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C.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D.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用于进行DNB:如A选项解析所述,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这是细胞周期的一个基本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C: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它并不包括上一次分裂的开始阶段,而是从上一次分裂的结束(即新细胞的产生)开始算起。因此,C选项错误。D:细胞周期只适用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如体细胞中的大多数细胞。对于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和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如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它们并不进行连续的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因此,D选项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C.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D.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它只适用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如体细胞中的大多数细胞。对于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和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如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它们并不进行连续的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所以A选项错误。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用于进行DNC:细胞周期的定义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它并不包括上一次分裂的开始阶段,而是从上一次分裂的结束(即新细胞的产生)开始算起。所以C选项错误。D:如B选项解析所述,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间期,这是细胞周期的一个基本特点。因此,D选项正确。3、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呼吸时,吸入的O2与C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时,生成物CO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时,不产生COD.人体细胞呼吸时,生成物H2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呼吸时,如果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由于反应式中葡萄糖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1:6,而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6:6,所以消耗的氧气分子数并不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数,且人体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错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时,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CO4、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鉴定实验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分别加入,且先加甲液后加乙液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C.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D.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含斐林试剂的试管答案:B解析: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5、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B.在细胞中,DNA的储存和复制都发生在细胞核中C.真核细胞中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T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答案:D解析:A选项: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而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虽然细胞核是DNA的主要储存和复制场所,但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DNA,并能进行DNA的复制。此外,在原核细胞中,如细菌和蓝藻,它们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的储存和复制仍在其细胞质中的拟核区域进行。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原核生物并不属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类生物,它们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C选项的表述方式存在误导性,错误。D选项:在T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的DNA会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并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和表达,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面。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基本过程。因此,D选项正确。6、关于神经递质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内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远大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答案:C解析:A选项: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内合成,但通常是在神经元的末梢(如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而不是在神经细胞内产生的。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在神经元之间,兴奋通常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仅仅是树突传递给轴突。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是通过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属于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由于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实际上远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非常快。因此,D选项错误。7、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ATP在细胞内的含量都很稳定B.酶和ATP都可作为细胞代谢的催化剂C.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也需要酶的催化D.酶和ATP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答案:C解析:A.酶在细胞内的含量相对稳定,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且其含量会随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因此,A选项错误。B.酶在细胞代谢中主要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而ATP则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它并不作为催化剂参与细胞代谢。因此,B选项错误。C.酶的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同时,ATP的合成(如ADP+Pi+能量→ATP)也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D.酶大多数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但也有少数酶是RNA。而ATP则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并不含有氨基酸。因此,D选项错误。8、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条件C.生物膜系统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D.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因此,A选项正确。B.生物膜系统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使得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能够在这些膜上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B选项正确。C.生物膜系统虽然将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区域,但这些区域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之间通过膜泡运输等方式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以实现细胞的整体功能。因此,C选项中的“互不干扰”是错误的。D.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同时也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细胞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D选项正确。9、关于蛋白质合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A-T配对只发生在转录过程中B.转录和翻译时,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移动的方向都是从5’端向3’端C.在真核细胞中,翻译过程可以在线粒体、叶绿体及核糖体上进行D.真核生物的mRNA合成后需经过加工才能翻译成蛋白质答案:D解析:A选项:在转录过程中,A(腺嘌呤)与U(尿嘧啶)配对;而在翻译过程中,A(腺嘌呤)与U(尿嘧啶)并不直接配对,而是A(腺嘌呤)与tRNA上的U(尿嘧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此外,A-T配对不仅发生在转录过程中,也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确实是从DNA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但以其5’→3’的方向催化RNA链的合成(即RNA链的3’端是远离RNA聚合酶的)。而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沿着mRNA从5’端向3’端移动的。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真核细胞中的翻译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虽然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和RNA),但它们主要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但这些过程并不在核糖体上进行。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真核生物的mRNA在合成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如剪接、加帽、加尾等)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分子,进而被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蛋白质。因此,D选项正确。10、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阶段均产生[H]B.三个阶段均需要酶的催化C.三个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内D.三个阶段都能产生大量能量答案:B解析:A选项: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的阶段是第一阶段(糖酵解)和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而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是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B选项:无论是糖酵解、柠檬酸循环还是氧化磷酸化,都需要特定的酶来催化反应的进行。酶在生物体内起着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并不都发生在线粒体内。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糖酵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虽然三个阶段都涉及能量的转化和释放,但产生大量能量的阶段主要是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虽然也产生了一些ATP,但相对于第三阶段来说数量较少。因此,D选项错误。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又叫DNA拼接技术或B.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交换的技术C.基因工程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基因工程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A选项:基因工程确实涉及到DNA的拼接或重组,但它更准确地被称为DNB选项:基因工程不仅仅是人工进行基因交换的技术,它还包括了基因的提取、切割、拼接和导入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因此,B选项的表述过于简化,故B错误。C选项和D选项:基因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这是基因工程与其他育种技术(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相比的显著优势。C选项虽然提到了“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但缺少了“按照人们的意愿”这一关键信息,而D选项则完整地表述了这一点,故D正确,C错误。1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细胞核的DNB.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C.DND.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答案:B;C解析:A选项: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的DNA分子中,但并非全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B选项:在真核细胞中,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C选项:虽然DND选项:在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体来说,转录过程中是A−U、T−A、C−G、G−C配对;翻译过程中是A−U、U−A、C−G、注意:由于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但第12题中有两个正确选项(B和C),这里按照题目要求列出了两个正确答案。在实际考试中,如果题目明确指出是单选题,则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判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C.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是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和质粒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B.抗菌素抗性基因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作为目的基因本身,B错误;C.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主要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和λ噬菌体的衍生物(如λ噬菌体的衍生载体),但这里列举的顺序与常规理解不符,通常我们会先提到质粒(因为质粒是原核生物中常用的运载体),再提到动植物病毒(真核生物中常用的运载体),最后提到λ噬菌体的衍生物(特殊类型的运载体),但考虑到题目选项的表述方式,我们仍判断C选项为错误,因为它没有按照常规的理解顺序来列举;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会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但这并不构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导致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A解析:A.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这种变异会增加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导致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B错误;C.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纯合子)与aa(纯合子)杂交后代为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但它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从而增加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起作用B.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也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C.转录形成的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C解析:A.DNA聚合酶主要在DNA复制过程中起作用,催化DNA链的延伸。转录过程中起作用的是RNA聚合酶,它催化DNA模板链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翻译过程则与DNA聚合酶无关,它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因此,A选项错误。B.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即mRNA在核糖体上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核糖体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加工。蛋白质的加工主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中)。因此,B选项错误。C.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这是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并进行表达的关键步骤。因此,C选项正确。D.细菌的遗传物质确实是DNA,这是所有细胞生物的共性。但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并不都是R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病毒)。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D选项错误。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向mRNA移动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能解开DNA双链C.真核细胞中,翻译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且两者可同时进行答案:B、D解析:A.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并不向mRNA移动。相反,是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随着翻译的进行,mRNA沿着核糖体向前移动,直到整个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都被翻译成蛋白质。因此,A选项错误。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模板链结合,并解开DNA双链的局部区域(即转录泡),使得RNA聚合酶能够读取DNA模板链上的遗传信息,并将其转录成mRNA。因此,B选项正确。C.真核细胞中,虽然翻译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翻译过程也可能在这些细胞器内部的核糖体上进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翻译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选项错误。D.在真核细胞中,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因为DNA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而翻译过程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由于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和核孔等结构,使得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如核糖体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即边转录边翻译)。因此,D选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某植物体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和a,B和b。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请回答以下问题:写出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如果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计算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若两对基因中,其中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该植株为雌性,请分析后代雄性个体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答案: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种类:9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比例:1:2:1:2: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假设A/a控制性状甲,B/b控制性状乙,则后代表现型有4种(双显、甲显乙隐、甲隐乙显、双隐)。比例:9:后代雄性个体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假设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植株基因型为AaXB后代雄性基因型及比例:1/4AAXBY、1/4雄性表现型种类及比例:若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B/b控制另一性状,则表现型有3种(常染色体显性+X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显性+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隐性)。比例依赖于B/b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具体分布,若亲本雌性为AaXB解析:基因型种类及比例:自交时,每对基因独立分离并自由组合。因此,Aa自交产生AA、Aa、aa的比例为1:2:1,Bb自交同样产生BB、Bb、bb的比例为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在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每对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独立决定一个性状的表现。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2=后代雄性个体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当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时,遗传规律更复杂。特别是当涉及性染色体时,需要考虑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在此题中,由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而B/b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紧密相关。因此,后代雄性(XY)的表现型由常染色体上的A/a和X染色体上的B/b共同决定。具体比例取决于亲本雌性X染色体的基因型及遗传给后代的概率。第二题题目:请分析以下生物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碘液、恒温水浴锅、试管若干、量筒、移液管等。实验步骤: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向A至F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溶液,然后迅速将各试管放入设定好的温度(分别为0°C、10°C、25°C、37°C、50°C、70°C)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并保持各自温度5分钟。保温结束后,从各试管中取出等量的反应液,分别加入碘液进行显色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问题: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不同温度梯度有什么意义?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为什么。如果实验中某试管(如D试管)在加入碘液后未出现蓝色,说明了什么?答案及解析:自变量的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用于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通过改变不同试管的温度来观察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温度梯度的意义: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是为了全面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可以找出酶的最适温度,以及酶在高温和低温下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的情况。预测实验结果及解释:0°C和10°C:由于温度较低,酶活性受到抑制,酶促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淀粉未被完全分解,会出现较深的蓝色。25°C和37°C: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淀粉被较快地分解为麦芽糖等小分子,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不明显或仅出现浅蓝色。其中,37°C接近人体温度,可能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反应速率可能最快。50°C和70°C:温度过高,酶开始变性失活,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甚至停止,淀粉未被分解或分解较少,加入碘液后同样会出现蓝色,但可能由于部分酶已失活,蓝色可能较浅于低温条件下的试管。D试管现象的解释:如果D试管(设定温度为37°C)在加入碘液后未出现蓝色,说明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淀粉被完全或几乎完全分解为不能使碘液变色的小分子物质(如麦芽糖)。这验证了37°C可能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第三题题目:请分析并回答以下关于遗传与变异的问题。(1)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则A基因的频率为多少?若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多少?(2)在自然状态下,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q,则q为多少?经调查发现A基因纯合致死,那么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p,q为多少?此时种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多少?(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96%,那么该种群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多少?答案:(1)A基因的频率为55%。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49.5%,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5%。(2)q为50%。若A基因纯合致死,则p为50%,q也为50%。此时种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所占比例为50%。(3)该种群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98%。解析:(1)基因频率的计算是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在这个问题中,AA的频率是30%,aa的频率是20%,所以Aa的频率是1-30%-20%=50%。A基因的频率是AA中A的频率加上Aa中A的频率的一半,即30%+50%×1/2=55%。若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基因型频率可以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公式计算,即AA=p2,Aa=2pq,aa=q2,其中p为A的频率(55%),q为a的频率(45%)。计算后得到AA=0.552≈30.25%,Aa=2×0.55×0.45≈49.5%,aa(2)对于果蝇种群,如果AA、Aa和aa的频率分别是25%、50%和25%,那么a的频率q就是aa的频率加上Aa中a的频率的一半,即25%+50%×1/2=50%。如果A基因纯合致死,那么AA的个体不能存活,所以A的频率p是Aa中A的频率,即50%的Aa中A占一半,所以p=50%,那么q=1-p=50%。此时,只有aa的个体能稳定遗传,所以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50%。(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如果显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为96%,由于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设为D)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设为d)控制,且DD和Dd都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显性基因D的频率可以通过显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来估算。如果Dd的表现型与DD相同,那么D的频率可以通过显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的平方根来估算,即0.96≈0.98。因此,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98%。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基于显性完全且没有选择压力的假设下的估算。第四题题目: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他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置了三组实验,每组实验均使用相同的植物和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营养液,但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低、中、高)的环境下。实验过程中,定时测定并记录各组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净增加量)和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量)。实验结束后,得到如下数据表: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mg/h)呼吸速率(mg/h)低24中104高164(1)分析表格数据,指出哪种光照强度下,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什么?(2)若在低光照强度下,持续测定24小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变化量将如何?请解释原因。(3)实验中为何保持各组植物的营养液浓度相同且适宜?答案与解析:(1)在高光照强度下,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原因是净光合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净增加量,而表格数据显示,在高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为16mg/h,远高于低光照(2mg/h)和中光照(10mg/h)下的值。尽管呼吸速率在所有光照条件下相同(均为4mg/h),但高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足够高,使得植物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2)若在低光照强度下持续测定24小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变化量将是减少的。这是因为低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2mg/h)低于呼吸速率(4mg/h),意味着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不足以满足其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在长时间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将消耗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导致总有机物量减少。(3)实验中保持各组植物的营养液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米专用冰箱产品供应链分析
- 带有时钟的收音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医疗影像技术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乐器修理或维护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美容霜项目营销计划书
- 幼儿园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不动产出租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含药物的护肤液产品供应链分析
- 矿物绝缘电缆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云计算法务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农田无偿代耕代种合同范本
- 广东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声学设计2023
- 血透医师岗位职责
- 商会规章制度完整版
- TD-T 1048-2016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
-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 投资项目法律意见书模板-法律意见书模板
- DB63-T 2109-2023 湟水流域水生植物繁育技术规程
- 中药煎药质量评估检查表
- 戴姆勒产品开发质量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