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0课启蒙运动素养测评含解析_第1页
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0课启蒙运动素养测评含解析_第2页
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0课启蒙运动素养测评含解析_第3页
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0课启蒙运动素养测评含解析_第4页
全国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0课启蒙运动素养测评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3.13.40启蒙运动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2024·吉林一模)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慧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A.牛顿为普及物理学问而细心编写通俗读物B.伏尔泰深化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解析】“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这种方式通俗易懂,促进了平民大众对科学的相识,而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论述的是伏尔泰对牛顿科学精神的宣扬,未涉及牛顿个人行为,解除A项;伏尔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宣扬牛顿科学精神,并非“深化浅出”,解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伏尔泰对牛顿科学精神的宣扬,无法推知时人是否已接受近代科学精神,解除C项。【答案】D2.(2024·合肥三模)“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自由’是这个时代的纲领,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全部人放开了。”“这个时代”()A.充溢浪漫主义情怀B.资产阶级统治完全确立C.理性成为精神内核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解析】题干中主要述及了“自由”思想波及范围之广——“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以及其影响之广——“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全部人放开了”据此可知,“这个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故选C项;浪漫主义主见向往美妙的将来,而题干中的“自由”却是现实存在的主流思想,解除A项;资产阶级取得全世界的统治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样,解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样,解除D项。【答案】C3.(2024·烟台模拟)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行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见()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歼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同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行少的恶’”,是须要对其进行制约的,可知应选C。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的否定,不是实行何种政体,A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B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行少的恶’”说明不是主见取消国家机构,D错误。【答案】C4.(2024·荆州模拟)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四周的人与自己同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A.反对神学束缚,主见人性解放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C.抗拒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解析】据材料“本身自由,四周的人与自己同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可知伏尔泰强调自由与同等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项;反对神学束缚,主见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解除A项;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解除B项;伏尔泰推崇的是开明君主制并不是共和制,解除D项。【答案】C5.(2024·武汉模拟)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提出“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听从。”在此,这一思想家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C.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D.三权分立【解析】那位思想家主见人民是行政权的主子,政府官员只能听从,人民可以随时将政府官员拉下台,这体现了人民主权,故选B项;天赋人权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问题,解除C项;三权分立主要指的是国家权力的安排,材料未体现,解除D项。【答案】B6.(2024·蚌埠一模)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定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备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卢梭把“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并强调“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备的状态”,强调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解除B项;君主立宪也是民主政治,表述有误,解除C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解除D项。【答案】A7.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自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听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听从自己本人,并且仍旧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A.为权力分立制衡供应理论依据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敬重【解析】依据材料“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自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听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听从自己本人,并且仍旧像以往一样自由’”可知其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力,与权力分立制衡无干脆关系,故A错误;这一理论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互通,故B错误;这一理论是主权在民理论的思想基础,故C正确;卢梭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意志的敬重,故D错误。【答案】C8.(2024·长春一模)法国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并于其次年正式向公众开放。18世纪卢浮宫的功能发生改变是因为()A.加强王权的政治需求B.复辟因素的彻底根除C.启蒙运动的渐渐深化D.宫廷文化的日益普及【解析】从材料中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可知体现的是当时民众的地位提高,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其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同等的主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提高,与材料现象相符,故选C项。【答案】C9.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究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同等C.确定人性,追求华蜜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解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同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正确;确定人性,追求华蜜是现象并非本质,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做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C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D错误。【答案】B10.(2024·成都模拟)德语世界关于历史人物信息的一部重要工具书《德意志人物志》收录人物信息约26500人,在所选人物中,16—18世纪科学类人物始终不温不火地缓慢增长,但在18世纪末首次超过了宗教类人物。据此可知,德国()A.工业革命助推科技发展B.宗教改革最为激进C.国家统一重视科学振兴D.启蒙运动影响加深【解析】据材料“16—18世纪科学类人物始终不温不火地缓慢增长,但在18世纪末首次超过了宗教类人物”,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故选D项;德意志18世纪末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解除A项;宗教改革重视宗教,而材料说的是科学类人物超过了宗教类人物,解除B项;德意志当时还未统一,解除C项。【答案】D11.(2024·大庆模拟)培根提倡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惊和无知。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谛视C.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解析】培根提倡理性,伏尔泰反对权威,康德强调批判意识等,反映出启蒙运动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的特征,故选A项;启蒙运动体现出对权威和传统的再谛视,解除B项;启蒙运动对权威的批判,没有体现出保守性,解除C项;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弘扬,符合当时思想解放的须要,没有被夸大,解除D项。【答案】A12.18世纪后半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召集了一批学问分子编撰了一部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百科全书》。当局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说明()A.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B.百科全书派都是唯物主义者C.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D.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之大成【解析】百科全书派属于启蒙思想派别,主见理性主义,而法国当局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这说明启蒙运动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遭到旧势力的压制,故C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支配,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溢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洁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利和力气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行让渡、不行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需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快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缘由。【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利和力气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强调政府必需实行法治和分权”等信息并依据所学归纳。第(2)题第一小问,从启蒙运动思想家和维新运动思想家在国家体制上的思想主见上分析;其次小问,不同之处和缘由要从各自所面临的国内问题和国际环境去分析。【答案】(1)作用:否定了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爱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类国家政体。(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见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近代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而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缘由: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气壮大;甲午战后,民族冲突进一步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孟德斯鸠感叹道:“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全部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究竟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引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的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学问,围绕“孟德斯鸠与民主政体”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论证历史问题的实力。首先要解读材料主旨,依据材料中“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无法看出我究竟是站在共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