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二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二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二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二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周1.《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皇帝独尊 D.中央集权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戍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特征是()A.职分细化,运转高效 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3.文物不但具有艺术、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是()A.电影《秦颂》 B.《剑桥中国秦汉史》C.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D.故事《孟姜女哭长城》4.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有上卿级别的前后左右将军,负责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修筑宫廷的将作少府等等。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C.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 D.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5.关于秦灭亡的原因,众学者看法不一。《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中记载:“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今法律令已布,闻吏民犯法为间私者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该材料能证明以下哪一观点()A.秦法严苛残暴导致六国反抗 B.文化差异使关东地区不服秦朝的统治C.秦的法律在地方无法落实 D.东方六国法制与秦国大相径庭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7.项羽击败秦军,成为天下共主后,没有沿袭秦代的郡县制,而是分封天下诸侯。项羽分封诸侯的依据,是在秦末战争中所获取的战功大小及掌控军队的多寡。这反映了()A.先秦旧贵族势力复辟 B.秦朝政治制度被全盘否定C.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 D.西周制度仍有较强生命力8.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书》记载:“……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吴王刘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为扭转这一局面,西汉王朝()A.调整治国思想 B.颁行“推恩令”C.严厉打击游侠 D.限制外戚干政9.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最恰当的理解是()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呈现缓慢的抬头之势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10.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的秩品,他的权力却很重,监察二千石守相而无所顾忌。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由此可知,刺史的设立()A.限制了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 B.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C.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 D.导致了三公权力膨胀11.《淮南子》是汉武帝初期淮南王及其门客撰写的文集,该著作重新阐释了老子“公道”“正术”是“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理念,认为“无为”的精神实质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权(推)自然之势”。这一思想()A.顺应了巩固封建专制的需要 B.弥合了儒道间的价值分歧C.强化了黄老学说的教化功能 D.意在促进君民关系的和谐12.西汉末期,王莽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建立后,一切官僚机构的名称都恢复西汉旧制,唯有“三公”遵从王莽的改变。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光武帝又去掉“三公”前面的“大”字,增设将军,使其地位和“三公”相等。这反映出东汉初期()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B.三公制度逐渐瓦解C.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D.中枢制衡机制确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箸(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益阳兔子山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材料三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被发掘,出土1100多枚竹简。秦墓主人是一个秦吏,名字叫喜。随葬的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为吏之道》等,秦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主持参与本次考古工作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陈振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肃然起敬,“按照常规,棺内器物不多,清理的任务不大。但是我们看到,在墓主的头下、右侧、腹部和足部,堆满了竹简,那一幕确实太震撼了。”——据《国家宝藏——云梦秦简》等(1)材料一、二对秦二世继位的记载不同,有学者认为,根据材料二可以推翻《史记》的记载,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实证角度,简要解释学者不同意的理由。(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振裕看到喜的墓葬深感震撼并“肃然起敬”?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知,秦朝建立后,皇帝穿戴的装饰及玺皇帝独有,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C项正确;秦始皇规定皇位由其子孙世代相传,这体现了皇位世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指君子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秦朝中央集权主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上,不符合题干主旨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由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一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中的“运转高效”材料未体现,排除;题干材料与人才选拔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看出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是实物史料,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电影《秦颂》是影视作品,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剑桥中国秦汉史》是历史著作,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传说,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中央官职由皇帝直接任命,各官职职责明确,这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与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无关,排除A项;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内已经开创了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排除;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选择B:根据题干可知,因各地不同民俗可能对国家治理存在危害,所以国家制定法律以化民成俗、导人向善,但民众对秦的法律政令持抵触态度而按故俗行事,究其原因是“私好、乡俗之心不变”,文化差异使关东地区不服秦朝的统治与材料内容相符。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故排除C项;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应该采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考证,综合研究以得出历史结论,故选B。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项羽虽然重新分封了诸侯,但他并非按旧贵族的血统来分封诸侯,也没有大封自己的子弟,他是按照军功和实力来封诸侯,显然受到了秦的军功爵位制的影响,既有制度上的复古,也有受时代影响而做出的变化,C项正确;项羽是按照军功和实力来封诸侯,不是分封的旧贵族,排除A项;项羽并没有全盘否定秦的制度,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项羽的分封是不同于西周的分封制度的,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A解析: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导致地方势力膨胀,为扭转这一局面,西汉王朝调整治国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颁行“推恩令”主要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严厉打击游侠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但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限制外戚干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体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盗窃者,但不能体人人拥有伯事那样高尚的道德”可知作者指出法家思想的局限,忽视道德建设。所以答案选D;秦朝贯彻了法家的思想,A错误;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材料不能体现B的内容,排除;材料无从体现C的内容,而且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虽然地位低下,但是权力很重,其举劾行为可以上达中央,这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C项正确;刺史主要是监察职能,不会限制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排除A项;“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夸大了刺史制度的作用,表述也过于绝对,排除B项;刺史是汉朝时期设置在地方的监察官员,不会导致三公权力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为休养生息,推行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强化统治。《淮南子》对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进行了重新阐释,使得“无为”发生了潜在偏转,认应因循自然而为,即主张统治者要积极这一思想顺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是对于汉代统治思想的内涵变化,转变弥合了儒道间的价值分歧没有在材料反映,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统治思想的“教化功能”,排除C项;这一思想的目的是强化统治者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初期,“三公”地位下降,适应了专制皇权强化的要求,故选A项;东汉时期,三公制度仍然存在,故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的成熟,故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三公”地位的下降,体现不出中枢制衡机制的确立,故排除D项。故选:A。13.答案:(1)《史记》属于后世的文献史料,作者司马迁作为汉朝史官,其记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较高的可信度。秦二世的诏书来自出土秦简,是一手的实物史料,但也不排除该诏书的表述是为了维护秦二世地位的合法性。应秉持“多源互证”原则,还需其他史料进行印证。(2)大量的秦简作为秦吏喜的陪葬品,数量之多是罕见的;秦简作为出土文献对研究秦朝历史和法律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敬佩于秦朝基层小吏喜的敬业精神。14.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官僚制。承袭秦制。(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制度:中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可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第二小问渊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