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_第1页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_第2页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_第3页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_第4页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医学论文)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可行性探讨【摘要】从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了脾与消渴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和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研究进展。

认为脾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从脾治疗消渴病的意义及可行性,并阐明从脾论治消渴病的机理。

【关键词】消渴病2型糖尿病脾中医病机从脾论治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根据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将糖尿病归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论述颇丰。

现就近年来关于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1消渴病脾虚病机的历史沿革消渴一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脾的功能失调可引起消渴病,许多文献均有记载,如《灵枢本脏》曰:

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灵枢五邪》则曰: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阴气不足,则热中善肌;《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饥;《医贯消渴论》认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慎斋遗书渴》有:盖多食不饱,饮多不解渴,脾阴不足也的记载;《类证治裁三消论治》: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而《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糖尿病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萃病,而累及于脾也。

盖萃为脾之副脏;又《证治汇补消渴》曰:

脾胃气衰,不能交媾水火,变化津液而渴者。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如李德珍[1]在继承施今墨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虚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研究施师的用药,总结出施师亦认为糖尿病人大多具有气短神疲,虚胖或消瘦等气虚现象,故其发病病机亦因脾气虚损,失于运化,元气不充之故。

刘振杰等[2]认为脾不散精,胃火壅盛,糖尿病始成。

同时指出,脾胃虚弱为糖尿病的主因,脾失健运而致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不得滋养,津不上乘则肺生燥热,消渴由生。

赵杰[3]依据《内经》理论以及后世医家的经验,认识到糖尿病病机以阴虚为本,但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

所以,脾阴虚为糖尿病之主要病机。

胡梅芳[4]指出,脾主运化,主升清,脾的功能包含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消化酶的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与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不足、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物质匮乏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现象相似,提示脾虚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理。

杨军[5]认为消渴病病机初在脾,脾失健运,湿浊内聚,津失敷布故渴。

梁幼雅等[6]也认为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源,食积、湿浊、气滞相互交结,阻碍脾胃的升降,使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则精微、津液不能浸润于外,发为消渴。

张国华[7]认为,消渴病本阴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在消渴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脾阴虚论治消渴病有重要意义。

顾维明[8]研究结果表明,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脾失健运,升降失职,脾阴不足,胃热炽盛,导致消渴病产生。

潘善余[9]指出,脾气虚弱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

吕靖中认为,消渴病病机繁杂,但追其本朔其源,为脾气虚弱所致,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脾阳虚和脾阴虚的表现[10]。

刘承琴等[11]研究发现,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淤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

许成群[12]则报道:脾气下脱,以及脾实(积热,湿热,夹淤)为消渴的病机。

2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研究现状从脾论治消渴病历史悠久。

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消瘅之治疗方法的记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兰,即佩兰,具有芳香化湿醒脾之功。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丁学屏等[13]统计汉唐以来治消渴病方300首,其中含有健脾之药者达50%以上。

近代名医张锡纯治消渴病方玉液汤、滋膵饮中均重用补气健脾之黄芪,认为黄芪能助脾气上升,散精达肺而燥渴自除。

冯明清教授认为消渴病的病理演变是从脾的相对虚到绝对虚,在糖尿病后期,即脾的绝对虚时期治以补气、健脾为主的治疗原则,兼及其他四脏,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自拟复脾汤(黄芪、人参、茯苓、麦冬、山药、五味子、生地黄、葛根等)[14]。

药理研究证明,该方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姬云海[15]用健脾固肾汤(黄芪40g,怀山药30g,生地黄、熟地黄各30g,天花粉25g,党参、枸杞子、白术、茯苓、丹参各15g,桂枝10g,鬼箭羽30g)为基本方,加减治疗150例糖尿病,1剂/d,水煎服,日服3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经过1~4个疗程,治愈45例,占30%;好转96例;占64%;无效9例,占6%;有效率为94%。

张延群等[16]对20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发现脾气虚证出现率为88.75%,占诸证之首,并且在血糖轻、中、重度增高3组中,出现频率最高,从而表明气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卢秀鸾[17]自拟降糖克脂饮(黄芪、太子参、山药、白术、黄精、生地黄、枸杞子、葛根、丹参、山楂)治疗2型糖尿病68例,1剂/d,水煮取汁500ml,早晚各服1次,疗程2月。

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卢集森[18]以益气养阴、清热祛淤法,自拟消渴饮(黄芪、太子参、山药、葛根、麦冬、天花粉、泽泻、牛蒡子、三七、丹参)为主方,加减治疗糖尿病60例。

结果:

显效27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83.3%。

3展望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脾虚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的病机假说尚未得到动物实验的有效证明,多数学者只是从某个角度对此进行了间接验证。

近年来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还证实了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中医的健脾益气方法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愈来愈被临床和实验所验证[19]。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健脾益气养阴中药具有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增加肝糖原,抑制糖原异生等作用[13]。

虽然对消渴病脾虚病机的研究和临床从脾治疗消渴病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病机尚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今后亟待深入进行消渴病脾虚病机的研究,建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以动物实验揭示脾虚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证实脾虚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脾虚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系,筛选出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治水平。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1]李德珍.施今墨论治糖尿病经验初探[J].甘肃中医,2001,14(4):6.[2]刘振杰,熊立华,范冠杰.浅谈糖尿病从脾论治[J].新中医,2006,38(8):84.[3]赵杰.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5):4.[4]胡梅芳.糖尿病从脾论治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8(4):351.[5]杨军.糖尿病从中焦湿浊论治之浅见[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5):4.[6]梁幼雅,陈蔚文,李建平.从调理脾胃升降之枢论治糖尿病[J].新中医,2002,34(4):5.[7]张国华.从脾阴虚论治消渴病[J].中医研究,1999,12(4):30.[8]顾维明.糖尿病治疗贵在调脾胃[J].国医论坛,2002,17(3):50.[9]潘善余.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6.[10]杜廷海.吕靖中教授辨证治疗无症状性糖尿病经验[J].新中医,2001,33(7):11.[11]刘承琴,赵建群.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J].新中医,2003,35(9):28.[12]许成群.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病机浅识[J].中医药学刊,2001,18(2):60.[13]丁学屏,沈稚舟,王耀萍,等.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14]张超,赵志刚,许国防.冯明清教授从脾论治消渴病经验[J].河南中医,2004,24(2):24.[15]姬云海.健脾固肾汤治疗糖尿病150例[J].四川中医,2001,9(11):36.[16]张延群.2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