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知识清单)-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部编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知识清单)-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部编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知识清单)-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部编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知识清单)-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部编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知识清单)-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八年

级(知识清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三峡》

1.文题解读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题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

对象。

2.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3.知识链接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

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

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

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

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

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4.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三峡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郦道元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

自三峡上百里.中“海岸连山」略无阙处.。一重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

岩叠嶂2.蕉天蔽旦2自韭亭生夜分,一丕见曦月,.空隙、缺口。

至王夏水襄陵,一—沿潮阻绝工或王命急宣J3.(自非)如果不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4.〔亭午〕正午。

乘奔御风,――丕以疾也.。_4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

陵.

【译文】8.〔沿溯阻绝〕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

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峭壁,9.〔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

遮天蔽日.若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看不见日口.

月。10.〔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11.〔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12.〔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便到了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

骏马,驾着疾风,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一—则素湍绿潭人回清倒影,一绝里13.〔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14.〔回清〕回旋的清波。

多生怪柏2一悬泉瀑布2一飞漱其同,清荣峻茂,一

15.〔绝峨〕极高的山峰.

良多趣味工一

每至晴初霜旦,一林寒.涧肃.,一常有高猿长啸,.16.〔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属引凄异,.空谷传购.,_哀转久绝晨故渔者歌旦工1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巴东三峡巫峡长.,一猿鸣三声泪沾裳葭二18.(良)甚,很。

19.(晴初)天刚放晴。

【译文】20.〔霜旦〕下霜的早晨。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21.〔肃〕肃杀,凄寒。

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22.〔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23.〔凄异〕凄惨悲凉。

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24.(响)回声。

趣味无穷。25.〔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26.(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

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

回响着猿啼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短文二篇》

1.文题解读

《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

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记承天寺夜游》记,即游记。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文题点

明了写作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曾于句曲山华阳洞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

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坛领袖,

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3.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

山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

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

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

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

获“闲”。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4o知识链接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

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

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5.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答谢中书书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卷四十六。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

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2一高峰入云2一清流见底2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

两岸石壁一.五色交辉一意林翠竹八四时俱备2—晓舍人。陶弘填(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

雾将歇2.猿鸟虱嘎;一夕旦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

界之仙都2.自康乐一以来2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家。

有《陶隐居集》。

【译文】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映.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3.(四时〕四季。

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4.(歇〕消散.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6.(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7.(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

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8.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了。9.(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

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10.〔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1.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承天寺,在今湖

苏轼北黄冈南.苏轼.CLQ37二LLQD.」字子H,_号东

元圭六年土月一土二日夜2一解衣欲睡,一月鱼入坡居士2.眉山X-令属四川Z人2.一北宋文学家.。—此

巴.欣然起行.。一金无与为乐益一遂至承天寺2一寻张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壬史庭鼠庭下如积水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

空明一水中灌.存交横「盖竹柏影埋.何夜无月之顼年号(1078—1085)。

何处无竹柏?一但少闲人如固两人者耳葭一3.〔念〕考虑,想到。

4.(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译文】5.〔相与)共同,一起。

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6.(中庭〕院子里。

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7.(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8.(藻、荐〕均为水生植物。

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9.〔盖〕大概是。

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10.(但)只是。

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苓菜11.〔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

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与朱元思书》

lo文题解读

“与",给。朱元思,作者的友人。“书”,书信。题目表明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文题

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

2o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章B(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

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3.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

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

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

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

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4.知识链接

骈文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

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

就变得严格起来。

5o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与朱元思书1.选自《吴均集校注》.吴均(469—520),字叔

吴均庠,吴兴故章B(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9

风烟俱涛一天山去色2—丛流飘荡/壬意东西二2.〔共色)同样的颜色。

自雇阻至桐底一二百诳里.,一直山异水2天下独绝A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

水置缥碧「壬丈见底.一游鱼翅苞—直视无碍2随。

急湍甚箭「猛浪者奔一4.(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

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5.(许)表示约数。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6.〔缥碧)浅青色。

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7.1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

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

一无二的美景。

水呈碧绿洁白之色,千百丈高的江水清澈见

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直看下去毫无

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

的马。

夹崖高山•,一置生寒树2.负势竟上.,一互相ft邈.;一8.1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争高直指「壬百成峰「泉水激石1一泠泠作响;好鸟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壬转丕制.猿则直叫无绝」上。

莺飞戾天益一望峰息心J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

横柯上蔽「在昼就昏;.琉条交映,一套时见旦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

用.

【译文】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高山)凭借着山势,竞直而向上,山峦仿佛都13.(激)冲击,撞击。

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笔直着身体,14.(泠冷〕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直插云霄,互相竞争高低,形成千百座山峰。泉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丽的百鸟相嘤嘤,鸟鸣声。

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

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唠”,鸟鸣,这里指蝉鸣.

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17.(莺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莺

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莺鸟飞到天上,这里比

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喻极力追求名利。莺,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着上面,即戾,至、到达。

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

光.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孟子》三章

1.文题解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

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淫》题目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其迷惑。这是大丈夫所应具备的品质。以此为题,意蕴

丰富,富有气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的意思是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

人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以此为题,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2o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

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

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3.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

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的观点;强烈反对不义战争,

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

政”“王道”,并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

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4o知识链接

《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

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

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宋朝朱熹把《孟子》

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

响很大.

纵横家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淮南子•览冥》高诱注)。他们分别代表合

纵(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故有纵横家之称。《战国策》所述皆纵横家的活动和

合纵连横之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该书内容相似。

5.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五而攻之而丕胜2.土坯而3.(环)围。

攻之2.必有得天时置矣?―一然面不一胜渚上是天时丕4.〔池〕护城河。

如地利也2.一城韭丕高也2一池韭不灌也,.一兵堇韭丕5.(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

坚利也米基斐丕多也2_委而去之•,一—是地利丕如制成的甲、胃、盾之类.

人和也.一故旦.,一一域民丕以封疆之界,一固国丕以山溪6.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

之险2.威天工丕以兵革之利.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离开.

寡助2一褰助之至•,一.一亲戚畔之•.多助之至一,一天下顺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

之“以天工之所顺2—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丕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战2一战必胜矣一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

【译文】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的锐利。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10.[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11.(至)极点.

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12.〔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

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属。

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13.(畔)同“叛”,背叛。

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1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

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

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

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

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

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

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

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

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

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于他的条件,去攻打

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

君主不战则已,站就一定能胜利。

富贵不能淫1.(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景春旦工,公孙衍二张仪岂丕诚大.丈夫哉宜2.〔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

二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工熄2」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孟壬旦L二是焉得为大丈夫垩?.子未学礼乎?3.(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

丈夫之冠也,.父血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工往送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之门2.戒之旦二往之女家「必一敬必戒一,一无违夫4.(诚〕真正,确实.

子」_一,.一以顺为正置1一妾妇之道也一。一居天下之5.〔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广居2一立天工之正位.,一一在天王之大道,.得志2.一与6.(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民由之;.一一丕程志,一一独行其道―富贵丕能淫2一盒7.(焉〕怎么,哪里.

贱丕能移工一威武丕能屈1—此之谓大丈夫-二.8.(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

年。冠,行冠礼。

【译文】9.(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10.[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11.(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下就会平安无事。”12.(夫子〕这里指丈夫。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13.(正)准则,标准.

过礼吗?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1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

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走着天下最正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确的道路-一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

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分别喻指“仁”“礼”“义”.

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15.(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

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遵从。

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16.(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

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能改变它的操守,威武不改变他的气节。17.(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8.(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9.〔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于联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

舜发王吠宙之史,.傅说举壬版筑之』北一胶鬲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联

举壬鱼盐之史,——萱夷琶举王士,一逊叔敖举壬海工亩,田地。

百里奚举壬市一-故天将降大任壬是人也,一必先苦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

其心志2.劳其筋置,.一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行拂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2一曾益其所丕能9.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

人恒过2然后能改「改壬心」衡.壬虚2一面后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

作;征壬鱼,一发王理,一而后脸.。.一然后一知生壬忧患而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

死于安乐也。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

辅佐周武王。

【译文】4.〔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

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人中被选拔出来,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

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

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间登上了高位。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5.(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6.(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心受到震撼,使他的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

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7.〔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8.〔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缺乏。

在国内假如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9.〔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

士,在国外假如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乱,扰乱.

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10.(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

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格坚忍起来。

中可以使人死亡。11.(曾益)增加。曾,同“增”。

12.(恒过〕常常犯错误。

13.〔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

不顺。

14.〔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

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16.〔入)指在国内。

17.(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

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18.〔出)指在国外。

19.(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

相当。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

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五、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愚公移山》

lo文题解读

“愚公”是本文的重要人物,“移山”是本文的重要事件.题目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O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

表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的研究,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

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3o写作背景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

然的愿望。《愚公移山》正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4.知识链接

《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旨意大致归

同于老、庄,又往往与佛经相参合.其中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为道教的经典之一。注释有晋张

湛注和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

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

的意味。寓言具有以下特点:

(1)篇幅大多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远喻近,使深奥

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

C3)故事的虚构性。主人公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

(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5.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愚公移山1.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

太任「王屋二屋方土亘里「高互仞L本在冀2.(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

州之南2一河阻之北.。_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

【译文】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4.(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

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5.(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北山愚公置“年旦九土,国山而居2一惩.山上之6.〔且〕将近。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7.(惩〕苦于。

险2.指通豫南,一达王汉阻,_可乎?”一杂然相谋2.其8.〔塞〕阻塞.

妻献疑旦二二以君之力.,一.曾丕能损魁宝之丘2_如9.(迂)曲折,绕远.

太任「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旦」'投诸渤海10.(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之星2—隐土之北'一遂茎子逊一荷担者三去1_理百11.〔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垦壤2_箕畚运王渤海之星上.邻人京城.氐之孀妻有12.(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

遗男2一始跳往助之。一寒暑易苴,一一始二返港.尽、全。

13.(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

【译文】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14.(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

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南面,与“阳”相对。

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15.(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

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许,赞同。

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16.(献疑)提出疑问。

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1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

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18.(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

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19.(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

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

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20.(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

返一次。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

地名。

21.(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

扛。

22.(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23.(箕畚)用竹蔑、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

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4.〔京城〕复姓.

25.1孀妻)寡妇。

26.〔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7.(始龊)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

龊,换牙。

28.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旦:一二甚矣一汝之丕惠L29.〔叟)老年男子。

以残年余力.,一里丕能毁山之二毛,一其如土石何工二30.(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若孀妻弱于,一里我之死,一直子存焉子又生孙2逊31.(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区生壬二壬又有壬2一壬区有孙;壬壬逊逊无究匮32.〔毛)指草木。

也2.面山丕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