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6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6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6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6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4.6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汽化和液化学习目录学习目录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汽化与液化 2知识点二、蒸发与沸腾 4知识点三、液化与汽化的应用 7模块三巩固提高 8知识重点知识重点模块一知识网络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汽化与液化1、物质由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的过程叫做液化。2、汽化,液化。(2023•江北区一模)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现象一:棒冰周围的空气发生了汽化 B.现象一:棒冰周围的空气发生了液化 C.现象二:人在户外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D.现象二: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2023•杭州二模)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B.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2023•江干区校级二模)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2022春•海曙区期中)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2023•丽水一模)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知识点二、蒸发与沸腾1、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是进行,一般只在;沸腾是。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b继续吸收热量。沸腾过程:(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2、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周围环境的温度。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成气态,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剧烈程度较缓慢剧烈温度变化有制冷作用温度不变影响因素①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大气压强(气压变大,沸点升高;气压变小,沸点降低)(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各是78℃和100℃,把它们分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入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C.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D.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2021秋•滨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2023春•鄞州区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沸腾”。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况如图(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小科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2023•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③制作染色纸张: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2022秋•长兴县期末)小科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每滴水的质量要相同 B.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知识点三、液化与汽化的应用1、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气体液化时要(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液化的方法有:气压低,沸点低;(高压锅,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山上)2、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在低端。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冰棒雪糕的白气也是同理)。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2022•西湖区模拟)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模块三巩固提高(2021秋•江山市期末)如图是某品牌空气加湿器,其原理是通过其内部雾化片的振动,将水击碎成水雾后喷出,从而加快水分蒸发,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该加湿器能加快水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了水的沸点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升高了水的温度 D.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2021秋•拱墅区校级期末)有一种粘木料用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升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熬这种胶一般用图所示的两层锅,且要在两层锅之间装一种物质,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关于这种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只能是水,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保持在100℃不变 B.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掺杂在胶里的水是不会沸腾的 C.利用这种锅熬胶时,由于热量总是会传递给胶,所以两层锅内的液体不会沸腾 D.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加热时应该把水密封起来,以避免水汽化损失(2021秋•松阳县期末)冬天,小松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到了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关于“热气”和“冷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珠 C.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022•拱墅区校级二模)2022年3月常州出现新冠疫情,各学校复学后,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到学校给师生检测核酸,检测时,医生必须穿防护服并佩戴面罩,面罩上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汽化现象 C.“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雾气”出现在面罩的外侧(2022•温州模拟)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2021秋•温州期末)小明认为适当升高温度能加快水果中水分的蒸发,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实验组合能验证小明观点的是()①在每块玻璃板上各放1张相同的圆滤纸片②在b玻璃板的圆滤纸片上滴2滴水,其余每张圆滤纸片都滴1滴水③c玻璃板下方用酒精灯加热,d玻璃板上方用纸板来回扇动,其他不作处理④用秒表测出各圆滤纸片上水变干所需的时间A.ab B.ac C.bc D.cd(2022春•金华月考)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022春•海曙区期中)小科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有误的是()A.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B.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C.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D.对比图2中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2022春•鄞州区校级月考)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再取一干燥的表面器皿盖在瓶口,并在表面器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器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2022秋•余杭区校级期中)下列数据是从干湿表上测得并稍做处理列表得到的。请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温差/℃1888889909191929292939327678798081828384858686365676971727475767778794545760626466686970717254348505456586062646566干球温度计读数/℃1012141618202224262830(1)从表中数据可知,当气温一定时,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温差越大,说明空气越(填“干燥”或“潮湿”)。(2)当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20℃和15℃时,环境湿度为%。(3)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相对湿度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丰富程度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已达饱和状态C.当人们感觉到闷热时,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D.相对湿度越小,人感觉越舒服(2022秋•瑞安市校级期中)干湿球湿度计有两支温度计组成,一支是干球温度计,测量的就是气温;另一支是湿球温度计,其玻璃泡用湿棉纱包裹。相对湿度干球温度干湿差1℃2℃3℃4℃15℃90%80%70%61%20℃91%82%74%66%25℃92%83%76%68%30℃93%86%79%73%(1)根据如表,回答有关问题。如果当地当时气温是25℃,湿球温度计示数是22℃,当地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是。(2)传统的气象预报只关注具体的气温,而忽视了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同在30℃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越大,人体表的汗液(填“易蒸发”或“不易蒸发”)。(2022秋•金华期末)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实验组别实验1实验2实验3装置甲装置乙装置甲装置乙装置甲装置乙电子天平读数(克)开始时7.57.57.67.67.47.45分钟后7.16.57.36.77.06.6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快”或“慢”)。②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4.6汽化和液化学习目录学习目录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汽化与液化 2知识点二、蒸发与沸腾 5知识点三、液化与汽化的应用 8模块三巩固提高 10知识重点知识重点模块一知识网络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汽化与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023•江北区一模)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现象一:棒冰周围的空气发生了汽化 B.现象一:棒冰周围的空气发生了液化 C.现象二:人在户外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D.现象二: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解答】解:AB、现象一: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故AB错误;CD、现象二:人在户外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23•杭州二模)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 B.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 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解答】解:A、B、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是热水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B错误;C、D、从冰箱拿出来的冰块上也出现“白色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D错误。故选:A。(2023•江干区校级二模)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解答】解: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故答案为:液化;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2022春•海曙区期中)关于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出的“冷气”,吃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相同,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不相同,前者是液化形成,后者是汽化形成【解答】解: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而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由于从碗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故选:B。(2023•丽水一模)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解答】解:(1)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水面应到达B处,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与t2比较,t3低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B,让水蒸气从另一侧冒出。故答案为:(1)液化;(2)t2;(3)B。知识点二、蒸发与沸腾1、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b继续吸收热量。沸腾过程: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2、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成气态,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剧烈程度较缓慢剧烈温度变化有制冷作用温度不变影响因素①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大气压强(气压变大,沸点升高;气压变小,沸点降低)(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各是78℃和100℃,把它们分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入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C.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D.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解答】解: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①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②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故选:B。(2021秋•滨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解答】解: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当槽内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通过热传递,玻璃瓶甲内的温度可以达到100℃,但是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甲内的水不能沸腾;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高于100℃,外面槽内的水温度达到100℃,此时玻璃瓶乙内的水的温度由于热传递也可以达到100℃,但达不到水的沸点,所以乙瓶内的水不能沸腾,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春•鄞州区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沸腾”。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况如图(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小科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解答】解: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气泡不断增大,所以A图是沸腾的情况,上升的气泡主要是水蒸气;从图示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故答案为:A;水蒸气;不变。(2023•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③制作染色纸张: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解答】解: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快湿纸变干。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22秋•长兴县期末)小科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每滴水的质量要相同 B.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解答】解:A.水蒸发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由采用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每滴水的质量要相同,故A正确;B.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滴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故B正确;C.通过乙、丙两图的对比可知,水滴的表面积和温度都不相同,存在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C错误;D.通过甲、丁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滴上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故D正确。故选:C。知识点三、液化与汽化的应用1、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气压低,沸点低;(高压锅,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山上)2、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棒雪糕的白气也是同理)。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2022•西湖区模拟)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解答】解:(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并不能使所有的物体都液化,有些气体必须在降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才可以液化。(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当然是临界温度高的物体先达到临界点,先液化,氧气的临界温度高,氧气先液化。(3)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氦气的沸点低,先汽化,故选C。故答案为:(1)压缩体积;降温;(2)氧气;(3)C。模块三巩固提高(2021秋•江山市期末)如图是某品牌空气加湿器,其原理是通过其内部雾化片的振动,将水击碎成水雾后喷出,从而加快水分蒸发,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该加湿器能加快水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了水的沸点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升高了水的温度 D.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湿器的原理是通过其内部雾化片的振动,将水击碎成水雾后喷出,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故选:B。(2021秋•拱墅区校级期末)有一种粘木料用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升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熬这种胶一般用图所示的两层锅,且要在两层锅之间装一种物质,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关于这种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只能是水,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保持在100℃不变 B.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掺杂在胶里的水是不会沸腾的 C.利用这种锅熬胶时,由于热量总是会传递给胶,所以两层锅内的液体不会沸腾 D.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加热时应该把水密封起来,以避免水汽化损失【解答】解:A、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只能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因为气压未知,水沸腾时温度不一定会保持在100℃不变,故A错误;B、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水和胶的温度相同,不发生热传递,则掺杂在胶里的水是不会沸腾的,故B正确;C、利用这种锅熬胶时,两层锅内的液体不断从热源吸收热量,会沸腾,故C错误;D、如果两层锅之间装的物质是水,则加热时不能把水密封起来,避免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B。(2021秋•松阳县期末)冬天,小松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到了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关于“热气”和“冷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水蒸气,后者是小水珠 C.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答】解: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是火锅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22•拱墅区校级二模)2022年3月常州出现新冠疫情,各学校复学后,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到学校给师生检测核酸,检测时,医生必须穿防护服并佩戴面罩,面罩上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汽化现象 C.“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雾气”出现在面罩的外侧【解答】解:“雾气”是医生口中呼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面罩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面罩内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2•温州模拟)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解答】解:甲在试管外面,直接从酒精灯火焰吸热,而乙在试管内,从液体甲吸收热量。甲沸腾而乙不沸腾,说明液体甲沸腾后,液体乙不能从甲中继续吸收热量,即乙的沸点比甲高。可能情况就是:①甲为酒精,乙为水;②甲为酒精,乙为煤油;③甲为水,乙为煤油。故选:B。(2021秋•温州期末)小明认为适当升高温度能加快水果中水分的蒸发,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实验组合能验证小明观点的是()①在每块玻璃板上各放1张相同的圆滤纸片②在b玻璃板的圆滤纸片上滴2滴水,其余每张圆滤纸片都滴1滴水③c玻璃板下方用酒精灯加热,d玻璃板上方用纸板来回扇动,其他不作处理④用秒表测出各圆滤纸片上水变干所需的时间A.ab B.ac C.bc D.cd【解答】解:小明认为适当升高温度能加快水果中水分的蒸发,也就是液体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所以实验过程应该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改变液体的温度,因此选择的是a和c。故选:B。(2022春•金华月考)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2022春•海曙区期中)小科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有误的是()A.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B.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C.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D.对比图2中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通过A、C两图对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液体温度高低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的关系,故A正确;B、通过A、D两图对比,控制液体表面积和液体温度相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故B正确;C、通过A、B两图的对比,控制液体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液体的表面积大小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故C正确;D.对比图2中甲、乙两图,两图中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水的质量均不同,所以不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质量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D。(2022春•鄞州区校级月考)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再取一干燥的表面器皿盖在瓶口,并在表面器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器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液化成水滴;物态变化成汽化【解答】解: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雾和表面器皿下面的小水滴。此过程为液化。故选:A。(2022秋•余杭区校级期中)下列数据是从干湿表上测得并稍做处理列表得到的。请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温差/℃1888889909191929292939327678798081828384858686365676971727475767778794545760626466686970717254348505456586062646566干球温度计读数/℃10121416182022242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