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_第1页
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_第2页
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_第3页
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_第4页
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02考点把脉读懂文题——文言文阅读解题整体思路【关键能力·读文必备】文言文阅读四步骤步骤基本阅读方法一、圈点勾画,整体把握记人类勾画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纪事类勾画人物、事件和结果等词语,议论说理类勾画文中抒情、议论的字词语句,写景游记类勾画游览的地点、写景的语句、游览后的心得和感想等,墓志铭、神道碑、墓表等类勾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议论等字词语句二、比对选项,速通文意概述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按文本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在阅读文本之前可先阅读这四个选项,在读原文时,再将选项中的内容加以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述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三、借助设问,精抓重点文言文主观题的设置一般并非针对整篇文章,而是抓住文章富有内涵的关键部分来设题。分析这道主观题的设问题干,在阅读时就可以快速把握文本的重点内容,这样也为解答文言文主观题找到了依据,奠定了基础四、扣紧语境,精准作答分析文言文的主客观题,都不能脱离具体语境,只有回到语境、扣紧语境,才能做到精准作答【微点拨】多材料组合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文本类型多样,体裁不同,题型新颖。毋庸置疑,读懂文本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的文本特征,以助于我们读懂文本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观点、主题、评价、情感、表现手法等,能对不同组合方式的文本在纵向或者横向上进行同或者异的比较。【真题研磨·读懂文题】一、(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材料二:【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指孔鲋,孔子八世孙。【读懂文本】第一步,圈点勾画,整体把握通观全文,结合出处,可以整体判定选文属纪事类文本,其中夹杂大量对话和议论,两则文本都涉及孔子和韩非子。阅读时圈点勾画出相关人物、事件、各自的认识评价等。可大体感知文本一中对赵襄子奖赏一事,孔子赞成,韩非否定,同时认为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文本二中陈人武臣认为韩非子称得上是当世圣人,而孔鲋对此提出了批驳。第二步,比对选项,速通文意通过浏览概述题的四个选项,也可把握文本的重要内容:A项出自材料一后半部分,是作者韩非借他人之口阐明自己的看法——主上设置有关法令,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也没有奸诈的想法。这样才是善于赏罚。BCD均出自材料二。B项是武臣的认识。他认为孔子、韩非各有千秋,韩非也称得上是圣贤。C项是一般世人的认识和行为,作者很明显持否定态度。D项指明了孔鲋对诸子及武臣的态度,都是否定的,不赞成的。综合四个选项内容,可看出韩非子和孔子观点不一致,而武臣称赞韩非子,孔鲋则提出不同意见。第三步,借助设问,精抓重点文本阅读的主观设问题是: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将两则文本结合起来,“批驳”指出了文本二中孔鲋对韩非子的态度,“事实依据”既要关注文本二中孔鲋对孔子去世时间的明确,又要联系文本一中赵襄子的行赏以及韩非子对孔子的评价。此设问精抓重点,给学生很大的阅读引导。【读懂命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题线上。每填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审题眼:画波浪线部分,三处,断句。【答题有策】句子完整处应断开。可抓住一些标志字词判断。注意主语、宾语有时候会省略。【解析】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答案:CEG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审题有道】一审题眼: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二审选项表述中的关键词:A项,两者用法相同;B项,词义不相同;C项,与“有功”相对;D项,并不一样。【答题有策】紧扣题干、选项关键词,将选项具体内容和原文或比较对象进行精细的比对。【解析】选B。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故选B。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审题有道】一审题眼:概述,不正确。二审选项表述涉及的人物对象:A项,主上、群臣、韩非;B项,武臣、韩非、孔子;C项,世人;D项,子鲋、韩非、武臣。【答题有策】紧扣题干、选项关键人物对象,将选项具体情境和原文内容进行精细的比对。【解析】选C。C项,扩大了范围。“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故选C。4.把材料中画单细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一审题眼:画横线,翻译。二审要求翻译的句子,判断关键得分点。【答题有策】关键得分点:重要字词、特殊句式、整体语意。注意译文准确通畅。答案:(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评分参考:“骄侮”,骄傲轻慢;“是以”,因此;“先”,“把他放在前面”。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评分参考:“请”,请允许;“一隅”,一小部分,引申为片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审题眼:子鲋批驳韩非,事实依据。【答题有策】找准答题区间,分条概括。【解析】要回答“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先要了解材料中韩非是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其观点是以“法”为中心,强调一切以“法”为准绳。韩非引用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的话:“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表明孔子是从“礼”的角度评判此事。韩非则从“法”的角度进行否定,得出结论“仲尼不知善赏”。子鲋不同意韩非的观点,称韩非的说法看起来煞有介事,而实际是在使诈。事实依据是: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去世,而哀公二十七年才有荀瑶和韩、赵、魏伐郑之事,当时“晋四卿皆在”,知氏直到悼公十四年才灭亡。因此孔子去世与赵襄子灭知氏、赏群臣,前后相距约26年。也就是说,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因此子鲋说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两件事前后时间相距很远而韩非在书中公然将孔子与赵襄子事合到一起来说,竟然没有丝毫愧疚,足见其观点不可信。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附【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孔子听到后,说:“善于奖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一个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何为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人,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置法令,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也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失于惩罚。做臣子的,谋事有功就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襄子却赏他,这是失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何为善于奖赏。材料二:陈国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意义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鼓励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谈论高的时候,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时候,必然要说达到了深渊的深度。那些好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信于愚昧民众从而传播他们的说辞。就像诸子的书,其中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的臣子,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说这件事,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二、(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材料一:材料二:【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读懂文本】第一步,圈点勾画,整体把握通观全文,结合出处,可以整体判定选文属纪事说理类文本,两则文本都涉及淝水之战,都阐明了对淝水之战的评价。阅读时圈点勾画出相关人物、事件、各自的认识评价等。可大体感知文本一先说明了作战的一些理论知识,后记叙淝水之战中苻坚的失败。文本二则通过记述李靖与唐太宗的对话,分析苻坚兵败的原因,阐明淝水之战的借鉴意义。第二步,比对选项,速通文意通过浏览概述题的四个选项,也可把握文本的重要内容。AB项均出自材料一。A项概括了淝水之战中苻坚部将及苻坚本人的不同态度。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项则概括了苻坚军队在后退过程中的混乱和最后的失败。CD项均出自材料二。C项概述了苻坚淝水大败后的后续故事,军队混乱的苻坚去投奔军容整齐的部将慕容垂,说明苻坚没有智谋。D项概述了李靖和唐太宗对吴汉战例的认识,前者分析了吴汉战胜的原因,后者指出了意义。综合以上,文本一重在记述淝水之战的过程,文本二重在分析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与教训。第三步,借助设问,精抓重点文本阅读的主观设问题是: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两则材料都有所涉及,又是材料二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很明确的阅读指引。【读懂命题】6.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题线上,每填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审题眼:画波浪线部分,三处,断句。【答题有策】句子完整处应断开。可抓住一些标志字词判断,如语气词。注意固定句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答案:EFG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的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审题有道】一审题眼: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二审选项表述中的关键词:A项,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B项,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C项,意思不同;D项,意思相同。【答题有策】紧扣题干、选项关键词,将选项具体内容或代回原文语境,结合上下文分析是否符合逻辑语意,或与比较对象进行精细的比对,或进行合理的联系推断。【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正确。B项,“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而“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用以烧饭,夜间击以报时警备。C项,正确。D项,正确。故选B。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为万代所借鉴。【审题有道】一审题眼,概述,不正确。二审选项表述涉及的人物对象:A项,苻坚、谢玄、苻坚的部下;B项,苻坚部队、谢玄;C项,苻坚、慕容垂、慕容宝;D项,李靖、吴汉、公孙述、唐太宗。【答题有策】紧扣题干,抓住选项关键人物对象,将选项具体情境和原文内容进行精细的比对。【解析】选D。A项,概述了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时,苻坚与部下对展开战斗的不同思路,描述与材料一相吻合,故A项表述正确。B项,概述了苻坚部队在后撤中发生混乱,不能令行禁止,谢玄等人乘机率部渡河,并最终击溃前秦部队的情形,与材料一内容相符,故B项表述正确。C项,概述了苻坚溃败后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父亲乘机杀掉苻坚的情形,材料二对这一情节有具体描述,故C项表述正确。D项,概述了李靖与唐太宗对吴汉用兵的评价,在材料二中,唐太宗在比较了吴汉与苻坚用兵成败得失后进行总结,即认为吴汉的“得”与苻坚的“失”可为万代所借鉴。D项表述为“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与材料中的意思相左。故选D。9.把材料中画单细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一审题眼:画横线,翻译。二审要求翻译的句子,判断关键得分点。【答题有策】关键得分点:重要字词、特殊句式、整体语意。注意译文准确通畅。答案:(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评分参考:“却”,动词,后退;“得”,得以,能够;“周旋”,意为让出空间后,将士们可以展开战斗;“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各1分。)(2)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评分参考:“出奇”,指出奇兵,用奇计;“不意”,意想不到,“意”为“意料”的意思;“斯”,指示代词,这。各1分。句意1分。)10.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有道】审题眼:李靖认为,苻坚失败的原因。【答题有策】找准答题区间,即材料二中李靖和唐太宗的对话,分条概括。【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提炼能力。材料二中,太宗提问“苻坚甚处是不善”,李靖用“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来作答,指出了苻坚在与谢玄的作战中战败的原因,即苻坚已然被困却不明局势的“无术”,没有智谋。当太宗问李靖前代古人谁擅长根据实际情况“兵有分聚”时,李靖肯定了吴汉善于分兵合围的做法,明确指出了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的原因是“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即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答案: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用兵能合不能分。附【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作战,如果我方人数众多而敌方人数稀少,就不能选择在险要的地形中交战,而应该选择平缓开阔的地方。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声就停止,没有不胜的情况。兵法说:“利用人数优势前进或停止。”晋朝太元年间,秦朝的苻坚进驻寿阳,列阵在淝水边,与晋将谢玄相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您远道而来深入我境,却临水布阵,显然不想迅速交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众都说:“应该阻止敌人渡过淝水,不让他们上岸。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必能完全取胜。”苻坚说:“只需退军,让他们渡过,我率领数十万铁骑向水边逼迫并杀死他们。”苻融也同意这个计策。于是,他们下令撤军,但众人因陷入混乱而一退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谢琰(向南)进军,与苻坚的部队在淝水南岸展开激战,苻坚大军全线溃败。材料二:太宗说:“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说:“古代的战斗,多是通过小的技巧而战胜没有技巧的对手,用微小的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对手,这能够论证兵法吗?如果谢玄能够击败苻坚,并不是谢玄有多么出色,而是苻坚实在不出色。”太宗回头看侍臣,让他拿来《谢玄传》检阅,说:“苻坚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不出色,对吗?”李靖说:“我看《苻坚载记》中说:‘秦诸军全部溃败,只有慕容垂一支军队得以保全。苻坚率一千多骑兵奔赴慕容垂军,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这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得以保全,苻坚被慕容垂所陷害已经很明确了。既被人所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是很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