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物理模拟题18一、单项选择题1.
下图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A.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作用B.在同一液体中,压强大小可能与深度有关C.若在两小孔的相同高度新增两个同样的小孔,将产生一样的液柱D.液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正确答案:D[解析]此实验演示的是液体的压强。从下方小孔喷出的水柱射程更远,表明在同一种液体中,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只要新增的两小孔与原来的小孔高度一致,且孔径一致,则射出的液柱也会与原液柱一致。液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本实验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故本题选D。
2.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104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正确答案:A[解析]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则,因为静止轨道卫星轨道半径大于中轨道卫星轨道半径,故A项正确。,由于中轨道卫星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故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s,B项错误。由知,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C项错误。由,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D项错误。
3.
如图所示,物体C放在水平面上,小球B放在C上,小球A和小球B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若B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把A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摆动的过程中B、C始终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B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B.B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C.C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D.C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C重力之和正确答案:B[解析]小球A在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和重力提供向心力,当绳子的拉力正好等于B的重力时,BC之间没有弹力,此时BC间摩擦力等于零,对C进行受力分析可知,C所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平衡,不受摩擦力,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做圆周运动,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绳子的拉力不可能等于零,所以C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等于B、C重力之和,故D项错误。
4.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______。
A.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
B.核比核更稳定
C.两个核结合成核时释放能量
D.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核中的大正确答案:C[解析]比结合能又称核子的平均结合能,由图可知,氦核的比结合能大约为7MeV,氦核的核子数为4,则氦核的结合能大约为28MeV,A项错误。核比核的比结合能大,所以核比核更稳定,B项错误。两个核结合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C项正确。由图可知,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核中的小,D项错误。故本题选C。
5.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1:E2分别为______。
A.b→a,2:1B.a→b,2:1C.a→b,1:2D.b→a,1:2正确答案:C[解析]由右手定则判断可知,MN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N→M,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b。MN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为E=BLv,其他条件不变,E与B成正比,则得E1:E2=1:2。
6.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和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正确答案:C[解析]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A项错误。当r小于r1时,r一定小于r2,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项错误。由图可得,r等于r2是分子之间的平衡位置,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和为零,C项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D项错误。
7.
如图所示,穿在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先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F0>μm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B.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
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
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正确答案:A[解析]刚开始运动阶段,小球的加速度,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也增大,当速度v增大到kv>mg后,加速度为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2减小到0时,做匀速运动,即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A项错误,B项正确。当摩擦力为零时,即有kv=mg时,加速度最大,故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C项正确。当加速度为零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有,解得最大速度为,D项正确。
8.
如图所示,A、B是两质量相等的物体,原本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和B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动摩擦因数之比为3:2,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B相对C滑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①A、B系统动量守恒
②A、B、C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向左运动
④小车向右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正确答案:C[解析]A、B组成的系统受到平板小车C的摩擦力,系统动量不守恒,A、B、C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①错误②正确;当压缩弹簧突然释放将A、B弹开过程中,A、B相对C发生相对运动,A向左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故C受到A的滑动摩擦力向左,B向右运动,B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故C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向右,而A、B与平板车的上表面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3:2,所以C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于向右的摩擦力,故C向左运动,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C。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正确答案: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载体以及新的学习和交流工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虽然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物理课件要以科学性为首要原则。物理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必然要求其素材逼近真实,在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过程时,必须符合物理原理。
(2)实验优先原则。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能试图用电脑去代替实验。对于受条件限制而难以演示的实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虚拟”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综合最佳效益原则。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力求恰当、自如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多种媒体,力争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请结合“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谈谈你对“过程与方法评价”的理解。正确答案:(1)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会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应重视评价学生“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达成,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能否发现问题,能否有根据地对影响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合理猜想,是否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能否设计实验步骤并合理选择器材,能否分析并改进实验方案等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评价,发现教学设计或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0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问题: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点?正确答案:本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沸腾和沸腾的条件。
2.
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正确答案:该生的错误主要在于没有理解试管中的水不断吸热的前提是有温度差。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深入理解“水沸腾的条件”。
正确解答:水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为水温达到沸点和不断吸热。本题中烧杯中的水通过热传递可使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是,由于两者都达到沸点时,没有温度差,试管中的水无法持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故本题选A。
3.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正确答案:教学思路:
结合例题学习了汽化的两种形式,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沸腾和蒸发的条件,其中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①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
②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后,就和大烧杯中的水温保持一致。因此,小试管不能继续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这说明,小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却无法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
案例:
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教学片段:
教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同学们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学生: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
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我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
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问题:4.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正确答案:第一,当学生总结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这一问题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发问、探索的积极性。
第二,当学生提出“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的问题后,教师的应对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引导。这无疑给勇于发问的学生浇来一盆冷水,扑灭了学生质疑的火花。
第三,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亲历提问、猜想、假设、制订计划等过程,通过科学的探究得到实验结论。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跳过了以上探究过程,直接给出实验结论的做法不仅忽略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正确答案:教学片段:
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生1:拉动木块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生3: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讨论下如何改进这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如果可行,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1:这个方案比之前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于如果拉动长木板,木块会保持相对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稳定,便于读数。
生2: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3: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动长木板的速度无关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4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下图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力”一节中的想想做做。
任务:1.
请分别说明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的设计意图。正确答案: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是为了说明力的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之一。
2.
基于该实验,请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正确答案: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谁能说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生甲: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可能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师:那么如何验证第一个猜想呢?
师:(走到门边,用粉笔在门上标出了A、B、C三点)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到老师这,分别在A、B、C这三点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一下推门的难易程度。
生乙:(走到门边,在A、B、C三点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容易把门推开。
师:(请乙回到座位)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了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验证其余两个猜想。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要求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如图所示为初中某教材“流体压强与流速”一节中“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等内容。
任务:3.
简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正确答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液体和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4.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正确答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②具有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利用神奇魔术“诡异的乒乓球”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吹起能吸住乒乓球,是真的吗?让他们猜想,并且按照你的操作方法去做。教师阐明这个神奇的现象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学习完本节课知识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乒乓球如此诡异学生参与实验,体会吹起吸住乒乓球的奥妙利用实验魔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对本节课的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强烈的探索欲望
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空气和水流动时有快有慢,那流速变化,流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验1:吹硬币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比赛完成后设置疑问: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回答教师问题。并得出结论: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时刻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新课讲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受向上的力)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空气)实验2:组织学生对着两张自由下落的纸张之间吹气,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教师组织学生对于上课开始时的小实验进行尝试性解释。设置疑问,从气体拓展到其他流体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实验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胶跑道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二手奢侈品交易电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药柜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舌头清洁刷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皮制书皮项目营销计划书
- 农业作物收获技术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葡萄柚树修剪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彩色皱纹纸产品供应链分析
- 冷藏仓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医用呼吸装置产品供应链分析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经开区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DB23T 3842-2024 一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期中模拟押题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环氧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测量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新信息科技三年级第四单元:创作数字作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一单元达标练习(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水电暖安装合同模板
- 三年级语文《那次玩得真高兴:记一次游戏的感受》说课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沪教牛津版(深圳用)六年级上册期中英语试卷(无答案)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