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构建摘要:为培养财经类高校复合型“大商科”人才,探讨商科与艺术学科交叉培养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商科专业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需求,明确提升商科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感知、艺术素养和协调合作能力这五大能力、素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艺术设计体验版课程群知识体系的架构,梳理、筛选出一批设计艺术学科中具备交叉性、综合性和前沿性的课程,开发、设计配套的“商科版”课程群。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群;体验教学;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知识体系单一的人才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商科人才需求逐渐趋向于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地调整或更新,为了培养财经类高校复合型“大商科”人才,也为了探讨商科与艺术学科交叉培养的可能性,研究小组尝试量身定制对财经类高校全校开放的“商科版”艺术设计课程群——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课程群是以设计艺术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艺术设计课程体验为目的,以提升商科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感知、艺术素养和协调合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基于这五大能力、素养目标,按照项目建设计划,研究小组在两年期间搭建起艺术设计体验版课程群知识体系的架构,建构商科特色配套的设计实践课程、设计创新课程、设计技术课程、审美鉴赏课程和跨界合作课程。一、设计实践课提升商科学生设计能力以“设计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设计实践课程组合,目标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名设计师,而是通过课程案例学习设计思想和战略,思考项目需求是什么,受众期待是什么,项目案例有什么限制条件,有什么可利用资源,有什么样文化禁忌等,以及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课程教会学生用设计的方法、过程处理复杂问题和辅助做出商业决策。例如《艺术体验——品牌设计》课程,通过实例讲解品牌内涵、标志概念、品牌理念,并且分析品牌的衍生应用。课程中学生学习创建品牌风格、定义品牌制度和政策,设计和创造品牌风格指南。调整后的体验版品牌课程同时适合两类学生:艺设类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将设计服务拓展到品牌发展领域,为机构或个人品牌所有者提供视觉工具与策略咨询;商科类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在未来建立、维护和发展企业或自身品牌。这两类学生都将从这门课程中受益。二、设计创新课提升商科学生创新突破能力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设计创新课程组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商科专业学习强调线性的、逻辑的分析性思维的重要性,开发负责理性的左脑部分。但是具备创意的、发散的、全息性思考的右半脑部分在创新过程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体验版的设计创新课程开发商科学生闲置的右半脑资源,帮助他们在未来在商业活动或是自身创业过程中带着这样探索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新途径。例如《艺术体验——思维与创意表达》课程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意不可教,但创造性思维品质可以改善,课程中通过发散性快题训练学习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挣脱束缚的思维瓶颈,促进思维模式的开阔。而《艺术体验——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则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角度谈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竞赛中的优秀作品实例对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开拓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三、设计技术课带领商科学生感受科技和艺术的魅力以“感受科技和艺术魅力”为培养目标的设计技术课程组合,操作性和实验性较强,学生通过手动操作,掌握简单的制作技术,体验前沿的科技技术,在体验中激发艺术设计的兴趣,在互动中感受新科技的魅力。学生打开了新视野,开启了新技能,增强了求知欲,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新的能力和选项。例如《艺术体验——VR新媒体实践》课程介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新媒体可视化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课程中演示艺术设计学院与企业合作完成的VR增强现实技术产品成果,学生在实验室内触摸、操作,感受最前沿的互动体验。而《艺术体验——丝网印刷艺术》课程则讲述丝网印刷原理和方法,介绍中国版画艺术。课程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非艺术设计科班出身的学生也能快速上手。艺术设计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平台资源,两门课程中对外开放的“虚拟现实创新实验室”和“丝网版画实践工作室”为更多非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提供了参与、感受的机会,亲身体验各种技术、实验课程带来的神奇感受。四、艺术欣赏课提升提升商科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美学修养”为培养目标的艺术欣赏课程组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眼光与品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于商科专业为主的财经类高校来说,将感性的艺术素养融入进理性的工作性质中,建立造型美学修养,才能真正成为“理论上基础扎实,专业上多学科交叉,能力上懂经营、会管理,并且具备相当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例如《艺术体验——书法艺术与研究》课程由经验丰富的艺术教授讲解名碑名贴及书法家特色,课上指导临帖和书法创作。而《艺术体验——陶瓷欣赏与制作》课程选择代表性的器物以点带面解析陶瓷器物的造型美学,陶冶心性,建立美学修养。体验版的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方式没有严格限制,特色教学的授课地点也比较灵活,除了课堂教学,教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各大艺术馆、展览馆,观看艺术展览,实地讲解、分析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感,增进非艺术设计学科学生对艺术更深层次的了解。五、跨界合作课提升商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艺术设计体验课即作为拓展课程向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开放,同时又作为通识课程向商科为主的全校学生开放。课程群包含的每一门课程都是跨界合作课,授课对象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有商科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产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因为来自不同学科,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都能在体验课上认识更多有趣的人,了解更多有趣的事,课上学习知识之余,还学习了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各项软技能。以《艺术体验——信息设计》课程为例,原《信息设计》课程主要内容是用视觉设计的技术手法加工、再视给定的信息内容和数据,创作出便于传达的信息图形。调整后的商科版《艺术体验——信息设计》课程则更倾向统计、数据图表的信息架构与流程表现,为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商业活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这门课上,统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商科的学生熟悉统计、数据和数学逻辑等信息传播内容,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则更加了解设计心理学、用户心理学,擅长于有效的信息呈现,不同学科的学生济济一堂,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研究信息的表现与传达。六、结语设计艺术体验课程群项目自开启以来紧抓财经类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制定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经过近两年不懈的努力,项目在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学科发展三方面获得了多赢的成效。首先,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增设了体验选修模块,丰富了“大商科”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项目搭建了艺术设计体验版课程群的知识体系架构,开发了十一门配套商科专业的设计艺术课程,推进了每门课程调整或重设“大商科”的特色教学大纲,明确了每门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为新形式下的商科专业学习提供了艺术设计通识课程、拓展课程的选修项目。其次,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摸索出商科与艺术学科交叉培养的教学模式,灵活了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体验课作为拓展课程向艺术设计学院开放,同时又作为通识课向全校学生开放,更多的非艺术类学生从中受益。体验课上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和多途径的协同育人模式,商科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感知、艺术素养和协调合作能力得以提升。课程群为财经类高校培养“理论上基础扎实,专业上多学科交叉,能力上懂经营、会管理,并且具备相当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贡献了艺术学科的力量。此外,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还拓宽了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路径,探索出新的学科增长点。体验课程群项目促进了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拓展,背靠商科优势对接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摸索交叉研究领域,发挥叠加与耦合效应,即辅助了商科学科的发展,又成就了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学科建设水平和影响力也有所提升。商科版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是具有探索性的尝试,但是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研究的部分。一方面,通识选修课程目前分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文化”、“创新•创意•创业”等六个模块,艺术设计体验课程全部挂于“艺术•宗教•文化”模块,课程名称也都是挂以“艺术体验”总称,而非“艺术设计体验”,在前两批次已开设的体验课中有三门艺术类课程,四门设计类课程。另一方面,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风气正浓,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而设计实践课、设计创新课和设计技术课程包含了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助力于创新、创业。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体验课程群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优化课程群体系,调整课程性质,以“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主要能力指标,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