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
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战争生活是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渲
染了大战即将来临时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杜甫的“,"(《春望》)写出了
战火不断,诗人期盼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曹植的“,”(《梁甫行》)则记录
了人们为避战乱,带领妻儿逃进山林险阻之地的悲惨现实。
(2)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突出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
性;杜牧的“,"(《赤壁》)表明机遇对战争结局的重大影响。通过精辟的议
论,作者都阐述了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
【答案】①.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烽火连三月④.家书抵万金
⑤.妻子象禽兽⑥.行止依林阻⑦.天时不如地利⑧.地利不如人和⑨.东风不与周郎
便⑩.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摧、鳞、烽、抵、禽兽、郎、乔。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我的女儿同情地把苍蝇、面包和杏酱喂给它吃,这可怜的小麻雀作了我的实验品。但我相信它不久以
后一定会quGn愈,很快就能恢复自由一一这也是我们一家共同的愿望和推测。十二个小时后,我们对它的
伤情仍然挺乐观的。它仍然好好地吃东西,喂得迟了它还要发脾气。可是两天以后,它不再吃东西了,羽
毛零乱,身体缩成一个小球,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发出一阵痉挛。我的女儿怜爱地把它捧在手里,呵
着气使它温暖。可是它痉挛得越来越厉害,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它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的晚餐席上透着一股寒气。我从一家人的目光中看出他们对我的这种试验的无声的抗议和责备。
我知道他们一定认为我太残忍了。大家都为这只不幸的小麻雀的死而悲伤。我自己也很Ao悔:我所要知道
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杏酱()quan()愈透()着Ao()悔
(2)上面的语段出自《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人名)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体
裁)巨著。
(3)提取出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
(4)“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中“很小的一个问题”具体指什么?“这可怜的小麻雀”“这
只不幸的小麻雀”,语段中这样称呼小麻雀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情怀?
【答案】(1)①手睡②.痊③.t6u④.懊
(2)①.法布尔②.科普
(3)我看出抗议和责备。
(4)狼蛛的毒素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暗器。表现了作家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解析】
[小问1]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杏酱:xingjiang,用杏制成的果酱。
痊愈:quanyu,指病情好转,恢复健康;指伤口或疮口愈合。
透着:tduzhe,指通过某物或某种方式显露或表达出某种情感、气氛或意义。通常用于描述一种隐晦、含
蓄的表达方式。
懊悔:aohui,因过错而自恨。指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小问2]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
第一空:此空需要填写的是《昆虫记》的作者。根据文学常识,《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法布尔以其对昆虫的深入研究和细致观察而著称,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就了这部十卷本的巨著。因此,
这一空填写“法布尔”。
第二空:根据《昆虫记》的内容和特点,它是一部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大量关
于昆虫的科学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叙述,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多彩。因此,这部作品可以被归
类为科普类作品。所以,这一空填写“科普”。
【小问3】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提取句子主干是理解句子结构和核心意义的关键步骤。以下是提取句子主干的基
本方法:(1)识别主语首先,要找出句子中的主语,即执行动作或状态的人或事物。主语通常位于句首,
但也可能在其他位置,特别是在中文中。(2)找到谓语:谓语是描述主语动作或状态的动词。它通常紧随
主语之后,是句子中最重要的动词。(3)确定宾语:宾语是谓语动作的对象,即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不
是所有句子都有宾语,但如果有,它通常是谓语之后的名词或代词。(4)忽略修饰语:修饰语,如形容词、
副词、介词短语等,虽然为句子增添了丰富的细节,但在提取主干时通常被忽略。(5)组合主干:将识别
出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如果有的话)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句子的主干。
这句话的主干部分包括主语“我”,谓语“看出”,以及宾语“抗议和责备故句子主干为:我看出抗议和
责备。
[小问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中,“很小的一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作家想要通过实验探究的
问题,即“狼蛛的毒素到底有多厉害原文中提到“我自己也很懊悔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
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这里的“很小的一个问题”指的是作家对狼蛛毒素威力的好奇和探索,他希望通
过实验来了解其毒性程度。
(2)对于“这可怜的小麻雀”和“这只不幸的小麻雀”的称呼,它们体现了作家对小麻雀的同情和怜悯之
情。原文中描述小麻雀受伤后的情况,如“羽毛零乱,身体缩成一个小球,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发出
一阵痉挛”,以及作家女儿怜爱地把它捧在手里呵气等细节,都展现了作家对小麻雀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作
家以人性化的视角看待小麻雀,将其视为一个值得同情和关怀的生命个体,这种情怀使得整个语段充满了
温情和人文关怀。同时,这样的称呼也向读者传达了作家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
注。
3.光明中学八年级(3)班打算12月10日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一则新闻素材,请你按要求完成修改。
【甲】5月27日—29日,以《AI时代数字化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京
师范大学召开。【乙】大会以青少年的数字时代为主要研讨对象,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传媒企业和
社会等多个不同角度,【丙】深入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加强和网络环境治理等议题,为助力青少年网络素
养教育,共建清朗文明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治理实践经验。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2)活动中,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同学们分成两派,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说说你的看法
及理由。
(3)活动结束后,小汇同学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则上联,请你选择下联()(填选项)
上联:荧屏内包罗万象下联:
A.四海间万物皆有B.互联网加一线牵C.方寸间通晓九天D.小康家网络创业
【答案】(1)①把书名号(或《》)改为双引号(或“”)
②将“青少年”和“数字时代”调换位置。
③将“加强”改成“提升(或提高)”
(2)示例一:我反对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作文讲究的是文学味,掺进了网络语言的文章则会失其雅致,
而过于简单的数字化表达,则将中国文字丰富的含义偏废了。另外,作为青少年,正处于学习语言的起步
阶段,这样随意的、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很难让他们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不利于语言的传承。
示例二:我赞成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因为网络词语视觉效果突出,表达形式多样,比传统的语言词汇
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因而网络语言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也应该允许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生活。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表自我之意,抒自我之情。(3)C
【解析】
[小问1]
本题考查标点、病句的辨析。
①甲处"AI时代数字化与青少年发展”是会议的主题名称,应用双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②乙处语序不当,“青少年”和“数字时代”语序不当,二者应互换位置;
③搭配不当,“素养加强”搭配不当,可将“加强”改为“提升/提高”。
【小问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对于学生在写作中大量运用网络词语,我们应该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在写作中,应合理、适当
地使用网络词语。首先,网络词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
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有的词语,运用规范,在结构、含义、用法上也有“创新”,而且能弘扬社会正能量。
但是,有的网络流行语令人难以理解,形成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特别是有些词汇的出现,误导同学
们的语言认知,损伤现代汉语的规范和美感。其次,大量运用网络语言,失去了作文书面化语言的特点,
应适可而止,不宜过多。
【小问3】
本题考查对联运用。对联写作上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律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注意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
A.“万物皆有”属于主谓短语,“包罗万象”属于动宾短语,对仗不工整“象”为仄声,“有”也为仄
声,该项不符合;
B.“互联网加”是专有名词,“一线牵”与“包罗万象”不对仗,该项不符合;
C.“方寸间”与“荧屏内”对仗,“包罗万象”与“通晓九天”对仗,同时“象”为仄声,“天”为平声,
符合“仄起平收”的规律,上下联语意连贯;
D.“小康家网络创业”从个人角度说明,与上联宏大的意境不相符合,同时“象”为仄声,“业”为仄声,
故该项不符合;
故选C。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树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
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宜浑身似乎憋着使丕完一的劲儿,一猛长」身一上的
皮儿都麋裂天工2.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裁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
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
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
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
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
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一一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
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
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
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
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
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
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
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
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
活。
⑪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⑫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
方式诠释人世。
⑬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
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⑭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
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阳光深处的柔软》)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斑斑劣迹”,属于褒词贬用,原指错误恶劣行为很多。这里指“我”童年时顽皮淘
气的事情很多。
B.第⑩段写到邻家婆婆一生的遭遇,她的坚强豁达让人心生敬佩,不仅教育了“我”,而且深刻地表现了
文章主题。
C.第⑬段画线句子以叶别离树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离世的悲伤之情。
D.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像作者笔下的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5.作者记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树名树的神奇之处“说人论事”
茅坑边的杨即使长在茅坑边无人搭理也长得又
(1)_______
树粗又高大。
院子里的两人要在伤痛中坚强地成
(2)_______
棵树长,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门口的歪脖
即使压弯了弄断了还是不断生长。(3)_______
子树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7.请说说第⑦、⑧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文章标题“母亲和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A5.①.人不管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处在任何位置都要努力成长。②.即使铁丝勒得
再深也长得皮实。③.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要顽强、坚忍地挺过去,要勇敢前行。
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树虽生长在茅坑边,长势却十分迅猛的样
子。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杨树的赞美之情。
7.第⑦、⑧两段运用插叙,写出了“我童年的斑斑劣迹”,交代歪脖子树的由来,赞扬了歪脖子树勇于承受、
坚韧顽强的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母亲对“我”的高考失利劝说作铺垫;丰富了文章内
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8.①母亲经常以树为喻,蕴含着其一生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教导“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像树一
样坚强地活着。②母亲的一生也是像树一样顽强坚忍智慧的一生,她不仅用树的道理教导“我”,其实自己
就是一棵树的化身。③现在,母亲已经不在了,但她对“我”的爱,给“我”的影响一直都在,就像满眼
的树,无处不在,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
【解析】
【4题】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赏析。
A.“'斑斑劣迹’属于褒词贬用”表述错误。斑斑劣迹,指错误恶劣行为很多,是贬义词,此处是贬词褒
用。文章中指“我”童年时顽皮淘气的事情很多。
故选A。
【5题】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裁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
就好了”以及“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可概括
为,母亲认为杨树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努力生长。
根据第④段“院子里有两棵树……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一皮实到摆
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可概括为,院子里的两棵树被铁丝勒得再深也长得皮实。
根据第⑧段“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第⑨段“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
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第⑩段“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
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可概括为,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要顽强、
坚忍地挺过去,要勇敢前行。
【6题】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
文章第②段画双横线的句子“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杨树人格化,赋予杨树以人的特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杨树生长迅速、枝干高大粗壮
的情形,突出了杨树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棵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题】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⑦、⑧两段内容分析,此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
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写出了'‘我童年的斑斑劣迹”,“时间长了,
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交代了歪脖子树的由来,赞扬了歪脖子树勇于承受、坚
韧顽强的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张力,为下文第⑨段“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
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了啥,遇上啥它都要长”写母亲对“我”的高考失利进
行劝说作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的脉络更清晰,情节更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
叙,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8题】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根据文章第①段“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第④段“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
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一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
摔了”,第⑨段“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了啥,遇上啥
它都要长”等内容可知,母亲经常以树为喻,蕴含着她一生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教给“我”做人的道
理,希望“我”能像树一样坚强地活着。母亲的一生也是像树一样顽强坚忍智慧的一生,她不仅用树的道
理教导“我”,其实自己就是一棵树的化身。由第⑭段“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
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可知,现在,母亲已经
离开了,但她对“我”的爱,对“我”的影响一直都在,就像满眼的树,无处不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
尽的思念之情。
【二】(16分)
材料一:
①作为公益性文化场所,大部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这份“免费的午餐”不仅公众欢迎,显然也受
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据报道,有研学团推出的故宫“私享团”,一次收费开价高达1000元。不仅如此,还
有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将“直播间”直接搬进了展厅,售卖博物馆讲解、
研学项目等产品……尽情发挥其“蹭”技。
②除了“蹭”,还有一个“闹”字,让博物馆和公众不胜其烦。这个“闹”,既指表面上的喧哗吵闹,
比如孩子穿梭打闹、“讲师”声嘶力竭等,让静谧优雅的文化场馆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不但影响广大
游客的参观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指一些研学游成了热闹的观光旅游,无“研”无“学”只
有“游”。有参观者反映,在博物馆看到研学团学生们排排坐,不观展不看文物,却低头玩手机;有些“讲
师”讲解历史知识不严谨、不准确、不科学,给学生们灌输了一肚子“野史八卦”,不仅误人子弟,还造成
对历史文化的曲解、对公共资源的滥用。
③“博物馆热”因“蹭”因“闹”而变味,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研学游,不仅增加参加者的
家庭负担,还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本来美好的“博物馆研学热”,被这一“蹭”一“闹”,失了真
研真学的本色。
(《新华网三评“博物馆热”》,有删改,“新华网”2023-08-27)
材料二:
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8月20日,由安庆博物馆联合安庆市蓝天使艺
术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在安庆博物馆城市记忆展厅精彩上演。全天六
场演出,场场爆满,2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
②话剧通过“纷争”“报信”“批诗”“和解”四幕,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
书张英礼让邻居吴家三尺地,吴家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的故事。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
驻足观看,展厅实景带来沉浸式感受,也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
③此次活动,让参与演出的小演员们对六尺巷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他们的演绎,也让更多的
观众感受到传承至今的“谦和礼让”精神。
材料三:
①每个文学地标的设计都藏有巧思。比如,第一个文学坐标,位于和平公园西园,设计人员重新设计
了花窗,并镂空嵌入《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等八部文学名著的内容,回廊内则用自然声效吸引人们走进
来,当声效系统感应到有人进入,亭子中央区域就开始播放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声景设计得非常
巧妙。
②不仅声景设计得巧妙,视效也很抢眼。比如,地处鸡笼山北最幽深处的鸟台,有一个“文学屋檐”,
以线条勾勒出中国古建屋檐意象,并用声景交互的科技手段营造出“飞鸟入山林”的意境,游客在檐下小
憩时,会听到用古音朗诵的《紫钗记》《牡丹亭》,起身离开,诵读声即停。
③如今,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这座数字文学博物馆链
接起南京1000多个“文学之都地标”,形成文学空间网络,让南京的世界“文学客厅”从一个馆走向一座
城,也让文学有了更多人间烟火气。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有删改《光明日报》2023-08-09)
材料四:
①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
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
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层;在这里,孩子们触
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
②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据统计,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举办线
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无论是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
展示珍贵馆藏文物,还是上海博物馆开启长达24小时的“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抑或是浙江杭州南
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越来越多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
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③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于一时的升温,更
寄望于持久的“保温”。
(《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有删改《人民日报》2023-08-11日)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受公众欢迎。于是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成为它们
的圈钱工具。
B.研学游的重点在“游”——热闹的观光旅游,其次才是安静的观展听讲,真研真学。
C.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沉浸式实景展示,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方位全新感受,极大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
D.博物馆想要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就要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
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10.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11.材料四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在博物馆的利用与创新上,我们能从以上材料中学到哪些经验?请你简要概括。
【答案】9.B10,安庆博物馆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精彩上演。
11.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创新,更有说服力。
12.①把传统文化搬上舞台,沉浸式实景展现;②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
析等方式,形成文学空间网络;③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④在遗址上以原貌、原
尺度立体标识展示等。
【解析】
【分析】
【9题】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
依据材料一②段“除了‘蹭',还有一个‘闹'字,让博物馆和公众不胜其烦”“这个“闹”……也指一些
研学游成了热闹的观光旅游,无“研”无“学"只有‘游'”可知,作者认为,研学游的重点在“研”和
“学”,其次才是热闹的观光旅游。故选B。
【10题】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二段“8月20日,由安庆博物馆联合安庆市蓝天使艺术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
《梦回六尺巷》在安庆博物馆城市记忆展厅精彩上演”可以概括为:安庆博物馆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
《梦回六尺巷》精彩上演。
[11题】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6565家”“3.4万个”“23万场”“5.78亿人次”可知,本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依据②段
“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可知,作者用具体的数据,准确说明了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
开创新,这样更有说服力。
【12题】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二①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8月20日,由安庆博物馆联合安庆
市蓝天使艺术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在安庆博物馆城市记忆展厅精彩上
演。全天六场演出,场场爆满,2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可知,可以把传统文化搬上舞台,沉浸式实景展
现;
依据材料三③段中“如今,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这座数字
文学博物馆链接起南京1000多个'文学之都地标',形成文学空间网络,让南京的世界‘文学客厅'从一
个馆走向一座城,也让文学有了更多人间烟火气”可以概括为: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
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形成文学空间网络;
依据材料四段②段中“无论是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可以概括为:可
以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
依据依据材料四段②段中“抑或是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
越来越多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可以概括为:在遗址上
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等。
【三】(16分)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丞相甫①冠奉廷对②,即极口③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④之主迁幸⑤议者,
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⑥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
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⑦而才广,识远而器闲⑧,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
卒之其志弗遂⑨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
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⑩。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注】①甫:刚刚。②廷对:即廷试,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③极口:竭尽口舌。④嬖
近: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⑤迁幸:帝王迁居他处。⑥断断:专诚守一。⑦志正:志向刚正。⑧器闲:胸
怀宽大。⑨遂:成功,如愿。⑩首公:第一人。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拂:(2)衡于虑衡:
(3)即极口论国家大计论:(4)盖以天命去宋也盖: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
1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自是而断断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
16.文天祥算得上是【甲】文中所说的“法家拂士”吗?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13.①.违背②.同“横”,梗塞、不顺③.议论,讨论④.大概是
14.(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气魄就已经超过天下人了。
15.自是而断断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
16.算得上是。他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安
定国家,可见他主动为皇帝分忧;他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国家为己任;在国家灭亡自
己不幸被俘时,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
【解析】
【13题】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
(2)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论:议论,讨论。
(4)句意: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盖:大概是。
【14题】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
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坚韧。曾:通“增”。能:才能。
(2)以:凭借。社稷:指国家。气:气魄。盖:超过,超出。
【15题】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自是而断断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的意思是从此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
为己任其中“自是而断断焉”的“焉”为语气虚词,常用在句尾,其后应断开;“弹力竭谋”为解释如何“断
断”的动宾短句,其后应断开;“扶颠持危”是作者“弹力竭谋”想要达成的结果,其后应断开。
故正确断句为:自是而断断焉/弹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
【16题】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法家拂士”是指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根据乙文“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分析,
敌军临近,文天祥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那些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说明他心中担忧国家大事,
有责任担当,愿意主动担负国家大义,不怕因此招惹君主的不信任和朝廷奸佞小人的憎恨。根据“虽险阻
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分析,文天祥克服艰难险阻,各种阻碍,最
终不行国家破灭,自身被俘虏,却也能展现出身负大义,从容赴死,绝不投敌的民族气节。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
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
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于忧愁患
害之中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解读医保政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 2025年中国总配线柜数据监测报告
-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分配中的角色与影响
- 云计算中虚拟化环境下的区块链安全性研究
- 2025年中国强力沙冰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张力变送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床头移动双摇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平板磁化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汽车扬声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期中考试考后分析总结主题班会《全员出动寻找消失的分数》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等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 成都树德中学2025年高三第四次联考物理试题文试卷
- 民法典课程大纲
- 2025-2030中国数据安全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医疗AI辅助康复管理
- 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教研体2024-2025学年(下)高三年级第六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市场报告 -2025年第一季度青岛写字楼和零售物业市场概况报告
- 2025年0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所属单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