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碳酸氢钱

⑴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⑵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蒸发皿中加热现象:固体逐渐消失;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在试管中加热现象:固体逐渐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结论: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钱*氨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NH4HCO3=^=NH3T+H2O+CO2T

⑶保存:密封、阴凉

2.氮气的用途: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用于灯泡填充气;③制氮肥;④用于食品保护气(化性稳定)

3.稀有气体用途:①制作霓虹灯;②氮气用于充气球;③氤气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干冰升华、海水晒盐

物理变化主要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发生改变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光合作用、呼吸、食物变质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化学变化中还伴随有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燃烧煤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两度、五性

2.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三.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包括氢、氮、氧等):0.94%、二氧化碳:0.03%

四.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现象:

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⑵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1/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实验分析:

⑴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其性质:不溶于水,不助燃

⑵进水量小于1/5的原因: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不纯,混有燃烧时能产生气

体的杂质

⑶进水量大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过慢②止水夹未夹紧,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⑷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弥补了消耗的氧气体积,内部压强不变

5.红磷用途:红磷可用于“烟幕弹”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碳酸氢镂

2.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矿泉水、空气、稀有气体

六.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实验]葡萄糖、蔗糖、面粉等物质灼烧后有黑色残渣,说明它们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2.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壬、原王、离壬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称量仪器

⑴天平:精确度是米1£;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需垫纸称量,若药品易潮解,改用玻璃器皿(如氢氧化钠)

⑵量筒:精确度是O」ml;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不可作为溶解、化学反应的容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盛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滴瓶:液体

[为增强密封性,瓶口或瓶口内侧进行了“磨砂”处理]

4.取药品的仪器:药匙:粉末状固体;镣子:块状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5.反应仪器:可直接加热:燃烧匙,蒸发皿,试管;需垫石棉网加热:烧瓦,锥形瓶,烧瓶

6.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用烟钳。

[夹持试管时,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中上部]

7.其它仪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漏斗,试管刷,试管架,水槽,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取用

⑴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滴管应置于容器口的正上方,不伸入,不接触内壁

⑵取多量液体:倾倒。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防止被腐蚀

3.称一定量固体:天平

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若药品和祛码颠倒,实际称量=祛码质量游码质量

4.量取一定量液体:量筒、胶头滴管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5.物质的加热

⑴加热固体,试管口向工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⑵加热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坨,以免沸腾溢出

⑶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6.检查气密性

⑴手捂法: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气密性好

⑵注水法: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若形成高度不变的水柱,则气密性好

⑶推拉注射器: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形成液封,导管连接推注射器,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形成高度不变

的水柱,则气密性好;拉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则气密性好

7.气体的收集

⑴排水法:收集不与水反应,不溶于水的气体

⑵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

⑶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

其它方法:“洗气瓶”收集气体

图1装置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气体从长导管进入

图2装置收集不溶性气体,气体从短导管进入

8.仪器的洗涤

⑴难溶物洗涤: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洁精洗涤:不溶性碱、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

⑵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⑶放置:洗干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其它仪器放在指定地方

三、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的化学性质

1.能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产生气泡;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加热易分解

现象:固体由绿色变嵋色,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遇A氧化铜+水+二氧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T

四、镁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硬度小,具有导电性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宜光;生成宜色固体

结论:文字表达式:镁+氧气里燃〉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h=^=2MgO

3.用途:烟花、照明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淡蓝色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放热。可分为缓慢氧化和

剧烈氧化。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文字表达式:碳+氧气承燃多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23驾CO2

⑵硫粉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文字表达式:硫+氧气3虬►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s+o2叁螫=so2

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文字表达式:铁+氧气争蜷A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3Fe+2C)2叁叁Fe3O4

操作要求:①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引燃铁丝

③等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防止火柴梗燃烧消耗氧气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放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a水+二氧化碳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如用于潜水、航空、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如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氧气之弊:使金属锈蚀,食物腐败,氧中毒)

三.工业制取氧气

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原理:液氮沸点比液氧沸点低,蒸发液态空气时,氮气先蒸发,余下液态氧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铳酸(紫黑色固体)钾制取氧气

⑴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高镒酸钾/喳)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

化学方程式:2KMnO40=K2MnO4+MnO2+O2t

⑵实验装置:

⑶实验步骤:查、装、定、底、收、邕、熄

⑷操作要点:

①试管口向上倾斜

②试管口放棉花团。原因:防止高镒酸钾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

集气瓶要装满水,不能留有空气气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时收集:实验结束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熄灭酒

精灯,防I匕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破裂

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⑸验满方法:排水法:气泡向集气瓶外冒时,则满

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⑹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镐(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⑴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镒A水+氧气

化学方程式:2H2O2MnQz2H2。+O2t

MnCh作用: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⑵实验装置:

3.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锦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氯酸钾三饕镒A氯化钾+氧气

加热

化学方程式:2KC1O3”乎2KC1+302T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C02的产生途径: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

2.CO2的消耗途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和树木砍伐,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逐渐上升,影

响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使大气温度逐渐上升。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⑴不可燃、不助燃

实验现象: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注:氮气也不助燃]

⑵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

反应后液体加热,液体又变成紫色,因为:碳酸3A二氧化碳+水【H2CO3AcO2t+H2。】

⑶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一►碳酸钙+水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I+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制碳酸饮料,作气体肥料;灭火(体现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制造舞台云雾,人工降雨

四.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多合一)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一分多)

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

2.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一►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2HC1=CaCh+H2O+CO2t

3.实验装置

优点:控制反应开始与停止

4.实验步骤:查、装(先固体,后液体)、收

5.验满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满

6.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3自然界中的水

—.水的组成

1.水电解

文字表达式:水争曳多氢气+氧气

化学方程式:2H2。=1里=2Hzt+Cht。负极产生氧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是过

①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②实验中氢气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

2.氢气燃烧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点燃A水

反应方程式:2出+。2=1驾2H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

杯内壁有水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

⑴静置沉淀

⑵吸附沉淀(明矶:吸附细小的固体颗粒形成沉淀)

2.过滤I\I

⑴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作用:引流)、漏斗飞》

⑵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I

①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V—1(

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液体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J工=|

3.吸附:活性炭吸附颜色和异味【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4.蒸储: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含钙、镁的物质(Ca2+、M『);软水中溶有较少或不溶有含钙、镁的物质

2.区分:取样,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有白色沉淀的是硬水,泡沫多,无白色沉淀的是软水。

【示例:鉴别蒸储水和氯化钙(CaCb)溶液】

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

四.自来水生产过程:水源一沉降一过滤一吸附一消毒(化学变化)一自来水

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示例:在花园里散步,能闻到花香

2.微粒间有空隙。气体微粒间空隙较大,液体、固体微粒间空隙较小

示例:①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气体易压缩,液体、固体难压缩

③热胀冷缩:微粒间空隙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④三态变化:微粒间空隙变化,微粒本身不变

二.分子、原子

1.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示例:①水由水分子构成;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③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氧气、空气

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⑵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硅、金刚石、石墨

示例:①铁由铁原子构成

②氯气由氮原子构成

③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4.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三.离子

1.概念: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带电微粒。(离子也可转变成原子)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二4,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核电荷数上电子数)

失去两个电子A&))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上得到电子达到最大

J,yj4,

化,形成MgMg"阴离子(核电荷数<电子数)

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依次标注电量、电性(电量为1时,省略不写)

3.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氯化钠:由Na+和C1构成

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元素及元素符号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分类:①金属元素(除金、汞外,偏旁:车)②非金属元素(偏旁:气、石、:)

3.元素符号

⑴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⑵含义:宏观:某元素;微观:1个某原子。某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N:两个氮原子

4.元素周期表

⑴相关信息。

①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是至,②原子序数(质子数)是型,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④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1—20号元素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1.单质:元素组成的纯净枷如:牛蜜翻版-

2.化合物:筌的整组成的纯4置售1、£1般霓i锣1

MnO2

3.氧化物:函引元蒙缰郴毗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CO?、MnO2,CuO

三,自然界中元素分布(由多到少的顺序)

L地壳:。、鱼、Al,Fe>Ca=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国

2.海水:。、旦、Q、Na>Mg=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独

3.人体:。、C、旦、凶、Ca,P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必

4,太阳:旦、He

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L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有:O,C、旦、凶、❷、£…

2.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FesCu、Mn、Zn、Co、I>Se>F

3.元素缺乏症

缺钙:骨质疏松、佝偻病钙过量:白内障、动脉硬化。

缺锌:侏儒症

缺铁、钻:贫血症

缺碘:甲状腺疾病

3.3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的意义(分子构成的物质)

含义不例:CO2

某物质二氧化碳

宏观

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

1个某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观

1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①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示例:2H2。中前面的"2":两个水分子;右下角的"2":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L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X”型: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X为元素符号。示例:铁:Fe;金刚石:C;氨气:He

“Xn”型:分子构成的物质,X为元素符号,n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示例:氧气:0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臭氧:03

2.化合价

⑴概念:化合价是决定化合物中原子数目比的数值。[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5

⑵口诀

钾钠银氢+1价

“亚铜”+1“铜”+2,

钙镁领锌+2价

“亚铁”+2“铁”+3,

通常氧显2价

置换反应铁+2,

铜+1+2铝+3

复分解时价不变。

铁+2+3硅+4

只遇金属或是氢,

氮磷3硫2,

氟氯澳碘总1。1价硝酸根NO3—、氢氧根OH1

可变价,不可怕,22

2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

具体判断“和为零”。

+1价的是锭根NH4+

单质为零要记清。

⑶表示再法:化合价标注在布素符号的正上方

示例:H:+1价的氢元素;H2O2: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

3.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化合价颠倒后,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电量为1时,1省略不写)

2+2

如:钙离子:Ca;碳酸根离子:CO3;镂根离子:NH?

①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②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示例:2Fe2+中前面的“2”:两个亚铁离子;右上角的“2”:1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⑴标价排序。正位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⑵约简交叉。化合价的绝对值约简交叉;[若原子团的个数大于L原子团加括号防止歧义]

⑶检验。化合物中正优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三.化合物的命名

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向左读,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P2O5读成五氧化二磷

2.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根据其特征命名,不需要读出原子、原子团的个数

3.含有铁元素的化合物命名前,先要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明确是“铁”还是“亚铁”

如:FeO读成氧化亚铁;Fe2Ch读成氧化铁;Fe-CM读成四氧化三铁

四.纯净物中的质量关系

1.原子个数比=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之比

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注: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3,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

4.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二X100%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之间的关系

⑴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X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4■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4.1常见的化学反应一燃烧

--燃烧

1.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⑴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白炽电灯通电

⑵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一个即可)

⑴撤离可燃物如: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

⑵隔绝氧气如:熄灭酒精灯,用灯冒盖灭;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木柴、纸箱着火,用水灭火

4.火灾自救:

⑴室内起火不能急于打开门窗

(2)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讲

⑶小火自救,大火求救。火警:119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概念

⑴氧气充足,可燃物发生品全燃烧,燃烧快,放热至,可燃物中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完

全燃烧的方程式C+O2点燃CO2

⑵氧气不充足,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尘,可燃物中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

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炭黑题拉等物质。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2c+02点燃2co

2.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放热少,浪费燃料;生成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3.完全燃烧措施: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一氧化碳的性质

⑴毒性;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

点燃

⑵可燃性;反应方程式2CO+O2CO2一氧化碳是常用燃料

⑶还原性。反应方程式CO+CuO—^―Cu+CO2,3CO+Fe2O3—^―2Fe+3CO2

一氧化碳是冶金工业常用还原剂「还原性物质还有:H2、C]

三,燃烧引起的爆炸

L产生原因:

⑴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如:炸弹、鞭炮爆炸

⑵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范围(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爆炸。如:加油

站、面粉加工厂、煤矿坑道。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需验线

2.易燃、易爆场所应注意什么?

⑴严禁烟火,防止撞击、高温

⑵有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器材

®卷)益A

鼻止*火"禁止•火工止事一当心火灾一RJ8物质当心■任一■先住物J6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L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丕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①参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参加反应的那部分,不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

②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

③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客器中进行

2.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二.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

L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②元素的种类、质量③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2.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3.化学变化中可能改变的有: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二、书写:

L书写依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写化学式示例(以电解水、检验二氧化碳为例)

⑵配平(1)ILOIL।Ch

,⑼2H,。——2H,+6CO+Ca(OH)—CaCO+HO

⑶标注条件和“f”y2232

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你演不膏噂顿腌咽先击+私。

3.常用配平方法:最小,

三、意义与读法

lCO+Ca(OH)=CaCO1+HO

L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232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示例:氏+

2O22H2O

分子数目比2:1:2

质量比4:32:36

读法1(宏观角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读法2(微观角度):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读法3(质量角度):4份质量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水

三.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

L计算依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解答格式详见课本P107)

⑴设:设未知数

⑵写:写方程式

⑶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

⑷列:列比例式

⑸算:计算出未知量

⑹答:按要求写出答案

第五章《金属冶炼与利用》

5.1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

1.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的)

2.常温下除汞(水银)是液体,其余金属都是固体

3.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L能与氧气反应

⑴铝自我保护:铝表面生成致密结实的氧化铝膜

4A1+3022Al2O3

⑵铜丝加热灼烧

现象:铜表面生成黑色物质

结论:2Cu+O2=^=2CuO

结论: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能与酸反应

⑴镁带和酸反应

Mg+2HC1------MgCl2+H21Mg+H2SO4=MgSO4+H2t

⑵铝片和酸反应

2Al+6HC12A1C13+3H2t2A1+3H2SO4A12(SO4)3+3H2t

⑶锌粒和酸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

Zn+2HC1:^=ZnCh+H2tZn+H2SO4=^=ZnSO4+H2t

⑷铁丝和酸反应

现象:产生气泡,液体变成浅绿色

Fe+2HC1=FeCl2+H2tFe+H2SO4FeSO4+H2t

结论:金属+酸一盐+氢气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⑴现象:铁表面生成红色物质;液体变成浅绿色

⑵结论:Fe+CuSO4Cu+FeSO4

三.置换反应

1.概念:单质+化合物一单质+化合物

2.反应规律:A+BC—B+AC,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也价铁的化合物

四.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序号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1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镁粉产生气体快

最噂繇搦患翱鹭爆重备反应

1.结心)•影晌金属与

铁粉产生气体快

⑴金J离的种萼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0%盐酸反应10%盐酸产生气体快

⑵金J

禹与酸溶液的接融回枳

⑶酸溶液的浓度

2.实验注意: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五.合金

L概念:合金是金属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

2.性质:合金硬度>成分金属:合金熔点V成分金属

3.常见的合金

⑴黄铜:铜、隹合金

⑵生铁和钢

生铁:成分:比、Q等,含碳量:2%4.3%,性能:硬,韧性差

钢:成分:Fe.1等,含碳量:0.03%2%,性能:硬、韧性好

⑶不锈钢:铁、将、镶合金

5.2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一.实验模拟工业炼铁(CO还原氧化铁)

L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原理:3CO+Fe2O3盘—2Fe+3CO2

3.操作要求(CO: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

⑴实验前,为什么要先通入CO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⑵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为什么要持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防止玻璃管中压强变小,石灰水倒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使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4.尾气(CO)处理:点燃、收集

三.工业炼铁

L设备:高炉

2.原料

⑴铁矿石(赤铁矿)

⑵焦炭

作用:①燃烧放热,提高炉温

②生成CO(反应方程式:©+。2垂=CO2,CO2+Cw=2CO)

⑶石灰石

作用:造渣

3.产物:生铁

5.3金属的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一.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铁生锈条件

一无水氯化钙

三々1物油一棉花蒸

经煮沸冷却空气水

的蒸t留水

B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酸和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

2.铁锈

铁锈呈红色,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让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穿透它的空隙,持续跟铁反

应,直到铁完全锈蚀

[除铁锈的方法:砂纸打磨;稀盐酸、稀硫酸1

3.铁的防锈

⑴保持铁制品洁净干燥

⑵加~层保护层。

涂防锈油、涂油漆、烧涂搪瓷、表面镀其它金属(如:桂、甑锡)

⑶制成不锈钢

二.铁的锈蚀在生活中的应用

1.食品中的“双吸剂”、“脱氧剂”

2.暖宝宝

三.废金属回收利用

1.节约资源

2.防止重金属(镉、钳、汞等)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解与乳化

L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

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

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二、稳定的混合物

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液不一定无色。如:KMnC>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溶液蓝色

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澄解]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2.硝酸俊(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3.氯化钠(NaCD溶于水,温度不变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L水溶液的凝固点隆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

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

移动的Na+和C1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1不能自由移动]

6.2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L溶液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通、酒精也可作溶剂

2.常见溶液的溶质

溶液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溶质

75%酒精溶液

硫酸铜溶液CuSO4澄清石灰水Ca(OH)2C2H50H

稀盐酸HC1稀硫酸H2SO4碘酒I2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L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lOO%

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X100%,S越大,值越大

2.溶液配制

⑴步骤:让篁、称量、溶解

⑵仪器:药匙、天垩、量管、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⑶操作注意

①称固体时,注意遵循左物右码。[若颠倒,实际称量=磋码质量游码质量1

②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量取量凌,俯视量取量少]

③溶解不可用量管

⑷误差分析:

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①食盐不纯;②将称量好的食盐转移到烧杯时部分洒落;

③部分食盐附在纸上,没有全部倒入烧杯中;④量水时仰视读数;⑤配制溶液的烧杯不干燥;

3.溶液稀释

含义:向溶液中加水,使浓溶液变成稀溶液

⑴步骤:让篁、量里、溶解

计算方法:①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加入水的质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

⑵仪器:量简、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6.3溶解性

一、溶解性的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L溶质的性质。示例: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2,溶剂的性质。示例:碘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3温度。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氢氧化钙相反,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弱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2.判断方法

⑴若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⑵若溶液底部没有未溶解的溶质,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溶液,进一步确认的方法

是加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3.转化方法(除氢氧罐标②升温

饱和溶液(①加溶质②蒸发③降温冰饱和溶液

三,固体溶解度

L概念

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皿溶剂(通常溶剂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需溶解的质量

例题: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⑴20℃,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36+(100+36)x100溶26.5%

⑵20℃,将15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65g

20℃,将20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68g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20℃)S<0.01g0.01g^S<lgIgWSvlOgS*Og

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3.溶解度曲线

⑴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①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小幅度增大,如氯化钠

③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⑵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③曲线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⑴气体的性质。示例: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

⑵温度(成反比)。示例:喝了冰汽水后会打嗝

⑶压强(成正比)。示例:打开汽水瓶盖,会有二氧化碳逸出

四.结晶

1.概念: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2.方法

⑴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降温

硝酸钾溶液一降温>饱和溶液>硝酸钾析出

⑵蒸发结晶

蒸发

氯化钠溶液一蒸发f饱和溶液-——>氯化钠析出

注:

①结晶方法的选择: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度减小的物质宜选择降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小幅度减小

的物质宜选择蒸发结晶

②物质的提纯:KNO3(NaCl):溶解、降温结晶、过滤;NaCl(KNO3):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五.蒸发

L仪器:铁架台、玻璃棒(作用: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漏斗、酒精灯

2.操作要求:

⑴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⑵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⑶蒸发皿中析出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液体蒸干

⑷热的蒸发皿应用土甘烟钳夹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网上

六.粗盐提纯

1.含义: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变色变蓝色

无色酚配试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一酸碱度(PH)

1.测定方法: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生性;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操作要求

⑴不可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测PH,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⑵不可预先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会稀释待测液

[稀释酸性溶液,PH偏大;稀释中性溶液,PH丕变;稀释碱性溶液,PH偏小]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正常人体液的PH需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3.正常雨水因溶有二<化碳而略显酸性(CO2+H2OH2co3)。酸雨的PHv5.6。

7.2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4,硝酸HNO3,碳酸H2c

1.浓盐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有腐蚀性;有挥发性(敞开试剂瓶口会产生白霎)

2.浓硫酸

⑴性质:无色、无味、油状粘稠液体;有腐蚀性;有吸水性,能作为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NHj;有脱水性,能使纸张、蔗糖炭化。

⑵稀释: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稀释时一定要把淡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

⑴能和酸碱指示作用。酸溶液呈酸性

⑵能和活泼金属反应

⑶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复分解反应)

CuO+2HC1==CuCl2+H2OCuO+H2sO4==CuSO4+H2O

Fe2O3+6HC1==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O+2HC1==FeCh+H2OFeO+H2SO4==FeSO4+H2O

⑷能和碱反应

⑸能和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Na2cCh+2HC1==2NaCl+H2O+CO2fNa2cO3+H2SO4==Na2SO4+H2O+CO2f

小结: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H+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烧碱)

白色固体,有较强的腐蚀性:易溶于水,溶解放热;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也能与二氧

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需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钙(熟石灰)

⑴性质:白色固体;有腐蚀性;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

⑵用途:常用于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⑶制备:CaO+H20=Ca(OH)2,反应放热。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有较强的吸水性、极易和水反应,常用

作食品干燥剂

[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干燥气体,不能干燥CO2、SO2^HC1等酸性气体]

3.氨水(NH3H2O)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4.碱的化学性质

⑴能和酸碱指示作用。碱溶液呈碱性

⑵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l+H2O

2NaOH+SO2==Na2sO3+H2OCa(OH)2+SO2==CaSO3+H2O

⑶能和酸反应

⑷能和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ICa(OH)2+CuSO4==CaSO4+Cu(OH)2I

小结: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OH

三.中和反应

1.探究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酬试液,液体变成组色,再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液体变成无

色,溶液温度升高

⑴反应方程式:NaOH+HC1==NaCl+H2O

⑵PH变化示意图:

溶液的pH⑶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