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朱自清《荷塘月色》
1、本篇文章的文眼。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作者的游踪及情感变化:
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到家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明确:本文是圆形结构,从空间结构看,它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家来,记
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观游。从情感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再
到难宁静,也是一个圆形。这种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情
感流变。一个特定时刻,某种特殊心绪的微妙波动,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
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为
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3、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叠词、比喻:繁盛茂密,舒展摇曳,轻柔优美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少女的柔美和娇羞
荷花:开得正艳、含苞待放
博喻
作用:用博喻加强了语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月光下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
动。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以听觉写嗅觉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
用渺茫的歌声形容荷香,用听觉来写嗅觉。荷香清淡,若有若无;远处传来的歌声,
隐隐约约,若断若续。二者相比,感受极妙。
④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比喻:写出颤动的轻微与快速
拟人:荷叶多,富有情态美
郁达夫《故都的秋》
1、解题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底
蕴暗含其中;秋”字点明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
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在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找出文眼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
明确:清、静、悲凉
文章第3—11段选取“院落、槐树、秋蝉、秋雨、果树”等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
静、悲凉”的特点。
【例如】
作者笔下的故都清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景致:
第3段:“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看到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静静
地开着的喇叭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赏析示范: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给人以悠闲、惬意的感觉。
第4段: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
细极柔软的触觉”;地上扫帚扫后的印迹,“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
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第5段:秋蝉,衰弱的残声,“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第6-10段:秋雨“息列索落”,“一层秋雨一层凉”;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
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
第11段:生长在屋角、墙头、茅房边、灶房门口的枣子树,枣子、柿子、葡萄。
【小结】文章的第3—11段就是对故都的秋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也是最能体现作
家审美情趣的地方。他不写故都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
风光,顶多就是一笔带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
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
色。但似乎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他关注的,更多是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作者所描绘的都是故都普通人家日常的生活场景,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既不稀
奇,也不富贵,但带着一股老北京所特有的悠闲、自如,又有一点落寞的感觉。
这些景物的选取,多半是冷色调的,房子是“破屋”,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不写长在树上的生气勃勃的槐花,而写已经落到地上。快
要干枯的“落蕊”,以及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扫帚的痕迹……这些描写,给人的感觉“特
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里的“清”“静”“悲凉",既是对客观景物
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
可以说,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正是郁达夫所独有的审美体
验。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闲淡而略显忧郁的情调,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位传统且对
故都怀有真挚眷恋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也才能表现得这样细腻而深挚。
(形散神不散、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史铁生《我与地坛》
1、地坛带给我的生命启迪
①地坛在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
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地坛又在“我”入园时,让“我”
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②地坛还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
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时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生命的自得其乐促
使“我”意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
③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这一切
让我"明白,人活着就要顺应自然,豁达地面对死亡。
2、母亲形象及意义
①隐忍宽容。
容让儿子,自己承受痛苦;理解儿子,委屈自己,眼看自己的儿子在最辉煌的时候遭遇人
生一大挫折,母亲想要安慰,但又怕伤害儿子那敏感又脆弱的心灵。
②倔强坚韧。
母亲为了儿子不懈地四处奔走;默默注视着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儿子,用她那
坚韧的性格感染着儿子。
③思想深刻,聪慧过人。
母亲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并且思想深
刻,考虑长远
④体贴关怀。
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儿子在园子里待得太久时,母亲便
会到园中寻找儿子,坚持不懈。
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
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
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
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
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
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
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苏轼《赤壁赋》
1、重要字词(略)
2、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
全文的情感:乐一一悲一一乐。
①乐
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悲
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长江无穷人生短暂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个愿望不可乎骤得
③乐
客:无穷,不变须臾,变化(片面)(悲)
苏轼: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全面)(喜)
取不取
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
明确: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使他乐
观旷达。
3、文章景、情、理相融合
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文章第1段写景。以“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美景引发感情抒发,因景生情、
情景交融。第3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
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出来。第4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
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以水和月作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两重性的道理,表现热爱旷达之情。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
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
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姚鼐《登泰山记》
1、主要内容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山巅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写泰山日出的情景。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健筑群和石刻。
第五段:写泰山的自然景观(冬日景象)。
第六段:交代记游人,指出本文作者。
2、主旨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炼的语言,
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
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3、《登泰山记》一文中,作者善于取舍,将小细节和大印象结合,写出了雪后登山
的别样情趣。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戊申日五更时分,与子颍至日观峰之日观亭,坐
候日出。他不惜浓笔泼墨,分三个步骤:一曰日将出,“云一线异色”;二日日正出,“须
臾成五采”;三日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日出之景,变幻莫测,作者穷形尽相地从正
面描摹旭日升腾时灿烂的光彩和跳跃的欢态,而且还把长天、云彩、大海作为背景,有
力地烘托出日出的壮观。寥寥数语,气势磅礴的日出就宛然在目。之后作者又欣然回
视西峰,见雪后初晴,日光照射,颜色相杂。这一笔,似乎可削,但它表现了日出的效果和影
响,是绝不可缺少的。
对于山顶的建筑、山道中的石刻,作者在记叙时收放自然、详略有序。这都与登山活
动的对象的主次、个人感受的深浅息息相关。最后综述泰山冬景的特点:石峰峻峭,青
松苍劲,冰雪覆盖,众鸟飞绝。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游览所见归结为三多”“三
少”“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室内外景观设计图纸委托与实施合同3篇
- 船认购合同范例
- 创作服务合同范例
- 2024年租赁合同附加条款
- 商丘师范学院《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海珠电梯销售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窄型三角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训练
- GB/T 6479-2013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 GB/T 6072.1-2008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
- 鹊桥仙秦观阅读理解及答案
- 企业年终总结大会PPT模板
- 2023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 菌种保藏的方法课件
- 主播直播带货脚本excel模板
- 焊工复训课件
-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