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贤之声传颂千年,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院以古老才智解答现代问题,为人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绿荫。修身应“言忠信,行笃敬”,接物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处事应“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传统书院经千年锤炼的中国才智,用岁月的厚重重新唤起我们的文化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是有根、有传统的。传统书院不仅记录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以其新的形式焕发出青春活力。信息化时代,古老的书院如何返本开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历史和实践告知我们,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不应只是存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精致而脆弱的陈设品;它更应当是扎根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汲取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文脉因人而兴,亦因人而系。要推动传统书院的创建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大家的专心呵护。目前,各地书院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究与尝试——国学论坛、新生会讲、经典诵读、课外拓展、网络传播……目前,有很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书院在与其它文化生命体沟通互动、相谐相生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体系里不行或缺的重要部分。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珍宝,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求。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许久而永恒的才智仍值得现代人牢记与发展。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呵护书院历史,激活书院文化,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呈现出无限风采与永久魅力。(摘编自《书院精神为现代人维起心灵的绿荫》)材料二山林蔚秀,清溪湛湛,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依旧氤氲着书卷墨者。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朱熹的设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但他依旧坚持己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苦心经营。鹅湖书院“朱陆之辩”后,朱熹还曾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并请人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李宁宁教授评价道:“《揭示》是对儒家精神和教化思想的高度凝练,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化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如今,在书院的朱子祠中依旧可见清乾隆年间《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挚友有信,此为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为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此为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此为接物之要。”言简意赅的书院学规,凝合了书院教化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儒家教化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揭示》是白鹿洞书院的灵魂,是后世学校教化的参考榜样。在五条要求中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终南捷径’的社会背景下是特别珍贵的。”白鹿洞书院探讨员闵正国表示。书院之珍贵精神一直不拘于一院,其影响力可突破地域甚至国界的限制。据《利玛窦书信集》所记,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在书信中多处提到白鹿洞书院,“他们待我特别客气与仰慕,对人生等重大问题常和我辩论”,并与时任白鹿洞书院院长章潢结为好友。《揭示》不仅在中国书院发展中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个东亚儒文化圈中,白鹿洞书院传承与彰显的儒家教化思想不仅是一国之财宝,更是可供其它国家共同共享的富矿。至今在日本与韩国的乡校,仍有悬挂和集体吟诵《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活动。日本兴让馆山长,每天早上招集生徒一同齐诵《揭示》,申明义理,已成为兴让馆的传统。”李宁宁介绍说。“言忠信,行笃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化思想的认可和广泛传播,彰显出优秀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进入21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强化道德建设等方面为全球供应重要启示和解决路径。“国学应当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而书院的新角色应为‘国学’的道场。”李宁宁说道,“这不是唯我独尊的文化自大和文化独白,而要为探究建立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教化精神和教化格局,供应有益的阅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创建和涵养儒学乃至传统文化新面貌和新境界。”(摘编自《<白鹿洞书院揭示>——一篇南宋校规的恒久魅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不应是存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精致脆弱的陈设品,而是要进行创新。B.“言忠信,行笃敬”“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等精神都是传统书院经千年锤炼的中国才智。C.朱熹造访白鹿书院时感慨书院昔盛今衰,经请示批准后修复书院,自任洞主,苦心经营。D.书院学规言简意败,不仅凝合了儒家教化的指导方针,而且明确了书院教化的价值旨归。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开篇的景物描写,既实写山中所见,又象征书院历经百年不衰,同时避开语言枯燥。B.《揭示》出现才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化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说明此前并无书院教化。C.《揭示》要求中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一条谈及做学问,说明书院很重视为人。D.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才智仍值得现代人牢记与发展,让书院呈现出时代风采与魅力。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书院作用的一项是(3分)A.记录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B.为现代人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绿荫C.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D.“国学”的道场4.分别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角度概括材料二的主要特点。(4分)5.假如你是某书院院长,你会如何发展书院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谁持彩练当空舞熊召政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大。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全部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蛩声更为轻快的鸟呜。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当中心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我们说斗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赐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溢诗意。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颂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悲伤的旋律中,领会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起先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行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逝。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我常说,假如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确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艳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确定国家命运的斗争,终归重量太轻,太轻。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他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恒久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全部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溢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实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奇妙、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充溢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觉,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青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视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并以恬淡古朴的古民居为证,都是为下文引用毛泽东诗句做铺垫。B.从于都河、金沙江、娄山关、乌蒙山,写到南国的雾、北国的雪,暗指长征路途,引人想象,给人历史真实感。C.文章气概如虹,视角独特,虽写斗争岁月,却无血腥之味,作者用炙热奋进之笔调,赞颂了革命先驱和宏大事业。D.文章细致刻画了苏区母亲送别亲人、日夜思念的场面,引发感慨“全部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溢了艰辛与苦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诗句并以此为题,在文中反复出现,不仅具有形象的象征意义,而且可以增加文学性和感染力。B.文章对大樟树描写极为细腻,笔触涉及主干、枝、叶,夸张、对比、拟人信手拈来,大樟树形象呼之欲出。C.文章善用第一人称抒情,“我”的见闻感受给人亲切真实之感,“我们”反复出现又极易让人产生共鸣。D.文章语言大气磅礴,不仅得益于“纵览历史”“如虹豪气”等宏大词语,更与其中的整句分不开。8.请简析大樟树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9.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①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哽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行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乱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行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毁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保聚,民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徒,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高校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注:①先天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选自《新唐书·贾至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人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B.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C.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D.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人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褐是粗布衣服,代指平民,解褐,脱去平民衣服,换上官服,喻指入仕。B.制诰是指皇帝所下的诏令,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C.京兆尹是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另两位是左冯翊、右扶风。D.赠指追赠,也叫追封,古代大臣立功,朝廷加封官职、勋位,以示褒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至拟写诏书,赢得玄宗赞许。玄宗传位给新君时,贾至为玄宗拟写诏书,玄宗认为贾至父子都曾拟写传位诏书,特别难得,贾至感动流泪。B.贾至擅长分析,得到群臣支持。贾至分析王去荣犯法当死的缘由,认为应严格执法,皇帝召集群臣协商,群臣与他看法一样,认为应依法处置。C.贾至安抚百姓,平静民众怨气。蒲州刺史毁掉百姓房屋来阻挡贼人聚集,百姓不堪其扰,朝廷派贾至安抚,由官府助百姓建房,平静了民怨。D.贾至眼光独到,得到朝廷认可。杨绾认为应按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在众人都同意的状况下,贾至提出要依据实际进行选拔,变更了众人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4分)(2)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是权过人主。(4分)14.贾至认为王去荣应当被处死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西江月·秋兴程馞[注]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白描再现了作者日常生活的闲适,富有情趣。B.五六句妙用叠词,生动精确,“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快迷漫之境。C.全词融情于景,借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表达自己对归隐高洁生活的宠爱,引人遐思。D.诗歌末两句充溢奇妙,不知小鱼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只知它经滩头顺流而下,最终和芦花一起消逝不见。16.这首词中的“山翁”形象,对表达作者追求隐逸高洁的品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写出诗人对边地雪下得极早的惊异之情,“”用新颖 贴切的比方描写出雪后秀丽的景色。(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白李蟠的儒学素养。(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干脆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思念之情,而“”则用比方突出了刘裕北伐的气概之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昨夜夜凉如水,我的栀子花又一次如期而至,在端午前夕翩翩而来!轻风送来阵阵芳香,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瞬时都舒适得叹了口气,沉醉于其中!便是最珍贵的香水,又怎可比拟这大自然最自然纯净的香氛?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有一首特别闻名的曲子——家乡的原风景,栀子花就是我记忆里的原风景啊!五月的江南水乡,草长莺飞。细瘦长长的深巷里,青砖黑瓦马头墙斜挑的一角,总是衬托着碧波般的青天;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路面,有渔夫挑着鱼鹰船遗忘下的一串串水渍。邻家阿婆养着一株成精的白栀子,树高足有两米多,浩大的树冠越过半人高的围墙,给奶奶的小四合院也平添了一道风景。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充溢在栀子花的芳香里。每个早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与文中第一段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谓的聪慧究竟应当有怎样的表现?或者说,怎样的表现就是聪慧,怎样就是不聪慧?B.无论小学生,还是高校生,在家时总是盼着回到学校,怎么面临开学却抵触进入课堂了呢?C.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D.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橘树一到淮北,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19.拟人能将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充溢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招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广西农垦良丰农场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某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北京公交运营驾驶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年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1月浙江省首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12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公开招聘保育员1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DG-TJ 08-2451-202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 DB3301-T 65.28-2024 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8部分:硬质隔离设施
- 11BS4排水工程华北标图集
- 电子备课教案(一二年级体育)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DL-T5394-2021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GB/T 718-2024铸造用生铁
- 2024年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