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跟踪练41.(2024·浙江卷)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探讨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C.六部 D.刺史解析: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样,故选C项;明朝废除丞相,解除A项;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解除B项;刺史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解除D项。答案:C2.(2024·福建南平三模)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当)不行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A.促进了文化教化的普及B.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导致了经世之才的缺乏D.造成了政治局面的动荡解析:依据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结合所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可知内阁阁臣多数精通文学而缺乏实际的经世之才,故选C项;内阁阁臣是官僚中的少数不能促进文化教化的普及,解除A项;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说明阁臣更加精通文学而不是处理行政,解除B项;材料“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说明阁臣选拔比较稳定不会造成政治局面的动荡,解除D项。答案:C3.(2024·浙江卷)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觉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推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围场处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在地理纬度上偏北,气候温凉,相宜避暑,故①正确;依据材料“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可知,围场有练兵的功能,故②正确;依据材料“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可知,围场具备围猎功能,故③正确;围场地点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接壤地区,因此可以处理民族事务,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24·山东青岛三模)康、雍、乾时期,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有利于处理紧急军务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大臣干脆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一方面削减了办事中转环节,表面上看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密折的内容只有皇帝和上奏的大臣才能知道,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只能忠心于皇帝,实质上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独裁,故选A项;奏折制度与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B项错误;密折制度肯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是表面现象,C项错误;因紧急军务上奏只能是呈送奏折的一部分内容,D项说法以偏概全,不全面,解除。答案:A5.(2024·浙江山水联盟6月模拟)清朝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殊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这说明()A.内阁与军机处渐渐合并B.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D.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内阁权力愈来愈低,特殊是军机处设立后办理了本属于内阁的事务,使内阁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属于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故选D项;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专制统治最终限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不能说专制统治基础扩大,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说明内阁仍旧办理事务,因此不能说名存实亡,C项错误。答案:D6.(2024·浙江精诚联盟高三6月模拟)乾隆皇帝曾在避暑山庄为迎接蒙古土尔扈特部回来实行宴会。当时主管蒙古土尔扈特部事务的官署是()A.内阁 B.枢密院C.宣政院 D.理藩院解析:蒙古土尔扈特部属于少数民族,清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理藩院,故选D项;内阁属于处理中心政务的机构,解除A项;清代没有设置枢密院,解除B项;宣政院是元代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以及宗教事务的机构,解除C项。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袤性,确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依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探讨》材料二而大清皇帝本身研读儒家经典比中原人士水准还要超群,同时不忘骑射为本,也成为满汉乃至帝国的根本的中介性要素。从整个帝国(清)的层面来讲,帝国以蒙古为中介,西南联雪域,西北治回疆;以满洲为中介,西和蒙古,南并中原……中原的儒学最终外化为冷兵器时代的大陆帝国所拥有的最具普遍性的形态,并以此来规范帝国内部各部分的政治意义……儒学因此也获得了二阶属性,一阶是作为中原的文化内核与日常伦理实践的基本规范,这一阶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性的;一阶是作为整个帝国的精神统一性之象征,这一阶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性的。儒学及在其正统论之下所形成的历史叙述,成为帝国内部各种文化所共享的统一的精神背景。——摘编自《大清帝国:多元均衡帝国的建立》材料三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摘编自《仁寿殿的简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清朝前期对“西南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主要举措,并写出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儒学成为“大陆帝国所拥有的最具普遍性的形态”的缘由,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列举康熙年间“规范帝国内部各部分的”的详细措施。(3)依据材料三指出仁寿殿在颐和园中的地位,对于颐和园有两种观点可供探讨:①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②颐和园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从颐和园建筑风格的角度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从颐和园修建和作用的角度列举史实加以论证。解析:(1)西南:依据所学可得出改土归流。基本原则:依据“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依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可得出主要有敬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缘由:依据“而大清皇帝本身研读儒家经典比中原人士水准还要超群”得出统治者推崇;结合儒学本身的特点可得出儒学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冲突、维护统一。措施:依据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敬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南巡孔庙,表彰孔子;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敬重喇嘛教,多伦会盟,册封活佛,加强与蒙藏团结;以武力平定准噶尔叛乱。(3)依据“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可得出是政治活动区的中心;分析时,假如侧重分析①,可得出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东部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北方四合院风格;四大部州是藏式寺庙建筑风格;苏州街呈现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答案:(1)西南:改土归流。基本原则:敬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缘由:统治者推崇;儒学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冲突、维护统一。措施: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