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2.《□□□:英雄还是强盗》一书中写道:“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显然,对于□□□的死亡,人们宁愿定义为英雄的死,……略有不同的记载,认识到了是死于他的贪欲和不轨。”文中□□□指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能反映下图所示社会特征的历史文献是A.《吉尔伽美什》B.《汉穆拉比法典》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4.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5.20世纪30年代,在岭南山区的一些市镇上,烟民可以很容易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香烟,以致有报纸评论道:“村民也许不知道孙中山是谁,但是几乎没有地方是不知道美国的哈德门香烟。”材料反映出A.美国开始向岭南地区倾销商品 B.国民党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C.山区民众成为外烟的消费主体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6.19世纪60年代前期,英国人赫德向清政府提出创办一个仿效西方的全国邮政系统,清政府没有接受。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了国立邮政——大清邮政,后设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这一变化反映出A.英国在侵华中占主体地位 B.近代化的趋势和时代要求C.中国近代通讯业开始起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7.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8.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面对”“密揭”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说明明代内阁A.完善了中枢机构 B.掌握着行政大权C.削弱了皇帝集权 D.服务于君主专制9.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阻碍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冶铁技术的落后 D.专制思想的束缚1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11.有学者说,“中国社会结构具有一种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从近代中国社会看,这里的“缺乏任何早熟性”的“某一方面”最可能指中国的A.经济体制B.教育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12.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借鉴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13.19世纪末,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A.这是日本的阴谋,离间清廷B.李鸿章出卖主权,被日推崇C.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D.因时代不同对人物看法不一14.“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兑换银币。”该法令旨在A.废两改元 B.协定关税 C.改订新约 D.法币改革15.据历史记载,罗马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确认了某些奴隶解放制度,父亲的主宰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家庭因经济因素开始了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解体,子女、妇女的主体身份也日益受到广泛承认。由此可见,古代罗马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司法过程主观随意C.法律至上观念普及 D.立法追求公平公正16.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A.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B.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C.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D.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17.“(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A.亚太经合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银行18.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A.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19.如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20.史书记载:“赵宋立国,行伍出身的赵匡胤谓近臣日:‘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以至于出现‘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的局面。”这说明宋代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实现了官员间的相互监督C.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转变 D.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21.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不包括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C.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开始了私有化的浪潮22.1600年,一位西班牙观察家记述道:到(菲律宾)马尼拉的中国人在交换中唯一想要的就是用他们的产品交换白银。“他们不喜欢金子,也不喜欢其他商品与之交换,他们不把任何商品运回中国。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银价高于世界水平 B.朝贡贸易旨在宜扬国威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黄金尚未成为流通货币23.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灾难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博帕尔惨案中的死难者A.只利于发达国家 B.在世界范围内缩小了贫富差距C.是一把“双刃剑” D.从长远看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24.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 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25.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26.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A.劳役和实物赋税;货币赋税 B.实物农业经济;商品货币经济C.内陆经济;海洋经济 D.农业经济;工业经济27.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年份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C.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28.下表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国家类别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高收入国家70.53%74.99%79.41%不发达国家8.14%8.08%4.25%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两极格局的瓦解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D.经济区域化倾向29.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欧元国际化 D.西欧一体化30.1945年10月,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1946年日本公布新的“和平宪法”。这说明A.美在两极对峙格局下争夺世界范围B.有利于战后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C.有利于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D.日本实行日美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1910年秋,中国东北地区暴发了一种烈性传染病,疫情迅速传播,病死率极高,几个月时间便夺去数万人生命。日俄两国更以卫生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三省的控制权。经外务部右丞施肇基力荐,拥有剑桥医学博士头衔的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时年31岁的马来归国华侨伍连德,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他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细菌学检验结果首次提出,此次流行的是极为凶险的肺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传播。一系列防治措施全面展开,包括控制传染源,建立鼠疫医院、受感染者集中入院治疗、隔离疫区以及对房舍和衣物严格消毒等;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交通、限制人口流动和推广佩戴简易口罩等;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并注射耶尔森血清。由于疫情导致死亡人数庞大,加之天气极度严寒,不便土葬,成排的棺木和死尸暴露于地面,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伍连德立即向清政府上书请求集中火化鼠疫死者尸体。最终在疫情蔓延威胁下,清政府批准集中进行火葬。至1911年3月1日,最后1例鼠疫病例被记录。这场骇人听闻的世纪鼠疫大流行历经7个月后终被控制。推行火葬这一历史性创举也被俄国效仿用来处理鼠疫死者尸体。这是中国首次尝试采用现代科学卫生防疫理念抗击传染病且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伍连德鼠疫防治案例堪称世界流行病学史的典范,他率先带领中国防疫事业走向新的开端。——摘编自毛艳梅等《博学载医,赤心爱国——纪念鼠疫斗士和中国公共卫生先驱伍连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应对东北鼠疫的主要措施及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的主要历史功绩。32.材料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两国不但围绕满洲的权益在辛亥革命后展开了数轮角逐,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随着美日角逐日趋激烈,日、美两国的军费预算如脱缰野马,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了战时水平。“世界新闻纸上多见日美战争将起的记载”,太平洋的空气骤然紧张。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经济都迅速发展,但它们也难以承受急剧膨胀的军费负担。日本工商业对美国依赖很深,美国也不愿意失掉日本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平。日本一般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军费负担,也对和平抱有极大希望。美国在谋求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远东新秩序,因此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摘编自刘笑盈《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美日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的影响。3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D【解析】

根据材料“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死亡”可知,这次航行是全球航行,而且主要人物死亡,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人物应当是麦哲伦,选项D正确;选项A、B、C均不是全球航行,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死亡”的解读。3、C【解析】

材料反应的是印度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反映了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选项C正确;选项A是苏美尔文明的著作,排除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选项B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史诗,选项D排除。【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古代文明代表著作即可。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是A。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5、D【解析】

从材料可知,美国香烟在中国相对偏僻的岭南山区市镇上都能买到,说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地域更广阔,反映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D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无法说明美国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向岭南倾销商品;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6、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96年清政府创办了近代化的邮政系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趋势明显加强,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早在1881年中国就已经引进了电话,C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D排除。故选B。7、C【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8、D【解析】

据材料“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参与中枢决策的形式,而不是完善了中枢机构,A错误;据所学可知,掌握行政大权的是皇帝,B违背史实;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C与题意不符。【点睛】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是皇帝的咨询机构。9、A【解析】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由于财力所限使得铁犁牛耕技术受阻,因此题干中农业生产工具的落后性主要是由于小农经济本身所造成的,A正确;铁犁牛耕技术推广有利精耕细作,农具仍以锸、锄为主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表现,而不是精耕细作的需要,排除B;冶铁技术的落后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联系,排除C;专制思想和铁犁牛耕推广无关,排除D。10、A【解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美苏冷战。11、C【解析】

据材料“中国社会结构具有一种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故C正确;经济体制、教育体制都不属于主要方面,故AB排除;材料与军事体制无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社会结构……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的封建性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A【解析】

由“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等可知恩格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A项正确;正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B项错误;恩格斯重新认识垄断和垄断公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他借鉴了私有制模式,也不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肯定,CD两项错误。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世界五大伟人”、“当世秦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是因为两国学者对李鸿章所持立场不同,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项说法具有片面性,其说法没有依据,排除;B项与题意明显不符,排除;D项“时代不同”的说法错误,题干揭示的都是“19世纪末”,排除。故选C。考点: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不同视角和立场【名师点睛】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2.确定评估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14、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国民政府1933年采取废两改元的币制政策,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故答案为A;BC是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法币政策是实行纸币,D错误。15、D【解析】

材料“父亲的主宰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家庭因经济因素开始了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解体,子女、妇女的主体身份也日益受到广泛承认”反映出此时的罗马法立法追求公平公正,而不是考虑到家庭父亲的权力与家庭的经济因素,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6、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耆英的意思是外国人的情况变化多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对待他们当然要以诚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驾驭他们……还有些则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才能把事情办好。本则材料是在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的言语,“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说明对外交往要变革礼仪,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7、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可知该组织的产生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可知该组织应为关贸总协定,所以选C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18、B【解析】

材料中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的建设方式,并没有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阐释,故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没有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这是当时政治环境所影响的结果,故选B;材料没有对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进行阐释,排除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而不是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排除D。19、C【解析】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限制越来越多,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建立过程的渐进性,故选C;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其不彻底性,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表格内容主要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不是保证中央权力,排除D。故选C。20、C【解析】

宋代重用读书人,材料“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说明宋代和前代相比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转变,故选C;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材料也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监督,排除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C。2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1980年代才开始的私有化的浪潮,D项符合题意;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和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是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2、A【解析】

中国商人只愿意交换白银,甚至也不喜欢黄金,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国内白银价格高于世界水平,交换回白银能让这些商人获利更多,故选A;材料反映的不是朝贡贸易,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海外贸易,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无关,排除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3、C【解析】

1984年在印度从事生产的美国化工厂毒气泄露,造成“帕博尔惨案”这一人间惨剧,典型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项正确;惨案发生对双方都是不幸,是重大灾难,不能说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A项错误;毒气泄漏制造的人间惨案不能用来说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缩小,也不能说明从长远看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BD两项错误。24、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朝统治者大力推崇道教,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唐朝时期正统思想仍是儒学;C选项错误,唐朝实行三教并行,不分先后的政策,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些措施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选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并未摒弃儒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江南制造局”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由此判断选B。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26、B【解析】

中国的唐宋之际是农业经济为主,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早市繁荣,交易用的纸币出现。故B正确;北宋时期尚未实行货币赋税,排除A;中国的经济在唐宋时期依然是小农经济为主,排除C;工业经济是近代才出现,排除D。故选B。27、B【解析】

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资源逐渐由国家计划转由市场配置,故答案为B项。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均排除。28、A【解析】

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类型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全球经济重心依然在发达国家,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经济区域化,排除D。29、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脱欧”是说英国脱离欧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所以受到最大的影响是西欧一体化,答案为D;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区域化为基础的,而英国“脱欧”首先影响的是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是最大,A错误;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的经济实力,但是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不大,B错误;英国人并没使用欧元,所以“脱欧”不影响欧元的国际化,C错误。30、C【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和平宪法”为依据,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C正确;题干未体现出美国争夺势力范围,A与题无关,排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已经建立了民主制,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外交,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措施:确定并控制传染源;建立鼠疫医院,集中收治受感染者;设立隔离区,重视消毒工作;控制交通、限制人口流动;推广佩戴简易口罩;集中火化鼠疫死者尸体。作用:及时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疫情;打破传统医学防控理论和传统社会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仿效;有利于维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主权。(2)主要历史功绩: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战胜了东北鼠疫大流行,提出并丰富了肺鼠疫理论,成为世界鼠疫防治史上的里程碑;致力于传染病防治实践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推进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化医学院所,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解析】

(1)伍连德应对东北鼠疫的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包括控制传染源,建立鼠疫医院、受感染者集中入院治疗、隔离疫区以及对房舍和衣物严格消毒等;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交通、限制人口流动和推广佩戴简易口罩等;保护易感人群”“伍连德立即向清政府上书请求集中火化鼠疫死者尸体”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作用可以根据“这场骇人听闻的世纪鼠疫大流行历经7个月后终被控制”“推行火葬这一历史性创举也被俄国效仿用来处理鼠疫死者尸体”“伍连德鼠疫防治案例堪称世界流行病学史的典范,他率先带领中国防疫事业走向新的开端”“日俄两国更以卫生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三省的控制权”等信息分析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