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3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电流和电路”一节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相关知(江南博哥)识是______

A.通路B.断路C.短路D.开路正确答案:C[解析]小灯泡熄灭是因为电流流经外加导线而绕过了小灯泡,小灯泡被短路了。

2.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成近圆形环月轨道。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a1、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1;探测器在近月的近圆形环月轨道上加速度为a2、速度为v2。则______

A.a1>a2

v1>v2B.a1>a2

v1<v2C.a1<a2

v1>v2D.a1<a2

v1<v2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得第一宇宙速度;根据星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有,可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设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1和r1,月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2和r2,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a1、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1;探测器在近月的近圆形环月轨道上加速度为a2、速度为v2。则,所以a1>a2;1,所以v1>v2,故A正确,BCD错误。

3.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天上的云变成雨之后落到地面,在经过一路的加速后,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会达到300米/秒,这样的速度基本相当于子弹速度的一半,是非常可怕的。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雨滴经过变加速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一般而言,暴雨级别的雨滴落地时的速度为8~9米/秒。某次下暴雨时小明同学恰巧打着半径为0.5m的雨伞(假设伞面水平,雨水的平均密度为0.5kg/m3),由于下雨使小明增加撑雨伞的力最小约为______A.0.25NB.2.5NC.25ND.250N正确答案:C[解析]设t时间内,落到雨伞上的雨水的质量为m,雨滴落到雨伞上速度由v变为0,根据动量定理有Ft=mv,而m=ρV=ρπr2vt,所以F=ρπr2v2,代入数据计算可得F=25.1N,可知C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C。

4.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利用核裂变发电的大型商用核电站。核裂变反应方程中______A.X为电子,a=1B.X为质子,a=2C.X为质子,a=3D.X为中子,a=3正确答案:D[解析]假设X的质子数为n,根据质子数守恒可得92=56+36+an,可得,n=0,即X的质子数为0,X为中子,所以X的质量数为1。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235+1=144+89+a,可得a=3。故选D。

5.

如图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一个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则为______

A.

B.

C.2

D.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对绳子上的结点P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平衡后设N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得sinα=。据平衡条件可得sinα=,故答案为B。

6.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B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当滑动变阻器R1处于某位置时,A、B两板间的带电油滴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减小,油滴向下运动B.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减小,油滴向上运动C.仅把两极板A、B间距离减小时,油滴向下运动D.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时,油滴向下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R1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则电流表示数减小,路端电压增大,由分析可知,板间场强增大,油滴所受电场力增大,则油滴向上运动,A错误,B正确。仅把两极板A、B间距离减小时,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分析可知,板间场强增大,油滴所受电场力增大,则油滴向上运动,C错误。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时,U和d不变,则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则油滴仍保持静止,D错误。

7.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质点Q位于波峰,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0.04s后,质点P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P点的横坐标x=4.5mC.在0~1.2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0.4mD.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2cos(50-πt)cm正确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12m,P点此时沿y轴负方向运动,可判断出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正确;由图可知该波的振幅为2cm,此时质点P的位移为1cm,根据几何知识可知,质点P的横坐标应为,B错误;质点P再振动可到达平衡位置,所以T=0.48s,在0~1.2s内,质点P刚好振动2.5个周期,故通过的路程为2.5×4×2cm=0.2m,C错误;由ω=得rad/s,由图中Q点的位置可知Q点的振动方程为cm,D错误。

8.

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A、B两极如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连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待测压力增大时______

A.电容器的电容变小B.电阻R中没有电流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正确答案:D[解析]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减小,根据可知,电容C增大,A错误;电容器板间电压U不变,电容器所带电量为Q=CU,C增大,则Q增大,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而A板带正电,则电路中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充电电流,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故BC错误,D正确。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在“时间的测量”一节都有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的内容(如图所示)。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

正确答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在课堂中展示该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展开。

(2)该图片具有直观性强、易懂、易理解等特征,教师展示“日晷”图片,有助于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3)“日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课堂中展示该内容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受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请结合实例,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正确答案:首先,在物理教学中,能进行真实物理实验的,首选真实实验。如果真实实验难以进行或实际教学效果不好,才考虑选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的程序应符合物理规律,即仿真出的现象和过程应当具有科学性。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适合应用的情况有:

(1)当真实实验存在危险或者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展开真实的实验时,可以选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例如,为了避免水银中毒的风险,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2)在教学中,先展开真实实验,再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在学生通过真实实验探究得出规律后,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结合程序中的光路图,再一次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像的大小和性质随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

(3)在教学中,先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所了解,再进行真实的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真实实验的观察效果或操作效果。例如,在天平的使用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仿真模拟,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结构和使用过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避免了学生上来就动手的盲目性。

三、案例分析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个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1A”字样,另一个标有“15Ω,0.6A”字样,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允许接入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通过第一个电阻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0V

通过第二个电阻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V

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U=U1+U2=19V

问题: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正确答案:知识点: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2.

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正确答案:错误之处:学生把两个电阻能承受的最大电压直接相加。

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即通过该电路的最大电流是相同的,为0.6A,若超过该数值则第二个电阻烧坏,也就是说第一个电阻达不到最大电压。

正确解法:

解:把两个电阻串联到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所以通过两个电阻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0.6A,即U=I2R1+I2R2=15V。

所以允许接入的最大电压为15V。

3.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正确答案:教学思路:

教师不能因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全盘否定,应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如教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

两个电阻是怎样连接的?能否画出电路图?

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在这个串联电路中能否让第一个电阻通过的电流为1A,第二个为0.6A?通过这个电路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案例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王老师用实验教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初步知识。

教师:在有雾的天气,可以看到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从汽车前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也是直的。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些现象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教师:好,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

教师做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学生观看实验。

教师:大家看,光在水中、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叫做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大家用笔在教材上划下这句话。

学生:老师,我们也要做这个实验。

教师选了两个学生代表,分别给了他们一支激光笔,吩咐他们对着水槽照射。学生拿着激光笔照到墙上,晃动着,引起学生一片骚动。

问题:4.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正确答案:根据新课标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要求,该教学环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要由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改为具有研究性、合作性、启发性的模式。该教师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引导和组织讨论环节,由教材中的例子直接得出结论,甚至对光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教师没有做,就直接给了结论,没有体现新课改学习方式的理念。

②教学效果。该课堂没有体现出教学的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进行了简单的提问,没有启发性,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没有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

③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清晰简明地讲解给学生,没有举出生活现象中光不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来强化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④教学评价原则。该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仅是好之类,没有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反馈。

5.

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正确答案: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拉上窗帘,播放手影戏:农夫与蛇。通过手影戏中精彩绝伦的表演,向学生展示惟妙惟肖的蛇和农夫的形象,创设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

生: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视频中惟妙惟肖的蛇和农夫是哪位演技高超的“演员”吗?

生:是手影。

师:看来同学们对手影戏并不陌生。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手影吗?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手挡住了光的传播,就形成了影子。

师:说得非常合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其他类似手影的现象呢?

生:晚上走在路灯下的时候,地上也会有影子。

师:因为在路灯下人挡住了光的传播,所以人的脚下也会产生影子,那人行走时地上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靠近灯时,影子在身后,随着和灯距离的缩短影子会变短,走到灯下的时候影子最短。远离灯时,影子在身前,且越来越长。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光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幅图片。

(图片展示:茂密的森林里直射的光束、大雾中车灯射出的光束、电影院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师:谁能说说光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阳光透过窗户的光线是直的,老师翻PPT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也是直的。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在空气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在液体中光是如何传播的呢?同学们自己来探究一下吧。

(学生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生: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在固体中呢?

生:应该也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里有实验装置,同学们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实验: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玻璃砖中,观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径迹,发现沿直线传播。)

生:光在固体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叫做介质,同学们能将上面的结论总结一下吗?

生: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在支架上固定一个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的糖水中,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糖水中,再让学生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师: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生:同种均匀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教学设计题(第1题12分,第2题28分,共4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两位同学使用多用电表以后,分别把选择开关放在图a、b所示的位置。

任务:1.

你认为谁的习惯比较好?说明理由。正确答案:b同学的习惯更好。因为多用电表使用结束时应该把选择开关旋转到OFF位置或交流电压最高挡位处。

2.

基于该图示,结合多用电表工作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正确答案: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多用电表的使用,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张图(见题图),这是两位同学用过多用电表以后,把选择开关放置的位置。同学们认为谁的习惯比较好呢?

生1:都不好,多用电表不用时应该把选择开关旋转到OFF位置。

生2:这个表上好像没有OFF挡,所以放哪都一样吧。

生3:……

(学生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师:既然同学们没有定论,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开关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多用电表有几个挡位?分别是什么?

生:有四个挡位,分别是直流电压挡、电流挡、欧姆挡和交流电压挡。

师: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这些内容在选择开关周围的功能区有明确的标识。那我们用完多用电表后,到底该把开关放在哪个位置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吧。首先分析能不能放在欧姆挡?

生:肯定不能。欧姆挡内部含有电源,如果开关放在欧姆挡,容易使电池漏电,比如不用时,两表笔若不小心触在一起,电表的内部电池就要发生放电,等下次用时,电池可能已经没电了;还有,如果在使用多用电表前,没有选择挡位而直接测量,可能会损坏电表。

师:说得非常好。接下来分析一下能不能放在电流档呢?

生:放在电流挡,不用时对电池肯定没有影响,但是当使用时,如果忘记切换到合适挡位就直接进行测量,可能会烧坏电表,放在直流电压挡也是一样道理。所以应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的高挡位,因为里面串有高阻值电阻,在任何的测量方式下,表头流过的电流都是最小的,能起到保护表头的作用。

师:同学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真强,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能判断上面哪位同学的习惯较好了吗?

生:b同学。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汽化与液化”的内容要求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

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汽化与液化”一节为“探究水的沸腾”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等知识。

任务:3.

什么是沸点?正确答案: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4.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水的沸点”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正确答案:教学设计如下:

探究水的沸点

①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的沸点。

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液体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科学探究情境,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液体沸腾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②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分组实验探究—总结,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③教学过程

a.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茶,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吗?

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提问: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继续加热,水温究竟是否变化?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b.分组实验探究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