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城道中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风格和创作背景,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通过想象,感受意境特点进而把握诗歌主旨,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疏通诗意;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诗歌的主旨。2、结合学生预习案的作答情况,由学生讲解相关问题,教师加以补充,帮助学生明确“意象—意境—情感”的基本答题思路,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苏轼畅达的胸怀,

感受他对大自然的热爱。2、激发学生吟诵和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三维目标:导入新课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是唐宋八大家成员。诗风清新豪健,善用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著述宏富,收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你来忆苏轼:我来说背景: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至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1089年至1091年,任杭州知州。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此时的苏轼任杭州通判,正在杭州各属县视察春耕情况。本诗写自苏轼从富阳赴新城的途中。猜一猜:苏轼此番杭州就职,是自愿前往呢?还是实属无奈?

熙宁二年初,苏轼自故乡还朝任职。此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苏栻因有不同的政治思想,不断上书反对变法,结果受到排挤。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在这场政治争斗中落败,被迫请调杭州。想一想:为何我们从《新城道中(其一》中读不出丝毫的苦闷与不平,反而觉得其中处处洋溢着喜悦与快乐?苏轼坚持以儒家思想为立身之本,同时用道家、禅宗思想来应对人生的困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苏轼的性格十分乐观豁达,他总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积极进取。他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随缘自适。他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赏析诗歌的时候,解读意象,揣摩情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以意逆志”。你来译诗文:用散文化的语言解读诗歌大意!我来道一道: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热爱自然快乐心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新城道中(其一)》抒发了苏轼内心的喜悦之情。大家自由诵读诗歌,找出表现作者喜悦之情的句子,并结合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划分节奏,听读诵读诗歌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问1:首联写“东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由此看出作者出行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我进山创造条件,使“我”心想事成。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诗人出发时的心情自然就是愉悦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问2:颔联颈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有机组合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以“披絮帽(丝绵帽)”状山顶“晴云”的洁白柔软,以“挂铜钲”写树梢上“初日”的橙红圆润,以“含笑”比拟山野桃花的娇艳怒放,以“短”写山中人家竹篱的低矮古朴,以“自摇”写溪边绿柳的轻盈起舞,以“清”字写沙溪之水的清澈明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自己山行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虚写;从“应”可以看出,它表示一种推测,解释为应该。尾联:想象乡野人家的美好和闲适.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问3:尾联是虚写还是实写?还是虚实结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雨后的山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清新、闲适、富有生机情趣的农家春景图。乡间景色清新秀丽,诗人心情愉悦自得。而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以图找文看谁行???教师小结:新城并不是以风景著称的地方,可经过诗人审美的心灵去观照,描绘出来的图画是那样的引人人胜。苏轼是诗、文、赋皆工的旷世奇才,是最全能的文化巨匠,更是生活的智者\生命的哲人!即便是官场受挫,请调杭州,被贬黄州,苏轼也还是造福了一方百姓,同时成就了自己别样的人生。儒释道思想圆融地化为苏轼的精神血脉,形成了他坚韧爽朗、通达宽厚的性格,使他从容地应对人生的惊涛骇浪。结束语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