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2.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的影响。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知识与素养考题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3年广东卷人口迁移原因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2023年6月浙江卷人口迁移选择题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2023年山东卷人口迁移、人口问题选择题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变化2023年海南卷人口问题选择题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2022年广东卷人口迁移原因综合题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的Z村2022年全国乙卷人口变化选择题中心城区及其以外地区人口变化2022年山东卷人口问题选择题嘉峪关市产业结构考情分析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一、人口增长(1)公式:人口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年净自然增长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a.人口的总数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取决于人口基数的大小。c.自然增长率只要是正数,人口总数就仍然增加,当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时,人口总数才开始减少。b.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一、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一、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自然: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生育观念、政策、社会保障等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一、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D.1971~1975年随堂训练(2020年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DC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随堂训练(2020年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B(1)人口迁移概念及判断:前提条件居住地变更同时满足跨行政区时间限度长期或永久性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①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2)人口机械增长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②公式:=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对迁出地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利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压力巨大利弊缓解人地矛盾,开发土地资源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人才外流制约经济发展(3)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的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也随之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如学龄儿童迁入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该加强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3)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学法指导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②四方面①三角度a.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b.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c.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a.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b.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c.职业构成:迁入地工业和建筑业就业比重上升。d.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学法指导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2)据迁移人口特征(年龄结构、学历)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①从迁移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分析对迁入(出)地的影响迁移人口年龄结构迁入地迁出地少年儿童对教育产生巨大压力,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减少,浪费教育资源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出现大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老年人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对一般城市而言,增加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但对于专门发展养老产业的城市而言,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减轻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学法指导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2)据迁移人口特征(年龄结构、学历)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②从迁移人口学历方面分析对迁入(出)地的影响迁移人口学历迁入地迁出地低学历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利于扩大产业规模缓解就业压力,但也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高学历人口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利于促进科技创新造成人才外流,影响经济的发展4.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随堂训练(2022年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A5.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随堂训练(2022年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B6.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2023·山东)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B

A.①

B.②

C.③

D.④(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推力大于拉力,人口迁出推力小于拉力,人口迁入人口迁出地人口迁入地拉力推力推力拉力中间

障碍因素交通、迁移距离、迁移成本等。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湿润、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是人口迁入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也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旱涝、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资源耗竭都会引起人口迁出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其发展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等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信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人文因素军事政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学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学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5)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发达国家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以自发性为主)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定的地区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少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要是自发流动;流向发生变化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5)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一、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流向和平国家或者能给难民提供避难条件的国家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流出国的就业压力,利于流出国赚取外汇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学法指导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势7.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8.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随堂训练(2023年广东卷)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7,8题。BC10.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2023·浙江6月·高考真题)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D9.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2023·浙江6月·高考真题)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C11.2011—2014年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量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住房价格上涨

B.子女入学困难

C.落户政策限制

D.产业结构升级(2023年广州模拟)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我国深圳市1980—2019年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量变化图(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1~12题。D12.2019年常住户籍人口较前一年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A.新冠疫情缓解 B.自然增长加快

C.人才引进落户 D.工厂招工增加(2023年广州高三阶段练习)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我国深圳市1980—2019年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量变化图(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1~12题。C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13.(2019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