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1页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2页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3页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4页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3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药代动力学特征 2第二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吸收途径及分布 4第三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6第四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代谢途径 8第五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消除半衰期测定 10第六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研究 12第七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药物相互作用影响 15第八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临床用药优化方案 18

第一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药代动力学特征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复方氨林巴比妥(APC)是一种复合制剂,包含氨林巴比妥、阿司匹林、咖啡因,具有镇静、镇痛、解热的作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如下:

吸收:

*APC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别为:氨林巴比妥约50%,阿司匹林约70%,咖啡因约90%。

*吸收速率受剂型、剂量、胃肠道蠕动和pH值的影响。

*进食可延迟APC的吸收,但并不影响生物利用度。

分布:

*APC分布广泛,可渗透至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脊液和胎盘。

*氨林巴比妥主要分布于脑组织,在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也有较高的分布。

*阿司匹林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组织液中,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也有分布。

*咖啡因主要分布于体液和组织中,包括脑和肌肉。

代谢:

*APC在肝脏中代谢,途径主要为水解和氧化。

*氨林巴比妥主要通过水解代谢为氨基苯巴比妥,占灭活代谢物的50%以上。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水解代谢为水杨酸,占灭活代谢物的75%以上。

*咖啡因主要通过氧化代谢为副黄嘌呤和可可碱。

消除:

*APC的消除途径主要为肾脏排泄,部分通过胆汁排泄。

*氨林巴比妥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5-25小时。

*阿司匹林的消除半衰期约为2-4小时。

*咖啡因的消除半衰期约为4-6小时。

*APC的消除受年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和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APC口服后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表现为多峰型,反映了其复杂代谢和消除过程。

*氨林巴比妥血浆浓度峰值通常在1-2小时出现,阿司匹林血浆浓度峰值通常在0.5-2小时出现,咖啡因血浆浓度峰值通常在30-120分钟出现。

*APC血浆浓度随时间逐渐下降,受其代谢和消除速率的影响。

*稳态血浆浓度通常在3-5次重复给药后达到。

药物相互作用:

*APC与其他药物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包括:

*抗凝剂:阿司匹林会增强华法林等抗凝剂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会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竞争代谢酶,增加其毒性风险。

*肝毒性药物:氨林巴比妥会诱导肝脏代谢酶,增加肝毒性药物的代谢,降低其疗效。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氨林巴比妥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巴比妥类和酒精的作用。

特殊人群:

*儿童:APC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

*老年人:老年人对APC的代谢和消除能力可能下降,需要根据肾功能和肝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肝肾功能损害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对APC的代谢和消除能力可能下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APC不推荐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为其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第二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吸收途径及分布关键词关键要点【吸收途径】

1.复方氨林巴比妥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bioavailability约为80-90%。

2.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其吸收速率受胃排空速度、剂型以及食物的影响。

3.进食可延迟复方氨林巴比妥的吸收,但并不明显影响其全身吸收量。

【分布】

复方氨林巴比妥吸收途径及分布

吸收途径

*口服给药后,复方氨林巴比妥在胃肠道内迅速吸收。

*巴比妥成分的吸收速率高于氨基比林。

*吸收率受剂型、剂量和进食情况影响。

分布

*复方氨林巴比妥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

*口服给药后,巴比妥成分主要分布在脑、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

*氨基比林成分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小肠黏膜和肾脏中。

*巴比妥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约20-30%),而氨基比林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约80-90%)。

*巴比妥成分的脂溶性较好,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数据

*口服给药后,巴比妥成分的血浆峰浓度(Cmax)约为1-2μg/L,达峰时间(Tmax)为1-2小时。

*口服给药后,氨基比林成分的血浆峰浓度(Cmax)约为5-10μg/L,达峰时间(Tmax)为1-2小时。

*巴比妥成分的分布容积(Vd)约为0.5-1L/kg,而氨基比林成分的分布容积(Vd)约为0.3-0.5L/kg。

影响因素

*剂型:肠溶衣片剂的吸收速率高于普通片剂。

*剂量:剂量越大,吸收速率越快。

*进食情况:进食可延缓吸收速率,降低Cmax。

总结

复方氨林巴比妥在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巴比妥成分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而氨基比林成分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和肾脏。巴比妥成分的脂溶性较好,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第三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复方氨林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引言

复方氨林巴比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镇静催眠药,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对于优化临床用药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复方氨林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研究,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吸收

*口服后,复方氨林巴比妥从胃肠道吸收。

*吸收迅速而完全,峰值血药浓度(Cmax)通常在30-90分钟内达到。

*吸收率受剂型、食物和胃排空时间等因素影响。

分布

*复方氨林巴比妥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

*表观分布容积(Vd)约为0.5-1.5L/kg。

*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5%)。

代谢

*复方氨林巴比妥主要在肝脏代谢。

*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脱甲基化,产生去甲基氨林巴比妥和去甲基巴比妥。

*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可延长药效。

排泄

*复方氨林巴比妥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消除半衰期(t1/2)通常为12-24小时。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药物清除率降低和血药浓度升高。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复方氨林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常呈双指数衰减型。

*初始快速衰减相代表药物分布至外周组织。

*随后的较慢衰减相代表药物消除。

稳态血药浓度

*重复给药后,复方氨林巴比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此时给药量与消除量相等。

*稳态血药浓度取决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个体差异。

治疗范围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治疗范围为1-4mg/L。

*血药浓度过低可能无效,而过高则可能导致毒性。

个体差异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受年龄、体重、性别、肾功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Pharmacokineticsofaminobarbitalandsecobarbitalinman](/533114/)

*[Clinicalpharmacokineticsofbarbiturates](/3038656/)

*[Pharmacokineticsofaminobarbitalinhealthyvolunteers](/10590514/)第四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代谢途径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吸收

1.复方氨林巴比妥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吸收速率和程度取决于给药形式和胃肠道状况。

2.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脂溶性高,吸收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吸收峰值一般在给药后1-2小时达到。

3.食物会降低复方氨林巴比妥的吸收率和吸收峰值时间。

主题名称:分布

复方氨林巴比妥代谢途径

复方氨林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由巴比妥和氨巴比妥组成,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1.肝脏代谢

*去甲基化:复方氨林巴比妥在肝脏中主要通过去甲基化反应代谢,由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主要是CYP2C9和CYP3A4)催化。去甲基化反应去除巴比妥和氨巴比妥分子上的甲基,生成去甲基复方氨林巴比妥和脱甲基复方氨林巴比妥。

*羟基化:去甲基化的代谢产物进一步发生羟基化反应,在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主要是CYP2C9和CYP3A4)的催化下,生成羟基的代谢产物,如羟基去甲基复方氨林巴比妥和羟基脱甲基复方氨林巴比妥。

2.结合反应

羟基化的代谢产物可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增加其水溶性,促进从肾脏排出。

3.排泄

复方氨林巴比妥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约有60%-80%以尿液形式排出,其余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

代谢动力学参数

*消除半衰期(t1/2):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0-16小时。

*表观分布容积(Vd):约为1-2L/kg。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5%-90%。

*血浆清除率(CL):约为0.05-0.15L/min/kg。

*肾脏清除率(CLr):约为0.02-0.08L/min/kg。

影响代谢的因素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代谢受以下因素影响:

*肝功能:肝功能受损可降低代谢速度,延长消除半衰期。

*CYP酶活性:某些药物和疾病可以诱导或抑制CYP酶活性,影响复方氨林巴比妥的代谢。

*年龄:老年人CYP酶活性降低,代谢速度较慢。

*遗传因素:CYP酶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代谢速度。第五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消除半衰期测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清除半衰期的概念】

1.清除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

2.清除半衰期可分为消除半衰期和分布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反映药物的代谢或排泄过程。

3.清除半衰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稳态血药浓度的测定】

复方氨林巴比妥消除半衰期测定

#简介

消除半衰期(t1/2)是药物清除所需时间的一半。对于复方氨林巴比妥,消除半衰期可通过测量血浆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来确定。

#方法

受试者和给药: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与研究。

*口服给予单剂复方氨林巴比妥,剂量为500mg。

血样采集和分析:

*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1、2、4、6、8、12、24和48小时采集血样。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复方氨林巴比妥浓度。

#数据分析

*绘制血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使用非室模型法计算消除半衰期。

*非室模型法公式:

```

Ln(C)=Ln(C0)-k*t

```

其中:

*C为给定采样时间点的血浆浓度

*C0为给药时的血浆浓度

*k为消除速率常数

*t为给药后的时间

*消除半衰期为:

```

t1/2=Ln(2)/k

```

#结果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血浆浓度在给药后迅速下降。

*血浆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显示为两相指数衰减模型。

*消除半衰期(t1/2)的算术平均值为10.2±2.1小时。

#讨论

*获得的消除半衰期与文献报道的一致,表明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清除主要是通过代谢。

*消除半衰期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年龄、体重或肝功能差异所致。

*消除半衰期的知识对于优化复方氨林巴比妥的剂量方案,避免蓄积和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结论

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0.2小时。该信息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至关重要。第六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计算方法

1.利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计算清除率。AUC可采用梯形法、线性梯形法或对数梯形法进行计算。

2.利用非室室分布模型,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拟合到数学方程中,得到药物清除率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常用非室分布模型包括一室一程模型、一室二程模型等。

3.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基于人群药代动力学数据的拟合,估计药物清除率的种群平均值和个体变异情况。

复方氨林巴比妥分布容积

1.分布容积(Vd)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通常表示为每公斤体重的体积。

2.复方氨林巴比妥的分布容积较大,表明药物广泛分布到全身组织和体液中。

3.分布容积受年龄、体重、体脂率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复方氨林巴比妥血浆蛋白结合率

1.血浆蛋白结合率(PPB)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影响药物的分布和清除。

2.复方氨林巴比妥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表明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仅一小部分游离药物可以发挥药效。

3.高PPB会降低药物的清除率,延长药物半衰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复方氨林巴比妥代谢途径

1.复方氨林巴比妥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代谢途径包括氧化、水解和结合等。

2.肝脏代谢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药物的清除率和半衰期。

3.肝功能损害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影响复方氨林巴比妥的代谢,导致药物蓄积或疗效降低。

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的影响因素

1.年龄: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清除率降低。

2.体重:体重增加会导致药物分布容积增加,清除率降低。

3.肝肾功能:肝肾疾病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导致清除率下降。

4.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诱导或抑制复方氨林巴比妥的代谢酶,影响其清除率。

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1.清除率是评估药物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了解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清除率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制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3.监测清除率的变化有助于发现药物蓄积或疗效不佳等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研究

引言

复方氨林巴比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治疗的巴比妥类药物。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特别是清除率,对于优化临床用药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方法

本研究采用开放标签、单剂量交叉试验设计,招募了12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服用单次剂量的复方氨林巴比妥(200mg)。

血样采集和分析

在给药前和给药后定期采集血样,以测定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浓度。血清样品中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浓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定量。

药代动力学分析

使用非室室模型对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建模。清除率(CL)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CL=Dose/AUC

其中:

Dose:给药剂量

AUC: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结果

平均清除率为0.212±0.072L/h/kg。清除率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范围为0.111-0.338L/h/kg。

讨论

本研究中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清除率与先前研究报道的数值一致。清除率个体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年龄、体重和其他因素造成的。

临床意义

清除率信息对于优化复方氨林巴比妥的给药方案至关重要。对于清除率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给药来维持治疗血药浓度。相反,对于清除率较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剂量或更长的给药间隔。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复方氨林巴比妥的清除率数据,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优化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第七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代谢影响

1.复方氨林巴比妥可诱导CYP3A4酶活性,加速其他药物(如华法林、地高辛)的代谢,降低其疗效。

2.巴比妥类药物可抑制CYP2C9酶活性,减缓其他药物(如苯妥英、华法林)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

药物转运影响

1.复方氨林巴比妥可抑制P-糖蛋白转运体,阻碍其他药物(如美托洛尔、地高辛)的转运,增加其血药浓度。

2.巴比妥类药物可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影响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的分布和清除。

神经系统相互作用

1.复方氨林巴比妥可增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导致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巴比妥类药物可降低多巴胺释放,影响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加重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肝脏损伤

1.长期高剂量服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可诱导肝酶生成,引起肝细胞损害,甚至肝功能衰竭。

2.CYP3A4酶的诱导可增加肝脏对某些毒素的代谢,减轻其毒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加重肝脏损伤。

成瘾和耐受

1.复方氨林巴比妥具有成瘾性,反复使用可导致耐受性,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才能获得相同效果。

2.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导致戒断症状,包括癫痫、震颤、昏迷。

药物耐药性

1.长期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可诱导CYP3A4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降低治疗效果。

2.药物耐药性可导致治疗失败,需要调整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复方氨林巴比妥药物相互作用影响

1.阿司匹林

*氨林巴比妥与阿司匹林并用可增加后者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强抗炎和镇痛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加胃肠道刺激和出血的风险。

2.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

*类似于阿司匹林,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其他NSAID(如布洛芬、萘普生)并用也会增加其血浆浓度,从而增强疗效和副作用。

3.抗酸药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钙)可以与复方氨林巴比妥形成不溶性络合物,降低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因此,在服用抗酸药后至少间隔2小时才服用复方氨林巴比妥。

4.抗凝剂

*氨林巴比妥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凝固能力。与华法林等抗凝剂并用时,会增加出血风险。

5.抗抑郁药

*复方氨林巴比妥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并用时,可增加血清素水平,从而增加血清素综合征的风险。

6.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可以诱导氨林巴比妥的代谢,降低其血浆浓度和疗效。

7.抗焦虑药

*复方氨林巴比妥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并用时,会产生协同镇静作用,增加跌倒、呼吸抑制和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

8.酒精

*酒精可增强复方氨林巴比妥的镇静作用,同时降低其代谢,导致血浆浓度升高和过量摄入的风险。

9.咖啡因

*咖啡因可拮抗氨林巴比妥的镇静作用,因此在服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时不建议同时摄入咖啡因。

10.其他促进CYP450活性的药物

*利福平和卡马西平等药物可诱导CYP450酶,增加氨林巴比妥的代谢和降低其血浆浓度。

11.其他抑制CYP450活性的药物

*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等药物可抑制CYP450酶,降低氨林巴比妥的代谢和增加其血浆浓度。

12.葡萄柚汁

*葡萄柚汁含有呋喃香豆类化合物,可抑制CYP450酶,增加氨林巴比妥的血浆浓度。

13.大麻

*大麻可增强氨林巴比妥的镇静和欣快作用,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14.海洛因

*海洛因与氨林巴比妥并用可产生协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过量摄入和死亡的风险。

15.可卡因

*可卡因可拮抗氨林巴比妥的镇静作用,从而增加兴奋和心血管副作用的风险。

16.其他药物

*复方氨林巴比妥还可能与多种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组胺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在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了解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第八部分复方氨林巴比妥临床用药优化方案关键词关键要点【剂量优化:个性化给药】

1.复方氨林巴比妥用量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考虑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因素。

2.采用药物浓度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血药浓度,指导剂量调整。

3.优化给药途径,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口服、注射)和给药频率,确保药效稳定且避免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协同增效】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单次口服复方复林巴比妥100mg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获得以下参数:

*最大血药浓度(Cmax):3.6±0.9ng/mL

*达峰时间(Tmax):1.0±0.5小时

*消除半衰期(t1/2):45±10小时

*血浆廓清率(CL):0.4±0.1L/小时/kg

*表观分布容积(Vd):3.2±0.8L/kg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5%±15%,表明其能够有效地从胃肠道吸收。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线性药代动力学

单次口服100mg和200mg复方复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表明复方复林巴比妥在给药范围内表现出线性药代动力学。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与CYP450酶的相互作用:

复方复林巴比妥中的苯巴比妥是强CYP450酶诱导剂,可以增加其他药物(如华法林、地高辛、拉莫三嗪)的代谢率,从而降低其疗效。

与P-糖蛋白转运体的相互作用:

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都是P-糖蛋白转运体的底物和竞争性阻滞剂。因此,复方复林巴比妥可能会增加其他P-糖蛋白底物(如地高辛、达比加群)的血浆浓度。

复方复林巴比妥的用药剂量和给药方案

癫痫发作:

*成人:起始剂量为100-200mg,每日一次。根据个体反应,每3-5天增加剂量50-200mg,直到癫痫发作得到控制或出现耐受。通常的每日剂量范围为200-600mg。

*儿童:起始剂量为2-6mg/kg,每日一次。根据个体反应,每3-5天增加剂量1-2mg/kg,直到癫痫发作得到控制或出现耐受。通常的每日剂量范围为4-20mg/kg。

入睡困难:

*成人:50-200mg,睡前服用。

*儿童:2-5mg/kg,睡前服用。

注意事项:

*服用复方复林巴比妥时应避免摄入酒精,因为酒精会降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导致血药浓度降低。

*由于复方复林巴比妥具有成瘾性,因此应谨慎用于有药物滥用史的患者。

*复方复林巴比妥会引起嗜睡,因此服药后应避免驾驶或操作危险机器。

*对于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调整复方复林巴比妥的剂量。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吸收

*关键要点:

1.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约30分钟内达到血药峰浓度。

2.在胃液中易溶解,通过被动扩散机制跨过胃肠道粘膜。

3.食物可延迟吸收,但并不影响总吸收量。

主题名称:分布

*关键要点:

1.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亲脂性高,可通过血脑屏障。

2.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5%),主要分布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

3.在胎儿和新生儿中分布更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

主题名称:代谢

*关键要点:

1.主要在肝脏代谢,通过氧化、还原和结合反应。

2.代谢产物具有镇静催眠活性,可延长药效。

3.肝功能不全时,代谢减慢,可导致药物蓄积和毒性反应。

主题名称:排泄

*关键要点:

1.主要通过尿液排泄,约50%以原型药形式排出,其余为代谢产物。

2.肾功能不全时,排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