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湖北省石门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不苟》载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荀子意在强调()A.顺应自然变更 B.道德教化作用 C.道德品行修养 D.制天命而用之2.西周大克鼎内壁铸有铭文,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克跪拜叩首,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并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其铸鼎的目的体现了A.王位传承B.宗法血缘C.中心集权D.权利更替3.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言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盗版印刷风气猖狂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D.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4.佛教宣扬“众生同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并 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汲取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化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废旧俗兴汉化C.实行盐铁专营 D.嘉奖耕织作战6.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状况;对于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这表明北宋时期()A.佛道思想起先传播 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更加规范 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开明7.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实行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限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干脆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 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

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 D.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8.宋太祖仔细总结了藩镇敢于抗拒王室,将佐逐杀主将以致称王称帝的历史教训,相识到“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由此,宋太祖()A.重用文臣将地方军权收归中心 B.设置通判以提中学央对地方监察力度C.使地方政权和财权直辖于中心 D.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注意官员文化素养9.“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这表明,明朝内阁()A.内阁学士都是宰相 B.驾驭实际决策权C.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权力来源于皇帝10.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1.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辩,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辩。明末清初,这一争辩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探讨,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12.明末小说主子公的层面非常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艺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其根源是明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文学的兴起

C.重农抑商的变更

D.理学的教化作用13.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这场“悲壮的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4.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15.曾亲历甲午中日斗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李鸿章自己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说他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据此可推知()A.斗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甚微 B.民众并不支持政府对日作战C.李鸿章在清廷中驾驭主政权 D.甲午斗争中国失败并非偶然16.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肯定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1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阅历,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18.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当,利润优厚。这表明()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逝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肯定程度的扶助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19.郑孝胥在日记中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该事务的意义是()A.促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标记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今上新途。”标记着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2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2.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晰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探讨B.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C.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爱好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与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忧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接着探讨。”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记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面貌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白方向2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依据地建设B.工人运动、农夫起义、依据地建设C.创建军队、武装斗争、土地革命D.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25.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见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情愿参与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见()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样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26.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依据地依据普遍、干脆、同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又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依据地的民主选举()A.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B.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成功27.中国共产党对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宣扬口号出现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变;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权口号也由起初的“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这些转变()A.体现出中共赢得抗日斗争成功的决心B.起到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作用C.有利于明确斗争目标联合更广泛阶级 D.消退了国共间冲突使其同仇敌忾2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对周恩来总理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起先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两国携手建立多极化格局 B.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之间消退了一切分歧 D.中美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29.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头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终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须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削减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更30.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变更反映出其()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定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明显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沟通,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须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须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须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摘自《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独创,曾经变更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更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变更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化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相识价值》(1)依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运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8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相识。(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探讨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①他们主动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甲午中日斗争后得到较快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材料二1912年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纺纱业、面粉业、火柴业等。——摘编自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气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肯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气,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摘编自卢新建主编《新课程中学老师手册·历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6分)(3)依据材料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