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第1页共14页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老城区高唐街道红石梁、朝云社区,该片区建成年限较早,无系统的排水体制,导致雨污混接、私拉乱排现象频繁,大量污水混入雨水沟渠对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根据《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要求,为加快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步改善,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该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控制水污染及修复环境,共计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网约13.07km;位于朝云社区的上坪坡区域,长期以来每次下大雨时,都会有山洪顺沟槽下冲,造成大面积冲毁,对山下巫山县流动少儿小学、教室新村、阳光水岸等小区及沿线居民住宅有重大安全隐患,为保障居民安全及生态环境,本项目对源头山头边坡进行整治,锚喷挂网及喷播复绿约4.5万平方米,新建及疏通排洪沟、排洪箱涵约1.1km。2.设计依据(1)我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1:500地形图;现场调查资料;《巫山县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初步设计(2024.02);《巫山县城区排涝通道提升项目地质勘察报告》;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3.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防洪标准》(GB50201-2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J50/T-427-202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版。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本次设计箱涵及排水管工程量同可研批复有较大出入,尤其是箱涵长度少了接近一半,建议核实。回复:根据实际汇水面积计算箱涵的截面,故箱涵截面有所减小;箱涵的长度是根据现场实际汇水面积和需要设置箱涵位置核实的;2、雨水箱涵应补充描述其采用盖板涵还是敞开式箱涵,敞开式箱涵周围是否有防止人员进入的围护措施。回复:高边坡段U型排水沟日常仅巡视人员,采用敞开式,设置隔离防护网;其余居民活动频繁段均加设盖板。3、雨水箱涵按满流计算,坡度达到了70%,流速应远远不止表4-1中数值,建议采用阶梯跌水消能处理。回复:本工程雨水箱涵根据实际汇水面积计算箱涵流量,箱涵充满度极低,各段箱涵充满度详初设说明水力计算表。箱涵全线设置阶梯跌水。4、补充雨水箱涵、排水检查井的抗渗技术要求。回复:补充雨水箱涵、排水检查井的抗渗等级为P6;5、本项目高差大,应补充陡坡跌落管示意图应用在坡度超过多少的管段。排水管的环刚度,建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级划分,全部选择12.5KN/m2以上不太经济。回复:补充陡坡跌落管示意图用在坡度超过40%管段;考虑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管道损坏、影响排水,故排水管道全都选用环刚度12.5KN/㎡。6、补充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等说明。回复:初设说明中补充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类。地质地勘5.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丘陵中山斜坡地貌,现状微地貌为斜坡、坡体沟槽、耕地地块、土堆、块石等。边坡整体向南东倾斜,地形相对陡峭,地面倾角一般30~50︒,局部大于60︒,边坡表层主要为填土(耕土),地表植被不发育,主要为少量灌木及景观树木,多被开发成菜地,菜地周边以块石堆砌分区。坡体覆盖层厚度较小,地表多块石,岩性主要为泥灰岩,直径一般0.1~0.6m;局部见基岩出露,岩性主要为泥岩或泥灰岩,表层岩体风化剧烈,呈坚硬土状或碎块状。排洪沟部分坡体中部见自然排水沟,呈S形,沟底冲刷痕迹明显,两侧土体流失较严重,局部小规模滑塌,边坡坡脚为巫山县流动少儿小学、阳光水岸等小区及沿线居民住宅,坡顶为居民小区。经现场调查,表层岩体未见明显岩溶现象,除局部表层土体滑塌外未见边坡明显/大规模的变形、滑塌、整体失稳等现象,边坡整体稳定。5.2地层结构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分别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及下卧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泥灰岩、泥岩组成: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素填土(耕土):黄褐色、灰色等杂色,成分杂乱,形成时间约1~5年不等,成分主要粘性土、风化碎屑/碎石组成,很湿~湿,松散为主,碎块石含量一般0%~30%不等,局部含量大于50%,碎石块体岩质较硬,成分主要为泥灰岩,中等风化为主,直径一般100~600mm,个别大于800mm,为周边开挖就近回填,未经机械压实,未完成自重固结;土质未被污染。该层位于场地表层,局部多植物根系,厚度及规模小,揭露厚度0.50~1.50m。~~~~~~~不整合~~~~~~~~~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泥岩:褐红、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中厚层状~巨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条带状、团块状砂岩夹层,泥质胶结。强风化带见有分布密集、延伸短的风化裂隙,裂隙面多见铁泥质薄膜充填,岩芯多沿裂隙面张开,呈碎块状、碎块夹土状、颗粒状,质极软,手捏即碎。中风化带岩体颜色较深,断面较新鲜,原生结构构造清晰,风化裂隙发育,岩质极软,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一般5~15cm,敲击声哑,无回弹震手,易捏碎,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未揭穿。泥灰岩: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见少量小规模溶蚀现象。强风化带见有分布密集、延伸短的风化裂隙,裂隙面多见铁泥质薄膜充填,岩芯多沿裂隙面张开,呈碎块状、碎块夹土状,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断口较新鲜,岩质软~较软,岩芯较完整,风化裂隙较发育~发育,呈柱状~大块状,节长一般5~15cm,敲击声哑,无回弹震手,难击碎;该层未揭穿。5.3地勘结论1)场地及其周边地质环境已经查明。拟建场地内及其邻近周边无断层/全新活动断裂/发震断裂通过,现状除局部浅层滑塌外无其它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边坡整体失稳等不良地质;现有人类工程活动对边坡存在不利影响,现有相邻建构筑物/周边环境之间的影响较大;现状除素填土外无其它软弱土、湿陷土、红粘土及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抗震设防6度区可不考虑液化及震陷影响,为对抗震的不利地段;场区内主要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分布连续,层位/性质相对稳定,下卧层无土洞、沟浜、破碎带/软弱夹层、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应考虑临空面对支挡结构地基持力层的影响);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水文/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环境水对场地/地基/边坡的影响大。2)场地及地基总体稳定,适宜本项目支挡结构的修建;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边坡治理、填土处理、环境水治理及相邻建构筑物/周边环境保护。3)现有人类工程活动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影响较大,现有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影响大,需进一步监控。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勘察期间地下水总体贫乏,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多雨季节应考虑环境水的影响。5)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6)应加强施工及运营环境的控制,当地下水、施工扰动、开挖卸荷、爆破等不利作用较明显时设计参数建议值应视情况作适当调整。6.设计原则6.1排水管网平面定线原则1)排水管道的布置考虑收集污水的便利性;2)排水管道要有足够的断面,保证污水的收集;3)平面布置与高程控制相结合,尽量避免大开挖,以使设计在技术、施工、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达到最优化;4)排水管道布置应最大限度避免造成较大建、构筑物和管线的拆迁,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交通的影响;5)根据排污口周边地形、地质、地貌的特点,采用各种与地形相适应的管道敷设方式,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6)排水管线的布置要考虑地质因素,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段。6.2排水管网竖向设计原则1)由于场镇现状存在大量现状管线,在保证排水管道重力自流的前提下,排水管线的埋深不应与现状综合管线发生竖向交叉;2)排水管的埋深要能满足承受顶部荷载的要求。3)竖向布置要尽量考虑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形尽量减少埋深,符合经济节约的原则。6.3排洪沟设计原则1)排洪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居民造成的危害和隐患;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冲沟,并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坡度应结合边坡整治统一考虑,充分收集坡面排水;3)为减小下游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7.排水管网设计7.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若源头未完成雨污分流时,应暂时接入污水管道内。7.2污水系统7.2.1污水量计算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以及重庆市总体规划、巫山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设施条件,确定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远期人均生活综合用水指标采用300升/人•日,巫山老城区常住人口约14万人,根据规范要求,污水量取用水量的70%~80%,本工程取8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居民(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N——设计人口数量(cap);q——人均综合污水量(L/(cap·d));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确定: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污水平均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72.42.12.01.91.81.61.57.2.2污水水力计算流量计算公式:Q=vA(L/s)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水力半径:(m)或:A=(π-θ+sinθcosθ)r2(m2)(m)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圆管取n=0.014、金属管道n=0.012、塑料管n=0.01;最大设计流速: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塑料管道用于排放污水时为6.0m/s,金属管道10m/s;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污水按非满流设计。(1)水力计算(旱季流量)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a)总变化数KZ设计流量QS(L/s)管径D(m)坡度i(‰)充满度流速v(m/s)过流能力Q(L/s)W1-W153.702.707.250.450.160.8210.63W16-W974.512.708.840.430.200.7312.99W97-W1117.812.6915.250.430.260.8521.95W111-W1368.442.6816.420.450.241.0424.18W136-W16013.782.5825.850.4100.251.5137.09W160-W17215.182.5428.050.4100.261.5440.08W172-W19023.882.3741.290.6100.201.7469.90(1)水力计算(雨季流量)雨季流量按旱季流量的3-8倍取值,本次设计雨季流量Qs=5Qdr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a)总变化数KZ设计流量QS(L/s)管径D(m)坡度i(‰)充满度流速v(m/s)过流能力Q(L/s)W1-W153.702.7036.260.450.361.3053.07W16-W974.512.7044.200.430.461.1464.20W97-W1117.812.6976.260.430.631.29107.20W111-W1368.442.6882.120.450.561.59115.43W136-W16013.782.58129.260.4100.602.31181.89W160-W17215.182.54140.260.4100.642.36200.27W172-W19023.882.37206.440.6100.422.61293.93经设计计算及校核,由上述雨污水管道控制管段计算表格看出,流速均满足《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及《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GB50013-2006,2016版)中的不淤流速和不冲流速的要求及排水要求。起点段管道由于流量小,坡度缓,流速较小,根据规范要求在前端管道通过增设沉泥井以防止管道堵塞;部分路段较为陡峭,为减小管道埋深,管道坡度较大时管道需进行陡坡加固并设置消能井。7.2.3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朝云社区沿道路敷设DN400污水干管收集沿线居民污水,汇集至片区西南侧最低点,敷设DN400污水干管将朝云社区片区污水转输至下游红石梁片区DN400-DN600污水干管内,于广东西路高架桥辅道接入现状污水干管,详见图纸《污水管网平面布置图》。7.2.4污水管道纵段面布置本次设计管线沿现状道路敷设,为减小埋深管道沿现状地面纵坡敷设,最小坡度3‰,详见图纸《污水管网纵断面图》,坡度大于40%的管段采用金属管道。7.2.5接户支管设计为保证本次污水管道有效收集污水,本次设计对片区污水出户管进行新建及改造,将污水接入设计污水管道,做到见污接污的原则。1)污水出户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污水管管顶高程或污水主干管管顶高程。2)DN200污水接户横管至污水检查井的长度大于20m应设置检查口井,检查口井间间距不大于20m。检查口井做法详见大样图。3)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最低横支管与污水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垂直距离<1.2m时,均采用底层污水管道单独排出。4)出户管的管径为DN200,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本次设计管径DN200的排水管道最小设计坡度取0.01。5)明装污水出户管管道外包处理时,每隔4m设置一个伸缩节,并在接入污水检查井前端设置伸缩节;伸缩节处不得采用外包,需采用套管保护。7.3雨水系统7.3.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暴雨强度公式;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取为0.5;F—汇水面积(hm2);本次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2017年8月22日)采用巫山县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式中:P—暴雨重现期(年):P=5年;t—降雨历时(min):t=t1+t2;t1—地面集水时间(min):道路部分地面t1=5分钟;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管道水力计算采用曼宁公式(满流):式中:n——管道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圆管取n=0.014、金属管道n=0.012、塑料管n=0.01;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最大设计流速:塑料管道用于排放雨水时为8.0m/s(根据山地城区经验,此管材可承受10m/s流速冲击);7.3.2雨水水力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5.2.4节,雨水管道应按满流进行计算。本项目平坡段按满流计算确定最小管径,向下为陡坡,最大坡度达到10%-60%,为保持上下游管径的一致性,并考虑排涝通道的富裕及安全性,陡坡段管道实际流态为非满流,因此水力计算表对陡坡段进行非满流水力复核,详见下表: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设计管径最小坡度过流能力校核塑料管道最大流速校核最小坡度设计流速过流能力最大坡度充满度最大流速过流能力hm2m3/sm‰m/sm3/s‰m/sm3/sY1-Y252.800.510.6102.820.801500.457.830.54Y90~Y255.100.960.8103.421.721500.559.751.31Y25~Y3311.502.060.8406.843.44900.719.672.91Y33~Y5814.652.461.0205.614.41800.729.232.90Y58~Y7122.603.621.0306.875.40700.89.384.04Y243~Y2551.200.250.8103.421.721000.457.830.54Y168~Y2582.200.590.5505.591.12500.449.860.64Y186Y2052.350.480.5304.330.852000.469.270.69Y205~Y2162.950.600.6153.460.982000.499.940.91Y216~Y2425.101.040.8103.421.721500.539.371.11Y256~Y1077.31.490.8103.421.721100.598.981.51Y107~Y12711.242.301.0103.973.12900.689.312.45Y127~Y14414.943.051.2104.485.07800.739.343.06由于本项目地势陡峭,部分管段敷设坡度较大,根据现场条件若频繁设置跌水施工难度大,且不利于边坡稳定;为保证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流速大于10m/s的管段采用陡坡排水,管材采用金属管道且末端进行消能处理。7.3.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朝云社区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设计雨水管道沿道路由北向南蜿蜒敷设,管径DN400-DN800,沿线收集路面及周边地块雨水,汇集至西南侧最低处,再通过DN800雨水管道转输至下游红石梁片区。红石梁片区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间高两侧低,根据分水岭雨水管道分别布置,西侧雨水管道管径DN400-DN1200,经由红石梁廉租房排入长江;东侧雨水主管道沿道路敷设,管径DN400-DN1000,沿广东西路高架桥下方辅道敷设,最终于码头附近排入长江,详见图纸《雨水管网平面布置图》。7.2.4污水管道纵段面布置本次设计管线沿现状道路敷设,为减小埋深管道沿现状地面纵坡敷设,最小坡度5‰,陡坡段设置跌水井及消能井进行消能,详见图纸《雨水管网纵断面图》。7.4管材及管道基础本项目地势陡峭管道坡度大,管内流速大对管道的冲击较强,为保证管道的长久运行,根据山地城区同类型项目经验,本次设计部分管件采用新型材料:经计算流速小于10m/s管段选用高强度耐冲击DWBFRP(双波玄塑管)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BF增强型闭水套件连接;管道环刚度SN≥12.5KN/m2,管道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流速大于10m/s的陡坡段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接口采用TF型自锚接口;球墨铸铁管应做好防腐,外防腐采用四油二布环氧煤沥青;内防腐采用厚浆型环氧煤沥青底漆二道,面漆四道干膜厚度应≥0.3mm。管道基础均采用180°砂垫层基础,做法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7.5检查井及附属构筑物7.5.1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检查井井盖、盖座采用球墨铸铁(防滑、防响、防位移、防坠落、防盗”功能的“五防”铸铁井盖及盖座),人行道上承载等级不低于C250,车行道上承载等级不低于D400。位于路面及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位于田地的检查井井盖、盖座要求比地面高出200mm。(3)埋地管道检查井经结构验算采用C30混凝土砌块检查井(方形),检查井井盖上应有“雨水”、“污水”字样,并标注建成年代等。(5)所有排水检查井均需要安装防坠落装置。(6)接入检查井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数不宜超过3条。(7)设置在路面上的污水检查井需对检查井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对检查井进行加固,详见大样图。(8)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为减小对行车的影响,检查井位置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适当偏移,布置于边车道中间,尽可能避免车辆的碾压。7.5.2沉泥井为便于养护时清除管道内的污泥,防止管道淤积,本次设计在污水收集管网接口处、管道坡度坡度平缓段间隔100m左右设沉泥井,不宜设置在转弯、跌水及支管接入处,沉泥井做法与检查井做法一致,井底下沉500mm作为沉泥区,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7.5.3跌水井本工程管道跌水深度大于1.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采用竖槽式,底部设置300mm积水消能区,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做法详见《跌水井大样图》。7.5.4陡坡跌落本项目片区地势坡度较大,管道坡度大于40%时按大样图对管道进行稳固,陡坡接缓坡段设置消能井,消能井内设消能槛消能,做法详见《陡坡跌落管大样图》、《消能井大样图》。8.排洪沟设计8.1防洪标准根据我国现有山洪防治标准与工程运行情况,山洪防治标准见下表:城市等别(人口标准)防洪标准(山洪)频率(%)重现期(年)一(≥150万人)2~150~100二(150~50万人)5~220~50三(50~20万人)10~510~20四(≤20万人)20~105~10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巫山县属于三级城市,且防护对象主要为坡下居民生活区,因此本次设计重现期取20年,频率5%。8.2暴雨流量计算8.2.1排洪沟流量计算(1)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巫山县暴雨强度公式:式中:P—暴雨重现期(年):P=20年;t——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15(min);t1——地面集水时间;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Ψ—径流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绿地的径流系数为0.10-0.20,城镇建筑较密集区的综合径流系数为0.45-0.60。本次设计排洪沟汇水面积范围内主要以自然绿地为主,本次设计考虑将来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山体坡度较大,综合考虑排洪沟设计径流系数:ψ=0.5。流量计算如下表:编号汇水面积重现期设计流量ha年m3/sS16.50201.21S20.60200.11S1+S27.10201.32S32.60200.48S40.70200.13S3+S43.30200.61S1+S2+S3+S4+S518.20203.378.2.2排洪沟水力计算(1)流量公式:Q=A.V(2)流速计算:(3)基本设计参数排洪沟粗糙系数:水泥砂浆抹面取0.014;XH1-XH7、XH31-XH33、XH34-XH39段位于现状边坡,将现有冲沟硬化为梯形排水沟与边坡整治相结合,未对该段进行水力计算;箱涵水力计算编号汇水面积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过流能力ha年m3/sB×H%m3/sXH8-XH96.50201.211.0×1.05.05.82XH33-XH90.60200.111.0×1.039.916.47XH9-XH137.10201.321.0×1.028.113.81XH39-XH133.30200.611.0×1.07.06.89XH13-XH1818.20203.371.0×1.011.68.87排洪通道断面尺寸根据计算采用1.0×1.0m,按重现期50年进行洪峰流量校核,Q’=3.96m3/s,设计断面仍可满足流量需求。8.3排洪沟布置8.3.1排洪沟平面布置排洪沟起于上坪坡,根据坡体自然冲沟设置3条排洪沟,为便于收集坡体雨水,该段均采用明渠,断面尺寸1.5×1.5m;3条排洪沟于山脚汇集,汇集后流经区域多为农田或横跨道路,该段采用箱涵,断面尺寸1.5×1.5m,具体布置详见《箱涵及排洪沟平面布置图》。8.3.2排洪沟纵断面布置排洪沟的纵坡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不小于1%,坡度大于10%时采用阶梯跌水,一次跌水高度0.4~0.6m。8.4沉砂井沉砂井设置于排洪沟陡坡变缓坡处,沉淀泥沙的同时对于山上的雨洪进展有一定的缓冲,起到消能的作用。沉砂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进水沟底以下设置500mm下沉区,并设置消能阶梯,做法详见《沉砂井大样图》。9.结构设计9.1采用的设计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7.《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8.《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9.《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0.《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9.2设计标准(1)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2)结构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3)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地下结构中露天或迎土面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结构内部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4)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0.35s。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5)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不低于P6。(6)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0kN/m2,绿化荷载≤10kN/m2。车行段地面汽车荷载:公路-Ⅱ级。(7)构筑物抗浮安全系数:Kf≥1.05。(8)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9)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底板顶层、顶板和井壁不小于35mm,底板下层不小于40mm。(10)排水箱涵每隔8~12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9.3主要材料要求1)混凝土雨水箱涵、排水检查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采用P6;基础垫层:C20素混凝土。2)钢筋及钢材钢筋:HPB300级钢和HRB400级钢。应满足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屈服强度的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焊条:HPB300钢筋、Q235钢采用E43型焊条,HRB400钢筋采用E50焊条。钢构件:Q235B钢,钢构件所采用钢材应满足下列规定:(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9.4钢筋混凝土构造1)钢筋连接:直径<20时采用焊接接头;直径≥20时采用机械接头;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机械接头性能等级为一级,机械连接接头的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要求且应进行接头试验。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应不超过二个接头。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搭焊长度为单面焊10d,双面焊5d,优先采用双面焊;除图纸标明外,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2)钢筋锚固:钢筋锚固:钢筋锚固长度按《16G101-1》图集取值,梁、柱节点锚固大样详《16G101-1》和《16G101-3》。钢筋弯钩:结构中受拉钢筋端部弯钩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表9.1.5规定;箍筋的末端应做成弯钩。弯钩角度可取135°。3)基础底板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板面钢筋,短跨钢筋置上排,长跨钢筋置下排。板下部钢筋应在板跨中1/3范围内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4)顶板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板面钢筋,短跨钢筋置上排,长跨钢筋置下排。板上部钢筋应在板跨中1/3范围内搭接,板底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施工缝作法及位置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9.5耐久性设计本项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在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耐久性工程措施,以确保结构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4.5.3条规定及地勘报告结论,箱涵所处的环境类别,地下结构中露天或迎土面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结构内部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为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按规范有关规定配制混凝土,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侵入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1)混凝土耐久性措施C40、C35、C30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275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3%,最大碱含量不大于3kg/m3。(2)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本工程使用的各种混凝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考虑使用年限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1)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0%,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GB175的规定,不应使用其它品种水泥。2)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河砂,也可使用经专门机组生产、并经试验确认的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高性能混凝土),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JTGE42的规定。3)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空隙率宜小于40%,压碎指标宜小于2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不小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0%;粒径宜为5mm~20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骨料应在施工前进行碱活性试验,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宜大于3.0kg/m3,且应经碱-骨料反应抑制措施有效性试验验证合格。(3)普通钢筋防腐1)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必要时增加超声波检测等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各方提高对保护层厚度的重视及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2)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标准: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的1/2,且符合下列要求:主筋:底板顶层、顶板和井壁不小于35mm,底板下层不小于40mm。分布筋净保护层:梁、柱箍筋为25mm,板为20mm。10.附属工程设计本项目管道多沿现状道路敷设,开挖后按现状路面进行恢复(无现状道路资料时参考如下路面结构层):(1)沥青路面恢复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0mm;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厚50mm;下面层: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0C)厚40mm;上基层: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下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混凝土路面恢复面层:C30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00mm;基层:C20水泥混凝土基层厚200mm;(3)人行道路面恢复人行道面砖:Cc35透水砖250×150×60mm;调平层:1:3水泥砂浆粘结层厚2cm;基层:150mm厚C25透水混凝土基层;11.工程施工11.1平面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箱涵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严格复核坐标及相应标高,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放样施工。11.2现场复核本工程排水管道及灌渠上下游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接口以及各排出口化粪池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11.3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前应探明其余市政管线位置,尽量避免对现状管线造成影响。基坑开挖至现状管线时应先对现状管线进行临时吊装保护,再继续基坑开挖施工。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或基础大样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11.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有特殊要求的,按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