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_第1页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_第2页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_第3页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_第4页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前言历史的发展证明,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兴,则国家兴。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仅如此,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力,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转换的结果;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对国家兴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举世公认。然而,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约束”———中华民族迄今仍然没能穿越科技关隘的全面制约: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科技进步不足,核心问题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例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大多数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技术走的是一条“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路子),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这些年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按预期目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那么,为什么我们喊了这么多年“重视科技进步”,中国的科技研发能力仍然较弱?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结果,全国研发资金仅仅达到GDP的1.4%(2006年),而国外普遍是2%~3%?我国大中型企业3/4没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也只有营业收入的1%左右,而外国跨国公司却普遍达到3%~5%甚至10%以上。我国科研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久久解决不了,而西方国家却很少遇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困扰。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首次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没有激励措施,风险难以分散……在企业措施层面上,领导人业绩考核、任期、激励与自主创新不挂钩,吸引、留住、使用人才的有效措施受到各方牵制而难以实施,如此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有决心,依靠完善体制机制,是不难解决的。这就需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通过战略规划真正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重创“两弹一星”那样的辉煌!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有科学的依据。依据什么?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向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今天这一讲,我主要就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规律新特点和我国科技政策、战略的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二、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仅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而且还要从中吸取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五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500年前的文艺复兴在比以前更坚实的基础上重建了科学,此后技术进步不断加速。几个世纪以后,复兴的整体性已经被专门化取代,使得科学技术领域不断细分。而最近几十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组织更深层次的根本统一,特别是科学的交叉融合正在开创科技复兴的新时代。大家熟知的美国桑塔费研究所,从事复杂科学研究的这一团队不仅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还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其特色就是打破学科界线推进知识大融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多媒体实验室,从事多媒体的研究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哲学、心理学、宗教、儿童、艺术、生物、物理学方面的专家,真正搞计算机的并不多。这种大跨度、多学科的撞击在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2004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四大学科的融合,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提升为一个方向性的支持的重点。说明什么?说明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现在做每一项事情,生物学家做分子生物学工作离不开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帮助,离不开计算机专家的帮助,离不开精密仪器制造工程师的帮助。目前,我国学术界闭塞现象还比较严重,封建文化传统的残余根深蒂固,小生产的影响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创新,门户主义、小团体主义和行会思想时有滋长。部门与部门之间、研究所与大学之间、研究室与研究室之间、研究室内部不同科学家之间、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学术交流不多,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更少。在当今大科学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主导的情形下,在科学研究国际化的趋势下,我们的科研人才再也不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方面单纯的研究,必须要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交叉融合、共同合作。开放是创新的灵魂和源泉,对此我们要树立全新的科研理念。具体来说,在学科交叉融合这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四个新的趋势:第一,科学和技术之间高度融合。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这个统一体中,一方面,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二十世纪以前,技术往往走在科学理论之前。例如: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人们在1782年制造出往复式蒸汽机,但作为蒸汽机理论依据的热力学原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建立起来。时至当代,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运用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许多大科学工程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装备的突破,设备优良的实验室成为科研创新的摇篮。第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 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这一特点在百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中体现得十分明显。重大原创性实用技术的产生,也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比如,生物芯片的出现是近20年来高新技术领域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进展,这项被业内外人士称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新技术”,就是生物学和微电子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结晶。专家预测,基因芯片及相关产业将取代微电子芯片产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生物芯片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1.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跨国制药公司都投入巨资,利用基因芯片开展新药的筛选和药理遗传学、药理基因组学等研究,用芯片作大规模的筛选研究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试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从而加速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2.疾病诊断。业内人士认为,疾病诊断是基因芯片中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现在,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开始进入市场。(2006年,西交大研发出的丙肝蛋白芯片检测新技术,为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献血人员的筛选及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手段。)3.环境保护及其他。在环境保护上,基因芯片也有广泛的用途,一方面可以快速检测污染微生物或有机化合物对环境、人体、动植物的污染和危害,另一方面还可用于农业、商检、司法等领域。4、中药基因组学研究和我国的中药现代化。根据千百年来的事实,中医具有神奇的疗效;中医有时候可以弥补西医的致命弱点。在治理“非典”时中医所起的强大作用以及治疗河南艾滋病中的功用,更证明了中医的神奇性。经过3年的试点及临床总结,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认为,中医药对艾滋病有明显疗效和经济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对此进行了评估,肯定了上述结论。

经过30多年深入广泛的科研实验,世界卫生组织和70多个成员国(包括美国)把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作为全球和本国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战略措施,并向全球发布了战略报告。但是,前一段时间(2006年),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坚决地认为中医中药无可救药,发起“取消中医”的签名行动,在网上引起巨大的争论。综观这些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问题上:一是疗效问题;二是如何来检验是否有疗效的问题;三是对中医理论的争论。要发展壮大中医,我们必须在质和量上作更精细的实验,找出它的标准来。基因芯片具备的快速大量基因表达检测能力使其成为为中药机理等研究工作的最有优势的研究工具,从功能和效率方面都难以由其它工具所代替。中药基因组学利用生物芯片可以将中药的药性、功能及主治与其对特定疾病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关联起来,在分子水平上用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或疾病基因组学的理论来诠释传统中药理论及作用机理,若能够尽早做到这一点,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几千年悠久深厚的中药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出,将加强中医研究列为重点实施项目。有关专家认为,未来几乎所有现代技术领域的革新和进步都离不开微纳米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汽车技术、医药技术、生物技术、分析和诊断技术、化学技术、制造和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因为,纳米科技具有创造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物质和新的产品的巨大潜能,因而,纳米科技的研制、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科学,必将拓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在这些交叉领域,纳米技术可能引发相关领域的产业革命。说起纳米技术,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很多同学都知道我国小鸭集团研制出的纳米洗衣机,这是利用纳米抗菌材料研制出的自我清洁的洗衣机。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滋生,无论使用多长时间,都能够保持“净水洗涤”的状态,为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实际利益。当时,证券时报发布了“小鸭电器股份率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纳米滚筒洗衣机”的消息,小鸭股票应声飞涨,成为二级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在纳米概念的引爆下,小鸭洗衣机迅速走俏全国各大商场,借助纳米技术的新概念,小鸭不花一分钱打了一次价值数以亿计的广告。今年4月时装秀上,康奈尔大学的时装设计专业学生和纤维科学家推出的一款金色连衣裙和一款金属色牛仔夹克衫,不仅时髦,而且可预防伤风和流感,而且永远不用洗,其奥妙就在于大量带有静电的纳米粒子裙子以及夹克衫的棉纤维上形成了保护层。他们还设计出一种能够分解有害气体,保护穿着者免受烟雾和空气污染侵害的服装。其实,早在2002年4月4月份武汉世城服饰公司就将遇水不湿、遇油不污的纳米职业装纳米服投放市场,用于园林、环卫、城管等行业。从总体态势上看,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目前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仅次于美国。因此,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国设立了“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四大科研计划之一。未来我国很多科技创新成果将与纳米技术的综合利用联系在一起。第三,数学和定量化方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特征,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从定性阶段全面进入到定量阶段。比如,数学和统计力学的发展,结合大规模计算和仿真技术的应用,深化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向定量化的演进。第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未来人类的前途虽然取决于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必须建立在科技与人文两个车轮之上。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经济学、伦理学等在环境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根据这个特点,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要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只有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重大创新。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二是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作用日益突出在19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近300年,电磁波从理论的提出到实现无线通信相隔近30年;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仅仅用了一年多。今天,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材料等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有的早在研究阶段就申请了专利,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按正常的逻辑推导,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竞争已前移到原始创新阶段。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中,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在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上,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那么,如何理解关键技术创新?在现代高技术系统中,某些技术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通常称这些技术的创新为关键技术创新,关键技术领先者往往就是产业领袖。比如,每次芯片技术创新都推动个人计算机跳跃式创新,英特尔公司在芯片技术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该领域它就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在重要变量上的较量。在我国,由于在高技术方面受到一定的国际技术封锁,关键技术创新也包括一些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瓶颈制约的单项技术创新,比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是生物制药的主要技术手段,其细胞工程中相应的操作与测量技术多年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细胞电生理参数测定系统是美国对我国技术出口限制的产品种类之一,作为关键技术传新研究项目,我国徐州瑞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现在该企业已自主研发出来,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的客商表现出了浓厚的购买意向,

与日本、德国、英国等少数国家企业的产品形成强有力的技术竞争。为什么要加强系统集成创新?进入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增强,单项技术的突破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高技术的系统集成主要是指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基础,从市场需求或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充分吸纳全球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以系统优化和提升整体功能为主的系统创新,也包括创造新的市场以及降低成本等内涵。例如,中国载人航天的跨越式发展就得益于对系统的整体优化和集成的重视,尤其是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其中(神舟飞船的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的故障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工程有7大系统、近百个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有3000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技工作者。范围如此广泛的协作过程,是系统综合和集成协同的典型体现。未来中国航天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进一步通过信息系统集成、业务过程协同和软件功能集成,全面构建起航天产品协同研制的数字化集成能力平台,实现航天产品跨专业、跨学科、跨平台、跨区域、跨组织之间的协同研制生产,促进传统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方式的转变,加快航天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的新型工业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条件。)三是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汽机动力技术,第二次是电力技术,第三次是电子科技。而当代的科学发展则表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起核心作用的已不是一两门科学技术,而是由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科技、航空航天科技、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等构成的高科技群体,这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群体集聚时代。尽管当代科技的构成不同、功能各异,但是它们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交叉,整个科技群体构成了协同发展的复杂体系。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就是统一的复杂体系,科技在向微观和宏观层面深入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复杂系统的研究。四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注重核心能力创新与追求技术领先经营是微软成功的关键,但微软的成功不仅仅依赖科技本身,微软对教育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微软在中国市场一直强调对教育的投放。其结果就是我们的教材、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考试都有利于微软产品的推广,微软还对我国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我们培养的IT人才也更适合进入外资IT企业,为他们做贡献。结果,我们国家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中国发展自主操作系统的IT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其根本的原因是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对口。这样,对我国国产软件操作系统的发展就造成了不利影响,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满足发展国产软件技术的需求。微软的做法对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有警示意义的。我们在推广国产信息技术时应该学习微软,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作出努力,让教师、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国产Linux操作系统和国产芯片技术。中国教育(包括常规教育与二次教育)不仅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中国IT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且应当为国产技术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关注国产芯片,关注开源软件,关注国产Linux操作系统。目前,教育界在全国建立了40个Linux培训中心,在浙江省成立了开放源代码高校推进联盟,前不久成立了高职分会,以推进开源软件在高校的普及。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倪光南院士认为,中国IT制造业存在信息安全、利润低没有保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最急需的是掌握IT的核心技术,主要是软件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这两项。目前,我国尚不能自主生产高档的CPU等集成电路产品,我国IT产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就必须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在设计方面,开发嵌入式CPU是我国抢占IC技术制高点的现实之路;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的兴起也为中国软件业,尤其是基础软件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所以着重发展基础软件,积极推广Linux,另外,NC从来没有能进入主流市场,没有形成国际优势公司的垄断,NC运行所需要最主要的软硬件就是操作系统和CPU,Linux操作系统是开放式的源代码,而有了虽然速度不够快但却自主研发的“中国芯”,这为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产品及其产业化提供了机遇。为甚么一定要强调核心技术的自主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较弱。中国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装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中国的许多计算机产业为例,尽管产能高,但要向上游的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交大笔专利费,好看的数字下面掩盖着亏损的危机。在整个计算机产业中,核心的芯片技术,操作系统都由英特尔、微软把持,尽管我国年产PC超过1000万台,但都不是核心的,我们处于受别人控制和影响的下游。而且,没有核心技术,信息永远不安全,没有安全的信息就很难谈得上信息化强国。所以,自主产权对于确保产业自主发展和信息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并非空白,但需要拓展、需要投入、需要产业链的成熟。我国目前在国产芯片、国产Linux操作系统和NC技术(毛德操和胡希明先生所著的《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上、下册上》)已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是我国信息核心技术打破外商垄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契机。核心技术不同于一般技术,不会从一般技术中自然发展出来,加强科研投入、加强IT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其实,中国有巨大的国内软件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信息产品消费量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信息安全要求发展国产软件技术产品;《政府采购法》等政策的实施,使国产芯片和软件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事实上,在电子政务与教育、金融等行业应用方面,国产Linux桌面系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产NC也受到了那些对信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部门的重视;NC由于省下了硬盘、软盘、光驱等,比同等功能的个人电脑价格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NC的集约化管理也使得其维护费用低于个人电脑,因此,目前NC在教育行业的推广进入实质阶段。由国家发改委投资专项支持的从2004年起计划在5年内大力推动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支持面向基础教育的NC应用,2004年在河南试点时,神州数码一下子就拿下8000台NC的订单;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国内一些学校也开始摸索NC应用的道路,在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这三种应用中,已经有一些NC走进校园。NC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的认同。消费者,甚至包括终端厂商,很难把NC和PC区别开来。可以说NC的商业模式不会像PC那样吸引用户,用户也需要一定的引导培育期,况且对于个人用户来说,NC的作用显然不如PC全面,因此NC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产品,而是一种面对特定行业的应用模式,这就需要宣传,需要文化创新的助力,只有在这个认识之下NC才能有爆发性增长的市场空间。五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近些年兴起的一些国际大科学工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1TER)等,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互利的平台,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能够大规模地在跨学科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都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作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作为增强自身资助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为打造和保持科技优势,领导国际科技前沿,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和人才,目前,在美国拥有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中,约50%是外国出生者;近10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学者中,有一半是外国人的后裔,(因此,美国人口仅为全球人口的5%左右,但拥有全球近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即使如此,美国仍然不断开拓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新渠道,大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人类基因组计划、氢经济国际伙伴计划、碳收集领导论坛、未来清洁煤发电厂计划、甲烷市场化伙伴计划以及全球地球观测系统等全球性研究计划就是由美国先后牵头组织的,目的是为决胜未来奠定重要技术基础,实现全面领先的战略目标。欧洲的基础研究实力相当雄厚,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人才,科学论文的总数占世界第一,即使如此,欧盟仍牵头组织实施了尤里卡计划、欧洲科技合作计划、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B)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以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欧盟组织欧洲伽利略计划的意图十分明显,即确保欧洲在卫星导航领域不依赖美国,打破美国GPS垄断全球的局面,取得战略上的独立自主性;在经济上确保欧洲高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利益,使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并占有较大份额。2006年3月,巴西宇航员搭载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让巴西曲线实现了载入航天梦。巴西于1998年加入国际空间站,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一系列小型硬件设备,是参加国际空间站建造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巴西通过空间国际合作加强了技术交流,降低了空间开发成本,解决了某些航天项目经费不足的问题。印度拥有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相对技术优势。在国际合作方面,它也左右逢源,两面讨彩:既与美国合作开发,也从俄罗斯引进技术,还与欧空局、法国、巴西、以色列等国家或组织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从而大大缩短了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它还与巴西、印尼在卫星制造、遥感技术和人员培训开展合作,为印度的技术开拓市场。中国也通过参与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大洋钻探计划、全球植物基因测序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及时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分享研究成果和管理理念,获取了国际科技资源,培养了人才,锻炼了科研队伍。目前,中国政府倡议制定了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由我国科学家负责牵头、16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实验室参加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已经启动,开创了中国科学家领衔重大国际科学研究计划的先河。(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及时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成长;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本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中居于主动地位,才能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国家一定发展阶段的要求制定科技规划,是指导科技工作、促进科技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建国以来,我们制定过7次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年开始实施的“12年科技规划”的影响最为深远。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领导和参与。“12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产生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创造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凝聚和培养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次规划的深远影响。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向,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要求,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契机。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规划纲要》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十六字方针为指导,《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2、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突破点《规划纲要》对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从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确定了重点任务,明确了今后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规划纲要》提出了5个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现在,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更加突出。那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是不可持续的,绝不能再走下去了。我们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人口控制、粮食安全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最终都与能源有关。能源技术应放在最优先位置。(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2)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3)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攻克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5)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第一,富煤少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以上,而且这种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化石能源的核心之一应当是洁净煤问题,包括煤炭转化(气化和液化)、洁净煤发电技术等。洁净煤技术的突破及其广泛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局面,降低环境污染。第二,太阳能与风能、生物质能并称世界三大可再生洁净能源。最直接、最重要的太阳能利用是光伏电池和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电池的关键是要解决成本问题,在光热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短短十年时间,中国悄然成为世界上太阳能集热器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国,2006.9.3在CCTV9《对话》节目中,对话嘉宾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给我们显示了这样一幅沙漠将变桑田的美景:在炎炎赤壁沙漠,支撑起一排排太阳能扳,把毒辣辣的太阳遮盖了,上面有太阳能扳收集太阳热,下面种植瓜果蔬菜。既能发电,又能绿化沙漠,还能有经济收获,一举三得;山东德州皇明集团的沙漠发电技术已经渐趋成熟,估计五年以后将投入应用。另外,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600千瓦的风电机组己实现了产业化,正在研制1000--1500千瓦的风电机组。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能利用技术和发展差距较大,应当借鉴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的经验,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快形成风能产业。在生物质能方面,目前美国学者已发现30多种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科学家还发现300多种灌木、400多种花卉富含"石油"。去年,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油菜籽的生物柴油含量由10%提高到40%,展现了开拓能源全新领域的美好前景。第三,电能。一是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二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及其产业,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第四,氢能的研发技术。一是污染很少、发展潜力巨大的燃料电池。美国、日木、欧洲等国的一些燃料电池样车已经展出,可望在今后几年取得实质突破并投入实际应用。我国重点是解决降低取氢的成本问题。二是核聚变技术。目前,世界上需要投资百亿美元的最大核聚变研究项目——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正在积极实施。美国、欧洲以及我国都相继在核聚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学家们估计,到2030年以后,核聚变发电厂有可能投入商业运营。205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人类。需要说明的是,热核、核聚变等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国防建设也至关重要。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来自核裂变――有污染。由于新能源的研发至少到2030年才有可能性,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近期能源研发的关键是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二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4位,年均增速是17.6%,几十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研发制造出了激光照排、数字程控交换机、卫星及运载工具、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装备。但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上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我国所需要的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据统计,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2006年6月19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力争用15~20年时间,使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具备“以我为主、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从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步入“后基因”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基因组的破译。目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仅是弄清了各基因结构的排序,离弄清这些基因的功能是什么,与各种疾病、各种生命机理有何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只是破译了个别功能基因,如耳聋基因、肥胖基因等等。随着越来越多功能基因的破译,目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心血管病、癌症、爱滋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望找到根治的办法,对人脑的功能也将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据预测,完成所有功能基因的测序,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干细胞克隆取得快速进展,这可实现通过干细胞分化制备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进行器官修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生物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问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科学(Science)阶段,对许多现象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Why),非典型性肺炎就是一个例子。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是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对于技术发展便造成了巨大障碍。因此,对于生物技术,各发达国家不仅大量投资于技术发展,同时也大量投资于基础研究,这也是所有学科领域发展应当遵循的普遍规律。我国生物技术前沿研究与国际差距较小,并且拥有生物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奋力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加强粮食与食物安全、重大传染病防控、创新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随着中国GDP持续高速增长,陆地资源已经承受很大压力,因此,国家战略向太空以及海洋转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空天和海洋技术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我们要以载人航天、轨道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先进空天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例如,月球表面有大量的氦—3,氦—3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被科学界称为“完美能源”。最近法国科学家宣布,2030年氦-3核聚变发电将可能商业化。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月球却有大约100-500万吨,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如以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约40亿—100亿美元,每1克黄金11美元,而每1克氦—3是400美元。氦—3是月球上的超级“金矿”。现在从地球到月球单程的运输费约为每吨4000万美元左右,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月球上还有硅、铁、铝、钛和钙等多种资源,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成为各个主要航天国家组织重返月球或月球探测最主要的动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确定为我国《规划纲要》16个重大专项之一。海洋领域内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海洋渔业提供了世界20%以上动物蛋白质,全球30%的石油与50%的天然气产量也来自海洋,国际贸易运输量的90%在海上,加上海洋旅游等等产业,海洋资源利用的总产值在全世界达每年7万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中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我国海洋科技力量薄弱,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海洋科技存在两大严重问题:一是至今没有一个以深海为研究对象的基地,二是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约70%集中长江以北,而南海和东海南端恰恰是我国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形势的海域,在这里我主权受挑战、资源被掠夺、渔民受侵害。把海洋科技作为战略重点,既有为我国产值做直接贡献的一面,也有为我国国家权益与安全做贡献的一面。我国海洋科技战略已启动,2006年政府拨款近20亿元,用于近海海洋的综合调查,调查将围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国防建设的需求,适时选择划定中国资源富集区、环境脆弱区、重要航道区以及安全敏感区等海域,以此为起点,未来中国将从9个方面着手,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中国海洋经济的结构,提升海洋在政经战略中的地位。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前沿技术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们要在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同时又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优势的领域,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进行前瞻性部署,力争取得突破。《规划纲要》重点安排了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将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作为战略突破点:采取重大专项这种方式推动和加快科技发展,是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把围绕国家目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计划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采取重大专项也是我国的一条成功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纲要》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3、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体制机制和政策是关键。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就无法形成对科技资源流动的正确导向,就无法形成对创新活动的有效激励。因此,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主要是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将落实的政策: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目前是生产型,不扣除固定资产价款和折旧,仅中国和印尼采用),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制度。允许企业加速用于研究开发仪器设备的折旧。对购买先进科学研究仪器和设备给予必要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设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的外汇和融资支持力度,提供对外投资便利和优质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给予政策扶持。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一批先进技术,攻克一批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政策。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新技术设备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形成技术标准。(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建立对企业并购、技术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防止滥用知识产权而对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不正当的限制,阻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从业资格制度(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从业资格)和社会信用制度。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国际贸易和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并优先采用。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起草和制定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建立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跨境资金运作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外汇政策环境。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开展对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流通的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全国性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继续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制定有利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政策。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新机制。把农业科技推广成就作为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激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活动。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专项资金,促进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支持农村各类人才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产业竞争前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环保、节能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强技术工程化平台、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建设。(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改革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军口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技任务;国防研究开发工作向民口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扩大军品采购向民口科研机构和企业采购的范围。改革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保障非军工科研企事业单位平等参与军事装备科研和生产的竞争。建立军民结合、军民共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统筹部署和协调军民基础研究,加强军民高技术研究开发力量的集成,建立军民有效互动的协作机制,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研制生产的协调,促进军民科技各环节的有机结合。(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内地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支持我国科学家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提供优惠条件,在我国设立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或办事机构。(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提高农民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并切实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高科普场馆运营质量。建立科研院所、大学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加强与公众沟通交流。繁荣科普创作,打造优秀科普品牌。鼓励著名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创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加强对科普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三、2007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必须完成好的三大战略任务(一)2007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经济政策协调、科技宏观管理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5个重要方面取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任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提升五方面自主创新能力:(1)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2007年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建设1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60个示范乡镇,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重点解决粮食丰产技术、生物质技术开发综合利用、重大动物疾病防治、农业生态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一批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为主的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地方建设一批星火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农业科技基地。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示范,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完善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2)要显著提升卫生健康和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加强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社区医疗、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益性领域科技工作,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计划。继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测等社会发展科技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3)要显著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2007年,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推进工业领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依靠科技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示范工作。完成“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修订和发布,制定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技术政策。(4)要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支撑为加强行业科技工作,今后科技部将以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技术集成能力、工程配套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基本着眼点,通过科技规划和计划,建立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要依靠部门、行业牵头组织实施。建立完善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项目库,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问题,解决部门、行业间的项目重复问题。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国家高新区工作的重点。今年进一步实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型园区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试点方案,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导国家高新区转变增长方式,高效集约化地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型产业。(5)要显著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科学和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国家科技计划中仍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作为支持的重点。2007年在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组织实施四项科学研究计划。重点在海洋、航空、重大疾病、磁约束核聚变、洁净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交通、量子调控、蛋白质科学等领域筹建10个国家实验室。在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新建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对国家野外台站的支持力度,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实验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此外,在前沿技术领域,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能源、信息、材料、先进制造、交通和地球观测与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应用,开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化、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探索,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二)2007年科技工作必须完成好的三大战略任务1、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