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3000字】_第1页
【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3000字】_第2页
【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3000字】_第3页
【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30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目录TOC\o"1-2"\h\u23952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立法综述 136651.1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现状 1257891.2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2150711.3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过程中故意侵权的法律条文变化 31.1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现状我国的《专利法(2008)》及之前的专利法均未对故意侵犯专利权做出过特别规定,新《专利法(2020)》中首次引入了对故意侵犯专利权的特别规定。即在《专利法(2020)》第七十一条中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适用惩罚性赔偿。除此以外,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相关规定则散见于一些部门规章或是地方性法规中。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将重复专利侵权行为列为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将可能承受列入名单、联合惩戒的责任。再如《浙江省专利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的专利违法信息向社会公布,并纳入社会信用记录等。由此可见,我国针对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是较为稀疏的。另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帮助侵权和教唆侵权中,提到了与故意相关的“明知”一词。上述《解释(二)》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帮助侵权和教唆侵权的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而非依据我国专利法中的条文。我国的《专利法(2008)》以及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专利法(2020)》中均没有规定帮助侵权和教唆侵权,但学界对帮助侵权和教唆侵权有所探讨,并将其称之为“间接侵权”。对于这种“间接侵权”,明知是侵权构成要件之一,其与专利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不同,“故意”这一因素在“间接侵权”和直接侵权中所处的地位大相径庭,不可一概而论,加之“间接侵权”的认定和责任承担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专利故意侵权仅指专利直接侵权,不包括“间接侵权”。放眼到整个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来看,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对于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规定,主要就是集中于惩罚性赔偿制度之中了。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著作权法(2020)》第五十四条,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如《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三十六条和《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一百一十八条。等。在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中,故意是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同法律中对于故意因素的用词有所不同。如《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用词是“恶意”,《著作权法(2020)》和《专利法(2020)》中的用词是“故意”。另外,对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下故意因素的认定问题,在一些法院的裁判标准如2020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害知识产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确定损害赔偿的指导意见及法定赔偿的裁判标准》(以下简称《北京高院裁判标准》)和2021年3月3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惩罚性赔偿解释》)中有所涉及如《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三十六条和《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一百一十八条。《北京高院裁判标准》第1.13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第1.15列举了【惩罚性赔偿“恶意”的认定】的情形;《最高院惩罚性赔偿解释》第三条规定了故意的认定。1.2我国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从以上对我国专利故意侵权乃至知识产权故意侵权的相关法律规范的梳理看出,我国对于专利故意侵权的法律规范还较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故意侵权的故意因素规定不清。《专利法(2020)》中对于故意因素的用词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故意因素的用词不同,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是否不同的用词代表着不同的标准?故意的认定标准又是什么?虽然上述《北京高院裁判标准》和《最高院惩罚性赔偿解释》对此有所回应,但是一来该两份法律规范对于故意与恶意关系的规定尚不一致《北京高院裁判标准》认为“恶意一般为直接故意”,而《最高院惩罚性赔偿解释》认为恶意与故意含义相同。《北京高院裁判标准》认为“恶意一般为直接故意”,而《最高院惩罚性赔偿解释》认为恶意与故意含义相同。另一方面,故意侵权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较为单一。除了一些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增加的对故意侵权的失信惩戒责任外,故意侵权还仅是在赔偿损失的承担方式上可适用惩罚性赔偿这一点上而有别于一般侵权,在其他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上并无特殊规制。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之初衷在于解决当前的专利侵权现象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旨在严厉打击专利故意侵权行为。而惩罚性赔偿制度只是解决专利故意侵权这一问题的手段之一,而非唯一。探寻故意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的多种可能的责任承担方式,更有助于达到遏制专利故意侵权的目的。1.3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过程中故意侵权的法律条文变化表决通过的新《专利法(2020)》中仅第七十一条一个条文涉及故意侵权,但在此次专利法修改过程中,不同版本的草案中曾出现与故意侵权相关的多个条文。考察既定法律条文背后的修改变化历程更有利于理解立法者的立法目的。2012年8月的《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针对故意侵犯专利权仅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具体涉及的法律条文为其第六十五条。参见《关于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已结束]》,载参见《关于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已结束]》,载/art/2012/8/10/art_78_11098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1.3.18。2014年4月的《专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故意侵犯专利权规定了行政处罚和惩罚性赔偿,具体涉及的法律条文为其第六十条和第六十五条。参见《专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条文对照》,载参见《专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条文对照》,载/art/2014/4/3/art_317_13405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1.3.18。2015年12月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针对故意侵犯专利权规定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惩罚性赔偿,具体涉及的法律条文分别为其第六十条、六十七条和六十八条。参见《国务院法制办就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征求意见》,载/xinwen/2015-12/03/content_5019664.htm,最后访问日期:2021.3.18。参见《国务院法制办就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征求意见》,载/xinwen/2015-12/03/content_5019664.htm,最后访问日期:2021.3.18。最终确定的新《专利法(2020)》针对故意侵犯专利权则仅是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具体涉及的法律条文为第七十一条。此次专利法修改过程中产生的该多个版本中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规定如下表2.1所示。表2.1多个版本中对于故意侵权的规定比较版本故意要素的表述认定主体法律责任2012年故意侵权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或者人民法院惩罚性赔偿2014年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没收、罚款故意侵权人民法院惩罚性赔偿2015年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专利行政部门没收重复侵权专利行政部门罚款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专利行政部门查封、扣押故意侵权人民法院惩罚性赔偿2020年故意侵权人民法院惩罚性赔偿按时间从远及近的顺序来比较上述四个版本中涉及故意侵权的条款,可以说其立法技术是渐显成熟的。关于故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从修改之初便一直存在,但在构成要件、认定主体、赔偿基数、赔偿倍数上均有所变化。认定主体上,2012年版本的认定主体包括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是对惩罚性赔偿的性质认识不清。惩罚性赔偿虽有惩罚性,但落脚在赔偿,其性质仍是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为行政部门无权限做此认定。另外,适用惩罚性赔偿,查明赔偿基数和确定赔偿倍数是前提。现有司法实践表明赔偿基数的查明和赔偿倍数的确定绝非易事,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更是无此能力查明与确定。因此,惩罚性赔偿的认定主体包括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均应予以摒弃。从后续版本也可以看出,对于这一点,很快便得到了修正。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上,前三个版本均只包括“故意侵犯专利权”,而最终的版本又增加了“情形严重”。在赔偿基数上,前两个版本中惩罚性赔偿的基数包括法定赔偿,后两个版本中惩罚性赔偿的基数则不包括法定赔偿;在赔偿倍数上,倍数浮动区间不断变化。关于针对故意侵权的行政手段,在2014年的版本中,对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规定了没收、罚款的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