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1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2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3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4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河南省豫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其次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探讨,发觉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确定律和其次定律的思想基础。开普勒所发觉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由此可见,经典力学体系A.与牛顿个人的努力无关B.是多人合作开创的结果C.是以科学试验为基础的D.得益于已有的科学成就2.1910~191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被数次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均被推翻。1917年诺贝尔奖委员会虽赞扬“闻名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贡献,却以在威尔逊山上的测量没有发觉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为理由,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得奖。这反映出相对论A.未能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理解B.说明了科学界不能说明的现象C.被发觉存在着很多致命的缺陷D.无法说明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3.达尔文信任家养动物的某些器官由于常常运用而变得强大,由于不运用而变得退化,并且这些变更是可以遗传的。据此可知A.动物变异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B.达尔文最早提诞生物进化的思想C.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拉马克学说D.物种进化主要缘由是“用进废退”4.下表所示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独创和创建中心。这表明A.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B.其次次工业革命扩张范围更广C.第一次工业革命仅发生在英国D.技术进步推动了工业快速发展5.新华社北京2024年12月31日电,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2024年新年贺词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反映出A.电视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B.现代媒介传播资讯具有刚好性C.网络使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亲密D.互联网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6.有学者指出,清廷虽在1793年和1816年与英国使团有过外交接触,但朝野上下仍不谙世情,“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清朝统治阶层的昏聩腐朽B.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传统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D.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更7.史学家李时岳曾说:“因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西方移植的,所以在起先阶段不能不依靠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借法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从而在封建主义密闭的殿堂中为资本主义打开缺口。”据此可知,这段话体现出的史学探讨方法是A.从阶级斗争角度探讨历史B.用今日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历史C.把主观设想作为历史证据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说明历史8.下表所示是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和薛福成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两人的相识有助于A.丰富国人对西方社会的认知B.构建西学传播的社会环境C.重视吸取中国传统治国阅历D.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9.梁启超说:“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这反映出当时梁启超A.强调民主制不符中国国情B.反对民主革命运动C.支持变法图强以消弭内乱D.赞许近代西方宪政10.1904年1月,孙中山在《檀山新报》上撰文指出“夫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驳斥了“先君主立宪后民主”等论调。孙中山做出上述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更B.三民主义受社会广泛推崇C.清廷已成为列强治华的工具D.保皇派排斥西方宪政思想11.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好像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聚合了各阶级的力气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12.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提出,“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欢乐,是应当敬重的”;“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A.提倡国家利益的至上性B.主见个体须听从于整体C.强调特性解放的重要性D.迫切要求收回国家利权13.一战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可概括为“对传统求解放”,同时,部分学者盲目崇拜西方。一战后,一些有识之士幡然醒悟,起先重新谛视中西文化和世界的格局,而这引起了国人“对西方求解放”思潮的兴起。这一变更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推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舞台C.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化人心D.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4.1919年,蔡元培在演讲中说:“我敢断定白话派确定占优胜。但文言是否确定地被排斥,尚是一个问题。照我的视察,将来应用文,确定全用白话。但美术文,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这表明蔡元培A.对文学革命前景感到悲观B.承认新文学仍有创新的必要性C.重视旧文学的好用性价值D.批判文学革命中的极端化倾向15.1922年梁启超说:“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虽然他(思想界)流淌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非常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机势,谁也不能不说他是进化。”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社会主导16.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A.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B.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渐渐探究出来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明确提出了农夫是无产阶级同盟军17.1920年11月,陈独秀发文,“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行”。据此可知,陈独秀意在说明A.民主革命是挽救危机之妙药B.中国应走以俄为师的道路C.马克思主义在华已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更18.1978年9月15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指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办一件事,人多了,转圈子。”邓小平的这一相识A.否定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B.推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与执行C.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条件D.强调国家经济体制难以适应时代要求19.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探讨。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即使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敬重香港的特别地位。”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已有“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B.确定香港属于中国的领土C.确定通过武力收回香港主权D.预见到香港回来后的效果20.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假如开放政策在下一世纪前五十年不变,那么到了后五十年,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靠,更不行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可见,邓小平旨在强调A.对外开放的长期性B.保持与世界经济的联系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D.维持香港的开放和发展21.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民众的政治诉求增加,收入差距拉大,环境压力加大,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政府职能正在转变,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执政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要求下产生了A.邓小平理论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2013年,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讲话A.呼吁世界各国结成经济同盟B.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C.旨在提中学国的国际影响力D.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23.截止到2001年年底,中国共研制并放射了4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被应用于国防、地图测绘、国土普查、空间科学试验,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化和科学探讨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大力支持科研发展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科技正在引领世界潮流D.尖端科技已经自成体系24.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方针,是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这说明“双百”方针A.推动了科技文化旺盛B.可促进学术和艺术的发展C.即将被政府长期贯彻D.变更了中国文艺发展方向25.1978年至1997年,我国高等教化共培育本专科生和探讨生1801.15万人,其中博士生3.6万人,硕土生39.46万人;以面对21世纪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和学科为宗旨的“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当。这反映出我国高等教化A.渐渐实现了国际领先B.弥补了“文化大革命”的损失C.形成了多层次的格局D.遵循了精英教化的发展路途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双百”方针实质.上就是在文化演化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选择。面对我国多元的文化存在,唯有让其形成自由竞争之势,才能使文化留其精华。在“双百”方针中,我们既可以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吸取其他文明的各种优势,这样既可以旺盛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在相互交融中推陈出新。毛泽东指出,在“双百”方针的执行中,要讲求“放”。所谓“放”,就是让大家讲看法,容许指责的自由。——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化探讨》材料二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教化、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谋划教化的深层改革和长远发展。虽然中国经验了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其次大经济体,但其人均经济资源、人均消费总量、人均资源总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须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通过教化培育各级各类的高素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须要。——摘编自李钟善《新时期我国教化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注:《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制定于2010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双百”方针的特点和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制定的缘由。(6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相识。(6分)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头的中国境况非常艰难,撇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样,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斗争阴云常年覆盖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逼和讹诈,党中心坚决确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腾的巨大蘑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放射时,空中传来清楚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好听,整个中国都在倾听,整个世界也确定在静听。——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材料二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加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假如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骄傲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加凝合力。“神舟飞船”安排的成功,就犹如20世纪60年头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凝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效应将不断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