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o
6、A
【解析】
A.78gNa,02物质的量为lmoI,由关系式Na2。,一e-,可得出转移电子数为A正确;
B.聚乙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B不正确;
C.标准状况下,I1?。呈液态,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含有电子的数目,C不正确;
D.ILO.lmol/LNaHS溶液中不含有硫原子,D不正确;
故选Ao
7、A
【解析】A、根据图像,可以得知pH=2时C(HA-)>C(H2A)+C(A2-),故A说法错误;B、E点:c(A2-)=c(HA
-),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A-)+2c(A2—),此时的溶质为Na?A、NaHA,根据物
料守恒,2n(Na+)=3n(A),即2c(Na+)=3c(A2-)+3c(HA-)+3c(H2A),两式合并,得到c(Na+)-c(HA
)=[c(HA-)+3C(H2A)+c(A2)]/2,BPc(Na+)-c(HA-)=0.1+c(H2A),c(Na+)-c(HA)<0.100mol-Li,故
B说法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当c(Na+)=0.1mol-L-i溶液中:c(H+)+c(H2A)=c(OH
-)+C(A2-),故C说法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A-)+2c(A2-),pH=7,说
明c(H+)=c(OH-),即c(Na+)=c(HA-)+2c(A2.),因此有c(Na+)>2c(A2.),故D说法正确。
8、A
【解析】
离子方程式2H++CO32=CO2T+H2O说明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的盐也是可溶性的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两种物质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T+H2。,故A正确;
B.碳酸钢为沉淀,不能拆,保留化学式,故B错误;
C.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故C错误;
D.碳酸氢钠电离出是HCO3-而不是CO32-,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需要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注意难溶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等物质都要写化学式,为
易错点。
9、B
【解析】溶液中n(H+)=0.15mol/Lx2x0.1L+0.3moi/Lx0.1L=0.06moL反应计算如下:
3Cu+8H++2NO3=3cli2++2NOT+4H2OO
3x64g8mol2mol3mol
2.56g0.06mol0.03moln
,•二・夕,&
ACu过量,・••焉・不。3-过量,因此用H+进行计算。
n=0.0225mol,c(Cu2+)=0.0225mol/0.1L=0.225mol/L,正确答案B。
点睛:由于Cu与HNO.反应生成Cu(NO,),,Cu(NO,),电离生成的NOb可以在H,SO,电离生成的H+作用下氧化单质
Cu,因此利用铜与硝酸反应方程式计算存在后续计算的问题,恰当的处理方法是用Cu与N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进行一步计算。
10、C
【解析】
A.SO2为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故A错误;
B.CH3cH20H为有机化合物的醇,不是碱,故B错误;
C.Ca(OH)2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属于碱,故C正确;
D.KC1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组成,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注意碱和醇的区别,把握概念即可判断,注意-OH和OH的联系与区别。
11、C
【解析】
A.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再次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再通过其它操作可以计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
B.为了使其充分灼烧,氧气要保证充足,故B正确;
C.用空气代替氧气对实验有影响,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镁还能够和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故C错误;
D.灼烧后的固体为氧化镁和氧化铝的混合物,质量大于ag,这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Co
12、A
【解析】
A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B和C,C为气体,C的分子式为ba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化学式可推断
C为氨气,B为白色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则B可推断为氢氧化铝,A中加入酸化的氯化钢溶液形
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根据以上推断,A为NH4Al(SOJ,a为H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
为Al元素,e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b为N元素,c为O元素,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b>c,故A正确;
B.e为S元素,S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硫酸和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故B错误;
C.A为NHqAKSOJ,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c为O元素,e为S元素,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e,故D错误;
答案选A。
13、D
【解析】
A.胶体粒子可带电,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故A错误;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B错误;
C.离子既能过通过滤纸,又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只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误;
D.可溶性铁盐与铝盐都会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原理都是利用胶体的
性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14、D
【解析】
A.有些金属表面被氧化时,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起到保护金属的作用,例如铝等,A项正确;
B.金属腐蚀即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氧化膜的生长速率表示金属在高温下被氧化腐蚀的速率,B
项正确;
C.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时间间隔分别是lh,3h,5h,7h,9h;对于MgO,结合MgO厚度的数据分析可知,MgO
氧化膜每小时增加的厚度是定值即0.05a,因此其随时间变化呈现线性关系;结合NiO厚度的数据分析,NiO氧化膜
厚度随时间推移,增长的越来越缓慢,所以NiO氧化膜与时间呈现抛物线形的关系,C项正确;
D.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MgO氧化膜随时间推移,厚度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NiO氧化膜随时间推移,厚度增
加越来越缓慢,说明NiO氧化膜的生成能够逐渐减缓Ni单质被氧化的速率,所以Ni的耐氧化腐蚀性能更好,D项错
误;
答案选D。
15、C
【解析】
图示分析可知:N极NO3-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N极正极。M极CHs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极为原电池负极,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r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M极为负极,CH3C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T+7H+,
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M极移向N极,故B正确;C.生成ImolCO2转移4moie-,
生成ImolN2转移lOmole-,根据电子守恒,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Omol:4mol=5:2,相同
条件下的体积比为5:2,故C错误;D.NHq+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NH4++2O2==NO3+2H++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6、A
【解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V3++VO2++H2O舞VO2++2H++V2+和参加物质的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放电时,反应中VO?+离子被还原,
应在电源的正极反应,V2+离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是电源的负极反应,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原电池放电时,VO?+离子中V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是电源的正极反应,生成VO2+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
VO2++2H++e=VO2++H2O,故A正确;
B、放电时氧化剂为VO?+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后生成VO2+离子,每转移2moi电子时,消耗2moi氧化剂,故B错
'口
庆;
C、内电路由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电子不经过溶液,故C错误;
D、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从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判断反应的类型和电极方程式,同时把握原电池中电子及溶液中离子
的定向移动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KIO/2HIO,I,+2H,O+SO=21+SO.2+4H+3I1+2K,CO,+3H1O=5KI+KIO,+6KHCO1
【解析】
由反应②可知生成黄色溶液,则应生成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方程式为L+2H2O+SO2=2I+SO42
2097g
+4H+,加入足量氯化钢生成硫酸钢沉淀质量为20.97g,可知n(BaSO/=233g/mol"09mo1,则n5)=n(SO2)
=0.09moLn(I)=0.18mol,步骤②中消耗KI0.15mol,化合物X由4种元素组成,加入KOH为单一成分溶液,则应
与KOH发生中和反应,含有K、H、I、O等元素,则5.66gX应含有n(I)=0.03mol,应发生IO3+51+6H+=3I2+3H2O,
_5.66—//
消耗KIO.l5mol,可知n(IO「)=0.03mol,如化合物为O.OlmoL则相对分子质量为=566,应为KIO/2HK\,
j0.01j77737r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KIO-2HIO.,黄色溶液乙含有碘,与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2H,O+SO,=2I+SO.2
JJZZ2ZZ-
+4H+,故答案为:KIO3«2HIO3;I2+2H2O+SO2=2I+SO42+4H+;
(2)X中一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与足量的K2cO3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溶液甲中溶质,应为碘与碳酸钾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I,+2K,CO1+3H,O=5KI+KIO1+6KHCOV故答案为:3I,+2K,CO1+3H,O=5KI+KIO,+6KHCOV
18、第四周期VID族[Ar]3d5或Is22s22P63s23P63d5ABK<C<O<Nspsp22:14分子
2X,户X107
【解析】
(l)Fe的原子序数是26,根据构造原理知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据此确定其在周期表的位置;基态Fe失
去4s上2个电子和3d轨道上1个电子即为Fe3+;
(2)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解答,注意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
(3)①KCNO由K、C.N、O四种元素组成,K为金属、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小,C、N、O位于第二周期,
但N的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能量最低;
②丙烯月青(H2C=CH-C三N)分子中碳原子VSEPR构型有两种形式:平面三角形和直线形,杂化方式也有sp、sp2两种形
式,其中C=C含有1个6键和1个兀键、C三N含有1个0键和2个7T键,C-H都是6键,确定分子中6键和7T键数
目,再求出比值;
(4)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22-应位于同一平面,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的特点;
(5)Fe(CO%的熔点、沸点均不高,类似于分子晶体的特点;
12x56
(6)Fe单质的晶胞模型为体心立方堆积,晶胞的原子均摊数为8x8+1=2,晶胞的质量为不一g,晶胞体积
A
112fm-
V=~Nc1™、边长a=《&N根据Fe原子半径r与晶胞边长a关系求出r。
AV,A
【详解】
(l)Fe的原子序数是26,根据构造原理知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位于第四周期VHI族据;基态Fe失去4s
上2个电子和3d轨道上1个电子即为Fe3+,所以基态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或Is22s22P63s23P63d5故答案为:
第四周期VID族,[Ar]3d5或[Ar]3d5或Is22s22P63s23P63d5;
(2)[Fe(CN)d3-是阴离子,是配合物的内界,含有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晶体中,氢键是分子间作用
力,不是化学键,故选AB;故答案为:AB;
(3)①KCNO中K为金属、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小,C、N、O位于第二周期,但N的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
能量最低,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O,C的非金属性小于O,第一电离能小于O,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排序为
K<C<O<N;故答案为:K<C<O<N;
②丙烯晴(H2C=CH-C三N)分子中碳原子VSEPR构型有两种形式:平面三角形和直线形,杂化方式也有sp、sp2两种形
式,其中C=C含有1个6键和1个兀键、C三N含有1个0键和2个兀键,C-H都是0键,所以分子中0键和7T键数
目分别为6、3,。键和兀键数目之比为6:3=2:1;故答案为:sp、sP2;2:1;
(4)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再由图中体心可知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22-不是
6个,而是4个,故答案为:4;
⑸根据Fe(CO%的熔点、沸点均不高的特点,可推知Fe(CO%为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
12x56
(6)Fe单质的晶胞模型为体心立方堆积,晶胞的原子均摊数为8xg+1=2,晶胞的质量为Ng,晶胞体积
A
112fin"「
V=A.Ncm3、边长a=(&Ncm,Fe原子半径r与晶胞边长a关系为4r=JTa,所以
AY•A
19、氧化萃取(或萃取分液)用烟(或瓷用烟)、泥三角ba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
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滤液中不含有1。3-
力口热
SO.+I,+2H2O=2HI+H2SO.2HI==H.+L节约电能使用能造成污染环境的SO,
【解析】
(1)将海带灼烧、溶解、过滤后所得溶液中碘以L存在,要将碘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应将I-转化成水溶性差而易溶于
有机溶剂的12;
(2)根据灼烧装置即可找除出题中所列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
⑶检验L通常用AgNOs溶液,而Ag2sO,微溶、Ag2cO3难溶,所以-和CO32-会干扰[的检验,需排除干扰;
(4)检验可采用思路为:IO3-TI2一检验I,,所以应选用合适的还原剂将-还原为I,,再检验生成的号
(5)根据题意,分解水采用的是SO2(循环法,可判断SO?和12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且能重新生成,由此判断各步反
应;该法与电解水相比,不耗电但使用了能产生污染的so2。
【详解】
(1)根据分析,需把溶液中的[转化为水溶性差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12,L-L为氧化过程;从水溶液中分离出12可用
CC1,等有机溶剂萃取后蒸储。答案为:氧化;萃取(或萃取分液);
(2)固体灼烧需要用期,而用期需放在泥三角上加热,所以,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
实验仪器是用烟(或瓷用烟)、泥三角。答案为:用烟(或瓷用烟)、泥三角;
(3)由于碘化银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所以可用AgN()3溶液检验。但Ag2s。4微溶、Ag2c。3难溶,所
以SO42-和CO32-会干扰L的检验,所以需要排除其干扰,又因为还不能引入氯离子,所以可以用足量的Ba(NO0溶
液除去SO42-和CO32-,过滤后(或取上层清液)再加入AgNC^溶液。答案为:ba;
(4)碘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被还原为单质碘,而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检验碘酸根的实验操作是:从水层取少量溶液,
加入卜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10广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滤
液中不含有io3;
⑸依题意,用SO?/!?循环法分解水共涉及三步化学反应。根据第二个反应可知,首先SO2被氧化为硫酸,氧化剂为L,
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生成的HI分解即可得到氢气,同时重新生成匕,所以第三个化学方程
式为:2HI\加热,'Hz+L。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而SO?又是大气污染物,所以与传统的分解水的方法相比,本法的
优点是节约电能,而缺点是使用能造成污染环境的SO?。
【点睛】
Ag+能与很多阴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如SO42、CO32->CL、Br,I、OH-等,所以,用AgNC^溶液检验卤离子时应
注意排除干扰。
浓硫酸
20、球形干燥管HCOOH^=COt+H2O浓硫酸与甲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c—b—e—d—fPdCl2
+CO+H2O=Pd;+CO2+2HCl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水蒸气方案不可行无论CO与NaOH固体
是否发生反应,溶液的pH均大于7IO-”c(Cl-)>c(H+)>c(Na+)>c(HCOO)>c(OH)
【解析】
A装置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制备CO,生成的CO中含有挥发出的甲酸气体,需要利用碱石灰除去甲酸,利用排水法
收集CO,结合物质的性质和装置分析解答。
【详解】
I.(1)图B中盛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是球形干燥管。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与浓硫
浓硫酸
酸混合,甲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OOHF=COf+H2O。由于浓硫
酸与甲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实验时,不需加热也能产生CO。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需收集CO气体,连接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Lb-e-d-f。
II.(3)打开1^,由于常温下,CO与PdC%溶液反应,有金属Pd和CO2生成,则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dCl2+CO+H2O=Pd;+CO2+2HCl:由于F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生成,且二者都是酸性气体,则为了使气
囊收集到纯净的CO,以便循环使用,G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剩余的CO中还含有水蒸气,则H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中水蒸气。
(4)由于无论CO与NaOH固体是否发生反应,溶液的pH均大于7,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10-14
(5)25℃甲酸电离常数2=1.8x10-4,则25℃甲酸钠(H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其数量级为10n若
a111.8x10-4o
向100mLO.lmolL-i的HCOONa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i的HC1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甲
酸、氯化钠、氯化氢,则混合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c(CL)>c(H+)>c(Na+)>c(HCOO-)>c(OH-)。
21、取代反应
【解析】
根据B的结构简式和生成B的反应条件结合A的化学式可知,A为()H;根据C和D的化学式间的差别
HOI
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坚守教育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
- 护理健康宣教排痰方案
- 幼儿园燃气安全教育课件
- 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品管圈应用
- 2025年新版本三方购销合同
- 2025签订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出版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出租仓库合同
- 2025年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 交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深度研究
- 应急总医院合同制康复医学科工作人员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器材使用教程》课件
- 《小儿静脉穿刺》课件
- DB11-T 212-2024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托盘贸易合作合同范例
- 劳动节安全教育家长会
- 品类运营管理
-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合同
- 我的家乡浙江衢州
- 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