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概括简答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文意概括简答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文意概括简答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文意概括简答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文意概括简答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文言文阅读

文意概括简答题

||•

思维导图

考查类型

文意概括简答题

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

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

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

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

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考查类型

1.概括内容要点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

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

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

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命题点,一般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概括人物在某

方面的主要事迹,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此类试题的答案往往分散在全文中,需要阅读

全文进行筛选/提取/整合。

概括人物事迹需要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向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分出层次,再逐层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①直接摘取文中有人物特点的词语②从

文中所写事件中概括③从他人或者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3.探寻事件原因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

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

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应引起重视。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

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

(2)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

全面、仔细地筛选。

(3)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等,注意多

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4)对文中带“原因”的词句,在转述概括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对于表示原因的相

对委婉、间接的词句,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

4.概括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

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

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分析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

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⑵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

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

出,这就要求考生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下列两点:(1)要整体把握文意和全文的倾向。(2)要准确理解

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

会出错。

5.分析评价内容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

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

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

6.创新型

这类题思维量大,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

考,对事物得出较为独立的结论,这类题不同程度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

(二)方法总结

1.解题思路

A.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2.常见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

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3.组织语言的技巧

(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

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

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2)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

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

性。

选文体裁特征

(1)古代人物传记

关键点作用或意图

传记往往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说明

人物的主要贡献和过错。我们只要能够抓住与

抓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功过和精神

人物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正确认识人物的功过

是非,品评人物的精神品质

看看作品除了写传主外,还写了哪些人物,这

些人物对刻画传主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

抓次要人物——从侧面了解主要人物

对次要人物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主要人

物的精神品质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抓住作品记述人物的具

抓记述人物的方法——领会人物的心理精神

体方法手段,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

情感

的精神品质,从而达到初步鉴赏的目的

(2)古代议论性散文

关注点阅读目的

“论”是论断事理;“议”与“辩”,侧重于反驳、辩驳、辩论;

“原”,是推本求源;“说”多着眼于说明、申释;“解”则偏

辨题识体,明确写作目的

重于解释疑难。文题,通常会表明文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和表

明的体裁,去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阅读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在通读全文时,在理解掌握文句的前提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下,得先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

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我们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

把握结构,理清逻辑思路

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附:古文人物品质、性格特征总结

一、正面人物

1.君主一一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特征:信守承诺、宽容豁达、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体恤百姓、聪明、

明察秋毫、善于纳谏

2.大臣(为官、为臣)一一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

公私分明、忠君爱民(范仲淹)

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

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

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

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藏吏)

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

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

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

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

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

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

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钺中的李存审)

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

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

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

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

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一一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

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

下,爱好自然。

事例:

A.学者

聪明好学(蒲松龄)

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

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

B.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

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

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

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

谦虚谨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

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

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

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

C.有德行的人

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赐绢为粮中胡质的儿子胡威)

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梁上君子中的陈)

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

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那原泣学中的老师)

淡泊名利、爱好自然(陶渊明)

4.百姓一一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

事例:

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

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

镇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儿子)

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

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

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

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

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那原泣学中的那原)

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

二、反面人物

1.君主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如:

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

2.官吏

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如:

狡猾、贪婪、蛮横(取金中的县官)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

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

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

阴险狡诈(孙亮辨奸中的黄门)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执法过严(张乖崖严惩污吏

中的张乖崖)。

3.依附官吏的人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如: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

4.小人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如: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

贪得无厌(齐人女-东食西宿)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

5.有一定技能的人一一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如: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

中的萧公子)

6.百姓

一意孤行、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迷信、不依法办事。如:

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背信弃义(急不相弃中的王朗)

急躁冒进(躁急自败中的我),迷信、不依法办事(张秀才)。

典伤脑析

(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

匈奴㈤,陵叩头自请日:“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

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个而许之。陵至

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

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

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

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申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

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

天下。彼本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

(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日:“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阕氏欲杀陵,单

于匿之北方。大阕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

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

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

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除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

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日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

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

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我限降而为之效比必邀里欲潴谈其亘而

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日“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

简要概括。

【答案】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

追击汉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为汉军

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故称“大节丧〃。“余无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缁之素,不

可复白"而来。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丧",投降之罪无可辩白,也

就是材料二的结论句“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一一李陵投降叛逆之罪无可辩白。

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观点的史实。

与此相对应,考生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

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

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李陵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重用,成为单

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

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汉军,转战九日。说明李陵投降效

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广有个孙子名叫李陵,担任侍中,擅长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让他

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士兵射箭,以防备匈奴。等到贰师将军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

“我所率领屯垦戍边的人,都是荆楚地区勇敢的人和奇才剑客。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

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

兵直捣单于王庭。”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

军队相遇,匈奴约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搏战攻击,匈奴军转身退回上山,汉军追击,

杀敌几千人。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骑兵前来围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与匈奴骑兵

战斗,又杀敌几千人。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

兵很多被杀死,无法前进。李陵说:“没有脸面回去见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

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

很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

有国土的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践(深入)敌人的军事要地,阻挡(抵挡)

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

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汉武帝认为司马迁

在诬陷欺骗,把司马迁下狱(关进牢狱),施以宫刑。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

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对

武帝说:“抓获了匈奴俘虏,说李陵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军。”于是汉武帝下令诛杀

了李陵全家。不久后听说,教单于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

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阕氏栗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阕氏去世后,李陵

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起都成为掌权的贵族。

卫律常常伴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议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

利率七万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了九天。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步

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

祸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

也要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

任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

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

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栗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

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

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我的借口。他的背叛,本

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2024•宁夏银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①将杀奚齐②,先告荀息日:“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

荀息日:“死吾君而杀其不,吾有死而已!"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

废,焉用死?"荀息日:"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日:'可

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乔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也。'

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人日:“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

言矣。”

既杀奚齐、卓子,里克及丕郑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日:“子盍入乎?吾请为子。”

重耳告舅犯③日:“里克欲纳我。"舅犯日:“不可。以丧得国,则必乐丧,乐丧必哀生;因乱以

入,则必喜乱,喜乱必怠德。是哀乐喜怒之节易也,何以导民?民不我导,谁长?”公子重耳

出见使者,日:“子惠顾亡人重耳,父生不得供备洒扫之臣,死又不敢莅丧以重其罪,且辱大

夫,敢辞。”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④君之惑,排长嗣而

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

日:“子以自经⑤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者:"有氏、毂梁子皆以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

日:“又不可。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狐偃之为重耳谋者,亦迂矣。国虚而不知入,以纵夷吾之昏殆,而社稷几丧。且重耳,

兄也;夷吾,弟也。重耳,贤也;夷吾,昧也。弟而昧,入犹可终也;兄而贤者,又何栗焉?

便置国丕顺而逢败亘姓之丕蒙福匹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电偃之篡失也。而重耳乃始伏伏焉游

诸侯,阴蓄重利,以当其弟死,独何心软?仅能入,而国以霸,斯福偶然耳,非计之得也。若

重耳早从里克、秦伯之言而入,则国可以无向者之祸,而兄弟之爱可全,而有分定焉,故也。

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何戮笑于天下哉?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注】①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因被陷害自杀而死)的坚

定拥护者。②奚齐(前665〜前651):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与宠妃骊姬之子,申生、重

耳和夷吾的异母弟。③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氏,名偃,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

人,晋国重臣。④间:利用。⑤经:缢死。

2.柳宗元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除了听信大臣狐偃的迂腐观点,未能把握正确的回国

时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①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社稷的安危和百姓的祸福。②没有尽到兄长的职责,未能

保全兄弟情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兄而贤者,又何栗焉?使晋国不顺而多败,百姓之不蒙福"可知,重耳是兄长又具备贤能

本可以回国继承国君之位,但因为害怕回晋国对自己不利没有回晋国,从这一行为可以看出重

耳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社稷的安危和百姓的祸福。

根据“弟而昧,入犹可终也”"兄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若重耳早从里克、秦伯之言而入……而

兄弟之爱可全”可知,重耳如果早些回到晋国就可以使自己的弟弟得以善终也不会变成豺狼那

样的人,由此可见重耳他没有尽到兄长的职责,未能保全兄弟情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子的党

徒将要杀死奚齐,你打算怎么办?”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栗杀他的儿子,我只有一

死了之!”里克说:“如果因为你的死,奚齐依然得以立为国君,不也是很值得吗?但可惜的

是即使你死了,奚齐照样会被废黜,那么你的死又有什么用处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

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可以有

利于国家,力所能及而没有不努力去做的,就可以称作忠了。礼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

君,即使死去的人复生也不会让他觉得后悔,对活着的人也不感到惭愧,这就可以称作贞了。'

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实践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奚齐被杀以后,荀息曾打

算随奚齐而死。

有人劝他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为君主并辅佐他。”因此荀息就立了卓子为君,结果

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最终为卓子而死。君子都说:“荀息言而有信,这也算是没有食言了。”

杀了奚齐和卓子以后,里克和丕郑派遣屠岸夷去狄国告诉公子重耳说:“你何不现在回

国来继位呢?请让我们为你引导。”重耳告诉舅舅子犯说:“里克想迎接我回国继承君位。”

舅舅子犯说:“不行。因为国丧而得到君位,就会视国丧为乐事,以国丧为乐事必定会导致生

命的哀伤;因为动乱而得以回国,就会把动乱当作喜事,把动乱当作喜事必定会懈怠于道德的

修养。这些很明显都与喜怒哀乐的节度相违背了,还怎么来训导民众呢?如果民众不听从训导,

你还能当谁的国君呢?”于是公子重耳出来接见使者,说:“承蒙你的好意,来看望我这个逃

亡在外的人,父君在世时我不能尽洒扫的义务,父君去世后又不能回去亲身前去操办丧事而加

重了我的罪过,而且唯恐玷辱了大夫们的期望,所以斗胆辞谢你们的建议。”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忠”的意思是,把握好时机;“贞”的意思是,合于法则、道理。荀息的所做的事情

中有这些含义吗?(荀息)利用君主的疑惑,排除长兄继承王位却拥立非正统的弟弟继位,他

的做法离“中正”之道太远了。有人说:“(荀息)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不欺骗已死的君主。

或许他确实有这种品质,你为什么要非议他呢?"我说:“你认为在沟渠里自杀的举动是忠贞

的行为吗?”或者说:“左丘明、毂梁子都是不说谎的人,这样就可以认为事件可信了,可以

吗?"我说:“这样认为又是不可以的。不理解“中正”的意思却重复别人的话语,这是乱说,

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狐偃给重耳出的计谋,也太迂腐了。国家空虚却不知道回国,来放任夷吾身处于昏耳责危

险之中,致使国家几乎要灭亡。并且重耳,是兄长;夷吾,是弟弟。重耳,是贤能的;夷吾,

是愚昧的。夷吾是弟弟并且又愚昧,重耳回国之后他还可以善终;重耳是兄长并且又贤能,又

为什么害怕回晋国呢?让晋国发展不顺利并且有很多失败,百姓不能受到上天的福瑞,弟弟变

成像豺狼一样的人,兄长不得不在天下间躲避他,是因为狐偃计谋的失误啊。可重耳竟然开始

悄悄地在诸侯间游历,暗中给自己积蓄有利条件,并且希望自己的弟弟死,难道他的心软吗?

只能做到回到晋国,并且晋国在诸侯之中称霸,这些福气都是偶然得到的啊,不是通过计谋得

到的。如果重耳早早听从里克、秦伯的话回到晋国,那么晋国就可以没有以前的灾祸,并且兄

弟之间的爱也可以保全,并且晋国也有了君主,道理就是这样啊。如果重耳这样做,把它当作

诸侯的孝道,又怎么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呢?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2024•辽宁沈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

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

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日:“若于顺安若西开易河蒲

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

戌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

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拿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

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

以逼楼堞。迟明,承矩列陈酣战久之,斩藏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州民百余谒阙贡马,

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

要切之务,仔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

其复业。承矩日:“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

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丞您任边有些当优假之第迢自仝朝置木像者奏

票选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芍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

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蝶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何承矩传》,有删改)

3.何承矩生前深受百姓爱戴,身后备受君王敬重。这直接体现在了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请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生前:①一百多州民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请求留下何承矩。身后:②特赠官相州

观察使;③赐五十万丧资和五百匹绢;④专门从宫中调派使者护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生前:结合“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可概括出,一百多州民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请

求留下何承矩。

身后:结合“特赠相州观察使”可概括出,特赠官相州观察使;

结合“膊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可概括出,赐五十万丧资和五百匹绢;

结合“中使护葬"可概括出,专门从宫中调派使者护丧。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

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

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

百姓的数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

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

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为

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

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

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督察这

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靠他的举措而获益。淳

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

黎明时分,何承矩布阵猛烈交战很久,杀敌众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一百

多州民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请求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

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

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

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

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

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

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有不恰当的意旨,上奏禀报

后再定夺。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范敌人秋天来抢

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

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丧。

(2024,山东,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

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日:"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

闱,秦博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堂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

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勤,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

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昇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扑之族叔柜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

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日:“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

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日:"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

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

官桃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

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

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

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正浙查岁丕美愿下迢求宣仍金诸

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葭”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需泽,丁钱

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强:成串的钱。

4.本文如何从正侧面塑造了萧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正面:从上奏罢免仗势无为的地方官以及劝谏皇帝端正法律制度等可以看出萧

燧的直言进谏,忠君为国;从节省费用,用积蓄富余之钱补足地方财政拖欠可以看出萧燧的为

政清廉、一心为民;从拒绝秦桧的请托可以看出萧燧的正直无畏。

(2)侧面:从萧燧被调任,百姓拦路,道路几乎无法行走可以看出萧燧的勤政爱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1)正面:

由原文“时宦官甘鼻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井之族叔柜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

奏罢之……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

嘉纳〃可知,从上奏罢免仗势无为的地方官以及劝谏皇帝端正法律制度等可以看出萧燧的直言

进谏,忠君为国;

由原文“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可知,从节省费用,用积蓄富余之钱补足地方财

政拖欠可以看出萧燧的为政清廉、一心为民;

由原文“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可知,从拒绝秦桧的请托可以看出萧燧的正直无畏。

(2)侧面:

由原文"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可

知,从萧燧被调任,百姓拦路,道路几乎无法行走可以看出萧燧的勤政爱民。

参考译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以优秀

成绩进士及第。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地告诉萧燧,秋天考

试时你必定在漕台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

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衔恨他,过后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

额已经满了,从考官中换一名到漕试考场,秦博果然考中了前几名。孝宗初年,授为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轮流觐见,议论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皇上高兴,作

《用人论》赏赐大臣。淳熙二年,进为起居郎。在此之前,监察御史有了缺额,朝廷言论很多

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他做了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昇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扑的

族叔王柜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又商

议对外敌继续进攻,以扩大战果,皇上拿这问萧燧,回答说:“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

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一点

小富裕,萌生骄奢之心,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是忠言。”于是劝皇上端正法律制度,

接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分给

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出朝为严州知州。严州地窄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满三千,萧

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用积蓄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正在吝惜职名,

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下诏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

几乎无法行走,送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数计算。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

达到治理的目的。年成遇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拨粮食到严州,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

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的米赈

济他们。八年,召回朝,进言:“江、浙连年遭受水旱,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

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十年,上奏谈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事情

很多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

十七岁。

(2024•河南信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经侯往哆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顷,太子不视

也,又不问也。经侯日:“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有。"经侯日:"其宝何如?"太子曰:“主

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之宝也。"经侯日:"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太子

日:“有。徒师沼治魏而市无萼贾,郢辛治阳而道不拾遗,芒卯在朝而四邻贤士无不相因而见。

此三大夫乃魏国之大宝。”于是经侯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委之坐,愆然而起,默

然不谢,趋而出,上车驱去。魏太子使骑操剑佩逐与经侯,使告经侯日:“吾无德所宝,不能

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贝”于是经侯杜门不出,愧死。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众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立之于殿下,

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

差对日:“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

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日:"善。”乃命左右日:“去车!”

一久佚御爆灾文佚素服辟正殿五目群臣皆素服而吊公子或父狸丕吊。文侯复殿,公子成

父趋而入贺,日:“甚大善矣,夫御腹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日:“夫御燥者,寡人宝之所

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基睁矣,犹入贺

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

于箧楼。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

曰:"善!"

(节选自《说苑•反质》)

5.田差劝谏晋平公和公子成父劝谏魏文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案】①田差比较直接,用桀纣败亡的历史教训警告晋平公;②公子成父欲擒故纵,假意

庆贺,以引起魏文侯警觉与反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

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可知,田差比较直接,用桀纣败亡的历史教

训警告晋平公;

由“文侯复殿,公子成父趋而入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

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梗。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

不亦善乎可知,公子成父欲擒故纵,假意庆贺,以引起魏文侯警觉与反思。

参考译文:

经侯前去拜访魏太子,左边带着玉饰佩剑,右边挂着玉环玉佩。左右宝玉的光彩互相辉

耀。坐了好一会儿,魏太子既不看他,又不问他。经侯说:“魏国也有宝物吗?”太子说:“有。”

经侯问:“那宝物是什么样?”太子说:“君主诚信,臣子忠实,百姓拥戴君主,这就是魏国

的宝物。”经侯说:“我问的宝物,不是说的这个,而是问那些器物。”太子说:“有。魏国

有徒师沼治理,市场上就没人敢欺价;麻辛治理阳邑,百姓就道不拾遗;芒卯在朝,四周邻国

的贤士没有不互相荐举引见的。这三位大夫就是魏国的大宝。”于是经侯默不作声,解下左边

的玉饰剑,解下右边的玉环玉佩,丢弃在座位上,自愧自责地站起来,沉默着也不告辞,急步

走出,上车赶马离去。魏太子派骗使带着玉剑环佩追上去交还经侯,并让使者告诉经候说:“我

不会感谢你的宝物,也不能守护你的珠玉。这些东西冷了不能当衣服穿,饿了不能当饭吃,不

要为我留下祸害。”于是经侯闭门不出,不久惭愧而死。

晋平公制作了一辆赛马的车,插上各种颜色彩绘的龙旗,挂着犀角象牙饰品,装上翠羽

装饰的车盖。车造成后,立标注明价值千金,立在殿下,命令群臣都得观赏。田差三次经过车

前都不看一跟。晋平公变了脸色大发脾气,问田差:“你三次经过车前都不看一眼,是为什么?

田差回答说:“我听说让天子高兴的是天下的事,让诸侯高兴的是国家的事,让大夫高兴的是

官府的事,让士人高兴的是职务上的事,让农夫高兴的是粮食的事,让妇女高兴的是纺织的事。

夏桀因为奢侈灭亡,商纣因为荒淫失败,因此不敢看它。”晋平公说:“讲得好。”于是命令

左右的人说:“把车撤掉!”

魏文侯的府库发生火灾。文侯穿上白色衣服避开正殿五天。群臣都穿上白色衣服前来慰

问,只有公子成父一人不来慰问。魏文侯回到正殿,公子成父快步入殿祝贺,说:“主君的府

库遭灾,这是特大的好事。”魏文侯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那府库是我收藏宝物的地方。如

今发生火灾,我穿上白色衣服避开正殿,众大臣都穿上白衣前来慰问,轮到你却不来慰问。现

在我已在正殿复位了,你却来祝贺,这是为什么?”公子成父说:“我听说,天子的收藏在四

海之内,诸侯的收藏在国境之内,大夫的收藏在自己的采邑中,士人平民的收藏在箱子匣子中。

不是该他收藏的东西,即使没有天灾,也必定有人祸。现在幸好没有人祸,只有天灾,岂不是

好事吗?”魏文侯感慨地说:“讲得好。”

(2024•浙江绍兴•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讳某,字凝远,固始人。父嵩,以累举进士推恩,闭门教子,不肯仕,累赠奉直大夫。

公,奉直第二子,幼有美质,读书日数千言,学为文,辄惊其长老。崇宁中,甫年十八,入木

手,声名籍甚。会女真陷全燕,乘虚南下,两河皆震,吏土相顾无人色,或委官去。郡檄公饷

军,公南方书生,平生不习金鼓,初成意公难之。而公得.擞即行丕暇秣当置兵隹耒军频召为之。

虏出塞,会公亦遭奉直性,始南归。终丧,得南剑州顺昌县尉。时所在盗起,公素得士心,徐

设方略,穷其窟穴,未几悉平。调泉州安溪县丞,改宣教郎,犹安其官,不求徒。有自吏部拟

注来代者,始徙南安县丞。其恬于仕进如此。南安大饥,民弃子者相属,公请于州,出常平钱

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糜粥汤液,皆不失其宜。明年,岁丰,悉访其所亲用之。迁知晋江

县,会诏造战舰,公躬督其役。劳费视他邑省殆半,而事独先期办。安抚使张忠献公闻于朝,

特减磨勘年力遂为荼事司干办公事。公于是行能已为时所知。秩满,造行在所,顾不数见公

卿。赴铃,得通判南剑州而归。将之官,以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疾不起,享年六十有八。

积寄禄官至左朝奉大夫,累赠正议大夫。

(节选自《全宋文•傅正议墓志铭》,有删改)

材料二:

傅公在学校二十年,声震京师,同舍生去为公卿者袂相属,而公始仅得一第。既仕矣,

适时艰难,妄男子往往起闾巷,取美官,公又弃不用,则亦何自乐哉?及读所作《至乐庵记》,

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乐而忘忧者,文辞辨丽动人,有列御寇②、庄周之遗风,然后知公

盖有道者。或日:使天以富贵易公之乐,公其许之乎?予日:公所以处贫贱者,则其所以处富

贵也。颜回之箪瓢,周公之衮绣,:也。观斯文者盍以是求之。

(节选自《全宋文•跋傅正议至乐庵记》,有删改)

【注】①减磨勘年:凡官员任用、升迁都有规定任期年限,若获朝廷恩例,可减少一定

年数,提前转官或参选,称减年。②列御寇:列子,道家代表人物。

6.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傅公"有列御寇、庄周之遗风”,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表现。

【答案】①为官淡泊名利,对于官场晋升十分淡然;

②为人豁达开朗,超然物外,能乐而忘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终丧,得南佥U州顺昌县尉"“调泉州安溪县丞,改宣教郎,犹安其官,不求徙”“其恬于仕进如

此”等内容,可概括:傅公为官淡泊名利,对于官场晋升十分淡然。

由“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乐而忘忧者,文辞辨丽动人,有列御寇、庄周之遗风,然后知

公盖有道者"“公所以处贫贱者,则其所以处富贵也''等内容,可概括:傅公为人豁达开朗,超

然物外,能乐而忘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傅公,字凝远,是固始人。他的父亲傅嵩,凭借多次应考进士而得到推广封恩,却关上门在

家里教育孩子,不愿意做官,后被累赠为奉直大夫。傅公,是奉直大夫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候

就有美好的品质,全天读数千字,学习作文章,常常使长者惊叹。崇宁年间,他刚满十八岁,

就进入太学,声誉显赫。恰逢女真攻破全燕,乘虚向南进攻,震动两河地区,官员士兵相视都

面无人色,有人弃官离去。郡县用檄文晓谕傅公为军队供应军饷,傅公是南方的读书人,素来

不通晓军事,起初大家都认为他难以胜任。但傅公接到文书就行动起来,甚至来不及喂好马就

冒着危险往来,军队依赖他才免于匮乏。敌军远出边塞,恰逢他的父亲奉直大夫去世,他方才

南归。服丧结束,他得到了南剑州顺昌县县尉的职位。当时处处都有盗贼起事,傅公平时很得

人心,慎重地制订了方针策略,彻底剿灭了那些盗贼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祸事)。他被

调任为泉州安溪县县丞,又改任宣教郎,他仍安于这个官位,没有寻求调动。有从吏部拟定注

名来代替他的人,他才调任为南安县县丞。他对做官晋升就是如此淡然。南安县遭遇严重饥荒,

百姓抛弃孩子的事情接连发生,傅公向州府请命,发放常平仓的钱财和米粮,在延福寺内设立

安养院,提供白粥和汤水,他的做法没有不合乎时宜的。到了第二年,年谷丰收,傅公全力寻

求他们的亲人使他们回家。后来调任为晋江县知县,正赶上朝廷下诏建造战舰,傅公亲自督促

劳役。耗费的劳力和费用比其他县几乎少一半,而且唯独他在规定期限前完成事情。安抚使忠

献公张浚向朝廷报告了他的事迹,特别减少了他考课的年限,于是被任命为茶事司干办公事。

傅公的品行和才能于是为时人所了解。任期届满,他去了行在所,只是很少见到高官。(后来)

前往吏部听候姓选,获任南剑州通判回去。即将赴任时,在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染疾病

没有治愈,享年六十八岁。多次任积禄官至左朝奉大夫,后又追赠正议大夫。

材料二:

傅公在太学待了二十年,声名震动京城,同馆舍的学生离开成为高官的接连不断,而傅公开

始只是科考及第。做官后,恰逢时局艰难,狂妄无知之人纷纷在乡里民间被举用,(并能)谋取

到好的官职,傅公却又被舍弃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乐呢?直至读到他所作的《至乐

庵记》,自己才感悟到他心胸的宽宏坦荡,因此能够快乐而忘却忧愁,他的文章语言华美绮丽

感人,具有列子、庄周的遗风,这时才知道傅公大概就是有修养的人。有人说:如果上天用富

贵来换取傅公的快乐,傅公难道会同意吗?我说:傅公居于贫贱之境地,就是居于富贵之境地。

颜回的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周公的衮衣绣裳(的华丽服饰),是一样的。欣赏他文章的人何

不从这一点来寻求呢?

(2024・四川南充•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

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

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

百姓日:“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

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年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

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

王已乃出复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