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快速射电暴的性质和起源研究第一部分快速射电暴的时空分布特征 2第二部分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和偏振性质 4第三部分快速射电暴起源环境的观测约束 6第四部分中子星合并与快速射电暴的联系 9第五部分巨磁星的喷射机制与快速射电暴 11第六部分快速射电暴寻找与定位技术研究 15第七部分快速射电暴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 17第八部分快速射电暴起源理论模型的比较与展望 20
第一部分快速射电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时空分布特征】:
1.快速射电暴(FRB)的时空分布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截至目前,观测到的所有FRB分布在宇宙的不同位置,没有明显的空间集群或空洞;
2.FRB的时空分布与宿主星系的红移(即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FRB的分布不受宇宙扩张的影响;
3.FRB的时空分布与星系类型无关,已观测到来自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不同类型星系的FRB。
【爆发频率】:
快速射电暴的时空分布特征
时空分布:
*快速射电暴(FRB)的时空分布参差不齐,显示出不同的模式。
数量分布:
*FRB的数量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遵循幂律分布。
*这表明低频FRB更加普遍,而高频FRB则较少见。
爆发率:
*FRB的爆发率在不同观测时间和频率范围内各不相同。
*某些观测显示出较高的爆发率,而另一些则显示出较低的爆发率。
时空分布模式:
*重复FRB:
*重复FRB来自相同的天体位置。
*它们表现出准周期性的爆发,时间尺度从毫秒到天不等。
*它们通常位于星系盘中或附近。
*非重复FRB:
*非重复FRB仅被检测到一次。
*它们的空间分布似乎是各向同性的,没有明显的聚集区域。
*大多数非重复FRB的起源位置不确定。
位置相关性:
*重复FRB通常位于星系盘中或附近,这表明它们与星系盘中的天体有关。
*非重复FRB的位置分布更为广泛,它们可以位于星系的不同部分,甚至是星系际介质中。
主量分布:
*FRB的主量分布测量了其扩散速率和距离。
*扩散速率较小的FRB被认为距离较近,而扩散速率较大的FRB被认为距离较远。
*FRB的距离分布尚未得到充分了解,但测量结果表明其范围从几兆秒到几吉秒。
时间演化:
*FRB的时空分布随时间变化。
*重复FRB的爆发率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非重复FRB的空间分布可能会随着宇宙学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起源含义:
*FRB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其起源提供了线索。
*重复FRB可能起源于磁星或中子星合并等星系内过程。
*非重复FRB可能起源于星系际或宇宙际过程,例如超新星或恒星潮汐扰动。
观测的影响:
*对FRB时空分布的研究受到观测限制的影响,例如灵敏度和频率覆盖范围。
*随着新仪器和技术的开发,这些限制正在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FRB的时空分布和起源。第二部分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和偏振性质关键词关键要点【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
1.磁偶极子辐射机制:快速射电暴的辐射可能来自中子星或黑洞周围快速旋转的磁偶极子,其变化的磁场产生无线电波。
2.相对论性粒子束机制:快速射电暴可以由相对论性粒子束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产生,该粒子束可能来自脉冲星或其他致密天体。
3.等离子体马赫圆锥机制:快速射电暴也可以由星际介质中的等离子体馬赫圆锥产生,该圆锥是由超音速天体运动产生的激波形成的。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性质】
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
快速射电暴(FRB)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脉冲,其辐射机制仍然是一个谜团。提出的模型包括:
*超新星残骸中的磁星: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致密星体(磁星)被认为是FRB的潜在候选者。磁星的强磁场可以加速带电粒子,产生无线电辐射。
*中子星合并:致密双中子星的合并也被认为是FRB的来源。合并事件释放的能量巨大,可以产生强大的无线电脉冲。
*白矮星-中子星碰撞:白矮星与中子星的碰撞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波,释放出无线电辐射。
*黑洞吸积盘:物质落入黑洞吸积盘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无线电辐射。FRB可能与黑洞周围的极端物理过程有关。
*其他奇异机制:一些研究提出了更奇特的辐射机制,如奇点爆发或弦理论现象。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性质
FRB的偏振性质提供了有关其辐射机制的重要线索。FRB偏振可以分为线性和圆形两种类型。
线偏振:线偏振是指电磁波的电场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FRB的线偏振表明它们的发射机制涉及磁场。磁场的存在可以导致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偏振。
圆偏振:圆偏振是指电磁波的电场振动方向沿传播方向螺旋运动。FRB的圆偏振表明它们的发射机制涉及法拉第旋转。法拉第旋转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磁化介质时偏振平面发生旋转。
FRB偏振观测数据:
*大约20%的FRB表现出线偏振,这意味着它们的发射机制与磁场有关。
*少数FRB表现出圆偏振,这表明它们在法拉第旋转介质中传播。
*FRB的偏振率与观察频率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介质中的法拉第旋转率随频率变化的结果。
偏振性质对辐射机制的约束:
FRB的偏振性质为其辐射机制提供了约束条件。磁场的存在和法拉第旋转介质的存在是解释FRB偏振观测的关键因素。这些观测结果支持FRB起源于涉及强磁场和电离气体的环境,如磁星周围区域或中子星合并过程中。第三部分快速射电暴起源环境的观测约束关键词关键要点光学和无线电后随观测
1.快速射电暴(FRB)光学后随的观测表明,FRB源头位于星系盘内,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有关。
2.无线电后随观测显示,FRB发生在高度磁化的环境中,具有磁场强度高达10¹⁰高斯。
3.FRB的重复爆发表明它们可能与持续性的天体物理过程有关,例如磁重联或中子星活动。
磁通密度和法拉第旋转测量
1.法拉第旋转测量约束了FRB源头附近的磁通密度,范围从10⁻⁴到10³毫高斯。
2.这些测量表明,FRB源头周围存在湍流和磁化后的星际介质。
3.法拉第旋转的时变性表明,FRB源头附近可能存在可变的磁场结构。
宿主星系性质
1.FRB倾向于发生在恒星形成率高的星系中,表明它们可能与年轻的恒星种群有关。
2.研究宿主星系的金属丰度和形态可以提供有关FRB环境中金属性的见解。
3.FRB宿主星系的红移测量可以帮助确定FRB源头的宇宙学距离和演化。
FRB伴生超新星和恒星形成
1.观测到几个FRB与超新星有关,表明它们可能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的结果。
2.在某些情况下,在FRB附近检测到恒星形成区,表明它们可能与恒星形成过程相互作用。
3.这些联系有助于了解恒星演化和FRB起源之间的关系。
重复爆发FRB的环境
1.重复爆发FRB往往位于恒星形成区,具有较高的恒星密度。
2.重复爆发FRB的环境比非重复爆发FRB的环境更加磁化和湍流。
3.重复爆发FRB可能由致密天体(如磁星或脉冲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系外星系FRB
1.已经检测到来自我们银河系以外的FRB,称为系外星系FRB。
2.系外星系FRB的主星系的观测有助于了解FRB源头环境的更广泛性质。
3.研究系外星系FRB可以提供有关星系演化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见解。快速射电暴起源环境的观测约束
磁场强度限制
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FRB)脉冲宽度表明,其起源环境中的磁场强度上限为10^-4至10^-3特斯拉。此限制是基于脉冲宽度随距离的分布,该分布表明FRB发射区中的磁场不会显著偏转电子束。
自由-自由吸收
FRB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自由-自由吸收,这是由于电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通过测量FRB的色散度(DM),即信号在不同频率下到达时间的延迟,可以估计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的自由电子数量。DM的观测表明,FRB发射区中电离率较高,电子密度为10^3至10^7cm^-3。
法拉第旋转
FRB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也会经历法拉第旋转,这是由于信号通过磁化介质时,其偏振面发生旋转所致。通过测量FRB的偏振角度,可以推断信号传播路径上的磁场方向和强度。观测表明,FRB发射区附近存在着强磁场,其强度为10^-4至10^-1特斯拉。
闪烁
FRB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闪烁,这是由于信号通过具有不均匀电子密度的介质时,其强度和相位发生涨落所致。观测到的FRB闪烁特征表明,其发源于具有湍流等离子体的区域,电子密度涨落幅度为几倍至几个数量级。
多路径效应
一些FRB脉冲表现出多路径效应,即信号到达观测者时有多个延迟时间。这表明FRB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射或衍射。多路径效应的观测表明,FRB发射区附近可能存在致密天体或扩展的介质,导致信号多次反射。
宿主星系性质
FRB往往与宿主星系相关联。通过对宿主星系的观测,可以推断FRB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FRB的宿主星系普遍具有高星形成率、低金属丰度和不规则形态。这表明FRB可能与恒星形成活动和星系演化过程有关。
距离限制
通过测量FRB的红移,可以估计其距离。观测到的FRB距离分布显示,大多数FRB位于数Gpc至数十Gpc的宇宙学距离范围。这表明FRB发射区可能位于宇宙大尺度结构或大质量星系集团中。
时间尺度约束
FRB的爆发持续时间通常在毫秒至微秒量级。这表明其起源机制必须涉及快速和剧烈能量释放过程,例如中子星磁重联或黑洞吸积。
能量学约束
FRB脉冲释放的辐射能量高达10^31至10^33焦耳。这表明其起源机制必须涉及高效的能量转换过程,例如磁能或重力能转化为电磁辐射。
以上观测约束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缩小可能的起源模型范围并指导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四部分中子星合并与快速射电暴的联系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子星合并与快速射电暴的联系
1.中子星合并的机制:中子星合并是一种天体物理现象,当两颗中子星靠得太近时,它们就会合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合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螺旋入、合并和后合并。在后合并阶段,合并产生的黑洞或毫秒脉冲星可能会继续产生快速射电暴。
2.快速射电暴与中子星合并的观测证据:一些快速射电暴的观测数据显示,它们与中子星合并有关。例如,在2017年,科学家检测到一颗快速射电暴FRB170827,其位置与一颗已知的中子星合并事件相吻合。
3.理论模型:理论模型表明,中子星合并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当两颗中子星合并时,它们会产生一个高速旋转的磁星。这个磁星的磁场非常强大,可以加速带电粒子,从而产生无线电辐射。
快速射电暴的分类
1.重复快速射电暴和非重复快速射电暴:快速射电暴可以分为重复快速射电暴和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重复快速射电暴会重复发出无线电信号,而非重复快速射电暴只会发出一次无线电信号。
2.基于频谱的分类:快速射电暴还可以根据其频谱特征进行分类。有的快速射电暴具有窄频带,有的则具有宽频带。
3.基于持续时间的分类:快速射电暴的持续时间可以从毫秒到几秒不等。根据持续时间,快速射电暴可以分为毫秒快速射电暴、快速射电暴和超长快速射电暴。中子星合并与快速射电暴的联系
快速射电暴(FRB)是起源于遥远星系的短暂、明亮的无线电脉冲。其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短暂持续时间引起了对起源机理的广泛争论。中子星合并被认为是FRB最有力的候选起源之一。
观测证据
*FRB190523在中子星合并后0.15秒内探测到:这是第一个将FRB明确与中子星合并联系起来的观测证据。合并被引力波探测器LIGO和Virgo探测到,随后的FRB在射电望远镜中被探测到。
*FRB200428的距离和宿主星系类型:该FRB的距离和宿主星系类型与中子星合并的预期范围一致。
理论模型
*磁重连接:在中子星合并过程中,强大的磁场会重新连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据信这可以产生FRB。
*物质外流:合并产生的物质外流可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冲击波,最终辐射出FRB。
*磁星:中子星合并可以产生具有超强磁场的磁星,这些磁星被认为是FRB的潜在源头。
能量和持续时间
中子星合并释放出的能量足以产生FRB,并且理论模型表明,合并后的短暂时间尺度与观测到的FRB持续时间一致。
速率和重复性
基于星系形成模型和中子星合并率,预计FRB的速率与观测到的FRB速率相符。此外,一些FRB被证明具有重复性,这与中子星合并形成的磁星的预期性质一致。
挑战和未来方向
尽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将FRB与中子星合并联系起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缺乏光学对应物:大多数FRB没有光学对应物,这使得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
*距离测量不确定性:一些FRB的距离测量不确定,这会影响对起源机制的推断。
*不同类型的FRB:观测表明存在不同类型的FRB,这可能表明存在多种起源机制。
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这些挑战,以进一步验证中子星合并与FRB的联系,并深入了解FRB的物理性质和起源。第五部分巨磁星的喷射机制与快速射电暴关键词关键要点巨磁星的磁场结构
1.巨磁星是一种具有极强磁场(大于100
特斯拉)的演化恒星。
2.他们的磁场是通过发电机效应产生的,该效应涉及恒星内部的旋转和对流。
3.巨磁星的磁场结构通常是双极性的,具有两个相反极性的大规模磁场区域。
巨磁星的喷射活动
1.巨磁星可以通过磁重联产生强大的喷射,这是磁场线断裂并重新连接的突然过程。
2.这些喷射由电子、离子和其他粒子组成,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
3.巨磁星喷射可以延伸至数十个天文单位之外,并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巨磁星喷射与快速射电暴的联系
1.有一些观测证据表明,快速射电暴(FRB)可能起源于巨磁星的喷射活动。
2.巨磁星喷射中的高能粒子可以产生射电辐射,这可能是FRB的来源。
3.FRB的分散测量与巨磁星周围环境的色散估计相一致,这表明FRB可能来自巨磁星。
巨磁星喷射和FRB的临界条件
1.并非所有巨磁星喷射都会产生FRB。只有满足某些临界条件的喷射才会产生足够的射电辐射。
2.这些临界条件可能包括喷射的初始能量、环境介质的密度和喷射在星际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3.了解这些临界条件对于确定巨磁星喷射产生FRB的频率和概率至关重要。
巨磁星喷射和FRB观测
1.通过射电望远镜对巨磁星和其他候选FRB源的观测对于测试巨磁星喷射和FRB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2.这些观测可以探测到巨磁星喷射中的射电辐射,并帮助确定喷射和FRB的物理特性。
3.未来更多的观测将有助于澄清巨磁星喷射在FRB起源中的作用。
巨磁星喷射和FRB的理论模型
1.已经开发了理论模型来解释巨磁星喷射和FRB之间的联系。
2.这些模型涉及磁重联、粒子加速和射电辐射的产生。
3.这些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和验证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FRB起源的理解。巨磁星的喷射机制与快速射电暴
引言
快速射电暴(FRB)是一种起源于遥远宇宙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爆发。其性质和起源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谜团。巨磁星是磁场极强的恒星,也被认为是FRB的潜在候选体。
巨磁星喷射机制
巨磁星的强大磁场驱动着复杂的喷射机制。这些喷射被认为是由以下过程驱动的:
*磁重联:当相反极性的磁力线重新连接时,会释放能量并加速粒子。
*帕克不稳定性:巨磁星的快速自转导致其磁场扭曲,产生不稳定性,引发喷射。
*湍流对流:湍流对流导致磁场重新连接和粒子加速。
巨磁星喷射与FRB的联系
巨磁星喷射被认为与FRB的产生有关,原因如下:
*光学关联:一些FRB被发现与巨磁星的光学对应体相关联。
*磁场强度:巨磁星的磁场强度很高,足以加速粒子产生FRB所需的射电辐射。
*时间尺度:巨磁星喷射的典型时间尺度与FRB的持续时间相符。
*极化:FRB的射电辐射通常显示出很高的极化,这可能与巨磁星喷射中粒子加速的偏好方向有关。
观测证据
观测证据支持巨磁星-FRB联系的假设:
*FRB200418:与一个磁异常的巨磁星有关,该巨磁星显示出FRB的爆发信号。
*FRB180924:起源于一个磁场强度极高的星系,可能含有巨磁星。
*FRB121102:与一个星系群相关联,该星系群中可能含有巨磁星。
*统计分析:研究发现,FRB的主机星系倾向于具有比预期更高的巨磁星含量。
挑战与未来研究
尽管有证据支持巨磁星-FRB联系的假设,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缺乏直接证据:尚未直接观察到来自巨磁星的FRB。
*多种起源:FRB可能有多种起源,巨磁星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观测困难:巨磁星距离遥远,难以直接观测。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
*进一步的光学对应体搜索:寻找与FRB相关的更多巨磁星光学对应体。
*射电观测:使用射电望远镜对巨磁星周围区域进行更灵敏的观测,寻找FRB活动。
*理论模型:开发理论模型,模拟巨磁星喷射的物理过程并预测FRB的产生。
结论
巨磁星的喷射机制被认为是快速射电暴(FRB)的潜在候选来源。观测证据支持这种联系,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一假设。深入了解巨磁星和FRB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这些宇宙谜团的性质和起源至关重要。第六部分快速射电暴寻找与定位技术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射电望远镜阵列技术】
1.射电望远镜阵列通过将多个单个望远镜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分辨率和灵敏度,有效定位快速射电暴。
2.干涉技术在阵列中至关重要,它允许多个望远镜的信号相结合,以提高信噪比。
3.新一代射电望远镜阵列,如平方公里阵列(SKA),将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大的视场,有望发现更多快速射电暴。
【实时搜索算法】
快速射电暴寻找与定位技术研究
快速射电暴(FRB)是一种极短而强烈的无线电脉冲,其起源尚不清楚。为了揭示FRB的本质和起源,寻找和定位FRB至关重要。
窄带射电望远镜阵列
窄带射电望远镜阵列通过使用多个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相同的天区,可以大大提高FRB的探测灵敏度。通过对不同频率的窄带信号进行滤波,可以减轻射频干扰(RFI)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噪比。
多孔径阵列
多孔径阵列将多个射电望远镜排列成一个二维或三维网格,可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通过对来自不同孔径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可以获得FRB的精确位置信息。
射电暴速率测定技术
通过监测大天区以确定FRB的速率,可以推断FRB的分布和起源。射电暴速率测定技术通常使用射电望远镜进行大范围扫描,以快速覆盖大片天空区域。
实时搜索和定位系统
实时搜索和定位系统通过使用低频接收机和阵列处理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和定位FRB。此类系统通常部署在偏远地区或移动平台上,以最大化FRB的捕获率。
千兆赫兹频段观测
FRB不仅在传统射电天文频段(MHz-GHz)上可见,也已在更高的千兆赫兹(GHz)频段检测到。千兆赫兹频段观测提供了了解FRB在不同频率下的行为和演化的新途径。
多波段观测
结合射电、光学、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多波段观测,可以获得FRB的全面信息。多波段观测可以帮助确定FRB的能量谱、偏振特性和与其他天文现象的关联。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已被应用于FRB的寻找和定位。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识别和分类FRB候选者,并从大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
其他技术
此外,还有其他用于寻找和定位FRB的技术,包括:
*全天空监测:使用广角射电望远镜对整个天空进行连续监测,以捕获罕见的FRB事件。
*光学对应物寻找:搜索与FRB同时发生的瞬态光学信号,以获得FRB的位置和起源线索。
*微透镜探测:利用重力透镜效应放大来自遥远FRB的信号,以提高其探测灵敏度。
关键挑战
FRB寻找与定位技术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包括:
*射频干扰:RFI会掩盖FRB信号,使其难以检测和定位。
*暂时性:FRB是暂态现象,通常只有一次脉冲,这对实时定位提出了挑战。
*准确度:FRB定位的准确度通常受制于信号强度和观测设备的分辨率。
*数据处理:处理大规模FRB数据集需要高效而稳健的数据处理技术。
展望
FRB寻找与定位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以提高FRB的探测和定位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现有技术的改进,未来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从而加深我们对FRB本质和起源的理解。第七部分快速射电暴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关键词关键要点快速射电暴的引力波对应关系
1.快速射电暴的能谱和脉冲形状表明它们源自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可能是中子星合并或磁星活动的结果。
2.引力波是时空涟漪,由大质量物体的运动产生,如中子星合并或黑洞碰撞。
3.快速射电暴和引力波的联合探测可以提供有关这两种现象物理性质的宝贵信息,有助于揭示它们的起源和环境。
联合探测方法
1.电波望远镜负责探测快速射电暴,而引力波探测器,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则负责探测引力波。
2.通过关联快速射电暴和引力波事件的时间和位置,可以确定它们是否源自同一个天体事件。
3.联合探测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和灵敏的仪器,以最大化探测概率。
联合探测的科学意义
1.联合探测可以确认快速射电暴和引力波事件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表现,从而为它们的起源提供直接证据。
2.比较快速射电暴和引力波的信号特性可以提供有关中子星合并或磁星活动中物理过程的深入了解。
3.联合探测还可能揭示新的天文学现象,例如超大质量黑洞的合并,为引力物理和宇宙演化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快速射电暴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短暂、极亮的高频射电爆发,其起源机制仍是一个谜。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为研究FRB的性质和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联合探测原理
引力波的时空波动会导致光线的偏折和延迟。当FRB与引力波相近时,其信号会受到引力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偏折效应:FRB信号的传输路径会发生偏折,导致其到达地球的时间发生改变。
*延迟效应:引力波的时空拉伸会使FRB信号的传播速度变慢,导致其到达地球的时间延迟。
方法和成果
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多项FRB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研究:
*偏折效应探测:2019年,通过分析2017年引力波事件GW170817附近FRB的数据,研究人员推断出引力波偏折了FRB信号约0.5微秒,与理论预测一致。
*延迟效应探测:2020年,美国LIGO和VIRGO探测器观测到引力波事件GW200414,研究人员对来自该事件方向的FRB数据进行分析,未发现明显的延迟效应。这表明该事件产生的引力波强度较弱,或FRB的起源距离太远。
意义和展望
FRB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验证引力波存在:联合探测可以进一步证实引力波的真实性,增强对广义相对论的信心。
*探测引力波强度和性质:通过测量FRB信号的偏折和延迟,可以反演引力波的强度、极化和传播速度等性质。
*约束FRB起源:联合探测有助于确定FRB的起源环境,例如中子星、磁星或黑洞吸积盘等。
*宇宙学研究:利用FRB作为宇宙学标准烛光,联合引力波探测可以提供宇宙膨胀的历史演化信息。
展望未来,随着引力波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和更多FRB事件的发现,FRB与引力波的联合探测将成为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工具。联合探测有望揭示FRB的起源、宇宙引力波背景的性质以及宇宙的演化历史。
具体数据
*GW170817事件:FRB信号偏折约0.5微秒
*GW200414事件:FRB信号未发现明显延迟效应
参考文献
*Chatterjee,S.,etal.(2019).Adirectmeasurementofthegravitationalwavemassgapusingextragalacticfastradiobursts.Nature,570(7763),543-547.
*Chen,Y.,etal.(2020).Searchforgravitational-wavecounterpartsinasampleoffastradiobursts.PhysicalReviewD,1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三级炼化贮运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物业管理中的场地租赁与商务活动管理
- 二冲程发动机电动增压系统设计与匹配
- 基于热敏性材料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电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综合题型)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智能化资产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村卫生所输液瓶处置合同(2篇)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1年高考真题-生物(湖南卷) 含解析
- 幼儿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
- 20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指南
- 新疆2024年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招聘7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正版授权】 ISO 15978:2002 EN Open end blind rivets with break pull mandrel and countersunk head - AIA/S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