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
目录
一、考点过关练...................................................2
篇目1:《桃花源记》.........................................2
篇目2:《小石潭记》.........................................5
篇目3:《北冥有鱼》.........................................7
篇目4:《虽有嘉肴》.........................................9
篇目5:《马说》............................................11
二、真题实战练..................................................13
三、重难创新练..................................................27
■、考接过关练
篇目i:《桃花源记》
(2023•湖北黄冈•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乙】南城独当阳,城下多裁桃花。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植②,同胡安甫、宋
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
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老饕④一番。复翠桃枝,坐花丛中,以藏
钩®输赢为上下,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铲,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
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⑥脯为寿。
昔陶征君⑦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
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
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仙?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选自陈继儒《游桃花记》)
【注释】①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号花朝节,又称花朝。②植(ke):古代盛酒或贮
水的器具。③花板酒杯:即梨花杯。④老饕:贪吃。⑤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卮:常用来盛酒的器皿。
⑦陶征君: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⑧津梁:桥梁。第:只管,只。⑩阑珊狼藉:衰败零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履:
(2)阡陌变速交通:
(3)谓翁明月请坐卮脯为寿明日:
(4)便尔成蹊: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并怡然自乐屋舍俨然
B.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C.余于酒后作歌赠之予独爱莲多出淤泥而不染
D.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行者休于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
4.请用“产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
5.【甲】文表现了作者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乙】文一方面表达,另一
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桃花被人随意摘折的痛惜。
【答案】L类交错相通第二天路,路径2.A3.(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
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2)我们这群人冲到筵席前索要酒肉,请求将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树下。4.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
黍饷客5.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游览桃花林的闲适随性
【解析】I.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的意思。
(1)句意: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属:类:
(2)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3)句意:作为老翁第二天过寿的贺礼。明日:第二天;
(4)句意:桃花树下就踏出了一条路径。蹊:路,路径。
2.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虚词的意思。
A.……的样子/……的样子;
B.竟然/于是;
C.代词,代指老翁/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引进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处所或时间,相当于“在”;
故选Ao
3.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句了的翻译。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主语,翻译的时候要将主语“他们”补充出来;
(2)余辈:我们;索:索要;请:请求。
4.文言文重点句子的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的意思是:(我们)推门闯入一户家,见到一位老翁,准备了鸡肉米饭招待
客人。“推户闯入”是连续动作,后要断开;“见一老翁'’是"推户闯入''后的结果,因此需要断开;“具鸡黍饷
客”表示老翁的行为动作,因此需要断开;故可断句为: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材料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甲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和“此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可知,桃花源来到这里的原因是躲避外界的战乱,而且在听过渔人讲述外面的世界之后
仍1日不愿意出去,还不希望被外界打扰,可以推测如今外界的生活并不太平,结合东晋末年战乱的社会状
况,可总结为:作者对黑暗战乱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二空:乙文“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老饕一番。复翠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五
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耕,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的意思是:我们也没有(与
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畅饮一番。又攀上桃树枝,坐在花丛中,凭藏钩游戏的输赢确定名次,五六个
人在落花丛中像转辘一样翻滚,又像孤猿狂鸟,探视花叶窥探果实,只担心枝条太细脆。到了日落时分才
散去。可知作者一行人的闲适随意。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
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库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
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
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
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
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
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
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乙)南城唯独向阳,城下多栽种桃花。我在花朝节后的一天,叫上陈山人父子,暖了酒提上盛酒的
小植,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一起)渡过河,来到城东,(此处)桃花十分繁盛(我们)推门闯入一户家,
见到一位老翁,准备了鸡肉米饭招待客人。我们这群人冲到筵席前索要酒肉,请求将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树
下,老金很惊愕,(但仍然卜分)恭谨地依从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没有(与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畅饮
一番。又攀上桃树枝,坐在花丛中,凭藏钩游戏的输赢确定名次,五六个人在落花丛中像转辘一样翻滚,
又像孤猿狂鸟,探视花叶窥探果实,只担心枝条太细脆。到了日落时分才散去。这一天,老翁(权且)将花
朝当作生日,我在酒后作了歌诗赠送给他,作为老翁第二天过寿的贺礼。
昔日陶渊明用《桃花源记》书写一段心事,借桃花源作寓言,并非真有桃花源。现在桃花近在城郊,
却没有一个人为花做媒,传播消息给好事者。自从我来到此处游玩后,几日之内,桃花树下就踏出r一条
路径(来的人很多)。只是前来赏花护花的人,除去我们这群人外,还能有几人?又有几人用暴风骤雨的手
段摧折桃花,致使地下一片红色的花瓣亮败零落?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事情,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了吧。
篇目2:《小石潭记》
(2023•内蒙古通辽•校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
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厘④有巨人
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到
家二鼓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破(dui)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
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屋: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诃):双手捧取。⑦鼓:古同
"鼓⑧余甘:水果名。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季()(2)慢怆幽邃()
(3)折处辄为潭()(4)芈以付过()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8.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分别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答案】6.穿透忧伤的样子就写7.(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迅疾。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8.甲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侧面描
写,看似描写谭中的游鱼,实则为了衬托水的清澈。
乙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了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3)句意: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辄:就。
(4)句意: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书:写。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雪溅:像雪花般飞溅;雷怒:声音如雷鸣般轰响;畏:害怕。
8.本题考查写法分析及内容理解。
结合【甲】画线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知,作者将水中的鱼儿描写为在空中游动一般,
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结合【乙】画线句“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
辄为潭,深者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可知,作者笔下的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
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据此可知,作者运用正面
描写,直接写出了水之深。
【点睛】参考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
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
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
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
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
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
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
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
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
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
坡记。
篇目3:《北冥有鱼》
(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稣。跳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朋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耳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鲤。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技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
之日:“彼且美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
也。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辔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有怪者也志:记载。
C.去以六月息息:气息,这里指大风。
D.野乡也野马:未经人驯养的马。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鱼昆。
12.甲文中主要展现大鹏怎样的形象?
13.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原文,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
14.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猫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
【答案】9.D10.B11.(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鲸。12.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13.成语:鹏程万里、鱼昆鹏展翅、扶摇直上等。14.斥
^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
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需目光短浅。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
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D.有误,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翻译为: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
极限了。彼,它,指大鹏鸟;且,将要;奚,疑问代词,哪里;适,动词,至U,往,去。彼且奚适也?是
宾语前置句,应为彼且适奚也?故其后应断开;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飞;其后应断开;下,名词用作
动词,落下,其后应断开;翱翔,谓语,蓬蒿之间,补语,句中省略J'“于",应该是“翱翔于蓬蒿之间”,
其后应断开。据此断句为: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1)重点词: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
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2)重点词:其,代词,代指这条鱼;广,宽度;未,没有;修,长。
12.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结合“鳗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意思是鳗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可知大鹏硕大无比:
结合“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
可知大鹏力大无穷;
结合“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
海可知大鹏善借长风;
结合''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
该也是这个样子,可知大鹏志存高远。
1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结合“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语有鹏程万里,大鹏鸟飞行的路程有一万
里那么远,比喻前程远大;
结合“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成语有鳏鹏展翅,指鲸鱼化为大鹏鸟,一飞数万里。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不可限量;
结合“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语有扶摇直上,暴风自下急遽的盘旋而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志;
成语还有鹏技九天,比喻人奋发有为;
结合“鳏之大,不知其儿千里也“,成语有万里鹏翼,比喻前程远大。
例:成语有鹏拎九天,万里鹏翼。
14.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形象的理解。
根据“斥骗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意
思是斥癌讥笑它说:“它打算'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儿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从
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可知,斥^目光短浅,只看眼前。所以根据
以上内容,应该更欣赏鹏,因为大鹏目光远大,心怀理想。
例:我更欣赏鹏。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只会达到很低的目标,像大鹏一样目光远大,有远大目标,
才会实现人生理想,成就美丽人生。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鳗。鲸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
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
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
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
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
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
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龌,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
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
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需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
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
不同了。
篇目4:《虽有嘉肴》
(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礼记•学记》)
【乙】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
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
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②,尊
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严:尊敬。②北面:指面向北行臣子之礼。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教然后知由用于心扶危济学
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出尔反尔
C.不知其普也择其普者而从之独善其身
D.虽有至道水至清则无鱼至仁无亲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教学相长也。
17.【甲】文以“嘉肴”开头,有什么作用?
18.结合【甲】【乙】两文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5.D16.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7.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嘉
肴''喻"至道”,从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得文章通俗易
懂,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8.示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同时师生之间应该相
互体谅,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
积极的学习氛围。(意思对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困惑,理解不清/困惑/困苦的人;
B.反省/同“返”/同“返”;
C.好的方面/好的,优点/好,维护;
D.都解释为:达到极点;
故选D。
1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重点字词:
故:所以。教学相长: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17.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章开头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细读开
头句,理解其含义;最后结合其下文所述来分析揣摩其作用。开头一句运用了设喻类比的写法,从“即使
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至仁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也
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这样层层深入,易于理解接受。
1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
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乙文强
调“尊师尚道启示:学习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懂得努力;教别人才能明白知识上的欠缺。
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学习,也要不断尝试把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
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
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孟尝君向闵子求学;派车前往迎接闵子。闵子说:“按照礼节有来求学的,而没有前往教学的。招
来老师学习,不能学习;前往教学,就不能教化学习的人。这就是您所说的不能学习的人,我所说的不能
教化的人。”于是孟尝君说:“恭敬地听从(您的)吩咐。”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最为困难(很难做到)。尊敬老师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
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在太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面向北行臣子之
礼,(这是为了表示)尊敬老师崇尚真理。所以不说却有威信,不发怒却有威严,这就是所说的老师。
篇目5:《马说》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枪②之与鼓。
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良工:善于相马的人。②袍:鼓槌。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才美不外见②执簟而临之
③星马也④相得则然后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基真无马邪帝感基诚B.顾伯乐不常有温故地知新
C.不以千里称也以刀劈狼首D.一食更尽粟一石吸异二者之为
2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22.甲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刻画出统治者怎样的形象?
23.比较甲乙语段的内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人才观?
【答案】19,通"现”表现马鞭这这样这样20.C21.①想要与普通的马相
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口行千里呢?
②如今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善于相马的人,就等于得不到这匹好马。22.此人是一个愚昧无知,
自以为是的人。23.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
(2)句意为:拿着鞭子面对它。策:马鞭;
(3)句意为:这样的马。是:这,这样;
(4)句意为:需相互依赖,然后才的成名。然:这样。
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指愚公;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均为介词,用;
D.副词,有时/副词,或许;
故选C。
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1)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2)今:如今,现在。于此:在这里;非得良工:但没有善于相马的人。犹若弗取:就等于得不到这匹
好马。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
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执策”和“曰:‘天下无马'”可知,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食马者’’并不识千里马,但自以为识,体现了
“食马者”愚昧、无知,只以为是的特点。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马说》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
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
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结合乙文中“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如今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善于相马的人,就
等于得不到这匹好马)”“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能够使这些像千里马的人全能发挥的,大概只有
贤能的人才能够做到)”的内容可知,作者同样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
人才、重用人才。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
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
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如今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善于相马的人,就等于得不到这匹好马。善于相马的人和千里马需相互依赖,
然后才能成名,就像鼓槌和鼓一样。士人中也有像千里马一样的,他们气节高尚,能为正义而死,这就是
存立在世人中的千里马。能够使这些像千里马的人全能发挥的,大概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够做到。
真题实战练
(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个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鸣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白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学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园久一闭一开
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骤欲更寻索,不
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
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
然,不异世间。
【注】①困(qu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土地平旷,屋舍伊然。—(2)学采药至衡山。一
2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有人迹,异之。
2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两文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愿望?
【答案】24.整齐的样子曾经25.(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
以互相听到。
(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6.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
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24.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句意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2)“尝采药至衡山”的句意是:曾经到衡山采药。尝:曾经。
2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
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闻(听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迹(踪迹)、异(对……感到奇怪)“儿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省略了主语“他们两人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理解。
从【甲】文看,刘子骥“欣然规往”的地方是渔人所说的“桃花源“;从【乙】文刘子骥“欲更寻素”的地方是
山涧石门谷仓。结果却"未果欲更寻素,不复知处”,这让世人感受到所要找寻的地方的神秘,暗示了这
神秘美好的地方(境界)是作者虚构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作者这样的安排,流露了作者时安宁祥和的美
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
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
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海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
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
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
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
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
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
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
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
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
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
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己经迷失了
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
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
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
“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
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卜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不同于
人世间(的景象)。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植低荫①。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
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辞②,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
有石峰如覆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
(节选自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
【注释】①凉施低荫: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棚,树荫。②解辞(tud):脱壳.③奁(lian):古代妇女梳
妆用的镜匣。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遒,影布石上澈:
(2)自云阳洞口4匕行四十步北: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琼环,心乐之港之上芳树丛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基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安陵君茶许寡人
D.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0.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说说【甲】文第④段为何要描写清冷幽寂的环境?
31.【甲】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中"池如镜,如奁初启然''写出了池水的
特点。
【答案】27.(1)穿透(2)向北28.B29.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30.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落寞、孤寂、凄凉。31.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平静、明亮、澄澈、透明
【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同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透。
(2)句意:(我们)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北:向北。
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看到的、听到的景物/结构助词,的;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C.代词,它/助词,表示祈使语气;
D.介词,作为/介词,对、向;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翠蔓,
翠绿的藤蔓;蒙络,蒙盖缠绕;摇缀,摇曳牵连;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
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表现了作者内
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清”直接点明潭水清澈的特点。
乙文“池如镜,如奁初启然''意思是: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将池水比作刚刚打开的镜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池水平静、明亮、澄澈、透明。
【点睛】【甲】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
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宜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
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
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参考译文:
(我们)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就到了一处小港。小港的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十分凉
爽。沿着小港向西行,竹篱映照在水中,古老的房屋高高低低。当时刚下过一阵稀疏的雨,新笋脱壳,蔷
薇盛开,听不到人的说话声。只能听见山间的鸟儿叫晴,草中的青蛙鸣叫罢了。村庄的旁边有一座山,山
上有一座石头山峰,就像一个大钟覆盖在地上。山峰的南面不能行走,向下看可以看见百尺悬崖,石壁环
绕着池潭,石壁像佩玉,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跳。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营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
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鹤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
于寥廓,而斥睁之辈,空见笑于藩篱久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注】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
③斥期(yan):亦作“斥跋,即稿雀。④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3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
②亦若是则已矣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鹏年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俄而希有鸟见谓多曰
B.基名为龌碟如土石何
C.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你安敢轻吾射
D.逑鸟也/斯曷陋室
3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而斥^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3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鲸、鹏之大,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
述道理。
B.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C.乙文以“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侧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以“伟哉鹏乎”正面写出大鹏之“伟”,
以同登"寥廓”突出"二禽''为同类的特点。
D.甲乙两文都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6.“大鹏”这个形象从《庄子•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赋中完成。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
搏击万里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请仔细阅读甲乙两
文,分析探究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答案】32.(1)①盘旋飞翔②像
(2)C33.D34.(1)(大鹏)用力鼓动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于是(或“在这时”)大鹏答应了它的要求,高兴地随它飞去。35.C36.庄子用夸张和对比
的手法,以大鹏寄寓了万物皆有所凭借,自由是相对的道理(意思相近即可):李白以大鹏自比,以斥稿
等俗鸟形象作对比,寄托自己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他想要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解析】3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
义。
①句意为: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拉,盘旋飞翔。
②句意为: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若,像。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助词,的/代词,指大鹏;
B.代词,它的/表疑问语气;
C.人称代词,你/人称代词,你;
D.代词,这/表判断,是;
故选Co
33.考查句式。
例句句意: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判断句式。
A.倒装句式,正确语序是:孔子云:有何陋之;
B.句意:那些斥晏鸟一类的小鸟,因囿于自己的见识,而徒自对他们发出嘲笑。被动句式;
C.句意:村中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省略句式;
D.句意:城北徐公,是齐国美丽的人。判断句式;
故选D。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其,它的。
若,好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2)于是,在这时。许,答应。欣然,高兴的样子。随,跟随。
35.考查内容赏析。
C.“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是正面写出希有鸟之大。
故选C。
36.考查比较阅读。
庄子:“鳏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